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心中的「景德鎮」,窯灶有「龍窯」之稱,公仔遠近聞名

2021-01-09 騰訊網

國人提及陶瓷器,第一個冒上腦海的絕大多數都是景德鎮,而在廣州人的心中卻不止景德鎮一家。佛山一直都是廣州的靈魂和許多文化的發源地,石灣作為佛山市轄的一個小地方,卻蘊含了廣東陶瓷瓦器的文化精髓。

廣東民間自古就流傳著「石灣瓦,甲天下」。與景德鎮相比,石灣在廣東人民的心中地位有過之,而無不及。清朝末年,「石灣公仔」已發展成為一個相當成熟的行業,共有陶窯107座,並細分成26行,至今仍有兩處窯在投入使用。「石灣六七千戶,業陶者十居五六。」,足以體現石灣陶器技藝底蘊之深厚。如今,這兩座餘溫尚存的民窯便處於石灣的南風古灶景區。

說到石灣,這裡不僅是承載千年歷史的陶器古鎮,還是業外人士悠閒散步的藝術觀光地。

大大小小的店鋪都有售賣陶瓷工藝品,一路走下來,街景的氛圍瞬間就能將你包圍,琳琅滿目的陶器總有一款能討你的歡喜。

南風古灶有兩座龍窯,一處叫作南風灶,一處是高灶。龍窯一說也有著很深的淵源,在古時候,石灣被分為上、中、下三個窯區,大大小小的窯窟分布其間,有的窯依山而建,人們見其形狀如龍,便稱之為龍窯。龍窯順著火勢,一級一級向上傳送熱量,一時間就能烤制大量的陶瓷器具。至今,人們每個月的12、28號都會進行充滿儀式感的裝窯,若是想燒窯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

石灣的魅力不僅是飽含歷史古韻的窯灶,縱橫交錯的小巷古木也是不錯的風景。古宅的青磚石瓦,泥土塑成的藝術精品,遊客們來到南風古灶大都會遊遊巷子,還會感受屋簷瓦下古往今來,留下滿意的照片代表與此地的邂逅……

