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長期用藥,會出現哪些不良反應?9類藥物,一文為你總結

2020-12-16 李藥師談健康

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控制好血糖水平,減少高血糖和血糖波動帶來急性或慢性的健康危害和併發症風險,是對於糖尿病做好控制的重點,而如果通過生活上飲食、運動等方面的調理,不能有效的控制好血糖水平達標,就需要配合藥物來控制血糖水平,面對各種各樣的血糖控制藥物,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時,注意長期用藥的安全性風險,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匯總分享以下,各類常見降糖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用藥安全性風險。

二甲雙胍

要說糖尿病的用藥,都繞不開二甲雙胍這個經典藥物,關於二甲雙胍的藥效,有很多文章介紹,我們就不多說了,主要談一下二甲雙胍的不良反應風險。

二甲雙胍這個藥物是一個安全性比較高的藥物,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風險,在於用藥期間可能會引發胃腸道不適的風險,可能會引起腹痛、腹脹、腹瀉、噁心、嘔吐、便秘等各種情況,不一而足。一般情況下,為了加強二甲雙胍不良反應風險的控制,建議服用二甲雙胍時,要從低劑量起始應用,身體逐漸耐受後,在逐漸的加大劑量,另外一些腸溶片,緩釋片等劑型的出現,也有助於減少二甲雙胍的不良反應風險。

除了胃腸道不適的不良反應以外,長期服用二甲雙胍,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二甲雙胍可能會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引發體內缺乏維生素B12而發生相關的健康問題或疾病問題,因此,長期服用二甲雙胍的朋友,也不妨看下自身是否有維生素B12缺乏的問題,通過合理的食補或服用藥物補充,來為身體補充維生素B12,減少健康風險。

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

這類藥物也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藥。通過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來增強對血糖的控制。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等藥物,都屬於此類藥物,有的屬於短效的藥物,有的則屬於中長效藥物,具體對於血糖的控制效果和作用時間也各不相同。

服用這類藥物期間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低血糖的風險,特別是一些較強效的短效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在單獨服用或聯合用藥時,一定要注意做好血糖監控,儘量減少低血糖的發生風險。

除此之外,長期服用磺脲類藥物,也應該注意體重增加的風險,這類藥物促進胰島素分泌,胰島素不但能夠促進血糖的代謝利用,還能夠促進脂質的合成,因此有使體重增加的風險。另外,磺脲類藥物有類似於磺胺類藥物磺醯胺基團,在長期服用期間,也要注意過敏反應和腎功能的定期監測。

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

這類藥物又叫格列奈類藥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藥物都屬於此類,這類藥物作用時間短,對於餐後血糖的升高,有不錯的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餐後血糖的作用。

服用格列奈類藥物期間,同樣也要注意藥物引發低血糖的風險,同時還有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腹瀉,腹痛等症狀,少見的不良反應風險有乏力、過敏、轉氨酶升高等。

α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藥物,均屬於此類藥物。主要應用於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食的餐後血糖升高的糖尿病患者。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延緩腸道的碳水化合物吸收,從而達到降低餐後血糖水平的作用。

此類藥物直接作用於腸道,其安全性還是相對較高的。通常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腸道產氣的增多,可能放屁會比較多,也會出現腹脹不適的相關症狀。除此之外,服用此類降糖藥也有可能會產生轉氨酶升高,皮膚過敏等方面的不良反應,但一般較罕見。服用此類藥物還需要注意的是,此類藥物通過直接作用於腸道發揮作用,因此一些在腸道形成保護膜起效的藥物,比如蒙脫石散,考來烯胺等藥物,同服時可能影響此類降糖藥的藥效。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吡格列酮,羅格列酮等藥物都屬於此類藥物。這類藥物通過增加身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而起到增強血糖控制的作用,從作用機理上說此類藥物是非常好的降糖藥。但長期服用這類藥物有導致體重增加的風險,同時還有損傷肝功能的不良反應風險,在用藥期間,要定期監測肝功能,如果轉氨酶升高至上限值的2.5倍以上,建議停服。

吡格列酮和羅格列酮本身,在長期服用期間,也要注意其單獨的不良反應風險,臨床研究發現,吡格列酮有小幅增加膀胱癌風險的作用,因此,對於有膀胱癌風險或家族史的朋友,應該儘量避免使用;而羅格列酮試用期間,則要更加注意其引起的心血管健康風險,而本身糖尿病患者往往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因此到底如何選擇用藥,還應經過慎重的評估。

