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式愛情」真的只是精神戀愛嗎?我們或許誤解了柏拉圖

2021-02-13 浩然文史

近年來,「柏拉圖式愛情」成為人們口中常的描述愛情的詞語。其大致意思是,追求心靈溝通和理性精神上的純潔愛情,反對肉體的接觸和欲望。人們常常將其與異地戀、網戀等等所謂的「精神戀愛」相聯繫。稍微熟悉古希臘歷史,或者柏拉圖思想的人,也會認為是男性間的同性之愛。但事實上,這是對柏拉圖關於「愛」哲學思想的一種曲解。

最早提出「柏拉圖式愛情」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新柏拉圖主義者」馬爾西利奧·費奇諾。他認為愛情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渴望與思慕,這也使得後世一提到「柏拉圖式愛情」就想到了精神戀愛,認為這是柏拉圖所提出的愛情模式。其實,柏拉圖對於「愛」的認識,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同性或異性之愛。並且將愛提升到了哲學的層次,認為「愛」是對「美」或「善」的永恆追求。接下來,就讓我們真正走進和了解,古希臘大哲學家所認為的「愛」,究竟是什麼?

柏拉圖對於「愛」的觀念,大多表現在他的著作《柏拉圖對話集》的《會飲篇》中。柏拉圖通過酒會上,眾人對於愛與愛神的討論,表達了自己的思想。

這場酒會,其實是一場慶功宴,悲劇劇作家阿伽通為了慶祝自己的作品獲獎,特別邀請了幾位朋友到家中慶祝。舉行完儀式後大家圍在桌邊,卻都犯了難,原因竟是酒量最大的包薩尼亞、厄裡克希馬庫斯與阿伽通昨天晚上已經宿醉,現在仍暈暈乎乎,無力再狂歡一晚。於是眾人提出,通過討論問題來消遣聚會的時光。修辭學家斐德羅表現得十分積極,他指出,詩人們、智者們對於各種神靈都有讚頌之語,但對於偉大的愛神——愛若斯,卻從無一人讚揚過。他提議,這次酒會就用來為愛神祝頌詞,大家一起討論愛神與愛。於是,一場偉大的關於「愛」的酒會,就在古希臘的智者間展開。

斐德羅、包薩尼亞、厄裡克希馬庫斯、阿里斯託芬、阿伽通、以及蘇格拉底,六人依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們由淺入深的表述,其實也正是柏拉圖思維邏輯的進展和思考的深入。整個酒會的討論有三個階段,首先斐德羅、包薩尼亞、厄裡克希馬庫斯三人,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討論了愛的對象和愛的差別。之後,阿里斯託芬、阿伽通兩人將對話深入,討論到了愛的品質。最後,蘇格拉底將對話引導向最高潮,他不僅反駁了阿伽通的觀點,更是將「愛」從具體上升為抽象,從單一的愛中,概括出了愛的本相。

前五人的對話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到,他們在討論著有差別的愛,也就是高尚與卑鄙的愛。而這種愛,又與同性之愛與異性之愛相聯繫。這其中,包含了許多我們當今對「柏拉圖式愛情」的理解。

「一個年輕人最高的幸福無過於有一個鍾愛自己的情人,情人最高的幸福無過於有一個年輕的愛人」。古希臘盛行男子同性戀的風氣,其中,年齡較大的男子鍾愛年齡較小的少年,前者則被稱為情人,後者被稱為愛人。情人與愛人的關係十分複雜,他們可能是師生關係,有可能是朋友關係,總之相互愛慕與欣賞。這種同性戀風氣盛行的原因大概與古希臘社會,女子地位低下,較少出現在公共事務中,以及男人們的並肩戰鬥所培養的情誼相關。

在這樣的情人與愛人的關係中,較為年老的一方實則起到了對少男的教育作用,引導他們獲取道德與知識。例如蘇格拉底和阿爾西比亞德,兩人年齡相差巨大,但阿爾西比亞德仰慕蘇格拉底的才學,便將其奉為導師與愛人。而女性則缺乏知識,在公共生活中缺乏話語權,對於看重精神「美」,以及思想道德交流的古希臘人來說,同性之愛在精神生活中自然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

