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帶動就業 助力脫貧攻堅

2021-01-21 深圳晚報

萬裡鵬城志,書寫崑崙情。

作為援疆19個省市中唯一的計劃單列市,深圳自2010年開始對口支援喀什市和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共建喀什經濟開發區。多年來,深圳援疆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疆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治疆方略,緊緊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以深圳所能與喀什所需緊密結合,緊扣民生主題,以產業帶動就業。讓當地群眾更多地感受到黨的溫暖,讓更多的貧困群眾融入社會、共享發展成果。

1

聚焦發展 讓就業不再難

喀什深圳產業園佔地面積3.3平方公裡、建築總面積44.2萬平方米、總投資7.4億元,是深圳產業援疆的核心示範區和產業集聚區。多年來,深圳援疆採取「三位一體」招商方式,藉助深圳高交會、物博會等招商平臺,開展以商招商、行業協會引商等靈活多樣的招商辦法,累計落戶企業542家,已形成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和現代物流三大集聚產業,被自治區授予南疆服裝總部基地、南疆紡織品服裝物流基地的稱號。

深圳產業園長期穩定就業在10000人左右,其中貧困戶佔40%以上。產業帶動就業,助力脫貧成效顯著。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讓喀什地區各族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村婦女「從灶臺到機臺、從田間到車間、從農民到產業工人」,真正做到「扶貧扶智與扶志」。

在喀什深圳產業園,有著眾多「援疆情懷」的企業家,他們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新疆美麗奧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慧君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底,為響應深圳市委市政府「產業援疆」的號召,在深圳從事服裝生產20餘年的李慧君來到喀什投資辦廠,陸續投資9000多萬元。目前已是擁有5個現代化生產車間、年產值超億元的大型服裝企業,以解決就業人數最多、企業規模最大、生產設備最新、產品合格率最高,被評為「優秀援疆企業」。

多年來,美麗奧秉持「招錄一人,改變一家,影響一片,促穩一方」投資建廠理念,所錄用的近2000名當地民族員工,近一半來自貧困家庭。這家公司已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喀什市扶貧龍頭企業,目前員工月收入平均達到2400元。

2

開拓創新 讓就業不再難

近年來,深圳一直把產業援疆作為工作的重點,著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和職業技能培訓來提高當地就業水平,進而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以喀什深圳產業園的企業為主體,積極帶動衛星工廠的發展,逐步形成「總部+衛星工廠」的模式。目前深圳對口幫扶的喀什市已建成50多個衛星工廠,分布在10個鄉鎮,全部投入生產後,可提供就業崗位1800個,實現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

2016年4月,當喀什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代表團來到成都招商時,南地服裝董事長黃方海第一次對喀什有了初步了解。他應邀來到喀什考察,並對深圳人按照「深圳質量和深圳標準」在這裡援建的現代化產業園和配套設施及服務十分滿意,先後成立南地、78褲業、繡花廠、印花廠、紙箱廠。投產至今,南地服裝公司累計在喀什地區招收、培訓當地少數民族員工3000多名,穩定就業近700人。

為加快管理人員本土化,穩定員工隊伍,南地把一線班組長和中層以上管理人才的培養作為公司長期發展戰略。現在30多名少數民族員工一步步成長為班組長及中層管理人員。

祖麗皮亞·庫爾班今年24歲,來自喀什市乃則爾巴格鎮,初中畢業後,在鎮上一家小超市當營業員,婚後當起了家庭婦女,一家5口人生活來源主要靠丈夫的收入。來到南地後努力工作學習,很快在眾多技術能手中脫穎而出,去年被全廠工人以投票方式一致推選為廠長,月薪達到3500多元。

「在南地工作兩年多來,我不僅學會了縫紉技術,而且在師傅和廠領導的幫助下,業餘時間學習文化知識,學會了企業管理,感謝深圳,感謝南地。」祖麗皮亞開心地說。在深圳產業園,像祖麗皮亞這樣眾多的農村婦女通過自身努力,贏得了丈夫的尊重、婆婆的喜愛、鄰居的讚美和朋友的羨慕。