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抑制劑)

這類藥物名字一般都帶有列汀兩個字,如西格列汀、利格列汀、瑞格列汀等,此類藥物通過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強胰島素敏感性等多個作用機制來增強血糖的控制,是藥效良好,安全性也不錯的一類降糖藥。

此類藥物長期服用期間,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如嘔吐、上腹部不適等,除此之外,也有報導顯示,此類藥有增加炎症感染的風險,比如常見的有鼻咽炎,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長期服用DPP4抑制劑,還有可能會引起皮膚出現乾燥,皮疹等不良反應症狀,也值得注意。同時不同的DPP4抑制劑類型,其代謝和排洩途徑各不相同,結合實際情況,也要注意肝腎功能的定期監測。

GLP-1受體激動劑

利拉魯肽,艾塞那肽等藥物都屬於此類,此類藥物通過與廣泛分布於全身的GLP-1受體結合,從而達到降低血糖,保護胰島β細胞,抑制胃排空,減輕體重等方面的藥效作用,經過近些年的大型臨床研究數據證實,此類藥物已經成為了替代二甲雙胍用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糖尿病患者的首選藥物,具有明確的心腎保護功能。

此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風險,仍然是胃腸道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便秘、腹瀉等,多為輕中度,而且與用藥劑量有密切相關性,一般持續一段時間後,身體均可耐受。除此之外,此類藥物由於屬於蛋白質原性的藥物,在使用的過程中,身體可能產生抗體,在產生抗體的患者中,可能會導致藥效的下降。

SGLT-2抑制劑

此類藥物也是較新型的糖尿病治療藥物,達格列淨,恩格列淨、卡格列淨等都屬於此類藥物。列淨類藥物主要通過調節降低腎糖閾,增加尿液的葡萄糖排洩的機理來降低血糖,是效果良好,而且具有多項身體獲益的降糖藥物,除了能夠降血糖以外,對於降低體重,降低血壓,降尿酸,改善微量蛋白尿問題等,這類藥物也都有明確的藥理作用和健康獲益。因此,此類藥物與GLP-1受體激動劑一樣,也是可以替代二甲雙胍作為首選用藥的重要藥物類型。

此類藥物的不良反應風險主要在於增加尿糖的過程中,可能會引起尿路感染的風險,但一般如果出現,可以通過服用抗生素來進行糾正。另外在長期服用列淨類藥物期間,也要注意這類藥物可能會帶鈣、磷酸鹽的吸收形成影響,因此,也要注意鈣質的補充和骨質疏鬆的預防。該藥物具有滲透性利尿作用,在長期應用過程中,也要注意可能導致的血容量不足的風險,同時,使用該類藥物,要結合具體用藥評估腎功能情況,腎功能嚴重不足的患者,一般不宜使用。

胰島素

胰島素製劑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藥物,通過外源性的補充胰島素增強身體的血糖控制能力,是很多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一類重要藥物。

胰島素的主要不良反應風險就是低血糖以及血糖的波動,比如胰島素使用過量導致的低血糖風險,或晚間使用胰島素導致夜間低血糖而出現清晨血糖升高的蘇木傑現象等,但如果合理選擇劑量,正確應用胰島素,合理聯用其他降糖藥物使用,胰島素的低血糖風險,多數情況下,都是可以控制的。除了低血糖風險以外,長期使用胰島素期間還要注意使用胰島素導致體重增加的風險。

寫在最後:用這樣的一篇文章介紹了9類目前常用降糖藥物的不良反應風險和用藥安全性問題,可能並不能完全全面的涵蓋,但希望通過閱讀這篇文章,大家能夠獲取到一些重點的信息,了解到相關降糖藥物可能出現的主要不良反應和安全性問題,從而有助於幫助大家在長期服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提高用藥安全性,減少因為長期用藥而導致的健康風險和危害。

