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海外的留學生或在國內讀書的碩士生,撰寫學術作品本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用英文表達來進行寫作卻根本不會讓學生們的任務更為簡單化。對中國留學生來說,學術英語寫作是學習過程當中的一大痛處。
有意思的是,絕對多數中國學生在寫作中都會犯同樣的錯誤,引起西方研究者為中國留學生常見寫作錯誤進行總結,並專門給他們編造英語寫作指南,像平卡姆的「中式英語之鑑」。下面一起看看,英文學術寫作到底有什麼特點,要用什麼樣的語言,同學們經常會犯哪些錯誤,於是怎樣去改善自己的英文寫作習慣。不過,提高寫作能力是比較長時間的一個任務,如果想掌握學術寫作,請務必每天抽出時間進行練習!
學術英語寫作VS個人寫作
首先, 「學術寫作」 (Academic Writing) 這個概念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即 「學術」 以及 「寫作」。與個人寫作不同,學術寫作使用規範以表達某種觀點,這就是 「學術」 部分的解釋。個人寫作 (Personal Writing) 缺乏規範,因此沒有特定結構組織、使用俚語和縮寫等限制,就像個人日記那樣個人寫作過於主觀,在此我們可以依靠個人經驗論證作文核心思想。
學術寫作可以說是個人寫作上面錦上添花:基於作者個人觀點的論文通過對修辭和思路框架應用清晰規範,使寫作變成更為客觀。從內容結構和語言表達兩方面來講,後者可能更讓同學們一頭霧水。真的是,如果已經寫了幾篇學術論文就可以發現,無論什麼話題或研究領域,所有學術論文都以下面邏輯結構來組織的:
為什麼做這個研究 (why);
以什麼方法進行研究 (how);
最終獲得了什麼成果 (what)。
在此同時,一篇具有邏輯性內容組織的論文只用簡潔和準確的表達才會讓讀者理解作者所傳達的觀點。上面列出的內容組織三個部分都要講清楚才可以使寫作達到學術水平並做出良好整體印象。除了內容的邏輯性之外,同學們還需要注意以下學術論文的主要特徵:
正式書面語言,從此在根本上不同於口語傳統;
學術作品不會透露作者對被研究話題的個人主觀態度,所以學術寫作中非個人語氣以及高冷風格是主要要求之一;
為了強調論文的客觀性,學術essay務必採用精確論證來提高其可信度。
由於上述三個原因,academic writing應用的詞彙很特殊,此外同學們還要學會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時間和數字表達、參考文獻和引用等。接下來我們來詳細討論學術英語寫作的語言熱點。
學術英語寫作中選詞要義
1. 使用正式語言 (formal language)
西方研究者已經編造一種學術英文詞彙單,其內容包括在大多數學科常見的詞語,並不是術語(terminology),而是在各個科學領域的學術英語寫作中會碰到的詞語。這種詞彙單有不同名稱: sub-technical vocabulary 或者specialized non-technical vocabulary,但是Academic Word List (AWL)是最有名名稱之一,學生可以為打造綜合學術英語基礎而使用它。你們萬萬不需要背熟AWL的詞,可以搜索AWL highlighter工具,查看每單詞的定義、準確發音、在句子裡常見的用法。
錯:The findings were kind of significant.
正:The finding were somewhat significant.
2. 避免使用動詞短語 (phrasal verbs)
經常我們由兩個或多個單詞組成短語。如果從其形式上看不出來短語的意思,只可以查詞典並記下來,那這就是動詞短語 (phrasal verbs)。比如,come up with – 想出來, put off – 推遲, go on – 繼續。學術論文寫作中最好避免這些短語的使用。
錯:go up, go down, talk about, get better, get worse, go on, bring up;
正:increase, decrease, discuss, improve, deteriorate, continue, mention.
3. 不要使用縮寫 (abbreviations)
錯:shouldn’t, would』ve, don’t, it’s, they』ve;
正:should not, would have, do not, it is, they have.
4. 句子可以分成分句,避免短句
錯:The 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ly polluted. This is a global concern.
正:Increasing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a global concern.
5. 反問句是英文口語習慣,而不是學術語言常用修辭手段
錯:How are 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 different?
正:Written English is different from spoken English.
6. 為了讓論文語氣更為非個人化,多使用被動語態 (passive voice)
我們在提醒一下大家,學術英語寫作中需要避免使用 「Me, myself & I」 的表達方式並以第三人稱進行論述。
錯:In the experiment, I heated the water...
正:In the experiment, the water was heated...
