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降壓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處理|用藥知識

2020-12-16 騰訊網

醫脈通整理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在疾病綜合管理的診療理念下,內分泌科醫生也經常會處方降壓藥,但對於此類藥物的認識可能存在不足,尤其是在不良反應和處理方面。近日,於第31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20)虛擬會議上,來自中國科學院阜外醫院的黨愛民教授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各類降壓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和使用注意事項,我們一起來學習。

利尿劑

1.電解質素亂

低鉀血症:鉀消耗、低鉀血症的程度與利尿劑的劑量直接相關,主要症狀是四肢無力;高劑量利尿劑相關的低鉀血症可誘發致命性心律失常,增加原發性心臟停搏的風險,特別是合併洋地黃治療或心電不穩定的患者,即使是無症狀的低鉀血症也可能導致慢性殘疾和死亡。

低鈉血症:約30%的患者在長期服用利尿劑後會出現低血鈉症狀,長期服用噻嗪類藥物時患者低血鈉症的發生率增高5倍。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全身不適、眩暈、嗜睡、思維混亂、多尿、少尿甚至無尿等,影響低血鈉的因素還包括年齡、體重指數及腎小球濾過率等。

處理:及時補充氯化鉀,監測血鉀、鈉、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尤其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利尿劑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ARB)同時使用則可減少低鉀血症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2.血糖升高

較大劑量並長期用藥使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風險,可能與低血鉀增加、胰島素抵抗及高胰島素血症有關;

小劑量服用利尿劑不影響糖代謝。

處理:補鉀,避免大劑量長期使用利尿劑。

3.高尿酸血症

服用利尿劑後,因血容量減少,近曲小管重吸收減弱,有些患者短期內血尿酸輕度升高,但小劑量長期治療大多可恢復正常,一般不引起痛風,但原有痛風患者則可能誘發痛風發作;

高尿酸血症慎用、痛風患者最好不用利尿劑。

4.腎功能不全

利尿劑會直接或間接引起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導致腎血流灌注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甚至可能導致腎小管壞死;

當高血壓合併中重度腎功能不全時禁用噻嗪類利尿劑,此時可用呋塞米代替;

吲達帕胺禁用於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其緩釋劑不良反應較少。

處理:應用小劑量的利尿劑可避免大多數不良反應或使不良反應程度減輕。

β受體阻滯劑

1.心動過緩

隨著劑量增加,心率減緩,並可發生傳導阻滯,甚至心搏停止。

處理:用藥後出現明顯的竇房阻滯或竇性停搏,應考慮停用β受體阻滯劑或減量;若出現Ⅱ度或Ⅱ度以上的房室傳導阻滯應停用。

此外,高血壓合併心率增快,首選兼有減慢心率作用的降壓藥β受體阻滯劑,推薦β1選擇性受體阻滯劑,如美託洛爾或比索洛爾

2.支氣管痙攣

非選擇性的β受體阻滯劑可阻斷支氣管平滑肌上的β2受體,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呼吸道阻力增加,這種作用對正常人的影響較小,但對哮喘者影響較大,可能誘發甚至加重哮喘發作,故禁用於支氣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

3.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美託洛爾因具脂溶性,口服吸收後易透過血腦屏障,腦脊液濃度為血漿濃度的70%,可表現為明顯嗜睡、厭食、抑鬱等精神症狀,可改服水溶性的阿替洛爾治療,口服吸收後腦內濃度僅為血漿濃度的20%。

4.心功能不全

由於β受體阻潛劑具有負性肌力的作用,可誘發心力衰竭,故禁用於高血壓心臟病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換用利尿劑治療既可降壓又可緩解心力衰竭。

5.對血糖的影響

β受體阻滯劑可拮抗肝糖原的分解,有升高血糖的傾向;也可因周圍血管收縮,骨骼肌灌注減少,導致胰島素敏感性減弱,易出現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在應用β受體阻滯劑後,會掩蓋常見的低血糖症狀(除了出汗),且發生低血糖後不能很快恢復。故糖尿病患者或低血糖患者應慎用。

6.撤藥症候群

突然停用時出現交感神經興奮,血壓迅速恢復到治療前水平,甚至更高,稱為反跳性高血壓,還可出現心動過速、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表現。少數患者在長期應用後停藥可出現心肌耗氧量增加及血小板聚集現象,多在停藥2~7天內發作;