古希臘人的觀念中,同性之愛非但不可恥,更是高尚美好的。在酒會上,阿里斯託芬講了一個神話故事,為同性之間的情感提供了依據。他講到,在很早以前,世界上存在第三種人類——陰陽人。他們由月亮所生,所以兼具了太陽所代表的男性,與大地所代表的女性的特點。由於他們精力旺盛,身體強大,竟然企圖尋找通天的道路與諸神戰鬥。這惹惱了宙斯,一氣之下,宙斯將他們都劈成了兩半。於是,曾經的一個人便變成了兩個,但這一半卻時常思念著另一半,不斷地追尋著自己另一半。這之中便有許多結合,男性之間、女性之間與兩性之間。在阿里斯託芬看來,男性之間的結合是最高尚的。因為,兩個男子必然是最具有男子氣概的,也是最為優秀的,才會相互吸引,他們在政治上雄才大略,在另一半上也會尋找與自己相同的男性。這個神話無疑給了男性之愛了合乎情理的解釋——尋找自己的完整,也賦予了這種感情高尚的品質。

男性之愛雖然也有肉體的因素,但更多時候被看作「精神之愛」。因為這種吸引更多是出於對方的品質道德,而不是肉慾。這種情感將情和道德品質的追求合二為一,也便是阿里斯託芬所講的,兩人的靈魂便召喚他們的結合。與此相反,異性之愛,在古希臘人看來,只是卑鄙的肉體之愛。他們認為,男女之間的結合,僅僅是為了繁衍後代的本能行為,但卻不是真正靈魂上的愛慕。所以,這兩種愛情在古希臘常常同時存在,一個來追求精神上的交流,一個只是為了繁衍自己的血脈。高尚的愛是鍾愛優美品德的情人,而下等的愛則眷戀於肉體而非靈魂。

但這,並不是柏拉圖對於「愛」觀念的終點,從同性的「精神之愛」中,酒會上蘇格拉底道出了愛的本相。

蘇格拉底發言之前,用他那特色而又近乎令人討厭的方式,反駁了阿伽通認為愛神是完美無缺的論斷。接著,借用一位名叫狄歐蒂瑪的女子之口,他講述了愛神的來歷——對「美」永恆的追求。

愛神是愛著美好的東西的,但一個人所愛的,正是他所缺少的、沒有的東西,那麼愛神不正是缺乏愛嗎?如果愛神並非完美,那麼他又是醜惡的、壞的東西嗎?顯然並非這樣,那麼愛神到底是什麼?這或許要從愛神的誕生講起。

在一次諸神的聚會上,豐饒之神波若因多喝了幾口瓊漿而昏昏睡去。此時,貧乏女神貝尼亞路過,她十分貧乏,所以想和波若生一個孩子。於是他們結合在了一起,並生下了愛之神——愛若。就是這樣,愛若結合了豐饒和貧乏的雙重特性。他時而像他母親一樣,不修邊幅,赤著腳,無家可歸,這世間的美好仿佛他都不曾擁有。但他又繼承了其父的屬性,總是會時常活躍起來,尋求著世間美好的東西。縱使他會常常失去一切,但他永不放棄。原來如此,愛神是介乎於兩者之間的一個東西,他不是一般的神,他是一個精靈,一個介乎於人和神之間的東西。就像被愛者和求愛者的兩面,愛神自身就是介於美—醜、善—惡、有知—無知之間,是豐富和匱乏的統一。愛是對於「美」永恆的追求!

我們常常所感受和追求的,或許是一個「美」的形體。但卻不能停止於此,如果繼續往前走,會從這一個美,發現一個類型的美。從一個類型的美,不斷接受「愛的教育」,會發現所有的美,最終,我們所愛的,其實是「美」以及「善」本身。從人生的最初階段,我們可能會對首飾、財寶、容顏美好的少年神魂顛倒。跨入下一個階段,他們或許會變得不值一顧,發現他們中所共有的一種精神,這時男性之間的「精神之愛」變得更為重要。但到了最後,當我們發現所有美好事物背後,那純粹的、地道的、不折不扣的美時,這種超越了個體事物的「愛」,成為對於美的本身心嚮往之時,我們也懂得了什麼是愛的真諦。

不同於神,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肉身終有一天要灰飛煙滅,那麼如何使得自己的「愛」永恆存在下去呢?宴會上,蘇格拉底也給了我們答案。對於「美」的追求使得我們渴望將其傳遞下去。男女之間的本性上的結合,便是肉體上的延續。更高一個層次,對於品德、名聲、高尚榮譽的延續,則需要我們追求知識,並留下為後人所敬仰的成就。比如荷馬留下的不朽詩篇,梭倫制定的偉大法律。到了追求美本身時,自己便與美和善融為了一體,靈魂會永垂不朽。

