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晟傑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橫紋肌肉溶解,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在百度搜索「肌肉溶解」關鍵詞,關聯新聞最多的,就是健身房。
用戶突擊鍛鍊,動感單車長時間重複快速騎行,HIIT課程超高強度不間歇訓練,甚至CrossFit的超負荷訓練,都是造成橫紋肌肉溶解症狀的重要課程類目。
不是這些課程的設置有問題,而是優質的課程之前,需要更高的訓練風險防範。
簡單來說,橫紋肌肉溶解是由於過度運動,造成肌肉橫紋肌細胞壞死,肌紅蛋白等進入血液循環,引起的生化紊亂和各種臟器功能損傷的症候群。
比鍛鍊的外部損傷更恐怖的是,健身房的肌肉溶解,可以造成肝功能失常、腎衰竭和尿血。最嚴重的情況,是腎功能衰竭甚至生命危險。
比如用戶突擊運動,造成長時間的肌痛、肌無力和肌肉脹痛,很可能是橫紋肌肉溶解正在發生。
■ 橫紋肌溶解成因關於肌肉溶解的風險案例,已經不為鮮見。微博「中學生連做10分鐘蹲起肌肉溶解」近日登上熱搜,而更多關於「動感單車肌肉溶解」,甚至健身房鍛鍊肌肉溶解的案例,已經頻繁登上各個城市的民生新聞。
看似常識的訓練風險,實際上並不算常識。比如美國明星卡戴珊每日的1000個深蹲翹臀理論被駁斥,美國社交網站興起的CrossFit訓練以肌肉酸脹為榮,都被專業訓練者反對,甚至有專門的漫畫來質疑。
而在中國,即便訓練風險頻發,但類似的肌肉溶解案例,隨著全國更多健身房的開啟,肌肉溶解有了更頻發的趨勢。
■ Uncle Rhabdo質疑CrossFit過度訓練漫畫
毫無疑問,如果事情發生在健身房,教練應該為「橫紋肌溶解」的發生承擔主要責任。比如對於用戶評估和篩查,以及有氧設備使用的指導,甚至團課教練對於個體的關注,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橫紋肌溶解的發生。
而在更大意義上說,相比鼓勵用戶達到身體極限,肌溶解等風險都是擺在訓練強度之前的因素。
突擊健身的風險,不夠專業的教練,都是肌肉溶解正在發生的主要原因。
健身房高發風險:
橫紋肌肉溶解
從過去鮮為人知的內科疾病,到當代健身人口口相傳的危機代名詞,肌肉溶解的發生正在進行。
從科學定義來說,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RML),是骨骼肌壞死後,導致的肌紅蛋白,肌酸激酶釋放進入血液循環,引起的臟器功能損傷症候群,具有代表性的,是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簡單來說,有別於傷筋動骨可療養自愈的外部損傷,橫紋肌溶解是由外向內不可被怠慢的重症疾病。
但是,這項危險疾病恰恰和健康代名詞的運動健身,呈現很強的關聯性聯繫。
■ PAH急診科的橫紋肌溶解趨勢
來源:美國衛生研究院
美國衛生研究院曾公開了一份2005至2016年間,澳洲權威醫院 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 (PAH)的橫紋肌溶解急診趨勢報告,並指出在1957例橫紋肌溶解症病例中,因健身房鍛鍊引起的運動性橫紋肌溶解是這些病例佔據53.9%為主要子類別。
數據顯示,澳洲PAH急診科橫紋肌溶解病例數正呈線性增長,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澳洲不斷擴張的健身房數量以及健身人口。
■ PAH急診科的橫紋肌溶解病例分類
來源:美國衛生研究院
兩者緊密聯繫之下能發現,這一源於1941年倫敦閃電戰的罕見戰爭損傷病症,正從布滿槍枝彈藥的古老殘酷戰場,逐漸轉向槓鈴啞鈴等「健身刑具」密集的現代運動健身房。
「刑場」的定義並非沒有依據,因為單車騎得更快、跳箱跳的更多、槓鈴舉得更重等,一系列健身房內超負荷的訓練容量以及訓練強度,是危機四伏的橫紋肌溶解症狀出現的主要因素。
■ CrossFit
有很多研究表明,訓練狀態、適應性,以及訓練強度、時間、類型等關鍵運動元素,和橫紋肌溶解有緊密關聯。
首先從訓練狀態、適應性而言,美國運動醫學院ACSM闡述了橄欖球運動員休賽期後,50%rm的100次頸後負重深蹲,導致大部分球員因橫紋肌溶解而住院。而《Risk factors for rhabdomyolysis in the U.S. Army》提到,運動性橫紋肌溶解正在入伍0-90天內的士兵內高發。
■ 橄欖球運動員的橫紋肌溶解症
來源:ACSM
可以看到,健身新手或暫停訓練的人群,正因適應期內的過度訓練而導致橫紋肌溶解。而另一方面,以重量、組次、時間為單位的訓練強度及容量也是一大致病因素。
