生意社10月22日訊
秋日的太行山天高雲淡,層林盡染。10月6日上午,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太行山南端的平順縣老馬嶺村,只見這裡依託劉軍平的制茶車間,周邊漫山遍野的連翹葉經過殺青、烘乾、炮製、整形、包裝等一道道工序後,成為一罐罐具有當地特色的連翹茶,通過電商平臺賣到了全國各地。過去不起眼的連翹葉子,如今正在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黃金葉」。
依託「稟賦」藥草飄香發展藥茶得天獨厚
平順縣今年又迎來了大豐收。當地農民搶抓農時,田間地頭處處一派忙碌的景象。「這幾天正是出黨參的好時機,每天這麼忙碌著,心裡可高興呢!」在平順縣老馬嶺村,62歲的村民劉書旺一邊忙著撿黨參一邊對山西晚報記者說,「換作前幾年,60多歲的我也只能在家裡帶帶孩子,現在不同了,只要還能動,就能掙上錢!今年僅給軍平茶廠摘連翹藥茶一項就掙了6000多元呢。像我這樣的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增加收入。」劉書旺老人喜不自禁。
「平順縣地形複雜,氣候多樣,獨特的地貌特徵和氣候土壤條件孕育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且品質優良。擁有連翹、花椒、潞黨參三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全縣各類中藥材300多種,大宗藥材67種,道地藥材10多種,潞黨參、連翹是我縣道地中藥材的主導品種,堪稱『天然的藥材寶庫』。藥茶產業發展的藥材資源品種豐富、品質上乘。去年各類藥茶銷售額達到545萬元。」「平順自然氣候條件與連翹、黨參等中藥材的生長特性相吻合,再加上野生藥材資源豐富,群眾又有採摘野生藥材的傳統習慣,發展藥茶確實是大有可為!」隨同採訪的平順縣農業農村局發展規劃股股長李曉敏對山西晚報記者介紹說。
近年來,平順縣將中藥材產業確立為脫貧攻堅三大主導產業之一,通過全區域規劃、全方位支持,實現了中藥材全鏈條發展、全民受益,創出了一條太行幹石山區產業扶貧新路子。今年以來,平順縣以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新起點,依託平順潞黨參、連翹等道地藥材資源稟賦,進一步將中藥材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發展藥茶產業,加快農業轉型升級,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為農業農村發展增添新動能。
退伍返鄉傾情連翹富而思源心系鄉親
藉助平順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2013年年初,老馬嶺村退役青年劉軍平回到家鄉創業。看著家鄉經濟發展緩慢,他一直琢磨著為家鄉做點事。經過多方考察調研,他選擇在老馬嶺的山上種植黨參和連翹,發展綠色生態藥茶。2013年註冊成立了平順縣君品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致力於連翹茶等系列養生茶的生產加工,進行農副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並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把當地的中藥材和農副產品充分開發利用起來。劉軍平先後研發了連翹葉茶、黨參段茶、黃芩葉茶等系列藥茶,並堅持用最「原始」的方法種植,用傳統工藝炒制,保證了茶葉色澤、口感、功效俱佳的特點。
這次創業劉軍平可謂歷盡艱辛。劉軍平通過查閱大量相關資料,發現目前我國在連翹葉茶的生產工藝上沒有一個標準的技術參考,而傳統的蒸製揉曬制茶工藝,生產出來的產品品相不好,口感差,有效成分流失嚴重。
「起初做藥茶時我就按照現代制綠茶、紅茶、白茶、黑茶等的制茶工藝,挨個兒試著做連翹葉茶,卻都不成功,始終解決不了麻、苦、澀等問題。兩年多下來,花光了我所有積蓄,但仍沒想過放棄。沒錢就找銀行貸款,僱不起工人我就帶著父母幹。」
「有一次一天收了500多斤鮮葉,因沒能把握好曬青的時間,投到炒鍋裡的鮮葉出來就變成黑色的幹葉,幾千元錢一下就打了水漂。父母看在眼裡疼在心上,狠狠地摔下篩箅走了,走時說了句『幹什麼不行,非做這』。看著父母拖著疲憊的身體離開,我再也繃不住自己不知是苦澀的、還是委屈的淚水,窩在車間角落裡大哭了一場。」面對山西晚報記者的採訪,提及當時做連翹茶時的辛酸,劉軍平一臉無奈。
但在軍營裡鍛鍊出來的打不爛、摧不垮的頑強意志,讓劉軍平在困難挫折面前沒有氣餒,擦乾眼淚,繼續埋頭試驗。
「為了真正掌握制茶技藝,我多次到河南信陽、浙江杭州、福建安溪等地考察學習先進的制茶技術,請教有制茶經驗的師傅,回來後終於研發出了色澤、口感、功效都非常好的連翹茶,接下來又一鼓作氣,研發了黨參段茶、黃芩葉茶等系列養生茶。」劉軍平說道。
連翹葉茶的研製成功,為村民們提供了一條非常好的增收渠道。因為連翹是純野生的一種灌木,農民只需投入人工去採摘回來,合作社就會以6元/千克—10元/千克的價格收購。每位村民每天的採摘量在10千克左右,在為期1個月的採摘季,每位村民只通過這項就可增收3000多元,尤其是那些沒有能力外出打工的中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增加收入。