相關焦點

  • 常見的抗菌藥物有哪些?不良反應都有哪些
    抗菌藥物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但說到青黴素、頭孢大家都知道,抗菌藥物主要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抗菌藥物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但每種藥物的功效都不同,不可以亂用,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今天小編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常見的抗菌藥物有哪些?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 藥物不良反應有哪些?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藥物監測合作中心的規定,藥品不良反應是指正常劑量的藥物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生理功能時出現的有害的和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該定義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過量用藥及用藥不當引起的反應。 幾乎所有的藥物都可引起不良反應,只是反應的程度和發生率不同。隨著藥品種類日益增多,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 ◆◆ 藥物不良反應有哪些 ◆◆ 藥物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常見「降壓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處理|用藥知識
    在疾病綜合管理的診療理念下,內分泌科醫生也經常會處方降壓藥,但對於此類藥物的認識可能存在不足,尤其是在不良反應和處理方面。近日,於第31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20)虛擬會議上,來自中國科學院阜外醫院的黨愛民教授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各類降壓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和使用注意事項,我們一起來學習。
  • 輸液反應&藥物不良反應
    A.滴速過快,在短期內輸入過多液體,使循環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所致;B.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多見於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突然感到胸悶、氣短、咳粉紅色泡沫痰;嚴重時稀痰液可由口鼻湧出,肺部出現溼羅音,心率快。。注意控制輸液速度和輸液量。
  • 10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大全
    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 一、青黴素類 1.過敏反應:可發生過敏性休克(Ⅰ型變態反應)和血清病型反應(Ⅲ型變態反應)。其它過敏反應尚有溶血性貧血(Ⅱ型變態反應)、藥疹、接觸性皮炎、間質性腎炎、哮喘發作等。
  • 糖尿病人太難了!應該怎麼預防牙周病?-貼泰牙膏 Tepthai
    有研究數據表明,糖尿病人群出現重度或難治性牙周炎的風險,居然比非糖尿病人要高出2-3倍。面對如此多的疾病風險,即使再心不甘情不願,糖尿病人也要好好注意平時的生活習慣!今天,貼心的丫丫就總結一下糖尿病人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哪些問題!
  • 糖尿病人容易缺乏3類營養素,建議及時補充,或能減少併發症出現
    糖尿病的併發症是三高疾病當中最多的一個,對於糖尿病人群來說,除了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併發症以外,還容易缺乏一些營養素,因為過度控制飲食肯定會使身體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抵抗力也會隨之降低,更容易導致併發症出現。
  • 糖尿病人早餐吃雞蛋可以嗎?還應注意哪些問題?一文為你總結
    早上吃雞蛋會升高血糖嗎?當然會了,我們攝入了營養,吃進去東西,血糖都會有相對的升高過程,但如果是健康範圍內的升高,當然就沒有問題,但相信這個問題,應該是有糖尿病問題的朋友提出的,其真正想問的是,糖尿病人造成吃雞蛋好不好?會不會引起血糖的異常升高呢?
  • 長期吃他汀,出現肌肉痛怎麼辦?弄清4個問題,助你安全用藥
    不管是調節高血脂問題,還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進行二級預防,他汀類藥物都是目前最常用的藥物類型,而長期服用他汀期間,除了要注意血脂控制是否達標,能否達到延緩動脈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作用的同時,也要注意用藥的安全性,而他汀類藥物比較常見的一類不良反應,就是引發肌肉痛的不良反應,到底應該如何避免肌肉痛
  • 對磺胺類藥物過敏的原因找到了,竟是這個基因的緣故
    複方新諾明的價格也很便宜,一片複方新諾明的價格在0.1元左右,一般一個療程的用藥,不到10元錢就可以搞定。一般人使用複方新諾明,不良反應也少,因此稱得上是好藥。然而,在有些人身上,複方新諾明會出現極少見的嚴重過敏反應。
