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恩愛夫妻不到頭」,為什麼這麼說?古人的話值得借鑑

2020-12-21 中原文化家

想必有一句俗語很多人都聽過,那就是「恩愛夫妻不到頭」,可是很多人聽是聽過,但是鮮有人知道這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恩愛夫妻不到頭」呢?其實這句話大有深意。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說一對恩愛和美的夫妻,一般是很難白頭到老的。一般大家都認為兩個人在一起結為夫妻應該恩恩愛愛,白頭偕老才對。這其中到底蘊涵什麼道理呢?

一、為何說「恩愛夫妻不到頭」

「恩愛夫妻不到頭」這是句俗語,通常是指愛的太深,情過重的夫妻很難白頭偕老。這因為過於看重對方,雙方都會想著對方是自己的唯一,會在無意間對對方存有更高的要求。時間久了,就會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句話最早出自於清末沈復的自傳散文集《浮生六記》,原話是: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如餘者,可做前車之鑑也。

沈復的意思就是說:我和我老婆芸娘為什麼沒有白頭到老,就是因為我們倆太要好了,太相愛了,最後好的老天都看不下去了,你們千萬不要學我,要以我為鑑,你們夫妻們才能一起過到死。

有句話說物極必反,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可能在那個年代,女人就是比較受壓迫的,女性的悲劇其實在古代也是一個時代的必然。但是我覺得不必太在意這句話,有點強加因果的感覺,並不是因為恩愛才不到頭的,如果不恩愛可能更悲慘。

「恩愛」不是「不到頭」的因,夫妻間相親相愛是我們必須要提倡的,這是我們的傳統美德與優良品行,但「恩愛」也要講究個度,要講究方式方法。否則,就會過猶不及,適得其反,產生不良後果。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恩愛夫妻不能到頭,它是說夫妻經常黏在一起,彼此給對方留的空間非常小,也容易相互產生一些生活中的小摩擦,不利於家庭和諧。所以,俗語「恩愛夫妻不到頭」是很有寓意的。

它告訴人們夫妻之間要給對方留有一些個人空間,不要天天黏在一起,只有這樣的生活,夫妻才能長長久久。當然這句話裡的「恩愛」並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夫妻恩愛。

另外,太過恩愛的夫妻,往往會採取忍讓態度,但時間久了,這種忍讓很可能有一天會變成大爆發,而造成難以挽回的結果。當然,萬事萬物也不是絕對的,但這句俗語也說出了夫妻間的實際可能出現的問題。

二、其實下半句「吵吵鬧鬧一輩子」更經典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就是「吵吵鬧鬧過一生」。夫妻在一起,一定會有很多矛盾,要學會包容對方。遇到矛盾的時候,合理地發洩出來,只有這樣,這對夫妻才能走得長久。

所以說這句俗語的意思並不是說相愛的夫妻不能白頭偕老,而是告訴我們夫妻之間要有一定的底線。如果總是有一方在一直一味地包容和忍讓的話,許多的憤怒和不滿都一直壓抑在心底,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兩個人的感情。

這句俗語完整的說法是,「恩愛夫妻不到頭,吵吵鬧鬧一輩子」,顯然,「恩愛」是相對於「吵吵鬧鬧」來說的,即表面上兩口子不鬧家庭矛盾,這怎麼能叫「恩愛」呢?

兩個人在一起久了難免會有吵吵鬧鬧磕磕碰碰的,但是如果兩個人戀愛的過程中一直不吵架還相處得很和睦的話,那這就有點不正常了。因為他們可能一直在忍耐著,如果這些不滿不及時說出來的話,日積月累等到爆發的那天是將會一發不可收拾的。

所以,吵吵嚷嚷甚至打打鬧鬧並不說明夫妻不恩愛,反而是維繫正常婚姻關係的「潤滑劑」,也有俗語為證:「床上吵架床尾和」,「天上下雨地上流,兩口子吵架不記仇」。

在這裡有三句話要送給正在熱戀的男女和新婚的夫婦:第一句話:夫妻不是因為相愛才白頭到老的,而是要白頭到老才相愛的;第二句話:家庭不是講理的地方,理講清楚了,家也散了;第三句話:夫妻之間要是非不分,是非分明了,夫妻也離了。

世間萬物本是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夫妻一生不爭不吵才不正常,其實夫妻之間經常拌嘴吵鬧,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遇到問題通過爭論才會得出道理,而且這種吵鬧,都是小打小鬧,對維持婚姻的長久,是一種潤滑劑。

