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已經變了樣!太空垃圾堆積成山,以2.8萬公裡/時速度飛行

2020-12-13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埃菲社日內瓦8月16日的報導中寫到,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的上方存在著數不清的廢棄物,包括廢棄的衛星、火箭助推器殘片、太陽能電池板等,它們正以大約2.8萬公裡/時的速度移動。

從短期來看,它們暫時不會影響到地球的運轉與發展,對人類航天事業的影響也不大。但是,從長期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太空垃圾問題值得重視。

什麼是太空垃圾?

看到「垃圾」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們生活中便充斥著多種垃圾,比如幹垃圾、溼垃圾、廚餘垃圾等。但是,太空垃圾與我們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垃圾有許多不同,最明顯的,它們產生的地點和場所不同。

另外,它們的產生方式與原因也不盡相同。太空垃圾可能是太空飛船的殘骸,可能是星體碎片、星際粉塵,也可能是太空飛行器、運載火箭等發射過程中產生的碎片。

自人類發射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以來,人類執行了超4000次太空發射任務,期間給太空帶去了許多垃圾。雖然大部分太空垃圾被燃燒殆盡,但截至2012年仍有超4000噸垃圾未得到妥善解決,依舊飄浮在軌道周圍。

太空裡為什麼有那麼多垃圾?

看到這,大家或許是困惑的,太空中為什麼有那麼多垃圾?首先,太空並非一塵不染的潔淨空間,這個空間裡本來就存在天體碎片、粉塵等,這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人類活動帶去了不少垃圾。太空飛行器爆炸過後會留下殘骸,這是產生垃圾的其中一種方式。另外,太空人可能會遺失物品,衛星和火箭也會掉落殘骸,這些都慢慢變成了太空垃圾。再加上時間的累積和清理頻率過低,太空垃圾便漸漸多了起來。

垃圾聚集過多會產生什麼危害?

無論是在地球內還是太空裡,儲存過多垃圾總是不妥的,這會影響到星球或者空間的運作速率與未來的發展。就太空來說,美國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曾於1978年提出「凱斯勒症候群」。

理論指出,當太空垃圾的聚集度越來越高時,衛星偏離軌道或遭到撞擊的風險便大大增加,而且還可能引發嚴重的連鎖反應。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大量衛星轉變為太空垃圾,而過多垃圾又可能形成太空漩渦,後果不堪設想。

幸運的是,清潔太空公司執行長呂克·皮蓋表示,目前,太空垃圾的數量還未到如此恐怖的地步,太空垃圾所帶來的風險仍然是可控的。

誰將充當清理先鋒?

即便如此,清理太空垃圾仍刻不容緩。媒體報導稱,歐洲航天局是第一個開展空間清理項目的機構,他們已於去年10月將此重任委託給瑞士一專業公司,計劃在5年內發射該設備。

這個清潔設備暫時未被正式命名,我們可以稱它為「清潔太空-1」號。據悉,「清潔太空-1」號的首個任務是搜尋歐洲航天局的廢棄火箭殘片,重量在100千克左右。

在計劃中,「清潔太空-1」號首先要拉近殘片與地球大氣層的距離,然後在摩擦力的幫助下消滅它。

為何拿歐洲航天局的廢棄火箭殘片「開刀」?呂克·皮蓋表示,這一操作與衛星軌道清理操作相似,目的是為日後打下基礎。

對於嚴峻的清理任務,呂克·皮蓋信心很足,清潔太空公司與全球著名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頗有淵源,公司內的技術人員更是人中翹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能給太空減負。

