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生前三大怪事兒,每一件都預示著秦始皇的命運

2020-12-15 騰訊網

一直以來,關於秦始皇的爭議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有的人說他是暴君,什麼焚書坑儒,修建秦始皇陵;然而也有人說他是了不起的君王,一統六國,統一文字和度量,修建運河和長城,這些不知道造福了多少後代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兩面性,作為現代人,不應該只看到秦始皇的殘暴,更應該辯證的看待這個人。

雖然秦始皇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心懷報復的勇猛帝王,可是誰都有老的一天,所以秦始皇想要長生不老,所以在晚年的時候曾派徐福前往日本尋找長生不老藥,長生不老藥沒尋著,倒是發生了幾件怪事兒,每一件都預示著他的壽命將盡。

第一件便是大家都有所了解的隕石墜落事件。

許多影視作品將隕石墜落事件改編成了一些比較唯美浪漫的事,比如說《神話》,不管事電影版還是電視劇版,都將這顆隕石寫成了一塊磁石,可以阻擋地心引力的磁石,靠著這塊隕石撐起了整個地宮,並且這隕石的粉末能讓人長生不老。當然,這只是影視改變,不能當真。

而歷史上真正發生的隕石墜落事件其實是這樣的。相傳,當年有一顆隕石墜落於東郡,而且隕石上面有咒罵秦始皇的字,上面寫著「始皇帝死而地分」,意思是秦始皇死後,國家必然四分五裂。這件事情傳到秦始皇的耳中,秦始皇大怒,將看到這些字樣的人全部殺死並且銷毀了這顆隕石。其實這件事情就已經預示著秦始皇的死期將近。

第二件事情就是沉壁事件。

在秦始皇三十六年,秦朝的一位使者在半夜遇上了一位手持玉璧的人,這人將玉璧交給了這位使者,卻什麼都沒有說,只是嘴裡不斷念叨「今年祖龍死」,隨後便消失在茫茫夜色當中。那位使者也是嚇得魂不附體,當即就拿著手裡得玉璧,將這見事情告訴了秦始皇。後來秦始皇發現這塊玉璧正是當年他巡遊時投到江中祭祀水神的玉璧。如今這塊玉璧又回到他手裡,並且那人嘴裡說的「祖龍」不正是指的他嗎?「今年祖龍死」,不就預示著今年他就要死了嗎?而後秦始皇的死也正好印證了這件事情。

第三件事關於奇異天象事件,熒惑守心事件。

熒惑守心大家肯定都不是特別明白,其實熒惑守心在古代指的是一種大兇的奇怪天象,「熒惑」代指的是火星,守:由順行轉向逆行或逆行轉為順行的時刻稱為「留」,心宿二被稱為「大火星」,火星在心宿內發生"留"的現象稱為熒惑守心,並且會發生三星一線的天文現象。但是在古代,許多人喜歡佔卜天象,所以便將這一現象稱為大兇之兆,秦朝即將發生大事。

這樁樁件件都預示著秦始皇命不久矣,在各種奇怪事情的催促下,秦始皇終於在秦始皇三十七年第五次東巡的途中身亡。對於他的死因也眾說紛紜,有的說是病逝的,有的卻說是被人簡稱趙高害死的。當然我們現在也無從考證,但是關於那些奇怪的事件,到現在依舊是個謎。