β受體阻滯劑用於嗜鉻細胞瘤患者,偶可使血壓異常升高。

處理:不隨意停藥,如發現血壓反跳現象可立即復用所停藥物以緩解症狀,同時加用其他降壓藥物,待血壓穩定後再逐漸停藥。

停藥注意事項:停用β受體阻滯劑應逐步撤藥,整個過程至少2周,每2~3日劑量減半,停藥前最後的劑量至少給4日,若出現症狀,建議更緩慢地撤藥。對於高血壓合併冠心病的患者,如需停藥應逐漸減量並給予適當的擴張冠狀動脈治療。

鈣通道阻滯劑(CCB)

1.臉紅、頭痛、頭昏

由頭部血管擴張引起,在繼續服藥1~2周後可減輕消失。

2.交感活性增強

短效CCB製劑易引起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強,使心率加快、心肌氧耗量增多,出現心悸等。

處理:應儘量使用長效製劑。長效製劑降壓平穩、持久有效,同時不良反應小,患者耐受性好,依從性高。

3.踝部水腫

少數敏感人群在服藥較長時間後由於動脈擴張出現踝部水腫,一般較輕微,但也有的較明顯,且不易自行消退。

處理:當水腫嚴重且長時間不能緩解時可以換用其他降壓藥;如仍需使用,可加小劑量利尿劑,並且儘量抬高腿部,水腫會減輕或消退。

4.牙齦增生

大多發生在用藥後1~2年內,停藥1~2個月可自行消退。硝苯地平聯用其他可引起牙齦增生(如環孢素)的藥物時需注意。

5.抑制心臟收縮或傳導功能

非二氫吡啶類CCB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抑制心臟收縮和傳導功能,二度至三度房室阻滯;心衰患者禁用。

ACEI/ARB

1.刺激性乾咳

ACEI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可能與體內緩激肽增多有關,咳嗽常出現在服藥後3~6周,藥物在體內代謝後,引起緩激肽堆積,刺激咽部和支氣管黏膜,咳嗽的嚴重程度可變。

處理:咳嗽不嚴重的受者應鼓勵繼續使用,部分患者症狀會自行消失,如咳嗽持續、劇烈者需停藥,1~3周便可消失或可換用ARB類藥物。

2.高鉀血症

少數患者用藥後血鉀輕度升高,但不會引起嚴重高鉀血症,在高血壓合併腎功能不全或雙側腎動脈狹窄的患者則可引起重度高鉀血症而發生嚴重後果。

處理:定期監測血鉀水平,給予低鉀飲食或利尿劑,如果血鉀≥5.5mmol/L應停用ACEI類藥物。除低鉀血症外,ACEI不可與氯化鉀和保鉀利尿劑螺內酯同時應用。

3.首劑低血壓

常見於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的藥物。特別是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激活明顯的患者發生早期低血壓反應的可能性更大。這些患者往往有顯著的低鈉血症(血鈉

處理:只要沒有明顯體液瀦留現象,可減少服用利尿劑的劑量以減少對RAS的依賴性。

4.急性腎衰竭

ACEI/ARB所致的急性腎衰竭與AngⅡ生成抑制有關。ACEI擴張出球小動脈的作用大於入球小動脈,使腎小球內壓降低,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血肌酐(Scr)升高。嚴重脫水、應用利尿劑或非甾體消炎藥、伴有嚴重心力衰竭或動脈粥樣硬化的老年患者以及腎動脈狹窄患者較易發生急性腎衰竭。

處理:及時減藥或暫停用藥,並及時就醫檢查腎功能變化。許多患者在去除危險因素後仍可恢復用藥。由於ACEI/ARB可以顯著降低雙側腎動脈狹窄和孤立腎腎動脈狹窄的腎臟灌注,在這些患者中通常嚴禁使用這些藥物。

5.血管性水腫

多見於首次用藥或治療最初24h內,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部分患者改用ARB後不再出現症狀,但有的患者應用ARB時也會出現這一症狀。有既往血管性水腫史的患者慎用此類藥物。

