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天下?秦始皇生前天下安定,為何他一死江山就分崩離析

2020-12-23 無敵紫荊

為什麼秦始皇活著的時候,沒有人敢造反。或者是沒有人敢大張旗鼓地造反;秦始皇死後,有人造反就一呼百應,秦朝就滅亡了?

有人說秦國兩支勁旅,一支讓蒙恬率領去打匈奴了;另一支以趙佗去徵討蠻夷了。

還有人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因為反秦大軍主帥項羽和劉邦都是楚國人。

可是大家忘記了杜牧《阿房宮賦》裡中的一句話: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意思是說:消滅六國的不是別人正是六國自己;消滅秦國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秦朝能愛護自己的人民,他們一定會千秋萬代永不變色的。

秦朝是誰滅亡的,當然是秦始皇滅亡的。唐太宗李世民一針見血地說「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歷朝的開國君主都勵精圖治,勤政愛民,休養生息,創造盛世;之後慢慢開始腐爛,經過多少代之後,才最終爛掉。

而秦始皇上任之後,窮奢極欲、荒淫無恥、大興土木,將百姓看做草芥。

秦始皇在任,創造出萬裡長城、阿旁宮、秦始皇陵、兵馬俑四大奇蹟。其中阿旁宮建築總面積60萬平方米,相當於4個故宮的建築面積,秦始皇死的時候還沒有竣工。

秦始皇陵更是工程宏大,歷時39年,動用72萬民工,也是在二世即位之後才完工,該用了多少民脂民膏?

在兩千多年以前,吃住什麼條件,衛生條件如何,幾十個寒暑,該有多少人凍死、熱死,或者因疫病而死,難以想像。

所以我們說,是秦始皇親手敲響了秦朝喪鐘,二世不過是背鍋俠。

秦始皇為什麼跟大多數開國之君不一樣,直接就把秦王朝玩死了,為什麼不兢兢業業開創一個盛世?

因為中國大多數君王,都知道創業艱難,懂得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秦始皇不懂。

為什麼不懂,因為他的江山來得方法太特別了,那就是靠嚴刑峻法。秦朝軍隊叫虎狼之師,秦朝叫虎狼之國,有人覺得是褒義,是誇獎他們戰鬥力超強的;其實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野獸兵,失去人性。

秦國靠嚴刑峻法崛起,然後滅了六國,秦始皇對這一套屢試不爽,建國後根本沒有必要改弦更張。

秦國改革家商鞅,為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制度,這套制度就是嚴刑峻法。

比如連坐法,一人犯罪十家連坐,處以腰斬重刑;比如不讓百姓讀書識字(「不好學問」),因為有了知識後就會跟朝廷講道理,不好管教;比如不讓人做生意,經商者妻女都要為奴。

還有,不讓百姓議論他的改革政策,妄議者處以極刑,秦國每天斬殺的犯人達到700餘人。當時反對變革者最輕的處罰,也是在臉上刺字,或者割去其鼻子。

商鞅的治國方略除了懇田等強國措施,就是用讓文明倒退的殘酷律法,把人民當作工具,不讓他們有思想,只讓他們服從。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中評價商鞅非常中肯:「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

正是有了商鞅的成功,讓秦始皇對嚴刑峻法情有獨鍾,在取得江山之後,還不做絲毫改變。就像一個高壓鍋,增壓到一定程度就要啟動減壓閥,不然就要爆炸。

為什麼說二世胡亥是背鍋俠,因為他即位之後,推行的還是秦始皇時期的律法。

即使秦始皇不死,天下百姓還是要造反的。陳勝揭竿而起的時候,說了一句非常精闢的話:天下苦秦久矣。

陳勝吳廣起義的導火索是什麼,僅僅是因為押解囚犯,不能按時到達目的地打卡(「度已失期」)。這要在現在,最多扣工資和獎金,大不了炒魷魚辭退。即使在別的朝代,最多也就是吃兩天牢飯;但是在秦朝,後果很嚴重,要殺頭(「失期法皆斬」)。

這樣的法律不是太嚴苛了嗎,不反等死嗎?

