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陽山縣七拱鎮:發展產業強就業 脫貧攻堅見成效

2021-01-10 中國僑網

 發展產業強就業 脫貧攻堅見成效

陽山七拱鎮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811元,貧困發生率降至0%

發放雞苗引導貧困戶養殖幫助他們增收、引進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促進就業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陽山縣七拱鎮堅定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和舉措,一步一個腳印,脫貧攻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目前,該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不到4000元提高到了15811元,達到脫貧退出標準,貧困發生率降至0%。

發展產業打響招牌

實現不愁種不愁賣

村落風景如畫、良田禾稻飄香、土地淮山掩翠……走進七拱,鄉間田地充滿勃勃生機。這幅美麗的田園山水畫,凸顯的是現代農村散發出來的深厚農業文化底蘊,描述的是近年來脫貧攻堅下七拱鎮蝶變而來的新氣象。

七拱鎮位於陽山縣南部,轄18個村(居)委會,這裡一度是陽山貧困發生率較高的鄉鎮。2016年,七拱精準識別出1533戶人均收入低於4000元的貧困戶,評定了8條相對貧困村,是陽山縣相對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最多的鄉鎮。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七拱鎮黨委和政府下定決心:再難,也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要一個不落地帶領鄉親父老脫貧致富奔小康!

精準扶貧伊始,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通過發展光伏扶貧項目、小水電扶貧項目和參加當地入駐企業的股份分紅,七拱鎮貧困戶有了一份穩定的長期分紅收益,解決了收入低的燃眉之急。

其後,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七拱鎮開始為貧困戶開展種養產業幫扶,為貧困戶免費發放優質陽山雞苗、飼料和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同時,還組織貧困戶進行養殖和種植技能培訓,鼓勵貧困戶進行種養生產,激發貧困戶自身發展動力。

全鎮每年都為貧困戶發放雞苗。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勞動力未能及時復工,為保證其收入,經過摸查統計,七拱鎮因戶而異發放雞苗,共發放陽山雞苗4萬多隻,為貧困戶增收300多萬元。

與此同時,根據當地農產品種植質地較好的優勢,七拱鎮還積極發力開展土地整合,盤活土地資源,通過農業招商吸納農業生產企業進駐。通過此舉,吸引了2000畝絲苗米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落戶,通過「入股分紅+合作經營」模式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引入了種植200多畝的科農蔬菜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農戶種植蔬菜1200多畝;引入了新弘華生態農業公司,建設了650畝的稻蝦共作生態種養基地;還引入了天地泰科技公司建設了100畝的脫貧產業園,同時建設了佔地七畝的淮山加工中心和陽山交易市場。

七拱鎮還大力發展優質七拱米、七拱淮山和蔬菜種植,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帶動農戶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提高農產品質量,打響七拱農產品招牌。依託自身過硬的種植技術和產品質量,農戶以公司、合作社和農產品交易中心為平臺,將農產品源源不斷地向外銷售,不愁種出來,更不愁賣出去。

力促「家門口」就業

「扶志」讓貧困戶「站」起來

通過產業發展可以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而通過「扶志」更能讓貧困戶「站」起來、實現長效脫貧。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七拱鎮堅定認為,有勞力貧困戶要想脫貧,就必須得依靠自身努力,所謂「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實現就業是實現脫貧的最直接方式。

為確保貧困戶實現就業的同時避免勞動力外流,七拱鎮引入一家膠花生產企業,設立了扶貧車間,直接帶動就業人口700多人。同時,七拱鎮還長期對有勞力貧困戶的就業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對沒有落實就業的貧困戶,一方面為其分配公益性崗位,另一方面向其推送扶貧車間崗位,爭取扶貧車間優先錄用貧困戶。

楊愛舅便是這項舉措的受益人之一。在芙蓉村扶貧車間工作的貧困戶楊愛舅表示:「在這裡幹活不用出遠門,不用日曬雨淋,又能照顧到家裡人,農忙時還能到田裡幫忙,比以前到外面打工好多了。」

「以前水稻收割後,在家的農戶就沒什麼事做了,現在我們村引入了蔬菜種植基地,利用每年10月到第二年2、3月份的荒廢稻田種植菜心,可以吸納將近200名村民就業,人和土地都『活』起來了。」隔坑村黨總支部書記陳燕紅說,在「家門口」就業對村民和村子益處多多。

為解決疫情影響下的復工問題,七拱鎮還多方聯繫,為未復工貧困戶推送各類企業招聘信息,在原來扶貧車間的基礎上新增了2個扶貧車間,同時組織有勞力貧困戶參加就業崗前培訓和挖掘機技能等培訓。

今年來,在社會各界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下,七拱鎮的貧困戶實現順利復工,今年的務工人數達到995人,同比增加71人。

