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瑤山裡種出「黃金葉」——金秀發展茶產業帶動脫貧攻堅觀察

2020-12-21 廣西日報

盧彬彬 趙德峰

金秀瑤族自治縣境內森林茂密、山高霧多、水質優良、雨水充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金秀優良的茶葉品質。當地茶葉生產歷史久遠,是茶聖陸羽所著《茶經》中提到的42個著名產茶區之一。2014年,金秀紅茶被認定為「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2018年,入選「首批廣西農業品牌目錄」。

如今,金秀把推動茶產業發展作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助力扶貧攻堅的的重要方向,注重生態、提升品質、打響品牌,全力做好做足「茶」文章,讓一片小茶葉變成大瑤山裡數億元產業。

一片茶山帶富一方

作為國定貧困縣,金秀於2018年實現整縣脫貧。目前,貧困村由40個降至1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降到217戶53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39%。大瑤山群眾脫貧主要依靠茶、果兩大主導產業,目前,該縣茶園面積近6萬畝,產值達1.2億元,10個鄉鎮有8個鄉鎮種植茶葉。

該縣茶葉發展協會會長羅海介紹,當地很多瑤族同胞們世代以茶為生。2019年,該縣共有茶葉種植基地200多個,15家茶葉加工企業。茶山畝產少則萬元,有的達數萬元,頂級的品種產值超過50萬元,六巷鄉境內發現的千年原生古樹茶群最為罕見,堪稱大瑤山「鎮山之寶」,價比黃金。

該縣縣長蘭向東介紹,種茶、制茶已經成為金秀核心脫貧致富產業,一片茶山就可以帶富一個瑤族村寨,由此帶動的民俗、旅遊、科研等促進綠色經濟良性發展、滾動循環,同時政府引導企業優先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優先收購貧困戶產品。

茶鄉呼喚茶品牌

每到春茶、秋茶收穫的季節,來自福建、浙江、廣東以及廣西本地的茶企都會匯集到金秀收購散裝茶葉。通過加工、包裝、貼牌,金秀茶葉變成收購企業旗下的知名品牌,身價倍增。散裝茶葉外銷火爆,一方面證明金秀茶葉品質優良;另一方面也體現當地茶產業還處在發展初級階段,品牌知名度不高,產業鏈不夠完善。

廣東商人李鉅芳10多年前造訪金秀,被這裡的山水生態吸引,進山投資茶產業,如今他旗下企業「瑤山紅韻」「瑤寶」兩個品牌的紅茶供不應求。但是李鉅芳坦言,同樣品質的金秀紅茶的價格要比福建浙江的品牌茶葉差上一截,究其原因還是金秀茶在整個業界知名度不高。他認為,金秀首先應該加大對本地茶產業的宣傳力度,通過政府主導的策劃營銷,打響金秀紅茶品牌;另一方面做好行業管理,規範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各個環節。另外他希望政府能夠扶持行業龍頭帶動整個行業發展。

提升「黃金葉」含金量

在今年舉辦的第十屆「中茶杯」全國茶葉質量評選中,金秀紅茶三款產品榮獲金獎,其中「瑤家樹」品牌榜上有名。雖然美譽度得到提升,但提到擴大茶葉種植面積,大瑤山天然植物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海說,金秀地處大瑤山區,大部分是國家生態保護區,不能用於經濟作物種植,加上今年藥材、水果等特色產業發展,留給大面積發展茶葉種植的土地已經不多。

業內人士認為,金秀用於茶產業發展的土地和勞動力配比已經飽和,下一步必須著眼於提升茶葉品質。通過土地流轉、農民入股等方式,重點發展集中連片優質茶園,實現蓋達組織化、規模化、集中化建設;要打好金秀的生態牌,扶持有機茶園、綠色茶園、無公害茶園,讓每一片茶葉都能更好地體現瑤族群眾的勞動價值。