  • 糖尿病人體內缺少維生素B12,會有哪些後果出現?該如何補充?
    糖尿病人體內缺少維生素B12,會有哪些危害出現?大家都知道血糖的升高,可能會使得人們出現代謝性的疾病,而這樣的疾病也可能會導致人的神經系統有異常的情況。所以糖尿病患者也是很容易出現神經性炎症的問題的。部分糖尿病患者,因為體內缺乏維生素B12,也可能會導致人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的症狀,這樣會更加導致身體症狀出現惡變,建議及時補充。還有些糖尿病的患者,若是體內缺乏了維生素B12之後,還會有很大的機率患上心腦血管的疾病,這些疾病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很大的損傷。
  • 便秘長期吃瀉藥會有哪些副作用?
    因為長期服用具有刺激性的瀉藥,將會對身體產生諸多危害,甚至帶來嚴重的後果。長期使用瀉藥有哪些副作用?長期濫用瀉藥會造成[1]:①損傷腸壁神經叢細胞,進一步加重便秘,長期使用可引起大腸黑病變,甚至誘發腸道腫瘤;②刺激腸黏膜,造成胃腸功能紊亂,使病人出現腹痛、痔瘡、脫肛等症狀;③
  • 5個原因導致糖尿病人缺乏維生素B12,本文教你補充的正確方式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想要保證身體的全面健康,除了要積極做好血糖的平穩控制以外,對於糖尿病可能帶來的一些其他健康風險,比如營養素缺乏的問題,也應該積極的予以重視,而維生素B12,就是糖尿病人經常會出現缺乏的一種維生素類營養素,到底糖尿病人為什麼會出現缺乏維生素B12的問題,這個維生素
  • 維A酸類藥物能治哪些皮膚病?一文帶你走近維A酸類藥物
    維A酸藥物可是皮膚科的常見客,不乏聽到有人稱讚這類藥物為「神藥」。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各類皮膚病治療當中,維A酸類藥物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針對大約120種左右的皮膚病進行有效治療。維A酸藥物一般被分為三代第一代為維生素A的天然代謝產物,包含了全反式維A酸和異維A酸;第二代為芳香族維A酸,主要有阿維A酯及其主要代謝產物阿維A;第三代為多芳香族維A酸,包括芳香維A酸乙酯,外用製劑有阿達帕林和他扎羅汀。
  • 十大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頭孢菌素|雙硫侖樣|氯黴素|-健康界
    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包括各種抗生素、磺胺類、咪唑類、硝基咪唑類、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藥物。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
  • 六大類止癢藥物及使用注意事項|一文盤點
    一種抗組胺藥物療效不顯著或無效時,可考慮二聯或三聯用藥,原則上聯合用藥時選用不同種類抗組胺藥物(如哌啶類和哌嗪類)聯用。2. 藥物不良反應:➤ 中樞抑制效應:如嗜睡、睏倦、幻覺、警覺性下降、煩躁不安、緊張、焦慮、失眠、頭暈、缺乏協調和顫抖等,並可減少快速動眼期睡眠,可能致學習能力下降。
  • 糖尿病人需要長期補充維生素B12嗎?本文:這4種情況應重點注意
    糖尿病人需要補充維生素B12嗎?一年吃一個月的維生素B12,能夠補充身體的一年所需嗎?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到底什麼情況下,我們才需要補充維生素B12。但糖尿病人一定會有維生素B12缺乏的問題嗎?
  • 糖尿病人能喝酒嗎?會有哪些後果?!這5個後果不可輕視
    當遇到節假日聚餐或應酬時,很多糖尿病最關心的話題是能不能喝酒,擔心喝酒後會帶來不良反應,不妨來了解一下糖尿病能不能喝酒。糖尿病人能喝酒嗎?一般不推薦糖尿病人喝酒。如果是一定要喝酒的場合,需要嚴格限制喝酒量,女性病人每天喝酒量不超過15g(約等於50 毫升低度白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0毫升啤酒 ),男性病人每天喝酒量不超過25g,每周喝酒最多2次。空腹時不能喝酒,以免出現低血糖。隨時監測好血糖,防止因為喝酒而導致病情惡化。對於血糖控制差,多次出現低血糖,伴有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脂肪肝以及肝功能減退,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糖尿病者不能喝酒。
  • 一文了解糖肽類抗生素的不良反應!
    萬古黴素的免疫介導的不良反應可追溯至1962年,接受治療的患者出現了皮疹、發熱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此後,糖肽類抗生素家族不斷壯大,包括萬古黴素、替考拉寧和脂糖肽類(特拉凡星、奧利萬星、達巴萬星),均用於治療耐藥性G+菌感染,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屎腸球菌。
  • 糖尿病人的嘴上「禁忌」:這6種食物勸你不要碰!
    首先治療糖尿病不是靠藥物能治的,所有的藥物和胰島素的作用只是控制血糖,減緩併發症的出現和推遲併發症出現的時間,說到底只是維持病情,儘可能不惡化。而其中效果最好的是胰島素,沒用任何副作用,而各種口服藥物副作用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再加上很多人做不到科學用藥,控制理想與否可想而知。控制糖尿病需要長期注意以下幾點:1,每天形成規律的作息時間,睡眠一定要充足。而且是按時起床和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