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帝王之一,關於他的討論聲向來是不絕於耳的。有人說他殘暴無度,刑法嚴苛,還焚書坑書控制思想,大興土木使得民不聊生,最終逼得天下百姓忍無可忍揭竿起義。
但也有人說他功在千秋,將各國的工具測量單位、文字、曆法、貨幣等全部統一了起來,車同軌書同文,不僅方便文化經濟傳播,還大幅度促進了秦朝時期的生產力發展,使得各種冶煉、雕刻以及文學作品能夠更好更快的傳播和發展,為後來咱們中華文明綻放出璀璨光芒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秦始皇的功過是非非寥寥數語能夠概括得清,那我們不如聚焦一下有實物可證的秦始皇陵,讓真是的文物來證明一下那段歷史。1980年末,秦始皇陵的發掘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開展當中。這座陵墓是考古界的瑰寶,是歷史學家們夢寐以求的偉大遺蹟。
在陵墓發掘之初,專家們幾乎每天都會被新出土的文物給震撼到,而這天,考古工作者們又發掘出了一項的神奇文物,那就是秦始皇陵銅車馬。其實一開始,專家們並沒有把這銅馬車給當回事。因為經過數千年的掩埋之後,原本站立的馬匹們都已經倒塌,青銅部件們也隨之散架。
但隨著專家們的不斷深入發掘,越來越多的青銅部件重見天日,工作人員們重新將這些碎片給還原成了完整的秦銅車馬。這時候的它才徹底讓考古專家們震撼得無以復加,如此先進的技術甚至讓專家都難以解釋清楚,為何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在青銅工藝上能達到如此水平。
我們國家古代的青銅冶煉、製作和雕刻技術長期位居世界前列,從司母戊鼎到曾侯乙青銅,古代的前輩們為我們留下了太多曾經驚豔過全世界的青銅器具,而這還原之後的秦銅車馬,再次證明了我國古代的青銅冶煉和雕刻技術究竟有多麼耀眼。
當時出土的銅車馬乃是按照秦代真實馬車一比二比例鑄造的青銅器具,實際體積只有真實馬匹、車輛的一半大小,這種按比例縮小其實並不容,比原比例打造困難得多,一個不注意就可能尺寸對不上。
銅車馬分為兩個部分,一件立車、一件安車。立車相當於司機的位置,供駕駛者站立並趨勢馬車前進。而安車則等於乘客的位置,供乘坐者安坐在上面出行。無論是安車、立車還是前面的馬匹,均是採用空心拼接而不是實心澆築。這就要求工匠們在製作每一個部件的時候都必須要極其精準,否則就會出現某部位耦合不牢固的情況。
雖然我們現代人有許多先進的辦法可以實現精準建模製造,但把咱放到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用當時同樣的條件和技術是絕對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銅車馬不僅每一個部件都做到了嚴絲合縫,而且馬的每一個身體部位都栩栩如生,身上的馬具也十分逼真,乍一看之下仿佛真的馬具一樣。
立車、安車部分的做工也是相當細緻考究,各種花式的紋路與雕刻工藝讓人不得不讚嘆先秦工匠們那神乎其神的手藝。在立車上,工匠們還鑄造了一尊駕駛馬車的兵馬俑,這兵馬俑身上的衣服、髮型以及面部細節等都相當精細,活像一個從兩千年前穿越到現代的秦朝士兵。
銅車馬還有一個部位十分精巧的部位,它的存在讓整個銅車馬的藝術價值得到了巨大的升華,它就是立車上那把十分精巧複雜的青銅機關傘。在好萊塢電影《王牌特工》中,主角團隊就有一把十分厲害的機關傘,將其撐開可以防彈,傘的尖頭還能發射子彈。
而這把青銅機關傘也用古代工藝儘可能實現了類似的功能,它的傘柄可以拆卸,其中放置著一柄利劍,傘柄整體還能重新拼接成一桿類似馬槊的兵器,然後傘面還能用作臨時盾牌,阻擋遠處發射過來的箭雨,或是衝鋒過來的步兵方陣。
這樣的製作工藝,代表了整個先秦時期的青銅技術冶煉、鍛造和製作的巔峰水平,同時秦始皇陵中出土的青銅器當中,不乏一些現代觀念都難以解釋的存在,所以說可千萬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哦。
秦朝是我國古代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秦始皇陵銅馬車的出土有力的佐證了秦朝強大的國力和先進的技術。隨著更多關於秦朝的文物出土,未來我們將了解到更多關於秦朝的趣聞與典故。其實至今都有人不能理解,戰國七雄中秦國明明是位置最差的那個國家,為何最終卻是它橫掃六國?
真正了解了秦朝歷史後就會發現,秦朝的歷代君主就沒有一個拉垮的,代代勵精圖治,才有了嬴政一統天下的壯舉。這本《大秦帝國》原價258,現在小編給大家爭取到了個折扣價,全套11卷僅需178,一卷只要十多塊,講述了從秦孝公開始,秦朝一步步究竟是如何完成脫變的,真的再划算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