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的麒麟處理器當然算是國產的!其實我更喜歡使用自研這個詞,麒麟處理器是華為自研的處理器。目前世界上能夠研發手機處理器而且還不錯的企業不多,包括華為海思的麒麟、高通的驍龍、蘋果的A系列、三星的獵戶座、聯發科的天璣。如果華為麒麟處理器都不是自研的話,那麼這些都不是自研的了。
什麼是手機處理器
說起手機處理器,一般很容易聯想到電腦處理器,其實手機處理器和電腦處理器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電腦處理器,一般單指CPU,負責邏輯運算部分的晶片,像其他顯卡、音效卡、網卡等都是獨立存在的。
但是手機處理器就不一樣了,手機因為大小的限制,因此不能像電腦一樣,獨立放置各種晶片,而是需要集成到一塊晶片上,即手機處理器,也稱為SOC晶片(系統級晶片)。
在SOC晶片上,需要集成的晶片包括:負責邏輯運算的CPU、負責圖像處理的GPU、負責算法的NPU、負責數位訊號處理的DSP、負責通訊的基帶晶片,還有內存晶片、快閃記憶體晶片、WiFi晶片、藍牙晶片、定位晶片等等。手機soc晶片,可以說是人類能夠製造出集成度最高的晶片了。其實能把眾多晶片集成到一塊晶片上,而且還性能不錯,已經是核心技術了,要不然全球也不會只有僅僅幾家能設計出有競爭力的soc晶片來。
麒麟處理器不是國產的通常的一個說法就是,麒麟處理器是採用了ARM架構。那麼麒麟和ARM是什麼關係了?ARM其實就是手機處理器裡面的CPU了。ARM架構作為專門為移動端晶片設計,性能優越。除了華為海思的麒麟,其他高通的驍龍、蘋果的A系列、三星的獵戶座、聯發科的天璣都採用了ARM架構。
這些大廠為什麼不獨立研發一種架構出來呢?因為沒有必要,而且也沒那麼容易,技術成本和推廣成本都會很高。ARM架構在幾十年間能夠在眾多架構中脫穎而出,獨霸移動端,可以說是最適合移動端的架構了。
另外華為已經擁有了ARM v8構架的永久授權,目前ARM v8架構是屬於主流的架構了,永久授權代表著華為並不懼怕ARM公司取消授權。
晶片行業分類
另外一個跟麒麟晶片有關的就是臺積電停止代工麒麟晶片了。
晶片的生產環節主要有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和晶片封測。由於晶片生產製作由於極高的難度,根據晶片的製作流程,可以將晶片廠商分為三類:
IDE模式廠商。全稱 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集晶片設計、製造、封測於一身。這類企業主要有英特爾、三星和德州儀器。Fabless模式廠商。無晶圓設計商。只是專注於晶片設計,不進行晶片的製造和封測。這類企業主要有華為海思、蘋果、聯發科、高通、展訊、中興微電子。Foundry模式廠商。代工廠模式,晶圓代工廠商。指專門負責生產、製造晶片的廠家,比如中芯國際。這類企業實力最強的就是我國臺灣的臺積電,已經實現了量產5nm晶片,在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就佔據51.5%的份額。像蘋果、高通都是專注於晶片設計,並不進行晶片製造,也是由臺積電進行代工,但是沒人會否認他們的設計的晶片不屬於他們。同理,華為海思也一樣。臺積電停止代工華為,說明我國在晶片行業中,晶片製造是一個薄弱點,其中最大的難點的就是晶片製造所需要的光刻機。
半導體是全球化最徹底的產業
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華為要做一道菜,除了自己設計菜譜,做菜用的鍋碗瓢盆、煤氣灶、煤氣、各種調料等,都要自己做,實際上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半導體產業本身就是全球化最徹底的產業,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全產業鏈國產化。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國半導體產業不進行國產化,因為國產化和全球化兩個並不衝突。進行國產化的意義,一是滿足應急需要,生存是第一位,二是只有通過國產化,打破它們的壟斷格局,西方才會放鬆出口控制,全球化時代才能來到,三是通過國產化過程,技術與產品水平的明顯提升,提升自身競爭力,這也是產業升級的本意。
結束語
以上是小黃通過麒麟和ARM的關係、臺積電停止代工華為兩個比較有爭議的事來分析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是不是國產,以及說明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的必要性和意義。喜歡的可以點個讚關注一下。
文|技術猿小黃
圖|來源於網絡
創作不易,看完點個讚關注一下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