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是具有觀賞和食用價值的陸生水果植物,原產於南美洲;草莓是喜光熱的多年生植物,由此也在我國和歐洲等地被廣泛種植。很多朋友都有摘草莓的經歷吧?是光照條件較好的大田、沙質土壤都可以栽種草莓,也是農民發展旅遊觀光和特色農業的重要途徑。
先從一段摘草莓的故事講起,兩年前我在安徽,附近一個田莊裡,將近有10畝的草莓。吸引了很多上班族來採摘,進去一個人10塊錢,草莓帶走收30塊錢/斤。雖然很貴,但是前來採摘的人還是絡繹不絕,並且在摘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挑大的、紅的,吃上幾顆也是正常的事情。有的時候也碰上酸到牙疼的草莓,也有看上去很飽滿卻空心的。一般來講,草莓都在6~8月份成熟,那個時候的顆粒是比較大的,外觀也是紅色或乳白色的。關於草莓空心的情況,你遇到過嗎?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1、 可能導致草莓空心的相關因素。
草莓的生長適應性比較好,只要土壤水分和環境溼度分別在70~80%和90%左右,通常是不會發生大規模病蟲害的;草莓不耐旱、不耐澇,生長的適宜溫度在20~26℃之間,這也是為何栽種草莓都要搭建簡易棚的原因。在小環境氣候較為穩定的情況下,草莓的高產、穩產性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草莓空心的情況,裡面並沒有蟲子,也就排除了相關病蟲害的可能,真正導致草莓空心的原因主要還是養分失衡或者過量噴施了激素。
2、 肥害、激素使用不當引發草莓膨大旺長。
通常我們以為的肥害是燒根燒苗,但是草莓過於膨大而形成空心的情況,其實也可能是過量使用了化肥或者噴施了高濃度的激素。可能是無心的,或者是為了經濟效益而人為故意的。草莓的根系淺、側根少,但是葉面的蒸騰較快,植株所需的養分也比較多,施肥的話還是以勤肥薄施為主。草莓的基肥和苗期施肥主要是氮肥,到了小葉子發育成大葉子到結果前要適當施入磷肥,而掛果之後還是以鉀肥、氮肥為主,期間要根據長勢噴施鈣、胺基酸等葉面肥。一旦過量追施鉀肥、氮肥或者噴施生長激素的話,草莓就很有可能空心。
3、 簡單辨別草莓是否空心的方法。
作為草莓種植戶,想方設法提高種植效益的情有可原的,但是一定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坑害消費者。空心草莓一般是不具備毒性的,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口感和給人的體驗感還是很差的,果肉的內部結構松垮,酸甜味道也可能變化,總之空心的草莓商品性是很差的。怎樣簡單識別草莓是否空心呢?主要還是掂重量和看顏色,如果顏色、果實大小與草莓的重量不協調,那樣的話再大的草莓都是「虛胖」,儘量不要去採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