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做飯,是在大四下學期實習那年。
我從身貼小吃街的校園寢室,搬到夜寒草木深的魔都公寓。
做飯是被逼的,是餓的。
要是八九點回家,路上還能買個小紅薯,又暖和又飽腹。可加班難料,隔三差五十點才下班,小攤早打烊了。
有次,凌晨一兩點,餓到睡不著,還試著發微信問隔壁姐姐借糧食,無果,最後挨過那頓餓,心滿意足地睡了。
自此,我開始囤糧。
去超市買方便麵,買速凍餃子,買冷凍手抓餅,買一切能抗餓的。
貧窮底下新世界後來,工作漸漸無法完全佔據周末,我便有了更多閒時在家。
我住那地段物價不便宜,剛巧樓下又有生鮮店,貧窮推動我在某個周天下午走進去,發現一片新天地。
五點洗菜剁肉,七點半才吃上是常事。
不想囤菜,份量無度,每次一頓能當三頓吃。
探索廚事,也就是圖個新鮮,玩得還是挺開心。
臨走回校的那個早上,想著去庫存,來個炒飯炒一切,磨這磨那,最後臨開前三分鐘才坐上車。
一人食來到坡坡,購置完鍋碗瓢盆,我開啟了尋求一人食的旅途。
作為一人食,要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份量得容易控制,食材不能有剩
要少油少鹽,又不可食之無味
既富含蛋白質,又有綠色蔬菜
時間花費短,打掃方便快捷。
最終,集口感尚可、膳食均衡、耗時極短、烹飪簡單之大成的菜譜,經重重考驗,終脫穎而出,成為了我心頭之好。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這四個月來和它共度的時光。
品味一下這其中的美妙
蝦,飽含蛋白質;菜,富含綠色纖維;蛋,增進口感。
先煮飯,兩個鍋同時開火等水開,再剝蝦;蝦剝完放飯上蒸,水開後,一個煮溫泉蛋,一個燙菜。煮燙完後出鍋加料,洗鍋洗勺,待蝦飯雙熟。一氣呵成。
怎麼迎面一股廚房氣息,不說了不說了
End對於年輕人,做飯更像是一種體驗式的娛樂。
和朋友在家一起準備晚餐,是一件社交性大於實用性的事。一邊打打鬧鬧,一邊洗鍋炒菜,過家家的遊戲中還是能體驗到快樂的。
探索新菜譜,是一件新鮮感大於口感的事。也不在乎多好吃,嘗個樂。
做一人食,是一件基於專注從而可以逃離現實的事。在有序的進程中,暫時忘卻現實而投入飲食這件事,從而在煩亂的生活中,尋求一個小時的安寧。
今日的歌:給親戚看見我一個人食吉野家給親戚看見我一個人食吉野家my little airport
給親戚看見我一個人食吉野家
差點想講句你認錯人吧
但我已經懂得怎麼說些客套話
即使想放棄牛肉飯趕回家
早點看見他也可改叫外賣吧
他已跟太太一同坐下
若假裝有同伴座位要留給他
講出來自己都嫌假
給親戚看見我一個人食吉野家
記得童年曾與他同玩耍
我與他應該年紀也差不多吧
今晚發覺他已成了家
多年來碰到親戚我亦有點怕
近況如何儘量講得不太差
給親戚看見我一個人食吉野家
還有什麼以後可以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