今年4月,南地又與疏附縣崑崙公司合作,主導經營11個衛星工廠,提供資金、訂單、技術指導,員工增加1000多人,其中70%是貧困戶,從而讓更多的困難群眾就近就地就業。

3

扶弱幫困 讓就業不再難

在走訪過程中,總有一種感動讓人難以釋懷,那就是這裡的企業家大多都懷揣著「產業援疆,扶弱幫困」的初心。摩登瑞蕾的董事長劉方民就值得稱讚。

喀什摩登瑞蕾服飾有限公司2016年12月入駐深圳產業園,是一家外向型服裝企業,擁有喀什地區最先進的歐泰克服裝自動吊掛系統,解決勞動就業900多人, 主要生產和運營知名歐洲服裝品牌ROLY,年生產出口服裝500萬件。在他們忙碌的生產車間,看到不少員工是殘障人士,這讓人多少有些意外。

裁減布料、穿針引線、鉤邊縫紉……35歲的塔吉古麗·麥麥提伊敏手法熟練,正在機臺忙碌而有序地縫製服裝。不仔細看,很難發現她從小先天性右手短小。

初中上了不到半年就輟學在家的塔吉古麗,經歷了婚姻失敗、工作受挫、生活貧困的打擊,但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讓她把所有的挫折和痛苦都埋藏在心裡,因為她知道,抱怨沒有用,一切只能靠自己。

2018年5月,受益於集中轉移就業政策,塔吉古麗在吃了不少「閉門羹」後終於被摩登瑞蕾留下了。問劉方民為什麼會錄用殘疾員工,他說:「弱勢群體更需要關愛,做企業就應該弘揚我們的傳統美德。可以根據她們的殘疾情況,安排合適工作,給她們應有的尊嚴。」

塔吉古麗把這份工作看成改變命運的開始,別人兩隻手能做的事,她相信自己勤學苦練一隻手照樣能做。同事們休息時,她在機臺上埋頭苦幹;同事們工作時,她想方設法提高生產效率……就這樣日復一日,用自己的勤勞付出,彌補了身體上的缺陷。「在這裡,我學到了現代化的縫紉技術,有了穩定的工資收入,以後我會更加努力,給家人更美好的生活,讓兒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現在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塔吉古麗眼含熱淚地說。

飽經滄桑的臉上刻滿了皺紋,眼圈深深地凹陷下去,背像駝峰似的向後拱起,身高也就一米三四……這是努熱曼·熱西提給人的第一印象。「別看她身材矮小,幹起活來比誰都認真積極,她的出勤率在員工中是最高的。」公司主管對此主動作出解釋。

今年32歲的努熱曼住在喀什市英吾斯坦鄉,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一家七口人,經濟來源主要是幾畝薄地和政府每月一點補貼以及丈夫在十裡八村打點零工賺點錢,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由於身體狀況,加之沒什麼文化技術,在不停地找工作的過程中,熱努曼已經記不得有多少次被冷眼相待。與絕大多數殘疾人一樣,她感到自己的人生不會有什麼價值。迷茫困苦之際,由政府推薦來到了摩登瑞蕾,劉方民根據她的實際情況將她安排在後整車間,負責整理服裝。

熱努曼特別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她勤勞肯幹,認真仔細地檢查過手的每一件衣服,常常顧不上休息,一忙就是一個上午。如果說別人付出100%的努力,她就要做到200%。「現在生活得到了改善,自己的精神也好了。老闆經常過來鼓勵我,讓我很感動,我要盡力為廠裡帶來更好的效益。」說起老闆對她的關懷,努熱曼數次哽咽,她說每天只要看到老闆對她一個微笑,就能讓她一天的工作充滿激情,「長這麼大,現在才是活得最好的時候。」

「我一直鼓勵他們努力工作,她們自身的就業願望也很強烈,在這裡可以讓他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看到他們在工作中的變化和成長,對我來說也特別有成就感,特別快樂。」劉方民感慨地說。