合作社還每年組織50多人在工廠進行分揀、炒制、分裝等工作,解決了農村的閒散勞動力就業。此外,合作社還帶動周圍30多個村莊、幾百戶村民進行中藥材種植,通過深加工,潞黨參每千克的銷售價格從20元上升到200元左右。劉軍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平順的特產通過深加工的形式走出了大山,讓藥材種植戶有了穩定的更大的利潤空間。目前,他的公司已發展2000多畝的連翹生產基地,建成了年生產能力50噸的藥茶車間,提供就業崗位20餘個,帶動500多戶村民實現戶均年增收一萬多元。
從老馬嶺往下邊返的半山腰,山西晚報記者在平順縣草莊溝連翹茶園看到,田間地頭已種植上了成片的連翹,長得鬱鬱蔥蔥。劉軍平介紹說,這裡是他為了擴大藥茶種植面積,採用山地流轉方式2019年新開發的現代農業項目,規劃佔地100多畝。生產的連翹茶每年能達到兩萬斤。目前他正在著手綜合利用村裡閒置的老屋改造成民宿,計劃把這個連翹茶園打造成一個集採茶、制茶、品茶的藥旅結合的藥茶基地。
拓寬渠道提升檔次借力「東風」打造品牌
今年3月20日,我省正式發布「山西藥茶」省級區域公用品牌,明確將「山西藥茶」打造成為農業轉型發展的新引擎。這天起,平順縣的中藥材產業被賦予了全新的使用價值和商業內涵。
「疫情防控期間,線上銷售成為主要渠道。如今我們的連翹藥茶也搭上了直播的『順風車』,很多農產品實現了從原產地直接遞送到顧客手中,銷量很不錯!」劉軍平介紹說,公司目前從採摘、炒制、分揀再到包裝、銷售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條。通過研究中藥材育苗、種植等技術,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做大做優藥茶品牌。瞄準連翹產業的發展空間,加工銷售連翹等特色農副土特產品,並打造了自己的品牌「馬跑泉」。從2018年開始在淘寶、抖音等平臺進行直播,產品也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目前通過線下店鋪銷售和線上淘寶店鋪銷售,年銷售額度可達到300多萬元。
不僅要研發出好的藥茶,還要讓更多的人了解藥茶的功效,體驗藥茶的療效。為此,劉軍平不斷地在產品的包裝、銷售模式上下功夫,動腦筋,拓寬銷售渠道,全面提升連翹葉茶等系列藥茶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
「我們把連翹、黨參、柴胡、黃芩等中藥材做成不同系列的產品,適合於不同人群的。這就是連翹小青柑和連翹小罐茶!」劉軍平指著新開發的藥茶產品介紹道。就做大做強藥茶品牌,劉軍平告訴山西晚報記者,接下來,他們將按照「茶旅一體化」的思路,著力打響綠色健康的藥茶品牌,進一步擴建基地,帶動周邊更多群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
平順藥茶產業已成當地脫貧主導產業
平順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忠虎介紹說,平順縣有各類中藥材300多種,大宗藥材67種,道地藥材10多種,連翹、潞黨參是我縣道地中藥材的主導品種。2019年,全縣種植和野生撫育中藥材面積達到62.76萬畝,中藥材種植重點鄉鎮7個、重點村233個、種植戶2.6萬戶,專業合作社174家,帶動3.5萬貧困人口年人均增收4100元,中藥材已成為全縣群眾增收致富的「搖錢樹」。2017年平順中藥材產業扶貧成功入選全國產業扶貧十大範例,2018年平順道地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被列入全省首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2020年平順中藥材產業園進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全縣現有的14家中藥材加工企業中,有藥茶加工企業5家,藥茶固定資產投入1713.5萬元,已初步形成了以連翹葉茶和黨參茶為主的生產加工基地,共有藥茶從業人員166人,年加工能力534噸。2019年產各類藥茶27噸,總產值684萬元,年銷售20噸,年銷售額545萬元。
目前該縣已出臺了《平順縣藥茶產業發展工作方案》《平順縣藥茶(連翹葉茶)原料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平順縣建設連翹葉茶原生態茶園的實施辦法》和《平順縣建設連翹葉茶有機和生態觀光茶園的實施辦法》等,現已報請縣政府研究通過後印發。從2020年開始,掀起連翹人工種植和野生撫育大會戰,到2022年底,全縣連翹葉茶原料基地達到19萬畝,其中新建有機茶園1萬畝、生態觀光茶園10萬畝、原生態示範茶園8萬畝。
此外,還聘請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編制完成了藥茶廠房可研報告並通過評審,正在編制項目初步設計。振東公司在平順縣建有一條單方葉茶生產線,並規劃在平順建設1條全自動化葉茶加工生產線,建設1條混合類發酵藥茶生產線,佔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工程投資約1.5億元。下一步將多元化開發,以連翹綠茶、連翹紅茶、連翹烏龍茶、連翹葉花茶等連翹系列藥茶為重點,多元開發推出黨參茶、黃芩茶、沙棘茶、桑葉茶等系列單方和複方保健茶飲,到2022年全縣各類藥茶年產量達到500噸,產值達到2億元。
(文章來源:山西晚報)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生意社;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dana@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