目前,該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不到4000元提高到了15811元,達到脫貧退出標準,貧困發生率降至0%。相對貧困村村民已全部喝上了安全穩定的集中供水,寬闊的水泥路通到了每一戶村民的家門口,電網和行動網路信號覆蓋到了每一個村落,8個相對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標準。

南方日報記者 段燦 通訊員 張麗思 黃勝明

相關焦點

  • 「陽山糧倉」七拱鎮將迎稻香文化節啟動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
    記者今天從陽山縣七拱鎮稻香文化節新聞發布會獲悉,11月23日,將在七拱鎮火崗村舉辦陽山縣七拱鎮稻香文化節暨七拱鎮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啟動儀式,全面展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成效,展示七拱鎮現代農業發展成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 陽山縣七拱鎮稻香文化節展現現代豐收畫卷
    11月的空氣裡飄散著稻穀的馨香,在這豐收的季節裡,陽山縣七拱鎮稻香文化節暨七拱鎮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啟動儀式於23日上午在七拱鎮火崗村正式拉開帷幕。 七拱鎮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被譽為陽山的「糧倉」,盛產的七拱米享譽珠三角。
  • 11月23日,陽山七拱鎮稻香文化節約定你丨活動
    當天,陽山縣七拱鎮稻香文化節在清遠日報社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透露,陽山縣七拱鎮稻香文化節暨七拱鎮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啟動儀式將於11月23日舉行。目前,水稻、淮山已成為七拱鎮農業的支柱產業,總產值3.1億元。其中,全鎮栽插優質水稻(上、下造)4萬畝,種植優質淮山8000多畝,是全省最大的淮山種植示範基地、廣東絲苗米種植重要基地之一。
  • 廣州黃埔區對口幫扶的縣市全部脫貧摘帽:東呼西應奔小康
    近年來,黃埔區僅在財政方面,共劃撥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3.33億元,投入陽山縣精準扶貧資金4.61億元,充分發揮資金和技術優勢,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領域精準把脈、多點發力,成效顯著,全面展現出一個經濟強區的使命擔當。
  • 清遠市抗擊疫情先進典型人物全名單來了!|清遠日報-清遠Plus
    李國鋒    陽山縣黎埠鎮衛生院院長鄒麗芬    陽山縣七拱鎮中心衛生院護士何永明    陽山縣黃坌鎮雷村衛生站村醫蔡仲光    廣東遠光投資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清遠市工商聯副主席黃日娟    連山吉田鎮金山居委會委員陸鬆開    清遠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海波    清遠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 總結經驗不足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2月27日晚,鐘山區召開脫貧攻堅全面發起總攻指揮部脫貧成效督導檢查工作培訓會。區委書記、區脫貧攻堅全面發起總攻指揮部指揮長王贇作培訓講話。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區脫貧攻堅全面發起總攻指揮部指揮長李仕強主持會議。區委副書記楊兆垠,區領導孫昌盛、陳志文參加會議。
  • 指數量化扶貧成效 政企合作助推畢節脫貧攻堅
    整體來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恆大集團為代表的社會力量支持下,畢節市脫貧攻堅工作大踏步前進,脫貧成效顯著。圖:中國·畢節精準扶貧指數產業扶貧:構建產業發展長效機制產業扶貧是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貧困農戶增收致富的關鍵。近年來,恆大集團和畢節市政府聚焦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結合畢節資源稟賦,引進上下遊龍頭企業,在互惠互利基礎上,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利益聯結機制。
  • 熱點觀察|這是考驗脫貧攻堅最終成效的一把尺子
    鎖的背後是交通、教育、產業、疾病等多重因素的疊加而產生的「阻梗」鏈條。打開這把鎖要求精確定位、精準施策、捋順環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了困難和挑戰。對此,必須抓住重點、加大力度、把突破口放在創新扶貧方式上。當前,就業扶貧是重點選項之一,即把就業崗位優先安排給貧困人口。貧困人口的就業渠道主要有外出務工、公益崗位、就地就業等。
  • 敘州區泥溪鎮:脫貧攻堅不鬆勁 發展產業助增收
    據悉,敘州區泥溪鎮紅春村3000頭能繁母豬養殖項目由正大農牧食品有限公司和四川欣竺垠生豬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建設,佔地約60畝,總投資6500萬元,建成後可實現年出欄仔豬75000頭,年產值16000萬元以上,實現新增本地就業200人,紅春村新增集體經濟5萬元,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推進該村乃至該區域的精準脫貧工作,帶動貧困戶通過就業鞏固脫貧成效。
  • 七星關:精準施策凸優勢 脫貧攻堅顯成效-新華網