正如酒會上蘇格拉底所說:「美者並不表現於一張臉,一雙手,或者身體的某一其他部分,也不是言辭或知識,更不是在某某處所處的東西,不在動物身上,不在地上,不在天上,也不在別的什麼上,而是那個在自身上、在自身裡的永遠是唯一類型的東西。」

看來,我們是誤解了柏拉圖。受到他「理念論」的影響,我們自然而然認為所謂的「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純理性的「精神愛情」。事實卻並非如此,他心中的愛甚至可以讓人奮不顧身。柏拉圖並不反對肉體之愛,甚至一定程度倡導「同性之愛」。但這絕不是他對於「愛」這一情感理解的終點。他的愛,早已超越了具體的情感,到達了對於美與善的永恆追求。而這樣的追求,在今天這樣一個情感泛濫的時代,或許會給予我們一個永恆的方向。

王太慶譯:《柏拉圖對話集》,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塗江波:《「柏拉圖式愛情」辨正——基於對〈會飲篇〉的文本解讀》,《西安石油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師大春秋學社)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本號作者以文史類博士和青年學者為主。我們的宗旨是: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有深度。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

同時我們也略備薄酬,歡迎廣大文史愛好者惠賜稿件,具體投稿要求可在公號首頁點擊「聯繫我們」查看。

投稿郵箱:haoranwenshi@163.com。

 點一下閱讀原文了解更多歷史文章

相關焦點

  • 柏拉圖式戀愛
    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
  • 柏拉圖式愛情
    柏拉圖式愛情,也稱為精神戀愛,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係。柏拉圖式愛情根植於古希臘的理性主義傳統和同性戀愛風尚。
  • 柏拉圖式愛情——是精神戀愛,還是同性戀?
    說到「柏拉圖式愛情」,人們總是和「精神戀愛」畫上等號。15世紀時期,義大利哲學家馬爾西裡奧·費西羅(Marsilio Ficino)最早提出「柏拉圖式愛情」這一術語,並作了相應解釋:柏拉圖式愛情是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而後,這種說法被廣為流傳。
  • 柏拉圖愛情,柏拉圖式戀愛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愛情,是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愛情觀,追求心靈溝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
  • 情感攻略|柏拉圖式愛情的意義是什麼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愛情的意義是什麼相信大家都一定聽說過柏拉圖式的愛情,但是卻又不知道柏拉圖式的愛情具體是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人們談戀愛已經不僅僅是精神上面的感情。很多人都是因為生理上面的需要。
  • 一場柏拉圖式的戀愛談了12年,柏拉圖都看不下去了好麼?
    所謂的柏拉圖式戀愛,是指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是指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而看似浪漫的柏拉圖式戀愛, 在遇上這一部連載了12年的經典少女漫《好想告訴你》後,本花覺得,或許連柏拉圖本人都會看不下去。好想交朋友陽光的白襯衫,
  • 柏拉圖式戀愛?別做夢了!
    ,如果你真的知道了什麼是柏拉圖式戀愛,你怕是躲都來不及。好,我們已經初步的了解了,柏拉圖這個人的特點了。這是一個活得比較仙兒的老頭,比較在意精神境界,而不拘泥於物質形式。那麼他和柏拉圖戀愛又是怎樣一種關係呢?僅僅是名字有關嗎?那當然不是。柏拉圖認為,如果在談戀愛之初,彼此是被對方的肉體和顏值所吸引,那麼這份愛情就是不純潔的,就是邪惡的,就是肉慾之愛。
  • 「柏拉圖式的愛情」
    愛神是個偉大的精靈,只是世界對他有太多的誤解,人們不理解愛的真諦。人們以為愛情只是男男女女,如痴如醉,金錢,衣服,相貌與身體。古希臘推崇知識與美德的交流,認為最高貴的是男人之間的愛。男人具備兩種生育能力。一種是身體的生育能力,一種是心靈的生育能力。身體的生育能力是平凡生命期望實現永生的途徑,而心靈的生育能力孕育智慧和美德,詩人和劇作家、哲學家因具備這種能力而令人欽慕。
  • 情感 李銀河:什麼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