相關焦點

  • 龍窯、饅頭窯、蛋形窯……為燒出精美瓷器,古人發明了多少窯爐?
    龍窯歷史悠久,根據考古資料來看,福建省浦城縣仙陽鎮貓耳山遺址群(公元前1800~1500年)發現的3條龍窯,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中國最早龍窯。▼福建浦城縣仙陽鎮貓耳山遺址位置示意圖龍窯多見於南方,自商代起,廣東增城有戰國龍窯,浙江上虞有東漢-三國兩晉的龍窯,麗水有南朝龍窯,江蘇宜興有唐代龍窯,浙江龍泉、福建建陽建窯遺址等地有宋代龍窯。
  • 景德鎮青花瓷系列知識之五:青花瓷器的窯燒方式
    景德鎮在宋元時期採用龍窯燒制名瓷影青瓷,大概在元代的時候發現龍窯不是特別適合燒制青花瓷,先是在龍窯基礎上結合了倒焰窯的優點,將窯體改成階級窯,而後又改進建造了葫蘆窯,一直沿用到明末清初,也就是說葫蘆窯從元代到明代在景德鎮基本都在使用。
  • 景德鎮御窯碎片的「拼圖」故事
    優勝劣汰: 同器不同命基於江西景德鎮宋代青白瓷和元代青花瓷的聲名遠播和景德鎮優質制瓷原料高嶺土的富集,明洪武二年(1369年),朝廷在景德鎮設陶廠(1401年更名為「御器廠」,清代更名為「御窯廠」,以下稱「御窯廠」),自此,能工巧匠會集於此,擔負起燒造宮廷用瓷的使命,歷代沿襲,直至清代最後一朝宣統止。
  • 窯火千秋——景德鎮的光輝歲月
    景德鎮制瓷的起源,史書上有明確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所謂新平,是指東晉所設新平鎮,大致管轄今天的景德鎮一帶地區。經過幾百年發展,到了唐朝,景德鎮瓷器遠近聞名,人稱假玉器——意指其光潔的表面,有如玉器一樣溫潤光滑。當時,這裡的知名特產有兩種,一是瓷器,二是茶葉——白居易《長恨歌》中就寫道:「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 最貴石灣窯公仔拍賣價格高達28萬,石灣公仔是啥,值得收藏嗎
    提起廣東的陶瓷,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潮州瓷,專業一點的藏家會知道廣彩瓷,廣彩瓷是清朝時期廣州地區的陶瓷商人根據西洋人的審美而在景德鎮定製的一種西洋風格的瓷器,也有景德鎮的窯工在廣州就地製作廣彩瓷出口。除了廣彩瓷、潮州瓷,廣東地區的佛山陶瓷也是很有名的,尤其是在明清時期,佛山地區的石灣窯是比較知名的民窯。
  • 景德鎮:在傳承與創新中「窯變」
    宋代的景德鎮,「村村窯火戶戶陶」,明、清設御窯廠後,這裡更是「匯各地良工之精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新中國成立後,「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陶瓷生產迎來了空前繁榮。蜿蜒的昌江河畔,不熄的窯火燒造出景德鎮絢爛的文化傳奇。往事越千年,換了人間。
  • 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與發展戰略
    二、景德鎮陶瓷的特點與種類1.四大特點「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是景德鎮陶瓷的四大特點,它是以人們觀察瓷器由遠及近的感受而排序的。白如玉:景德鎮瓷器呈乳白色,光澤柔和,溫潤如玉,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稱。明如鏡:景德鎮瓷器釉面光滑,晶瑩剔透,宛若明鏡,光彩照人。
  • 景德鎮陶瓷的發祥地-窯裡
    景德鎮陶瓷享譽全球,窯裡卻是景德鎮瓷都的發祥地,在有燒瓷的年間叫「窯裡」,沒燒了改名為「瑤裡」,現在開發旅遊了又有人改成「瑤池」了。 窯裡古鎮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具有很高的可玩性,清澈見底的窯河始終從窯裡古鎮貫穿而過,眾多的人文景觀及風格酷似鳳凰古城,但沒有象鳳凰古城那樣深度開發
  • 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與發展戰略-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二、景德鎮陶瓷的特點與種類  1.四大特點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是景德鎮陶瓷的四大特點,它是以人們觀察瓷器由遠及近的感受而排序的。  白如玉:景德鎮瓷器呈乳白色,光澤柔和,溫潤如玉,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稱。  明如鏡:景德鎮瓷器釉面光滑,晶瑩剔透,宛若明鏡,光彩照人。
  • 紅瓷骨瓷青花瓷,瓷背後的窯你又知道多少?
    窯的繁榮發展時代有很多,而漢則是其中較早的一個。漢前窯的初發展1. 無窯燒陶的原始社會無中方能生有,窯的建造要從沒有窯的時候說起。人們有了需求,就開始創造。原始社會,人們有使用器具的需求,就有了原始燒陶的方法。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彩繪顏料的發展
    景德鎮在五代兩宋時期的繪製和燒成等方面借鑑了磁州窯、吉州窯等窯口的表現形式和工藝。但這種局部的點繪加彩,還未形成景德鎮窯獨有的彩繪特點,而同時期其他窯口早已有較成熟的彩繪樣式。真正具有景德鎮特點的陶瓷雕塑彩繪是從元代燒制的青花開始的。青花的出現源於顏料的使用,曹建文經過考證在《景德鎮青花瓷器藝術發展史研究》中指出,唐代便出現了青花鈷料,是由西亞地區引進的,鈷料的主要產地在今天的伊朗和敘利亞等地。宋代我國與中亞地區的往來中斷,導致青花沒有被很好地開發。
  • 了解中國,從景德鎮開始,這是國際化的打開方式
    從此,昌南小鎮就代表了中國,China就是中國,外國人可以不知道江西,但一定知道景德鎮。「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瓷器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象徵。認識china,從景德鎮開始。
  • 有了龍窯不缺龍,浣溪的龍紋家族|宣德龍海浪紋大碗與宣德龍海浪紋茶葉罐
    傳承宣德龍紋瓷器豈是一件容易之事。因宣德老瓷器的畫工及藝術手法都是一般畫師難以企及的,富有十幾年行業經驗浣溪畫師翻閱大量的歷史文獻和實物展覽,甚有收穫,才肯下筆繪製圖樣,直至畫為滿意,最後才謹慎繪到坯上。
  • 你知道景德鎮名字的來歷嗎,知道有過怎樣的輝煌嗎
    經過幾百年發展,到了唐朝,景德鎮瓷器遠近聞名,人稱假玉器——意指其光潔的表面,有如玉器一樣溫潤光滑。當時,這裡的知名特產有兩種,一是瓷器,二是茶葉——白居易《長恨歌》中就寫道:「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在景德鎮陶瓷史和城市發展史上,北宋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代。因為,景德鎮「誕生」了。
  • 當故宮遇上景德鎮(3)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9月21日當故宮遇上景德鎮9月21日拍攝的青花斯伊蘭花紋綬帶耳葫蘆扁壺,右為故宮院藏,左為景德鎮出土修復件。當日,由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之「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 展覽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該展覽將於9月22日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對公眾開放,持續至12月20日。展覽分為3個單元,共展出文物和標本合計196件套。
  • 四大陶瓷窯文明史
    宋代瓷業鼎盛,除上述五大名窯外,山西省平陽的平陽窯、陝西省耀州的耀州窯,福建省建安的建窯,江西省吉州的吉州窯,也都燒制相當好的瓷器。磁州窯在今河北省磁縣,是華北大窯業中心,很受日本重視,歷代都有大量的瓷器銷往日本,日本人也把瓷器叫瓷器,是有其原因的。南宋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龍泉設窯廠,生一所燒的窯名「琉田窯」,又名「哥窯」;生二所燒的窯名「龍泉窯」,又名「弟窯」。
  • 浙江龍泉青瓷:千年窯火不滅 傳承中華美學
    胡丁於 攝中新網麗水12月12日電 題:浙江龍泉青瓷:千年窯火不滅 傳承中華美學作者 胡丁於浙江龍泉寶溪鄉溪頭村位於浙閩邊界,風景秀麗,古樸自然。該村擁有的保存完好的「龍窯」共7座,是近現代龍泉青瓷的發祥地。
  • 景德鎮這家博物館獲評「2020年全球十佳博物館及美術館」
    點藍色字關注「景德鎮在線新聞網」 自2013年起,知名設計網站Designboom都會在年底評選過去12個月的優秀設計項目,幫助人們快速回顧一年來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