    這幅美麗的田園山水畫,凸顯的是現代農村散發出來的深厚農業文化底蘊,描述的是近年來清水鋪鎮脫貧攻堅蝶變而來的新氣象。  清水鋪鎮位於畢節市西北部,川、黔兩省交界處,距畢節市區72公裡。總面積129.5平方公裡,轄12個村4個社區,總人口10181戶36087人(現有農業戶籍人口10114戶39248人)。現系統內有建檔立卡戶1079戶4255人,已全部實現脫貧。
  • 資源縣:「督效合一」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廣西新聞網桂林12月2日訊(通訊員 謝名偉 實習生 何佳)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資源縣強化督查暗訪和績效考評,不斷壓實各級各部門幫扶責任,紮實推進各項政策和幫扶措施持續落地,著力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整合督查力量,建強督查隊伍。
  • 產業帶動就業 助力脫貧攻堅
    1 聚焦發展 讓就業不再難 喀什深圳產業園佔地面積3.3平方公裡、建築總面積44.2萬平方米、總投資7.4億元,是深圳產業援疆的核心示範區和產業集聚區。多年來,深圳援疆採取「三位一體」招商方式,藉助深圳高交會、物博會等招商平臺,開展以商招商、行業協會引商等靈活多樣的招商辦法,累計落戶企業542家,已形成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和現代物流三大集聚產業,被自治區授予南疆服裝總部基地、南疆紡織品服裝物流基地的稱號。 深圳產業園長期穩定就業在10000人左右,其中貧困戶佔40%以上。產業帶動就業,助力脫貧成效顯著。
  • 廣東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160萬貧困人口脫貧,產業+就業打出扶貧...
    在脫貧攻堅實施後,水西村通過產業扶貧、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摘了貧困帽子,年輕人陸續返鄉搞起了農家樂,大片荒地承租給外來企業,村民集體年收入也一躍跨入150萬元的門檻。水西村僅僅是廣東脫貧攻堅事業中的一個縮影。回首2010年,廣東全省有3409個貧困村,人均年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農村貧困戶有70萬戶316萬人,200多萬農民居住在危房和茅草房中。
  • 「河南省產業轉移助力脫貧攻堅現場會」為何在民權召開?
    10月31日,「河南省產業轉移助力脫貧攻堅現場會」在民權縣召開。此次現場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產業轉移扶貧工作開展,助力打贏全省脫貧攻堅戰。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強「四力」、轉作風、講好伊犁脫貧攻堅故事
    這些優秀作品,記錄著各族幹部群眾和江蘇援疆助力脫貧攻堅壯舉,講述著伊犁脫貧攻堅的動人故事,傳播著伊犁脫貧攻堅聲音,展現了伊犁脫貧攻堅成效,鮮活生動,感人至深,將激勵全州廣大幹部群眾在與全國、全疆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道路上奮力前進。
  • 丹鳳 抓產業強支撐 穩就業促增收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丹鳳縣堅持把產業扶貧、就業扶貧作為鞏固脫貧成效的根本之策,堅持長線短線產業結合、產業就業同發力,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民群眾持續增收致富。圍繞切實解決「兩不愁」問題,縣上因地制宜,高度重視特色產業「長短結合」,為實現長效穩定脫貧提供強力支撐。
  • 產業發展助脫貧,屋場懇談解民憂——衡南縣譚子山鎮炮公村脫貧攻堅...
    近年來,在縣人大和新華書店等後盾單位及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大力幫扶下,炮公村大力發展產業,2017年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現在,該村基礎設施有了極大改善,硬化了大部分通組公路,完善了農田水利設施,配套齊全的村綜合服務中心今年投入使用,全村貧困戶已全部摘帽。
  • 定遠縣三和集鎮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十三五」以來三和集鎮黨委、政府和全體幫扶幹部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認真貫徹落實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政治任務和最大的民生工程,舉全鎮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全面解決,1709戶5379人貧困人口全部達到穩定脫貧標準,消除脫貧監測戶25戶,消除邊緣易致貧戶46戶。
  • 攜手攻堅穩脫貧,同心造血助振興,廣州幫扶梅州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2016年以來,廣州高質量助推梅州脫貧攻堅,「一盤棋」推進產業共建與精準扶貧,強組織、搭平臺、建基地、聯市場,建立健全造血扶貧機制,高質量、超額完成《廣東省對口扶貧協議書(2019-2020年)》年度指標,形成一套全面小康路上的「廣州經驗」,打造脫貧攻堅的「廣梅樣本」,走在全省前列。
  • 「原創」聚焦「九力」決戰脫貧攻堅
    」,決戰脫貧攻堅,取得較好成效。以「九個一」為核心:開設一批專欄,加大脫貧工作的宣傳;組織一次評選,結合扶貧日活動,對脫貧攻堅中的先進人物進行表彰;開展一次人居環境整治,組織黨員群眾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舉辦一場演出,以扶貧幹部郭彩廷事跡創作了《支書尼努帕》,以「最美扶貧人」沈雪鷹為原型創作了《青山不改,友誼長存》等文藝作品,開展專場演出200多場次;辦好一個講堂,通過召開板凳會、火塘會等形式,圍繞脫貧政策、產業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