4

再造基地 讓就業不再難

在成功打造南疆紡織服裝生產基地的同時,深圳援疆高起點、高標準,瞄準「建設電子產業基地」繼續發力,2019年初開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引進兆華、中天仁、海同盟等十家深圳電子加工企業,在產業園三期著力打造中亞南亞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總部在深圳南山的兆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主營電子通訊產品、通訊配件、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系列設備等產品。為落實「產業援疆」發展戰略,2018年在新疆和田投資興建兆華電子產業基地,員工隊伍已擴大到3600人。2019年初,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揮部的大力支持下入駐深圳產業園三期,把該公司中高端電子產品轉移到喀什生產。從裝修、設備安裝、員工培訓到投產不到三個月。首期建成4條生產線解決近400人就業,今年底員工可達1000人以上。

今年5月,隨著兆華電子正式投產,喀什地區第一臺高端智慧型手機在這裡誕生了。

「我們來喀什投資,一是看好這裡的區位資源優勢,二是深圳援疆前指的領導和幹部對我們用心用情用功,三是這裡現代化的廠房、招商優惠政策和管理服務到位,這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喀什兆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偉平說。

新疆磁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部在深圳寶安區,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民營高新科技企業,2018年初落戶深圳產業園,現有民族員工1000餘人。

為踐行「產業援疆,助力脫貧」,他們把企業經營發展當作光彩事業來做,全力創造最大的社會效益,積極開展扶貧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短短一年半時間,就為當地提供職業技能培訓7000多個崗位,培訓出合格學員5000多人。今年3月21日,中央領導來到磁創公司考察調研,對他們的工作和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公司副總經理陳盛金表示,為幫扶南疆地區更多的各族群眾就業脫貧致富,助力深圳產業園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他們作出了將全國生產基地向南疆轉移的發展戰略部署,向「就業龍頭企業,扶貧窗口企業,雙創明星企業,和諧模範企業」的目標邁進。

5

強化服務 讓就業不再難

深圳援疆自2010年以來累計安排資金17.5億元持續實施產業援疆項目和產業扶持資金,重點幫扶對喀什當地就業貢獻較大的企業,使企業能招得來、穩得住、發展好;連續多年舉辦「創業之星」大賽,支持優秀項目落地,鼓勵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據深圳援疆指揮部綜合業務處處長陳彬介紹,在強化服務上,特別是自去年以來,援疆前指在推動產業園區的建章立制、政策支持、完善幹部管理、樹立為企業服務意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政府對園區企業的政策兌現和跟蹤服務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園區管理幹部米熱卡米力江·吐洪說:「為了穩工就業,確保員工招得來、穩得住,園區全力協調縣市組織推送城鄉富裕勞動力向產業園轉移就業,對接職業學校、技工學校,開展校企合作和以工代訓。同時,積極開展上門服務,協助企業解決員工技能培訓和家庭困難,針對有小孩沒人照看的家庭,我們在園區配套建起了幼兒園,解決員工、企業後顧之憂,增設區間車,解決員工上下班出行難,改善園區生活住宿條件。確保企業投產快、發展好。」

總部在成都的喬迪夢服飾有限公司,2017年8月專程考察了南疆所有的服裝生產基地和產業園區。經過對比、權衡,他們發現喀什深圳產業園的地理區位優越,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園區的綜合服務質量好,4天內就跟園區談妥了相關的投資事宜。2018年年產值達6千多萬元,帶動勞動就業700餘人,解決貧困戶就業200人。今年又擴大到6個生產車間近15000平方米,預計下半年可新增就業崗位1000餘人。同時計劃兩年內將生產總部逐步轉移到深圳產業園區,屆時就業崗位將增加到2000個。

同樣被深圳援疆感召的深圳市蘇力貿易有限公司於2018年3月來到喀什,成立喀什魯湘製衣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各類休閒服、棉服、羽絨服、滑雪服等高端品牌服裝,集國際市場開拓、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加工製造、物流貿易於一體,是我國北方最具影響力外貿品牌,產品暢銷歐美等國家及地區,擁有員工5000多名,而喀什魯湘目前有員工近500人。總經理張楠說,現在最缺的就是專業技術工人,為培養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解決更多的人員就業,魯湘與喀什技師學院、麥蓋提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達成戰略合作,針對性地培養後備人才。由於企業快速發展,目前的10條生產線正在擴大到20條,預計明年穩工就業將突破1000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入駐喀什深圳產業園區,涉及紡織、電子、能源科技、光伏發電以及電子商務等行業,他們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繁榮當地經濟、增加就業、促進百姓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做出了突出貢獻。