相關焦點

  • 常見的抗菌藥物有哪些?不良反應都有哪些
    抗菌藥物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但說到青黴素、頭孢大家都知道,抗菌藥物主要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抗菌藥物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但每種藥物的功效都不同,不可以亂用,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今天小編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常見的抗菌藥物有哪些?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 藥物不良反應有哪些?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藥物監測合作中心的規定,藥品不良反應是指正常劑量的藥物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生理功能時出現的有害的和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該定義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過量用藥及用藥不當引起的反應。 幾乎所有的藥物都可引起不良反應,只是反應的程度和發生率不同。隨著藥品種類日益增多,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 ◆◆ 藥物不良反應有哪些 ◆◆ 藥物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糖尿病人長期用藥,會出現哪些不良反應?9類藥物,一文為你總結
    二甲雙胍這個藥物是一個安全性比較高的藥物,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風險,在於用藥期間可能會引發胃腸道不適的風險,可能會引起腹痛、腹脹、腹瀉、噁心、嘔吐、便秘等各種情況,不一而足。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延緩腸道的碳水化合物吸收,從而達到降低餐後血糖水平的作用。此類藥物直接作用於腸道,其安全性還是相對較高的。通常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腸道產氣的增多,可能放屁會比較多,也會出現腹脹不適的相關症狀。除此之外,服用此類降糖藥也有可能會產生轉氨酶升高,皮膚過敏等方面的不良反應,但一般較罕見。
  • 老人下肢浮腫,竟然是降壓藥物惹的禍!
    仔細查體後,再問清楚了老人家的具體用藥,我給出了建議:長期服用某某地平可能是導致下肢浮腫的原因,建議停服,改用吲達帕胺緩釋片降壓,觀察幾天看效果。5天後,我收到家屬的表揚簡訊:謝謝醫生,我們家老人的腿消腫了,您真是個神醫啊!
  • 輸液反應&藥物不良反應
    A.發熱反應輕者:a.減慢輸液速度,b.注意保暖(適當增加蓋被或給熱水袋)c.觀察體溫變化;B.發熱反應嚴重:a.立即停止輸液,並保留剩餘溶液和輸液器,必要時送檢驗科做細菌培養,b.發冷、寒顫者給予溫袋,高熱者給以物理降溫,c.必要時按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或激素治療。
  • 中藥用藥安全性教育,中藥不良反應的認知與應對方法
    1.中藥的安全合理應用教育(1)中藥臨床應用基本原則:辨證用藥、辨病辨證用,中藥的臨床應用需要在臨床醫生的診斷和藥師的指導下使用,不能僅根據西醫診斷和個人理解選用藥物。2.中藥不良反應的認知與應對方法(1)對中藥不良反應的認知:在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時,應指出藥品不良反應是藥品的固有屬性,服用藥品出現不良反應是正常現象。
  • 吃藥出現不良反應怎麼辦?反應較輕可堅持服用
    任何藥物都有兩重性,既可「治病」又可「致病」,「治病」是指藥物的療效,而「致病」則是指藥物不良反應。藥物不良反應,是指正常劑量的藥物在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時出現的有害的和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也就是說,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況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
  • 10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大全
    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 一、青黴素類 1.過敏反應:可發生過敏性休克(Ⅰ型變態反應)和血清病型反應(Ⅲ型變態反應)。其它過敏反應尚有溶血性貧血(Ⅱ型變態反應)、藥疹、接觸性皮炎、間質性腎炎、哮喘發作等。
  • 聊聊藥物過敏:媽媽最怕的不良反應中,它是冷血殺手
    「有沒有對哪種藥物過敏?」帶娃去看醫生的寶媽,對這兩句話都不陌生了,醫生總會不厭其煩地問。因為在藥物的各種不良反應中,過敏反應是最為常見、危害最大的一種。一旦發生藥物過敏,輕者可能出現紅斑、丘疹等,嚴重者可能出現全身瀰漫性皮疹,甚至會危及生命。2016年1月24日,江蘇省丹陽市一 3 歲幼兒,在當地衛生院輸液過程中發生不適,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 【合理用藥宣傳月】藥師帶你認識一種常見抗生素:阿奇黴素
