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神既不是神,也不是人,一生介乎智慧與無知之間。這一切,都源於他的父母。
愛神的母親是匱乏神,父親是資源神。匱乏神為了彌補自己的匱乏,趁資源神喝醉了酒,跑去同他睡覺,懷孕生了愛神。
愛神沒有鞋子,沒有家,風餐露宿,總躺在露天的門廊下。他長得跟他的媽媽一樣,一點兒也不漂亮,總是活在匱乏之中。另一方面愛神又像他父親,勇敢、衝動、熱情、渴求知識,熱愛智慧。
不美的不一定醜,猶如不好的不一定壞,世界上存在著一些介乎兩者之間的事物,愛神是其中之一。不是凡人不是仙,愛神是個精靈。
精靈的職能是充當神與人之間的媒介。人們的祈禱和祭祀通過精靈轉交諸神,諸神請精靈為媒,以恩賜回報人們的祭祀。
宇宙有許多不同的精靈,愛是其中之一。
愛神是個偉大的精靈,只是世界對他有太多的誤解,人們不理解愛的真諦。人們以為愛情只是男男女女,如痴如醉,金錢,衣服,相貌與身體。古希臘推崇知識與美德的交流,認為最高貴的是男人之間的愛。
男人具備兩種生育能力。一種是身體的生育能力,一種是心靈的生育能力。身體的生育能力是平凡生命期望實現永生的途徑,而心靈的生育能力孕育智慧和美德,詩人和劇作家、哲學家因具備這種能力而令人欽慕。
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外表生得醜陋,卻得到無數美少男的愛慕。美男子阿西比亞想用自己的身體換取對方的智慧,蘇格拉底說對方是以「爛銅換金子」,自己身上真正的美是阿西比亞不能以外表交換的。
視力衰退,靈魂才會變得敏銳。這不是年齡問題,而是層次。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愛神心中終極的愛。愛的終極目標是看到終極之美的事物,不是身體之美,不是任何特定的人的美,而是對智慧和美德的追求, 那是無始無終,不生不滅的真理。
我仰慕「柏拉圖式的愛情」,不是精神戀愛,而是愛戀精神。
文:林桂枝
圖:R.G.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