相關焦點

  • 聽金秀龍坪村村委幹部:承諾「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6月7日,記者在金秀瑤族自治縣羅香鄉龍坪村採訪時,村黨總支部書記李慶金、村委主任陳清飛等村委幹部擲地有聲地回答。從他們身上,記者看到了龍坪村脫貧攻堅專啃「硬骨頭」的魄力與能力。做活「山水」大文章龍坪村是「十三五」期間深度貧困村,產業單一,基礎設施薄弱。2015年以前,群眾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杉樹、八角和外出務工。
  • 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綠色產業發展帶動扶貧攻堅
    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綠色產業發展帶動扶貧攻堅  二、生態綠色茶產業發展帶動脫貧攻堅  (一)帶動全縣茶產業發展情況  以公司現有27000畝生態有機茶園基地為依託,帶動全縣14.7萬畝茶園標準化管理,涉及9個鄉鎮85個村916個村名小組,16635戶62720人,其中建檔戶茶葉面積14610畝,涉及9個鄉鎮85個村916個組2567戶8703人,實現穩定的收入來源。
  • 多虧這片「黃金葉」觀山湖區溫水村實現從「買肉賒帳」到「脫貧...
    現在,一頭豬一上午就賣完了,甚至都不用拉到集市,直接在微信群裡就被預定一空,賒帳這種事早已成為歷史。」細數著溫水村的變化,總有一些事情會讓村主任趙榮貴記憶深刻。溫水村茶園溫水村位於觀山湖區百花湖鎮北部,是百花湖鎮發展茶旅產業的核心區。
  • 脫貧攻堅最美人大代表 | 粟友卓:小小茶葉變「黃金葉」 他帶村民一...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衝刺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重慶市、區縣、鄉鎮三級人大代表憑藉拼勁和韌勁,給重慶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履職答卷,也將脫貧路上服務人民的動人故事留在了田坎上、心坎裡。即日起,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開設「脫貧攻堅最美人大代表」專欄,講述人大代表奔走田間地頭,攻克貧困堡壘的故事。
  • 金秀大瑤山——神奇的瑤浴
    廣西金秀瑤族瑤浴又稱"龐桶藥浴",是金秀瑤族人民世代相傳、秘不外傳的一種淋浴習俗和保健方式,也是瑤族人民接待嘉賓的最高禮儀之一
  • 楊灣鎮發展蔬菜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
    望江縣楊灣鎮豐樂村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三合一生產經營模式,相繼吸引和發展156戶社員入社,並先後成立了19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建成年產值達4000萬元的蔬菜生產基地。該村基地共有蓮藕種植1000餘畝,茭白種植300餘畝,露天蔬菜3000餘畝,大棚蔬菜種植400餘座。
  • 清遠市陽山縣七拱鎮:發展產業強就業 脫貧攻堅見成效
    發展產業強就業 脫貧攻堅見成效陽山七拱鎮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811元,貧困發生率降至0%發放雞苗引導貧困戶養殖幫助他們增收、引進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促進就業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陽山縣七拱鎮堅定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和舉措,一步一個腳印,脫貧攻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 平順:小小連翹葉成百姓脫貧的「黃金葉」
    依託「稟賦」藥草飄香發展藥茶得天獨厚  平順縣今年又迎來了大豐收。當地農民搶抓農時,田間地頭處處一派忙碌的景象。「這幾天正是出黨參的好時機,每天這麼忙碌著,心裡可高興呢!」在平順縣老馬嶺村,62歲的村民劉書旺一邊忙著撿黨參一邊對山西晚報記者說,「換作前幾年,60多歲的我也只能在家裡帶帶孩子,現在不同了,只要還能動,就能掙上錢!
  • 明日劇透|別具一格「雨山茶」李家灣村「黃金葉」
    農林衛視農村大市場 今天別具一格「雨山茶」 李家灣村「黃金葉」陝西省商洛市商南縣依秦嶺東南而居,沿丹江潤澤而興。翠峰疊嶂,山水相依,這裡被譽為大秦嶺的封面。商南茶於清明前後開始採摘,清明前採摘的茶叫明前茶,由於清明前氣溫較低,發芽數量有限,能達到採摘標準的茶少之又少,所以有「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如此珍貴的原料多被製成「雨山劍毫」,是一種名優扁形茶;清明到穀雨之間採摘的茶叫「雨山毛尖」,其滋味鮮醇,湯色透亮,屬半烘半炒的優質綠茶;穀雨到立夏之間採摘的茶就是適合大眾消費的炒青了,當地人也叫「春茶」。
  • 旅遊扶貧送春風 致富之花次第開 ——看金秀瑤族自治縣鄉村旅遊...
    ▲環大瑤山自行車比賽近年來,金秀高擎全域旅遊發展大旗,走上了以旅遊扶貧推進全面小康建設的新路徑,以旅遊帶動扶貧,成就了眾多貧困村群眾的幸福生活。透過去年交出的「新答卷」,該縣旅遊促脫貧的足跡清晰可尋。金秀以全域旅遊發展為主線,推動瑤醫藥康養、民族文化挖掘傳承和鄉村旅遊深度融合,加大旅遊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引進優質旅遊項目,加快推進重大旅遊項目。在推動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打造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示範點,加快民宿旅遊提質升級,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帶動大量貧困村和貧困戶參與旅遊發展。