(石巖松 石丹)

相關焦點

  • 清遠市陽山縣七拱鎮:發展產業強就業 脫貧攻堅見成效
    發展產業強就業 脫貧攻堅見成效陽山七拱鎮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811元,貧困發生率降至0%發放雞苗引導貧困戶養殖幫助他們增收、引進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促進就業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陽山縣七拱鎮堅定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和舉措,一步一個腳印,脫貧攻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 「河南省產業轉移助力脫貧攻堅現場會」為何在民權召開?
    10月31日,「河南省產業轉移助力脫貧攻堅現場會」在民權縣召開。此次現場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產業轉移扶貧工作開展,助力打贏全省脫貧攻堅戰。
  • 廣東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160萬貧困人口脫貧,產業+就業打出扶貧...
    (李博)廣東脫貧攻堅成績單背後,是通過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通過教育扶貧實現授人以漁,通過就業扶貧斬斷窮根。劉逢明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原本凋敝不堪的清遠市水西村,幾年不到竟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在他看來,水西村的變化可以書寫一部農村脫貧奮鬥史。
  • 楊灣鎮發展蔬菜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
    在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中,豐樂村以發展集體經濟為導向,帶動貧困人員共同發家致富為目的,利用扶貧項目資金150餘萬元發展大棚蔬菜基地,帶動20多戶貧困戶共同發家致富,採取土地入股、勞務連結、資產收益分紅等多種形式增產增收,確保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鞏固。
  • 【地方篇】24四川省宜賓市高縣科協:黨建帶動科普 助力脫貧攻堅
    亮點導讀高縣科協通過開展「三聯繫三服務」「科普專家進農民夜校」等活動,把黨建工作融入科普助力脫貧工作中,以黨建帶動科普,用科普引導農民轉變思想觀念,激發農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把創新的動能擴散到田間地頭,有效破解了科技工作者服務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問題。
  • 運鴻集團:鞏固產業扶貧成果 確保脫貧攻堅成色
    近幾年,湖北省武穴市田家鎮銜道黨工委引進企業運鴻集團,帶動當地農業化改造和產業型升級,進一步推動了精準扶貧戶們快速脫貧。運鴻集團在武穴市田家鎮鑄錢爐村、韓垸村累計投資逾10億元,建設棚上光伏發電,棚內種植苦瓜、黃瓜等蔬菜大棚53座,面積750畝,在8個鎮處開展土地流轉2.6萬多畝種植優質稻,帶動了當地農業改造和產業型升級。
  • 河北省政協倡議:深入推進同心攜手助力脫貧攻堅行動
    ,號召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脫貧攻堅工作部署,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積極投身「同心攜手助力脫貧攻堅」行動。
  • 一縷清風漫草原 ——北京掛職幹部助力呼倫貝爾市脫貧攻堅紀實
    2018年,根據北京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工作要求,京蒙扶貧協作正式覆蓋呼倫貝爾市,並指定北京市西城區和石景山區分別對口幫扶呼倫貝爾市僅有的兩個國家級貧困縣——鄂倫春自治旗和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下簡稱鄂莫兩旗),幫扶內容主要是通過提供資金、落實項目等方式在產業發展、務工就業、教育醫療、消費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助力呼倫貝爾市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 愛心護蕾促成長,脫貧攻堅齊助力!
    愛心護蕾促成長,脫貧攻堅齊助力!本次活動主題為「愛心護蕾促成長·脫貧攻堅齊助力」,由武宣嘉佳寶貝母嬰生活館、海普諾凱營養品有限公司佳貝艾特廣西分公司向全縣50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家庭中54名1-4周歲的兒童捐贈價值76000元的營養奶粉、家用電器等愛心物資,關愛貧困家庭兒童的健康成長。
  • 西平縣專探鄉:愛心企業踐行社會責任 助力脫貧攻堅
    商容濤表示:對於專探鄉建檔立卡戶中有就業意願的群眾到公司應聘的,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針對王蘭莊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薄弱的情況,商容濤表示,近期內將在王蘭莊村註冊一個項目公司,幫助王蘭莊村委快速有效的提高村集體資產收入,有效帶動產業發展,提升村民收入。同時針對下一步的鄉村振興工作願意貢獻綿薄之力。