例如,大重量、容量的負重力量訓練,以及《2019年ACSM全球趨勢排行榜》中位列第3的風靡HIIT,也一度被ACSM官方認為是一種對教練「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相關知識」要求較高的運動健身方式。
毫無疑問,橫紋肌溶解正成為現代人必須面對的一大運動風險,而風險的存在不僅和運動過度等病理成因相關,更多地還是在於訓練內容指導,以及知識科普等主觀因素。
■ HIIT
時髦的課程,
頻發的肌溶解
健身小白用戶的加入,擴大了健身人口的基礎,但也擴大了肌肉溶解的發生概率。其中最常發生的時髦課程,包括單車、HIIT和CrossFit。
比如看似是簡單的動感單車屈伸髖膝動作,但以無風險心態去對待,是橫紋肌溶解出現的很大原因。
美國醫學雜誌曾分析了3例因動感單車騎行造成橫紋肌溶解的患者,提出了患者缺乏對騎行速度及阻力的正確調節,及時補水的重要性認知,甚至橫紋肌溶解的顯性症狀也了解甚少,因此導致的病情惡化,也使部分患者最終不得不血液透析。
■ 動感單車導致橫紋肌溶解
來源:美國醫學雜誌
但即使理性科學分析在前,「個體關注不夠」依然是單車課程用戶所提出的普遍意見。
例如正開啟英國市場的SoulCycle,曾被美國有線新聞電視網CNN指出,課程缺少對用戶進行橫紋肌溶解症的相關防範告知。而早在上周正式提交IPO申請的Peloton,其用戶也正表達缺乏指導的線上騎行課,是否將導致橫紋肌溶解的擔憂。
■ Peloton用戶的擔憂
相較於缺少關照的單車健身,一些集合了跑、跳、蹲、舉的硬核HIFT高強度功能性訓練,正由於動作不精準、訓練計劃不適用,而成為橫紋肌溶解的重災區。
作為HIFT的最佳代表,被譽為「地表最強」的CrossFit體系所涵蓋的多關節、高強度的運動屬性,無疑是發生橫紋肌溶解的主要因素。而一些CrossFit訓練者以患橫紋肌溶解來展現拼搏精神,並以此為榮耀也一度遭到反對意見。
■ CrossFit訓練者患橫紋肌溶解
反對意見之下,是這項高素質要求運動所面臨的有關健身內容的問題。
CrossFit官方一度承認橫紋肌溶解的多發性,並且提出,遵循動作準確性、了解肌肉離心收縮等是發病率較高動作、制定個性化的訓練內容,是教員教學時的必備項。
■ CrossFit官方發聲
然而在單車房、舉重室以外,一些社交媒體的錯誤科普,也正成為橫紋肌溶解的潛在風險因子。
例如,卡戴珊的每日1000個深蹲理論遭到美國健身雜誌Men's Health的指責。而健美運動座右銘「No pain no gain」,也非完全正確。
總的來講,無論是小白受眾眾多的單車課程,以CrossFit為代表的硬核訓練,還是健身房外的理念傳播,缺乏訓練內容的正確指導,以及橫紋肌溶解相關普及,是症狀不斷出現的原因之一。
■ 卡戴珊的深蹲理論受到指責
越簡單的運動,
越多的風險思考
美國每年肌溶解發生的數字非常龐大。根據相關數據,全美每年約有近2-3萬人發生橫紋肌溶解。
而相較和美國健身人口僅差1千萬,但健身意識相距較遠的中國來說,橫紋肌溶解這一嚴重的運動多發病症,需要更多風險防範。
核心的原因,比如無法對用戶運動是否過量進行有效評估,以及完成不適用的訓練內容,是形成橫紋肌溶解的重要原因。
■ F45的心率帶
可以發現,幫助用戶了解實時運動狀態,定製個性化訓練內容,或許是降低橫紋肌溶解發生概率的方法之一。
例如,主打HIIT訓練的Orangetheory Fitness、F45為用戶提供心率帶,以心率數值顯示實時運動運動狀態,降低運動過度下的損傷概率。美國精品健身房Equinox,擴展Tier系列的健身需求定製課程,注重運動所需的個性化。
■ No pain no gain
甚至,避免健身房激進氛圍下導致的過度運動,也正成為一大健身房熱議話題。
比如,與「No pain no gain」的硬核座右銘相反,主張「no judgement」無歧視健身的美國上市健身房Planet Fitness,從來不露出有關肌肉強壯等健身房激進內容,而倡導「獨自健身」也是國外媒體所認為的未來健身趨勢。
■ Planet Fitness
在運動健身開始走向大眾後,科普最基礎知識,以預防或及時幹預橫紋肌溶解是關鍵。
「10分鐘深蹲導致住院」「100個伏地挺身後腎衰竭」等案例層出不窮。這也正是在全民健身政策下,需要對於運動損傷預防及治療理念的加強普及。
無論是團體課形式的多樣化綻放,還是Peloton等家庭健身模式的崛起,都意味著健身內容周期正加速到來。但在這之前,以健康為根本目的的健身依舊是核心命題。■ GYMSQUARE
-END-
歡迎給GymSquare精練公眾號
標星🌟或「在看」
精練
GymSquare
與精益練習者,建設自由健身廣場
GymSquare是一個原創的精品健身內容平臺,
加入GymSquare種子用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