對於這些事情,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三次離奇事件,天意+人為,把五十歲的秦始皇推向了沙丘
    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開始了有生之年的最後一次巡遊。這次巡遊與過去5次全然不同,目的首先就很兒戲,因為一次佔卜,始皇本人也不再雄心勃勃,只求趨吉避兇。讓秦始皇決心出遊的佔卜,其實是過去一年發生的三大怪事引出來的。
  • 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什麼秦始皇沒有立皇后跟太子?
    皇后的人選對於國家的穩定很重要,幫助皇帝處理好後院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任務,這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也不是人人都能勝任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尤其是戰國時期,各個國家已經形成了冊立王后的制度。到了秦國的時候秦孝公面對國家衰落,他有意改變國家,想要奮發圖強,於是他到處尋求改變之路,終於他碰到了商鞅。
  • 秦始皇死前三大預兆,每一個都讓人觸目驚心,沒過多久他就死了
    昨天小編曾給大家說過,人死之前都會有一定的徵兆,這就預示著這個人將在不久之後離開人世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秦始皇死前的那些離奇徵兆!    第一徵兆: 這在古時候君王王朝而言更為直接,當初從天象看來,君王都很喜愛五星連珠,它是吉星高照之預兆,五星連珠在劉邦即位次年曾出現過,被稱作天命所歸。
  • 秦始皇的事兒咱得細說!
    大商人這一個風投決定,不但改變了異人的命運,同時也創造了歷史、改變了歷史。然後又哭著說:「都怪我命不好啊,連個兒子都沒給你生,我看異人這個孩子挺孝順的,想讓他給我做兒子,好以後孝敬我。」好在魏國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大破秦師於邯鄲城下,才使母子倆避免被拉上城牆砍頭的命運——如果信陵君知道最終是秦始皇一統天下,估計會悔青腸子。
  • 秦始皇祖母墳墓發現不明生物骸骨,是其生前愛寵?不明生物究竟是什麼?
    秦始皇祖母墳墓發現不明生物骸骨,是其生前愛寵?神秘面紗被揭開大家都知道的,我國擁有五千的悠久歷史,在古代時候,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其中歷代帝王中,秦始皇是最值得一說的皇帝之一,他是歷史上第一位統一全國的帝王,而且也是第一個自稱為皇帝的君王,他建立秦朝之後,開始建長城,修靈渠,統一度量衡,這些是後人所稱讚的,但是也有人評論過秦始皇生性殘暴,是位暴君,主要依據就是因為他焚書坑儒,雖然說秦始皇確實這麼做了,但是要知道他的初衷也是為了統一文化
  • 《大秦賦》中的秦始皇形象是真的嗎?秦始皇到底長什麼樣?!
    《大秦賦》中的秦始皇形象是真的嗎?秦始皇到底長什麼樣?! 秦始皇到底長啥樣?可能真長張魯一那樣…… 《大秦賦》中的秦始皇形象。
  • 秦始皇臨死前的恐懼,三個不祥之兆無時無刻不在挑動著他的神經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位皇帝,他的成就不僅僅是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更重要一點他統一整個了華夏民族。秦始皇在39歲時統一了全國,為了能夠將他成就千秋萬代地傳下去,並親眼見證這一切,他便多次命人尋找長生不老之術。然而事與願違,不僅沒有找到長生不老的辦法,秦始皇也在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 秦始皇不叫嬴政那秦始皇的真名叫什麼古代人該怎樣稱呼
    在許多電視劇中大家都管秦始皇叫嬴政,但是他們都叫錯了!人家根本不叫嬴政。 在先秦時期,人們稱呼一個人,特別是貴族男子的時候,通常都是用氏加字這種形式;也有少部分氏加名的形式。
  • 《秦始皇》① | 中國第一位「皇帝」,為何被世人唾罵
    每部人物傳記共有10天領讀,每日更新一期。領讀 | 辛峰十點人物誌出品今天我們開啟一本新書——《秦始皇》。若想了解中國,就必須了解秦始皇。他生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他的大秦帝國卻在他死後迅速土崩瓦解。即便這樣,他統一天下的事跡,千百年來依然被人們傳頌。
  • 秦始皇生前天下安定,為何他一死江山就分崩離析
    為什麼秦始皇活著的時候,沒有人敢造反。或者是沒有人敢大張旗鼓地造反;秦始皇死後,有人造反就一呼百應,秦朝就滅亡了?有人說秦國兩支勁旅,一支讓蒙恬率領去打匈奴了;另一支以趙佗去徵討蠻夷了。還有人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因為反秦大軍主帥項羽和劉邦都是楚國人。
  • 別怪張魯一,秦始皇可能真長他那樣……
    最近正在播出的《大秦賦》帶熱了關於秦始皇的討論。同時,不少網友也在猜測秦始皇的樣貌:有人說張魯一不像秦始皇,也有人覺得富大龍的形象更適合去演秦始皇。但其實那張畫像並不是秦始皇的真實樣貌,而是後人根據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推演出的形象。《歷代帝王圖》中也並沒有秦始皇的形象。事實上,檢索史籍資料,我們也並未發現針對秦始皇樣貌的寫實畫像。像明代《三才圖會》等書中的秦始皇畫像雖然面目清晰,但其「畫風」明顯並不寫實。況且其成書年代距離秦始皇的時代相去甚遠,這些畫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歷史上真實的始皇樣貌,更難以確定。