  • 政企攜手·造血振興開啟「茶產業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新模式
    以「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宗旨。在福建省商務廳、寧德市人民政府指導下,華祥苑通過和全閩樂購、下鄉的味道、廈門航空、九牧的跨界合作,與壽寧政府共同推動當地茶產業發展,推出「茶產業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新模式。
  • 脫貧攻堅帶動貴州大踏步前進
    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脫貧攻堅帶動貴州大踏步前進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出公告,經縣級申請、市州初審、省級審核、第三方機構實地評估、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省人民政府審定、社會公示等程序,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9個縣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條件,同意這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丨易紅科:做好鄉村產業發展的領頭雁
    「貧窮」曾是木龍灣村的主基調,貧困戶種植家中一畝玉米,一年到頭才600元,農業產業發展異常艱難。2016年,易紅科參與寧鄉經開區對口幫扶龍山縣紅巖溪鎮木龍灣村工作,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以技術帶動產業發展,推動鄉村舊貌換新顏。
  • 「小木耳」脫貧,茶產業致富,養蠶繅絲增收——陝西多彩產業裡的...
    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羅顯平最近時常泡在茶山,看看茶樹的長勢,盤算著「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路子怎麼走得更寬。選繭、洗繭、繅絲、翻絲……石泉縣天成絲業有限公司車間裡,經過近20道工序,雪白的蠶繭變成銀絲。作為漢代「鎏金銅蠶」的出土地,在石泉,時光流轉千年,養蠶繅絲業依然繁榮。產業找對頭,小康有奔頭。
  • 產業帶動就業 助力脫貧攻堅
    多年來,深圳援疆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疆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治疆方略,緊緊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以深圳所能與喀什所需緊密結合,緊扣民生主題,以產業帶動就業。讓當地群眾更多地感受到黨的溫暖,讓更多的貧困群眾融入社會、共享發展成果。
  • 【決勝脫貧攻堅】抓住產業發展的「牛鼻子」 ——興賓區遷江鎮阮雲...
    從海書記的敘述中,記者了解到阮雲村的耕地大多在山弄裡,耕地零散,人均不足5分地。一方面,勞作需要翻山越坳,肩挑人扛,種植成本高。另一方面,傳統的水稻、玉米、花生種植利潤微薄。趕上雨季弄裡發洪水,作物一浸水,還會顆粒無收。因為這樣的地質環境,阮雲村脫貧的難度不小,全村1100多名青壯勞力大多外出務工。
  • 廣西梧州深山飛出茶「鳳凰」 六堡茶成致富「黃金葉」
    【脫貧故事】廣西梧州深山飛出茶「鳳凰」 六堡茶成致富「黃金葉」  【解說】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的黨支部書記祝雪蘭,依靠種植六堡茶,帶領村子走出了一條特色脫貧路。近日,記者走近祝雪蘭,了解她與茶結緣的故事。  【解說】祝雪蘭所在的山坪村是一個地處山區的偏遠瑤族村,因為此前交通不便,信息閉塞,2015年山坪村曾被評為貧困村。
  • 【銘記初心使命 · 決戰脫貧攻堅】龍華昌:產業助推脫貧 為群眾鋪...
    自2017年駐村以來,他紮根脫貧攻堅一線,始終把為民服務解難題放在首位,抓產業、跑市場,走村串戶,他的足跡遍布村裡的每一個角落。2019年12月31日,他成功入選貴州省2019脫貧攻堅群英譜名單。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永寧鎮圍牆村駐村第一書記——龍華昌。
  • 產業發展助脫貧,屋場懇談解民憂——衡南縣譚子山鎮炮公村脫貧攻堅...
    記者在現場  「最美脫貧之星」家的大喜事  「我們組有3裡多泥巴路沒硬化,出行很不方便,希望領導幫助解決。」謝冬源脫貧後不忘鄉親,他組織附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員10多人外出務工,成了小包工頭,「脫貧一戶、帶動一片」。謝冬源被評為「最美脫貧之星」。  記者來到謝家時,謝冬源兩口子都在外沒回家。不過,剛考上大學的謝玉銀還沒去學校報到。她有些靦腆地說:免費師範生的開學時間要稍微晚些,10月9號報到。
  • 東方市紮實推進產業扶貧,有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農業是東方的重要產業,該市依託優越的自然氣候條件,因地制宜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強化產業支撐,培育出火龍果、芒果、蘭花、菊花、食用菌等農業優勢產業,實現每一戶貧困戶至少有一個組織化產業幫扶,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