相關焦點

  • 科技日曆 | 第一個完成繞地球軌道飛行的美國人,時速超2.8萬公裡!
    科技日曆 | 第一個完成繞地球軌道飛行的美國人,時速超2.8萬公裡!1962年2月20日,40歲的海軍陸戰隊中尉約翰·格倫乘坐「友誼7號」太空艙,以超過1.7萬英裡(2.8萬公裡)的時速繞地球三圈,行程約8.1萬英裡(13萬多公裡),成為第一個繞地球軌道飛行的美國人。
  • 太空垃圾如何影響地球的環境和大氣?
    自從斯普特尼克1號於1957年進入太空以來,人類已經向地球軌道中發射了大量的人造衛星。當這些衛星報廢之後,它們將會成為太空垃圾,不斷繞著地球旋轉。隨著太空垃圾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它已成為環境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 地球已經變樣!太空垃圾堆積成山,人類還能清除嗎?
    太空垃圾與其他垃圾相比有什麼不同?首先,太空垃圾與其他垃圾的第一個不同,就是兩者之間,所產生的位置不同,太空垃圾的是在太空之中的垃圾,而我們肉眼所看見的垃圾則是在我們地球上面,我們人為產生的垃圾。除此之外,兩者的產生方式可能也不同。那麼產生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 你以為地球是蔚藍的?它已被太空垃圾包圍,歐洲航天局欲前往清理
    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垃圾少的時候不想扔,想攢著等到多點再扔,而到了垃圾堆積成山時,內心又充滿了抗拒。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常讓我們這些尋常百姓頭疼不已,而另一個區域產生的垃圾,則能讓睿智聰慧的科研人員一籌莫展。這個區域便是神秘的太空。太空垃圾是何物?
  • 擋住月亮的六便士:太空垃圾那些事
    垃圾圍星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地球軌道便不再寧靜。迄今為止,世界各國一共執行了超過5000次發射任務,發生了200餘次在軌太空飛行器或火箭載體爆炸/撞擊事故,產生的太空垃圾不可計數,儘管大部分已落入大氣層燃燒殆盡,但目前仍有數千噸圍繞地球飛行,而且其數量每年還以2%~5%的速度遞增。
  • 花8600萬歐元清理一塊112公斤重的太空垃圾!為啥?
    我們都喜歡看到火箭發射,攜帶科學設備,有時還攜帶人類進入太空。這很酷,它證明了當人類用心去做一件事時,他們可以完成偉大的事情。不幸的是,將這些大傢伙發射到太空會留下很多垃圾,往往會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漂浮幾個月,或者在某些情況,漂浮很多年。 太空垃圾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而且問題與日俱增。廢棄的火箭部件、老舊的、不復存在的衛星的碎片,甚至是廢棄的空間站,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密集地凌亂在地球周圍的區域。
  • 如果給羽毛施加一個永不消失的上升動力,它可以擺脫地球引力嗎?
    把太空人和物質送到了太空之後,飛機再飛回來,這樣不僅可以實現飛機的循環利用?其實這樣問題主要涉及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飛機到底能不能從地球飛到太空中去?平時我們看到很輕的羽毛、氣球、垃圾袋都能夠掙脫地球引力束縛飛到空中,而飛機的動力那麼強,速度那麼快,飛行能力比羽毛、氣球和垃圾袋強多了,飛機難道不可以飛到太空中嗎?
  • 日本企業發明新型太空飛行器 幫助清理地球軌道上的75萬塊太空垃圾
    Astroscale Holdings Inc.日本分公司總經理、36歲的伊藤美紀(Miki Ito)在接受採訪時說,該公司正準備明年初與一顆測試衛星會合、捕獲並對接,以展示其技術如何幫助清除軌道垃圾。Astroscale正在一個吸引了包括美國公司在內的企業和政府的迫切關注和資金支持的細分市場展開競爭。
  • 地球周圍充滿垃圾,太空清理該怎樣進行?專家:當然是用AI
    據估計,目前有3.4萬個直徑超過10釐米的垃圾正以大約10倍於子彈的速度環繞著地球運行。如果其中有一個撞到太空船,損害可能是災難性的。今年9月,國際空間站不得不躲避一塊未知的碎片。隨著太空垃圾數量的迅速增長,碰撞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歐洲航天局(ESA)希望清理一下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
  • 地球軌道上的大量太空垃圾已接近「凱斯勒事件」的標準了
    在太空中擦肩而過,幸好沒有相撞——否則會製造出大量更加危險、難以監控的高速軌道垃圾。 使用雷達跟蹤太空中衛星碎片的企業LeoLabs周二表示,它正在監視「非常高風險」的交匯點——兩個物體繞地球軌道的交點。
  • 人類登陸月球已經有50年歷史了,登陸地球鄰居火星為什麼這麼難?