偉人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鬥爭。」秦朝統治者就是坐在火山口上,秦始皇坐在那裡的時候,火山還沒有噴出來,正在半路上;胡亥坐上去的時候,剛好熾熱熔巖噴湧而出,秦朝就完了,十個蒙恬也救不了。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威震天下,他其實還有一個秘密,就藏在「十二銅人」之中
    秦始皇的「神秘」還不止這些,相傳天下一統後,這位「千古一帝」還鑄成了十二個「巨人」,屹立於自己的宮門前;那麼問題來了,秦始皇為什麼要傾其天下銅器,鑄造這十二個「巨人」呢? 車行酒,騎行炙,千人唱,萬人和,銷鋒鏑以為盎人十二,立於宮門」;不僅如此,其他史料中還記載,這十二個「巨人」背後都有篆刻,還是李斯篆、蒙恬書,背上字「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侯為郡縣,一法律,同度量」這麼看,十二個「巨人」乃是秦始皇用來記載自己功績的,不過是「以金人為載」;如果事情真這麼簡單也就罷了,重點在於這十二「巨人」還隱藏了秦始皇內心的一個秘密。
  •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為何很少出現佔領區百姓大規模反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正式統一天下,似乎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因為自從秦始皇公元前236年決定滅趙開始,到公元前221年滅掉齊國,只用了15年的時間就把韓、趙、魏、楚、燕、齊六個國家給消滅掉,完成了我國歷史上第1次真正的大一統。
  • 秦始皇為何「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鑄成十二銅人」?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秦朝時的一石相當於如今的三十七點五公斤,依照這樣來算的話,十二個大銅人差不多有四十五萬公斤。為何剛統一六國的秦始皇還要鑄造這麼笨重的十二個銅人呢?
  • 《秦始皇》① | 中國第一位「皇帝」,為何被世人唾罵
    領讀 | 辛峰十點人物誌出品今天我們開啟一本新書——《秦始皇》。若想了解中國,就必須了解秦始皇。他生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他的大秦帝國卻在他死後迅速土崩瓦解。即便這樣,他統一天下的事跡,千百年來依然被人們傳頌。
  • 秦始皇天下定一後,萬裡長城究竟因何而立,原是嚴夷夏之防
    天下厄定?定於一乎上梁不正下梁歪,墨子在《尚書》中講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蓋其語,人異義,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藥相虧害。天下之亂,若禽獸然。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百姓間將會離散難合和,也就是天下大亂。
  • 歷史急轉彎:秦始皇統一天下?不,真正統一天下的是秦二世胡亥!
    當然,還有我們早已習慣的秦始皇統一天下,如今看來,也是另外一番模樣 在大家的印象裡,秦始皇經過十餘年的徵戰,在吞併齊國之後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君主專制國家,從而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因此,秦始皇也就成為封建王朝的創始人和第一個統一天下的人,連《阿房宮賦》中也不乏「六王畢,四海一」的記載。
  • 秦始皇為何不立儲君?和秦始皇一追求有極大關係,史書中早有答案
    在前段時間的 《大秦賦》中,嬴政成婚,他沒有確定誰是後宮中老大,而是同時娶妻,電視劇中給出的解釋是為了避免外戚幹政,擾亂秦國天下。其實,歷史上的秦始皇不僅在統一中國之後沒有冊立皇后,就連自己法定繼承人也沒有確定,倘若他將長子扶蘇冊立為儲君,那麼秦朝說不定就不會二世而亡。
  • 秦始皇祖母墳墓發現不明生物骸骨,是其生前愛寵?不明生物究竟是什麼?
    秦始皇祖母墳墓發現不明生物骸骨,是其生前愛寵?神秘面紗被揭開大家都知道的,我國擁有五千的悠久歷史,在古代時候,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其中歷代帝王中,秦始皇是最值得一說的皇帝之一,他是歷史上第一位統一全國的帝王,而且也是第一個自稱為皇帝的君王,他建立秦朝之後,開始建長城,修靈渠,統一度量衡,這些是後人所稱讚的,但是也有人評論過秦始皇生性殘暴,是位暴君,主要依據就是因為他焚書坑儒,雖然說秦始皇確實這麼做了,但是要知道他的初衷也是為了統一文化
  • 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叛亂不足為懼,為何去世後天下大亂?
    今晏然不巡行,即見弱,毋以臣畜天下。」 從秦二世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就很擔心天下的安寧。於是秦始皇通過巡遊天下,威壓四方,鎮服天下。
  • 秦始皇收集天下兵器鑄造十二金人,如果真的存在,那流落何方?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君王,又是第一位統一華夏的君王。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下令收繳天下兵器,將其融化,鑄成了十二個重千石的銅人。因為在古時候,銅是黃色的,故又被稱作金,十二銅人又有十二金人之稱。
  • 秦始皇十二銅人下落何方,專家推測或被埋於地宮深處