7. 避免誇張說法
學術寫作很清楚和樸實,有些詞語,如頻度副詞 (always, never)、形容詞的最高比較級 (the best, the worst) 以及強化詞 (very) 會可能太惹眼了,也可能不太準確:要是我們指出某個過程或東西是perfect, never happens,這種說法過於強烈,太極端了。
錯:Researchers always argue that...
正:Researches commonly/typically argue that...
這些寫作規則能幫助你提高寫作能力,讓你的學術論文顯得更專業。
中國同學們的三種常見寫作錯誤
撰寫英語學術論文的時候,請避免以下三種常見錯誤:
1. 可數/不可數名詞
雖然名詞單複數是我們從小學接觸的基礎概念,一個名詞到底是可數還是不可數的問題依然是英文論文寫作難點之一。就是因為中文中沒有這樣的單複數分別,那麼簡單的語法點很容易為留學生造成困難。一般來說,抽象名詞是不可數的,所以沒有複數形式 (attention, support, trust);可數的名詞能看做一個具有明顯限制範圍的獨立體(book, area, paper)。
但是英語中沒有無例外的規則,許多名詞擁有幾個詞義,因此同時會有可數與不可數的兩個形式,如life-lives, work-works, experience-experiences等。為了判定某個名詞是否可數,我建議參考詞典提供的例句。第二個有效方法是看看旁邊的詞語搭配:數詞後面跟副詞different, various, many等複數形式而用的:
Different mode – different modes;
Various reason – various reasons;
Two advantage – two advantages.
2. 句子中堆砌沒意義的詞語
中文很重視字數和讀音對仗工穩齊整,因此中國人很容易會產生多餘的文字。而學術表達目標是以簡潔和客觀方式為某個現象或過程提供解釋。英文寫作中「字數越多越好」的表達方式表明語言水平不夠高,所以最好刪除任何名詞重複或不帶意義的詞語,即使刪除之後句子表達會看起來沒有以前的優雅:
錯:This dissertation has got four chapters;
正:This dissertation has four chapters;
錯:This chapter serves to explain;
正:This chapter explains.
3. 句子太長了
由於西方人和中國人思維方式不同,外國人讀中國人寫的英文文章時經常會發現好多詞語搭配不對勁,句子很長,充滿著抽象名詞,其意思特別模糊。英文是以動詞為主的語言,而中文依靠名詞來表示時態、數量等問題,所以即使我們想用一個動詞,它最可能也要帶來幾個名詞以此打造動詞短語:improve - make an improvement, solve - find a solution, complete – finish completion。我們先會用中文進行思考,之後通過字對字的翻譯用英文寫東西,於是英文表達似乎拖泥帶水的文字,令讀者費勁地閱讀。
錯:We need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s, and facts will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these policies.
正:We need to 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s, and facts will prove that these policies are correct.
如何提高寫作能力?讓自己的學術寫作達到英語母語者的水平?
所有學者的經驗表明,「多讀,多積累,多寫」方法是掌握學術寫作最有效的套路。下面我們更具體地來講解其中每個練習方式。
1. 多讀
同學們可以諮詢一下老師有哪些專業期刊他能推薦,儘量每天抽出至少一個小時來仔細看看。通過系統性的閱讀,注意文章中使用的語言,也看一下作者對於某個話題如何進行闡述。剛開始,你們的閱讀速度肯定會太慢了,也可能不斷需要看詞典查生詞。堅持一段時間的話,同學們不知不覺地會學好常用詞彙概念以及學術描述句式,逐漸閱讀學術論文就沒有什麼困難了。
以上是
2. 多積累
有人不建議看論文寫作理論書,甚至強調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方法不會與理論書閱讀同樣浪費你們的時間。在此方面小編的立場是,務必要看!雖然同學們在多讀學術文章的時候依然能夠以直觀邏輯法將寫作原則弄清楚,但是小編還是深信,論文寫作理論書在投入所閱讀的文章過程當中能夠提供一定的clarity。比如,怎麼去選題、講解初稿、解釋標點符號使用等主要知識都可以在類似的理論書找到。下面小編給大家列出幾本書給同學們參考,其中有幾本是專門為中國留學生寫的:
3. 多寫
聽說過英文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嘛?「仿寫」就是這個俗語的體現。在閱讀他人的作品同時,同學們需要練習親手進行寫作。如果前面兩個方法屬於「觀察和累積」學習層面的話,那麼自己慢慢開始寫就是實踐階段。在模仿他人的寫作風格的時候,同學們能夠鞏固曾今看到的詞語搭配和詞彙句式,也嘗試創造特定的寫作語氣。一開始的時候文體可能會寫的太拙劣了,但經過幾次的練習,逐漸會覺得寫起來沒有之前那麼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