  • 浦北縣平睦鎮:產業發展增經濟 脫貧攻堅添助力
    廣西新聞網浦北12月17日訊(通訊員 吳達立 王藝雲 實習生 韋佳利)「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我們村致富帶頭人發展種植四會柑500餘畝,預計今年村產業經濟收入可達10萬元以上。」提起今年的村經濟收入,欽州市浦北縣平睦鎮良村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敏昌臉上樂開了花。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強「四力」、轉作風、講好伊犁脫貧攻堅故事
    這些優秀作品,記錄著各族幹部群眾和江蘇援疆助力脫貧攻堅壯舉,講述著伊犁脫貧攻堅的動人故事,傳播著伊犁脫貧攻堅聲音,展現了伊犁脫貧攻堅成效,鮮活生動,感人至深,將激勵全州廣大幹部群眾在與全國、全疆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道路上奮力前進。
  • 促就業 助消費 脫貧攻堅我們在行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西藏楷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黨支部(以下簡稱楷博公司黨支部)的青年黨員作為黨員隊伍中最活躍的中堅力量,從就業扶貧到消費扶貧,他們積極投身助力脫貧攻堅的探索實踐,以實際行動在企業發展中發揮先進性作用,帶動企業煥發生機,在激情奮鬥中綻放青春光彩。
  • 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丨易紅科:做好鄉村產業發展的領頭雁
    編者按: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回顧波瀾壯闊的扶貧歷程,湖南各級人大代表展現了什麼樣的代表風採?紅網時刻新聞推出《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專題報導,講述各級代表的扶貧故事。龍山縣紅巖溪鎮木龍灣村,易紅科(左)指導貧困戶如何加工紅薯澱粉。
  • 脫貧攻堅帶動貴州大踏步前進
    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脫貧攻堅帶動貴州大踏步前進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出公告,經縣級申請、市州初審、省級審核、第三方機構實地評估、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省人民政府審定、社會公示等程序,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9個縣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條件,同意這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尉氏縣大營鎮:「小酒坊」壯大村集體經濟 助力脫貧攻堅
    據了解,為保障貧困群眾持續穩定高質量脫貧,近年來,大營鎮結合實際,將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動員各村大力發展產業,幫助貧困戶實現就業,穩定貧困戶增收渠道,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貧攻堅收官之戰有序推進。
  • 肅南發展手工編織 助力產業脫貧(二)
    肅南發展手工編織 助力產業脫貧(二) 2020-04-23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渭區豐原鎮閆呂村:就業產業兩手抓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記者:鄭茜茜 楊白)今年以來,臨渭區豐原鎮閆呂村脫貧攻堅持續發力,通過促就業及發展村集體經濟產業園,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鞏固脫貧成果,確保穩脫貧、防返貧。同呂寬運一樣,閆呂村不少貧困戶都會選擇在產業園就近務工,閆呂村利用村集體經濟產業園,與貧困戶籤訂勞動合同,貧困戶人口優先參加勞務,增加全村貧困人口的收入,除了在產業園務工得到的收入,這些貧困戶家裡還發展了蘋果、花椒等產業,多渠道增加收入。
  • 「高粱+大頭菜」產業新模式 助力脫貧攻堅
    原創 看度自貢 看度自貢_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有著「大頭菜之鄉」美譽的貢井區成佳鎮,近年開始大面積推廣高粱種植產業,不斷探索致富增收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如今高粱加大頭菜輪種的產業發展格局日趨成熟,為今年全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力。
  • 華夏銀行:探索防返貧長效機制 提升金融助力脫貧攻堅質效
    近年來,華夏銀行以黨建引領建機制,金融扶貧、公益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駐村扶貧共同推進「1 6」精準扶貧模式,積極探索防返貧長效機制,持續提升金融助力脫貧攻堅質效。截至9月末,華夏銀行精準扶貧貸款餘額15.5億元,累計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融資服務21532人,扶貧捐贈3982.3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