    又據史書記載,銅人背後銘刻著李斯篆、蒙恬書:「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侯為郡縣,一法律,同度量」等字樣。銅人造形之大,製作之精巧考究,為歷史上所罕見。 關於這一點,還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一天,秦始皇在群臣陪同下,觀看舞水火流星和各種雜耍,正在興高採烈之時,忽見一隊殺氣騰騰、手執刀劍幹戈的武士上場表演。秦始皇見了,元疑觸動了心病,於是日思夜想,寢食難安。 這時候,正逢臨挑農民送來一條消息,說是見到了12個巨人,當地還盛傳著一首童謠說:「渠去一,顯於金,百邪闢,百瑞生。」
  • 37代秦國君王的努力,換來了15年的大一統,秦始皇對得起先祖嗎?
    秦始皇是秦國王室裡的第37代傳人,在他這裡秦國歷經60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統一天下的夢想。正是因為如此,秦始皇才把自己稱之為千古一帝的。他覺得他的功績,歷史上的任何人都比不了。所以,他才應該叫皇帝。但是,秦始皇嬴政能夠統一天下,絕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是這37代秦國國君共同努力的結果,尤其值得表揚的是秦國最有作為的這三位君王。秦襄公、秦穆公和秦孝公!為何是他們呢?
  • 秦始皇統一天下真的全因為運氣好嗎?
    秦始皇統一六國只是摘桃子?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君都沒能摘到桃子而只有秦始皇摘到了?秦滅六國用了十年時間,如果說滅掉一兩個國家都是僥倖的結果,那麼十年之間滅掉六大諸侯國,「僥倖」根本解釋不通。
  • 秦始皇幼年在趙國備受欺辱,日後他是如何進行報復的?
    說起秦始皇,大家第一印象便是他的殘暴專政,他生前的焚書坑儒,修建萬裡長城、驪山墓地、阿房宮等,可以說是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以至於他的功績都被世人淡忘了。而在人們淡忘中的內容中,還有著秦始皇的幼年經歷,這對於秦始皇來說都是淚與恨的交集。
  • 秦始皇如果不死 經六世努力統一的天下 會輸給了一個無賴嗎
    秦歷二世而亡,農名起義領袖劉邦於垓下打翻項羽,順利奪得秦國統一好的天下。這不禁讓人感慨,為何劉邦僅僅用了十餘年的時間就拿下了秦人六世努力才統一的江山呢?今天我們就理一理其中緣由,一探究竟!從一開始押送勞役去驪山,中間很多人為了生存逃跑了,作為押送的亭長,回去後肯定難逃一死,於是就帶領了十數人開始了起義的事業。踏上了這條路那更是千辛萬苦,整日可謂提著腦袋在走,稍有不慎就會一命嗚呼。所以為了活著,劉邦可以拋棄一切榮辱;可以拋棄自己的老婆兒女;可以拋棄自己的老爹。項羽為了逼他要烹煮了他的老爹,他甚至還會無恥的讓項羽給他留杯羹。這樣的劉邦,無論是項羽,亦或是秦王嬴政,都是模仿不來的。
  • 為什麼秦始皇在世時四海昇平一片祥和,而他一死大秦便崩潰瓦解?
    對於很多人來說,秦朝的滅亡似乎是很玄幻的事情,秦始皇活著的時候,統一後的秦帝國處於四海昇平的狀態,但是,秦始皇死了以後,各地的叛亂卻出現勢如破竹的趨勢,這其中的原因何在?圖片:秦始皇去世劇照一、秦朝真相其實,之所以人們會有這樣的認知,是因為對秦朝有一種誤會,反而古人將真相看的要明白一些,否則,古人也不會說出「暴秦」這個詞。
  • 秦始皇為何痛恨自己的母親?看看秦始皇幼年經歷,也就能理解了
    古人以孝為先,所以很多大臣都勸秦始皇收回命令,結果秦始皇因此連殺二十七位大臣,還掛屍城牆示眾。秦始皇為何如此恨趙姬,甚至因為趙姬而懷疑天下女性?其實知道秦始皇少年時期的故事後,也會對這個偉大的千古帝王感到同情;秦始皇的父親早年跟隨呂不韋逃回秦國,小秦始皇和母親趙姬被留在趙國;後來小秦始皇的父親當了秦王,小秦始皇和母親趙姬就被趙孝成王送回了秦國,但父母陪伴在身邊的日子僅過了三年,父親秦莊襄王就突然離奇暴斃。小秦始皇少年登基,按照父親的遺命,尊奉呂不韋為相邦,並稱他為「仲父」。
  • 秦始皇長子全名嬴扶蘇 為何都叫他公子扶蘇?古人不一定跟隨父姓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拿秦始皇來說更具有代表性,秦始皇明明叫嬴政,為何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呢?當然一般都會在前面加個公子。其實這個現象只存在先秦時期,那個時代的稱謂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是由姓、氏、名、字四個部分組成。就拿孔子來說,他氏孔,姓子,名丘,字仲尼。在夏商周三朝,姓、氏、名是分開的,一門大姓下面,會有很多氏。氏用來區分貴賤,平民有名無氏。
  • 《大秦賦》呂不韋:姜子牙後代,一妻一妾,秦始皇是他兒子?
    《大秦賦》的主角,除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之外,還有天下第一奇男子——呂不韋。 歷史上的呂不韋,絕對是一個奇男子,他的一生,堪比很多牛人的一生,是無數人所羨慕的對象,達成了無數人無法觸及的成就。
  • 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要鑄造神秘的十二銅人,它們最後又去了哪裡?
    自此戰亂頻繁的戰國時代結束,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霸業也宣告完成。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完成天下統一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治國措施,包括廢分封而置郡縣,同文字而治重典等等。但這些以外,還有一條措施卻令後來人好奇不已,那就是他還下達命令收繳天下民間之兵器,全部匯聚於鹹陽,鑄造成了十二個巨大無比的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