正是這種吵架後很快能和解的婚姻愛情,才能「吵吵鬧鬧過一生」。當然這種觀念並不是指所有,但是仔細想想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反而更適應如今的社會,所以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把握住度,只有適度才能夠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俗語:「恩愛夫妻不到頭」,到底為何不能到頭?老祖宗話值得一聽
    愛情無論在哪個時間段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主旋律,它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生活部分,而遇到愛情的人每一個都希望能夠長長久久的愛下去,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有一句俗語說「恩愛夫妻不到頭」,這不就是違背常理的一句話嗎?
  • 「恩愛夫妻不到頭,吵吵鬧鬧過一生」,夫妻吵架比冷戰好
    --林語堂 夫妻是陪伴彼此一生的關係,從古至今,對於婚姻,人們最好的祝福就是白頭偕老。人們都希望在人生的道理上,有個相知相伴的人。俗語說:「恩愛夫妻不到頭,吵吵鬧鬧過一生。」為什麼夫妻越是恩愛,越是難以白頭到老呢?
  • 為何古語說:吵吵鬧鬧過一生,恩愛夫妻不到頭
    為何古語說「吵吵鬧鬧過一生,恩愛夫妻不到頭「。恩愛不是夫妻最好的模式嗎?怎麼反而不能白頭到老呢?難道恩愛夫妻就一定像梁山伯和祝英臺?牛郎織女那樣苦命的結局嗎?其實這14個字包含婚姻的真諦,並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
  • 為何說「恩愛夫妻不到頭」?背後道理少有人知,老祖宗經驗之談
    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一個不美好的俗話,有俗語說"恩愛夫妻不到頭"這是什麼意思?大家對愛情和婚姻都是有所期待,抱有美好的願望的,比如說"一夜夫妻百日恩、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等俗語,都是形容夫妻關係美好。接下來這句"恩愛夫妻不到頭"這句話又是什麼寓意呢?難道說恩愛的夫妻不能白頭偕老嗎?
  • 為何有「恩愛夫妻不到頭」的說法,到底啥意思?背後原因少有人知
    泱泱中華有5000年的歷史之久,歷史是人民產生的,文化也是人民產生的,勞動人民是推動文化進步的主力軍,在這5000年裡,既有文人騷客創造的詩歌、小說、散文,也有普通勞動人民創造的諺語、俗語。今天我介紹的諺語是有關夫妻方面的:"恩愛夫妻不到頭"這句話的表面的意思就是:太過恩愛的夫妻往往是不容易共白頭的。相信大家初次看到這句話應該會有和我一樣的疑問:一般人離婚都是因為感情不和,那為什麼太過恩愛的夫妻到最後也會不歡而散呢?這背後究竟蘊含著什麼生存的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 俗語「前妻如草,後妻如寶」,夫妻相處的三句經驗,句句經典受益
    古人將自己的經驗總結成了許多俗語,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其中三句,這三句夫妻相處的經驗之談,讀完後句句經典受益。第一句:前妻如草,後妻如寶人生有三大痛苦,一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二是得到後覺得也不過如此,三是失去後才學會珍惜。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老祖宗婚姻中的智慧,中年人值得一看
    俗話說:「衣服要有尺寸,語言要有分寸」,人跟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相處,特別是夫妻之間的交往對人生有重要的意義。老祖宗都喜歡從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總結道理,以前發生的事情都總結為簡單好記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來自老祖宗經驗智慧,所以也成為了很多後輩為人處事的生活準則,其中就有「半路夫妻硬如鐵」,這個又是怎麼回事呢?
  •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下一句道出夫妻之情的真諦
    中國有句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一個「恩」字充分體現了夫妻情分的高尚之處。愛情更是一種恩情。這句俗語最早出自於元代關漢卿的雜劇《救風塵》第三折,其中有記載:「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嗔。」所以這句俗語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夫妻在一起久了恩情就會變得非常重。這句話,可能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得。一對夫妻不管是自願結合還是因為其他原因結合,在這一段日子裡彼此之間一定是有所付出的。都說「恩恩愛愛」,懂得感恩的愛情才會更加長久,兩個毫不相干的人能走到一起,願意照顧彼此本身也是一種恩。
  • 古人說:「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半句才是經典,所有夫妻值得一看
    自古至今,夫妻可以說是彼此之間最親近的人,也是那個能夠一起終老一生的人。正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兩個人人能夠成為夫妻,那是有著莫大的緣分的。而「一日夫妻百日恩」這句俗語,也恰恰很簡單明了的道出了夫妻關係以及情感態度。也就是說,兩個人一旦成為夫妻關係,那麼就會有著很深厚的恩情和感情。
  • 經典俗語:「逢人且說三分話」,下半句是什麼?