    在火星與地球處於太陽一側時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而處在太陽的不同側則距離最近可以達到4億公裡,與月球相比,火星即使在近地點,也與月地38萬公裡遠上100多倍。雖然美國、前蘇聯的太空人都有過在空間站工作超過1年的先例,表面上看已經超過了探測器從地球飛行火星的時間,但是從地球軌道飛往火星軌道的會合周期為26個月,而且到達火星之後肯定還要工作一段時間,不可以立即返回,仍然需要再等待幾個月,最終太空人在太空中的飛行時間可能會遠大於之前在太空站的工作時間,這對於太空人來說,如何安全、健康、可靠地度過這麼長的時間,是一個大問題。
  • NASA預警:4月29日,一顆4公裡寬的巖石將造訪地球
    NASA預測這顆直徑350米的太空巖石可能會在2029年和2036年穿過地球附近的「引力鎖孔」,從而對地球構成威脅,但在這之前還有一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小行星追蹤器已經證實,一顆體積更大的太空巖石正朝地球飛來,它將於今年4月靠近我們的星球,那麼它會撞上我們嗎?
  • 漫威世界太空戰機已經普及,為何擁有「復仇者」的地球還沒有?
    也就是說,本來發展時間就晚了很多的「人類」,又缺乏這些強大的「助力」,當然發展速度就會更加緩慢,沒有「太空戰艦」也就成了理所當然。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說在某些星球上,鋼鐵俠這樣的時長只能算是普通人,所以外星人能造出太空戰艦也就不足為奇。
  • 歐洲啟動全球首個太空垃圾清理任務:計劃捕獲100公斤重太空垃圾
    IT之家 12 月 3 日消息 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 1 日報導,歐洲空間局(ESA)當天與瑞士初創公司 「清潔太空」(ClearSpace)籤署了總額為 8600 萬歐元的合同,委派該公司製造一款特殊衛星 「清潔太空 - 1」(ClearSpace-1),並於 2025 年發射,捕獲一塊約 100 公斤重的太空垃圾,這將是全球首個捕獲和處理軌道太空垃圾的任務
  • 歐空局啟動全球首個太空垃圾清理任務
    &nbsp&nbsp&nbsp&nbsp歐空局啟動全球首個太空垃圾清理任務&nbsp&nbsp&nbsp&nbsp投入8600萬歐元 擬2025年發射太空飛行器&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北京
  • 直徑至少250米,時速1.7萬公裡,近地小行星將在8月10日飛掠地球
    因為小行星號稱是生命殺手,如果體型較大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將會造成巨大的破壞。6500萬年前,引發恐龍以及當時75%的地球物種走向滅絕的罪魁禍首正是一顆小行星。天文學家一直在太空中搜尋小行星,尋找那些危險的近地天體,並跟蹤它們的運行軌跡。最近,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預報,小行星2006 QQ23將會靠近地球。
  • 女子太空飛行紀錄被打破,美國拿第一!女英雄回歸地球後縱情歡笑
    7日,美國一位女性,打破女太空人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紀錄!她一次在太空待了328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女太空人科赫,在周四完成太空任務並返回地球。她於本次任務中一共在太空中待了328天,創下女太空人在太空中停留時間最長的紀錄。現年41歲的科赫當天搭乘聯盟號飛船從國際太空站返回地球,安全降落在哈薩克的乾草原上,同行的是斯克沃爾佐夫和帕爾米塔諾這兩名太空人,他們分別來自俄羅斯和歐洲太空總署。
  • 歐空局啟動全球首個太空垃圾清理任務,捕捉方式有點可愛
    「維斯帕」上面級的外形為圓柱和圓錐的結合體,直徑約為2.1米,高約為1.3米,重量約為100千克。這個太空飛行器在完成幫助衛星入軌的任務後,就遺留在高度達七八百公裡的軌道上。「維斯帕」具有簡單的形狀和堅固的外形,抓取這種外形的太空飛行器相對比較簡單,也不用擔心抓取過程中目標太空飛行器解體從而製造出更多的太空垃圾,因此是初次試驗時難度合理的目標。
  • 以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飛往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需要多久?
    帕克探測器是人類發射的飛行速度最快的探測器,該探測器在近日點的速度最高曾達到192千米每秒,不過連光速的千分之一都不到。不過,帕克探測器超高的飛行速度只是在太陽引力的加速作用下產生的記錄。其實,當探測器接近大質量的天體時,速度都會加快。比如,朱諾號探測器在接近木星時的飛行速度也非常快,接近木星時最快的速度曾經達到73千米每秒。
  • 太空也要講環保?歐洲啟動全球首個太空垃圾清理任務
    公斤重的太空垃圾,這將是全球首個捕獲和處理軌道太空垃圾的任務。歐空局局長 Jan Wörner 在 12 月 1 日的媒體吹風會上表示,ClearSpace-1 代表了首個非示範任務的太空垃圾清除任務。他補充說,「ClearSpace-1」打算回收的有效載荷適配器是一塊活動的太空垃圾,這種東西比穩定的目標更具挑戰性。與傳統的歐空局合同涉及機構採購和協調任務不同,ClearSpace-1 是一份購買服務的合同:安全清除一塊太空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