  • 我們都低估了秦始皇的豐功偉績,看完就明白了
    這種說法的依據是,秦始皇修築長城、建陵墓和兵馬俑、用先進的青銅鑄造技術製作兵器。這種工程和技術在當時的科學水平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就是在現代都能難做到秦朝的宏偉工程。如果外星人以這個作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幫助建設秦國的條件,那焚書坑儒就是秦始皇為兌現承諾的無奈之舉,情有可原。
  • 為什麼說秦始皇的性格好大喜功、自卑孤僻?從什麼方面能看出?
    在秦始皇的性格中,雄心勃勃,好大喜功的特點佔據重要地位,秦始皇的性格中,還有著自卑孤僻、殘忍狠毒的成分。在他自傲自負現象的背後,掩蓋的是自卑的心理。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為什麼說秦始皇有好大喜功、自卑孤僻的性格吧。
  • 新奇的記憶法:華盛頓當參謀,秦始皇做導遊!
    拿破崙·希爾他是「會議」主持人,提出議題——今天我遇到了某某難題,不知如何解決,各位都談談吧!林肯是個真誠而執著的人,會告訴他「堅強點兒」;華盛頓睿智而謙遜,會說「你如何看待別人,別人就如何看待你,世界就是你的鏡子」……「智囊團」進行了充分的分析、梳理,事情逐漸清晰、觀點慢慢統一,最終,拿破崙·希爾自己拍板定奪(對,拍板這事兒只能靠自己)。
  • 秦始皇究竟是誰兒子?《大秦賦》中,秦始皇為何將玉佩還給呂不韋
    那麼秦始皇肯定就是嬴異人的兒子。可是司馬遷的《史記》裡為啥給出了兩個不同的答案呢?因為不光司馬遷搞不清楚,我甚至認為他們當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這件事。一、誰都不知道秦始皇是誰的兒子。呂不韋和嬴異人不知道這種情況,或許還能理解。
  • 都說秦始皇是殘暴,是真的嗎?3件事情證明他有賢明的一面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經常會被喜歡歷史的人們津津樂道。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秦始皇生前的所作所為非常殘暴。所以劉邦項羽揭竿而起 讓統一六國的秦朝兩世而亡。那麼,秦始皇真的殘暴嗎?除了統一了六國之外,秦始皇另一項偉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文字和統一了度量衡,這也為後世華夏的統一和文化的源遠流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正事由於這個原因,所以對於秦始皇的評價,後世裡才會有其功過到底孰大孰小的爭論。大多數世人都說秦始皇殘暴,可是相較於其它開國君主來說,秦始皇卻想當的仁慈。
  • 秦朝末期,張良博浪沙刺殺秦始皇的前因後果?
    秦始皇統一六國,造成了很多小國家的人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所以很多人都恨秦始皇,他們 為了能報國讎家恨,此時就湧現了一些刺殺秦始皇的勇士,比如歷史上最有名的荊軻刺秦王,其實刺殺秦始皇的人物不止荊軻一人,還有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博浪沙刺秦皇。」
  • 秦始皇為什麼要鑄造十二銅人
    說起秦始皇,就能聯想起他下令建造的長城,還有兵馬俑。但是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要說的不是長城,也不是兵馬俑,而是他鑄造的12銅人。秦始皇在為鞏固第一個封建王朝的政權,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機構和封建官僚制度外,也有其他方案。在這些措施當中,其中有一條就是秦始皇下令收繳天下的所有兵器鑄成12銅人。
  • 秦始皇陵發現9座新墓葬,有一座與秦始皇關係密切,棺槨待揭秘
    秦始皇陵是世人皆知的皇家陵墓,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不下於金字塔。李白有詩云「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幾十萬人修建幾十年的一個大工程(秦始皇13歲登基之後就開始修建陵墓了,前後修建了約38年,動用人力最多時約80萬人,相當於修建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其規模必然會十分驚人。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秦始皇陵「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 秦始皇陵內到底有多少水銀,專家:看了山頂的石榴樹就明白了
    ——秦始皇 崇拜自然的古人,相信人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為此對於自己死後葬身的墓穴,也格外的重視。為此,他們總會準備點什麼金銀珠寶之類的東西,作為自己的陪葬品,好讓自己死後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用那一份財富。即便是窮苦人家沒有什麼可陪葬的東西,也會準備自己生前喜歡的一件物品,或有某種意義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