    民間俗語,雖說聽起來有些許的粗糙,但是往往凝集了古人的大智慧,畢竟那是人類幾千年來各類人等的智慧匯集,並經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所以說有些民間俗語雖然聽起來有些粗糙,但是話糙理不糙,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借鑑,很多很多的民間俗語都是如此。今天小編也給大家帶來了一條民間俗語。
  • 古人常講:「恩愛夫妻不到頭」,為啥不能白頭到老?明白的人不多
    那麼為什麼會有「恩愛夫妻不到頭」的說法呢?都聽過,懂得人卻不多。第一、為何「恩愛夫妻不到頭」?「果然,沒過多久,武魂殿當代教皇下達詔令,聲討昊天宗。讓昊天宗將我和阿銀交出去。那時候。你爺爺本就已經病入膏肓。突然得知這件事,並且怎麼也找不到我。一氣之下。去世了。直到他老人家臨死前,我也沒能見到他最後一面。」說到這裡,唐昊地身體不禁顫抖起來,眼中流露著深深的痛悔。
  • 農村俗語:「白馬犯青牛,豬猴不到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除了選日子之外,還有一個就是看屬性合不合,有句俗語叫做:「白馬犯青牛,豬猴不到頭」,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白馬犯青牛以前人把生肖屬相和五行聯繫起來,最後還演變成了生肖之間相生相剋的現象,而「白馬犯青牛」的意思就是指屬馬的和屬牛的人結婚不好,其實這句話是《易經》裡的一段話,原話是:「從來白馬怕青牛,十人近看九人愁,配夫若犯青牛馬,婦女也難到白頭。」意思是屬馬的人與屬牛的人結婚,十個有九個都發愁。
  •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那麼古人想通過這則俗語傳達什麼樣的意思呢?要知道在古代鐘錶還沒有問世,所以人們對時間的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當時時間的計量單位還不是小時,而是"更"。
  • 俗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是何意?專家:古人的傳家秘訣
    在古人心目中,嫁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們對其的重視程度,不亞於中榜做官。古人嫁娶時,成親前後有許許多多儀式,雙方的下聘與回禮隱藏著不少講究。新人進入婚姻之後,人們都會盼望新人夫妻和順,一大家子和和美美。久而久之,民間百姓中誕生了很多關於婚姻的俗語,這些俗語往往來自於生活,但卻暗含深意,甚至被當作先輩傳家的秘訣。
  • 俗語「眉粗眼小福祿少,眉細眼大貧來擾」是真的嗎?古人為何這麼說?
    其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是一句民間俗語「眉粗眼小福祿少,眉細眼大貧來擾」。大爺在說到這的時候,還告誡我千萬不要覺得一個人的相貌不重要,這可是能夠影響人一生的。尤其是眉毛與眼睛,是會決定一個人未來的貧窮與富有的。大爺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這樣說有什麼依據嗎?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古人傳下來的忌諱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古人傳下來的忌諱古詩大家都在熟悉不過了,在字數上和韻律上都非常講究,一般都是出自文人墨客之手。另外古代還有一種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句,一般說起來也比較押韻,大家稱呼它為俗語。
  •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古人的這句俗語說透了人性
    而中國古代的人們通常都會負責抱團取暖,人與人之間也會相互述說自己的心得,俗語就是古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俗話說得好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接觸的人多了,各種各樣的人都會接觸到,經歷得多了自然也就看透了,古人往往會將自己所遭遇到的事情告知後人。
  • 俗語「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發」,啥意思?古人的識人經驗
    文/當年一木在我國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包羅萬象,內容豐富,有的是講天氣和農事經驗的,有的是講衣食住行的,有的是講風土人情,還有講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對於當代年輕人增長見識,積累生活經驗和為人處世經驗,有很好的借鑑作用。俗語,往往只有一兩句話,簡單直白,通俗易懂,但是它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哲理。
  • 民間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半句才是重點,卻十人九不知
    錢鍾書在《圍城》中說,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風流才子賈科莫·卡薩諾瓦在《我的一生》中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說得好像婚姻就像一把枷鎖一樣,難免有些消極,而我國的古人則認為夫妻的相處之道是:一日夫妻百日恩。
  • 俗語:「有事叫公公,無事臉朝東」啥意思?年輕夫妻值得一看
    俗語,有稱為諺語。俗語在我國已經歷經兩千年之久,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會有俗語的存在。俗語大多都是由平凡百姓創造的,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以及生活願望。俗語一般通俗易懂,但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才會一輩一輩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