    ● 醫院經營宗旨 ●合理用藥前不久,藥物諮詢室來了一位阿姨。(圖片來自網絡)醫生,這個藥怎麼吃啊?阿姨您好,這裡是藥物諮詢門診,您請坐,我來給您看看。最常見的就是胃腸道反應,比如噁心、嘔吐、腹瀉、消化不良等,不是很嚴重,可以繼續服用。偶爾可能會過敏,有皮疹、頭痛、頭暈,可能會引起一過性的肝功能指標異常,和中性粒細胞減少。停藥後好轉。我要把這兩盒都吃完嗎?一天吃2粒的話,吃3天就可以了。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先吃2粒,後面幾天吃1粒,一共吃五天。
  • 暖心提醒:服用沙坦類降壓藥,這3個副作用可得心中有數
    1、出現低血糖反應沙坦類降壓藥物雖然有很好的改善效果,但是不少人在用藥時間過長時,會出現副作用,特別是用藥劑量過多出現了低血壓,這是藥物副作用之一。因為藥物可以發揮良好的降壓效果,藥物使用過多,長時間用藥物低血壓明顯,可能會讓患者頭暈、失眠,胃口也會下降,這是常見的副作用。因此,在應用降壓藥物的過程中,需要謹慎,通過合理的用藥來保持血壓穩定,血壓也並非降得越低越好。
  • 皮膚病常見用藥|皮膚病|用藥|濃度|軟膏|藥物|-健康界
    常見皮膚病從致病成因看,大致分為8類,那麼治療當然也要因病制宜,針對性用藥。針對皮膚病,以採用外用塗抹藥為主,哪怕是藥效相同,也分為不同的劑型。溶液、糊劑、粉劑、洗劑、軟膏乳劑和酊劑等  銀屑病 。不同的劑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適應症,故應根據皮膚病不同病期的症狀和皮損特點,正確選用。
  • 若選擇聯合用藥,4個好處或收入囊中
    聯合用藥能通過不同作用機制來協同降壓,幫助控制血壓,降低藥物給身體帶來的不良反應,加強用藥安全性。初級輕度高血壓病人,沒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前提下,通過嚴格的生活調理血壓仍然居高不下,先選擇低劑量的一種降壓藥來治療。只要血壓控制穩定且達標,身體沒有任何不良反應不需聯合用藥。
  • 5種常用降壓藥優缺點,哪種降壓藥才是最好的降壓藥?
    長效的地平,降壓力度比較強,降壓效果穩定,適合於各種常見的高血壓,尤其是血壓比較高,也適合於各個成年人年齡階段的高血壓。地平類降壓藥常見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下肢浮腫、顏面潮紅、心慌心悸、牙齦增生等等。普利類降壓藥的常見不良反應和副作用:乾咳,血鉀升高,喉頭水腫等。3、沙坦類常用沙坦降壓藥:氯沙坦 、纈沙坦、厄貝沙坦 、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奧美沙坦、阿利沙坦酯等 。其實沙坦類降壓藥就是普利類降壓藥的延伸,如果不能耐受普利降壓藥的時候,可以選擇沙坦降壓藥,優點和普利幾乎一樣。
  • 都是穩住血壓,這5種降壓藥的副作用卻大不相同,希望你選對了
    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需終身用藥,通過藥物才能穩定血壓,以免導致血壓波動過大而誘發併發症。市面上的降壓藥分為多種類型,如拮抗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拮抗類降壓藥、利尿劑以及受體阻滯劑,每個藥物都各有千秋。降壓藥會帶來哪些不良反應?
  • 這3組藥物合用,不僅降低療效,還可能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所以醫師在給予藥物治療時往往會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聯用,使藥物療效達到1+1>2的效果。   但是有些藥物聯用並不能1+1>2,還會有降低療效或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今天我們通過幾個病例學習一下!  莫西沙星+阿奇黴素?  病例1  患者女,23歲,因「咳嗽、咳痰、發熱、咽痛10天」入院。
  • 抗焦慮藥的不良反應與防治措施
    出現以上不良反應時宜減量或停藥。禁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合用。4.其他不良反應丁螺環酮可引起心電圖T波改變及肝功異常,因此,禁用於嚴重肝腎疾病。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肝功能、血常規和心電圖,出現不良反應時宜減量或停藥。丁螺環酮禁用於青光眼、癲癇、重症肌無力、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18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老年人應減小劑量。服藥期間切勿飲酒。
  • 常見抗腫瘤藥物的肝毒性及治療藥物
    一.致肝毒性的常見抗腫瘤藥物 致肝損傷常見的抗腫瘤藥物有烷化劑如環磷醯胺、抗代謝類藥物如甲氨蝶呤、蒽環類及類蒽環類藥物如阿黴素、作用於微血管類藥物如紫杉類、鉑類如順鉑、抗激素類藥物如來曲唑、分子靶向藥物等。
  • 黑龍江省醫院皮膚科增添"藥物不良反應研究中心"更好為百姓服務
    人民網哈爾濱4月24日電 近日,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藥物不良反應研究中心在濟南成立,全國共有36家單位成為研究中心委員單位,黑龍江省醫院皮膚科成為全國八家主要研究單位之一,柳曦光主任受聘為「藥物不良反應研究中心主要研究者。
  • 奧美拉唑是常見腸胃用藥,但不建議長期服用,或會引起不良反應
    胃病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現在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也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胃部疾病,有的人當出現胃部疾病的時候,會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和治療,在醫生的幫助下吃一些藥物進行治療,等會去醫院,自己購買一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