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君王,又是第一位統一華夏的君王。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下令收繳天下兵器,將其融化,鑄成了十二個重千石的銅人。因為在古時候,銅是黃色的,故又被稱作金,十二銅人又有十二金人之稱。秦朝滅亡之後,十二銅人下落不明,成為了一段千古的謎團,這十二金人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鑄造它的目的是什麼,後來這些金人又去了哪裡呢?
這些金人個個威武凌人,身著服飾,每個都特別的巨大沉重,日夜「守護」著宮殿。《史記·秦始皇本紀》有人記載:「銷以為鍾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為什麼秦始皇要耗費一番大力氣來鑄造這銅人呢,而且還一次性鑄造了十二個?關於秦始皇的用意,主要流傳著兩個說法。
第一種說法就是認為秦始皇作為秦朝第一位皇帝,他自然想要秦朝能夠傳承千秋萬代,所以他在尋找和思考可以長治久安的方法。那麼如果想要穩固江山,首先得是天下沒有戰爭,如此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如此秦始皇想出了一個辦法,將天下的各種兵器全都收繳和銷毀,這樣一來,沒有了兵器,自然也就沒有武力戰爭了。秦始皇以一個農民見到十二巨人的消息和民間的一首童謠「渠去一,顯於金,百邪闢,百瑞生」為藉口下令下令所有百姓都上繳兵器,而後鑄造了十二個金人,用以「附靈」。其實十二金人就是以神靈護佑為引子,來收繳民眾的兵器包括刀具。
以上只是民間的一個說法,對於十二金人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有一天秦始皇正在休息,突然天色大暗非常恐怖。隨後一位老者浮現在眼前,老者揮動拂塵對他說:造制十二金人,方可穩坐天下。說完就消失不見了,秦始皇悟到一些道理,於是下令將全國的兵器收到鹹陽,鑄成了12個金人。
以上兩種說法不管出於哪個角度,其實都是利用十二金人這個事來收繳民間的兵器,十二金人只是收繳兵器的一個藉口。 不管是哪種傳說,秦始皇下令鑄造的十二銅人確實是存在的,可為何我們在今天看不到這些銅人呢,秦朝的滅亡難道連帶著銅人也一同消失了?這裡面也有兩種說法。
一是東漢末年董卓率軍攻破長安後,在《關中記》和《三國志·魏書·董傳》中有過記載,董卓毀掉了十個銅人鑄成銅幣,而剩下的兩個銅人又被搬往他處,一直到東晉十六國時期,這兩個銅人被前秦皇帝苻堅帶回了長安銷毀,於是秦始皇的最後兩個銅人也被銷毀。另一種說法是這十二個金人是秦始皇的鎮殿之寶,在他死後這十二金人隨他一同埋葬於秦始皇陵中。
如今秦始皇陵由於技術限制的原因並未徹底挖掘,所以我們無法得知十二銅人是否真的存在於陵墓之中。又或許十二銅人的下落另有他處,只不過由於有限的歷史資料,現在的我們還無法得知,但大家更期盼著銅人還存在於世,一睹數千年前的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