    提示:點擊上方 新浪博客 查看往期精彩內容正是由於其純精神非物質的性質,這愛顯得更加純淨
  • 柏拉圖式戀愛!
    柏拉圖著書以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之口表述說,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在歐洲,很早就有被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髒的,認為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 什麼叫柏拉圖式性愛
    男女平等的愛情觀4. 在這世上有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對象, 而且只有一個。理想式愛情觀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理想式的愛情觀。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站在愛人的身邊,靜靜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也仍然執著不悔。
  • 柏拉圖式的愛情(經典)
    柏拉圖式的愛情(經典)
  • 柏拉圖式愛情什麼意思
    很多人都幻想談一場柏拉圖戀愛,遇見一個人,然後愛情在精神上有共鳴,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柏拉圖式愛情什麼意思,只知道那是童話一般的愛情,今天小編為你解析柏拉圖式戀愛關係,看看你是否喜歡吧。  一、柏拉圖式愛情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愛情,也稱為精神戀愛,只愛靈魂不愛肉體的一種方式。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  柏拉圖戀愛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
  • 什麼是「柏拉圖式愛情」?
    說到「柏拉圖式愛情」,你會怎樣理解呢?現代人眼中,「柏拉圖式愛情」指向一種超越時空、拒絕肉體的精神戀愛,這種愛情的對象是純粹的「靈魂伴侶」。人們稱頌這種「高尚」之愛,並賦予了這個概念以種種超凡脫俗的美好憧憬。
  • 「柏拉圖」式的婚外情.
    實話實說,關丹在經商中遇到方方面面的事,老公沒少幫她打點。後來,關丹碰上了老於。老於比關丹大20歲,19歲經商,縱橫江湖37年,身價不菲,是幾家上市企業的大股東,投資的中小企業有幾十家。讓關丹心動的是,老於每天瑣事纏身,卻很有閒情,曾花一天時間開車陪她去海邊看海鷗,體驗落日餘暉灑在臉上的感覺。關丹愛上了老於,不可自拔。
  • 愛情深探:如何正確理解柏拉圖式愛情?
    柏拉圖式愛情,一般指精神戀愛,沒有肉體的接觸。但實際上,柏拉圖並不排斥身體的愛欲,柏拉圖式愛情,並非人們通常以為的那樣,而是有著不一樣的內涵。柏拉圖關於愛的討論多見於《會飲篇》《菲德羅篇》。《會飲篇》中,多位當時有名的人物聚在一起歡飲,依次對愛發表見解。這裡面,喜劇作家阿里斯託芬的表述很有意思。
  • 柏拉圖式的愛情
    柏拉圖式的愛情用此比喻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先給大家講一個很經典的故事,可能你聽過
  • 柏拉圖式愛情:歷史悠久 內涵豐富 遠超想像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個雅俗共賞,老少鹹宜的好詞。不管是世界文學名著,還是瑪麗蘇小說,都可以拿來一用。想一想英俊瀟灑、資產百億的霸道總裁看似油膩實則清新,不喜歡性感的長腿美女,只願意和女主來一段柏拉圖式的愛情,這種劇一看就很有賣點(槽點)。
  • 不,桂妮薇兒跟蘭斯洛特只是柏拉圖式戀愛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柏拉圖式戀愛」。「柏拉圖式戀愛」指只有精神上的相戀,沒有肉體上的歡愉。桂妮薇兒跟蘭斯洛特雖然相愛,但他們並沒有肉體上的關係。而NTR強調配偶被其他人睡走,所以亞瑟並沒有被NTR。根據原典,桂妮薇兒起初是深愛著亞瑟的,她也對一直追求自己的蘭斯洛特保持著距離,但是,在得知亞瑟私生子莫德雷德的存在後她就對亞瑟心灰意冷,選擇接受蘭斯洛特的愛意,試圖報復亞瑟王。不過,她也有著最後的矜持,只進行「柏拉圖式戀愛「。
  • 提出柏拉圖式愛情的女哲學家︰第俄提瑪
    教人不要去追求肉身之美而去追求那些無形不巧的美,如精神上的美,就是人們所謂的「柏拉圖式愛情」。我們該如何追求愛情?如果愛一個人就只是愛其外觀與肉體的美,我們會大叫膚淺。但誰人不受外觀的美所吸引?肉體與精神之美,要如何選擇?我們是否永遠實踐不到「柏拉圖式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