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晟傑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當下疫情,讓更多中國健身教練,感到職業的不穩定性。
教練薪資驟減甚至欠薪頻發,相應的轉行送外賣、開網店不在少數,而通過直播課、減脂營來掙錢,似乎只發生在頭部健身品牌。
但與其認為,當下疫情是教練困境的元兇,不如說整個疫情隔離期,是健身教練業態問題爆發的催化劑。
疫情這股催化劑,率先加速催化的,是教練收入結構單一的問題。
雖然中國健身市場人才的「供不應求」,使私教的薪酬普遍都高於其他行業。但是,國內教練的收入結構依然單一——即主要依靠課程銷售。而據GymSquare獲悉,當下的健身房復工難,使更多教練只能領取1-2千元的基本工資。
其次,教練專業性缺失導致的用戶粘性降低,無疑在當下疫情期較為致命。
比如,健身房的橫紋肌溶解,肌肉、關節損傷不算低頻。甚至說,訓練技術、氛圍調動能力弱的教練,已有被替代的趨勢。
最後,對於大部分教練來說,進入線上健身領域,一直是挑戰。
教練的個人品牌建立,於近一年受到超級猩猩、Shape、樂刻等品牌關注。但相較在圈內知名,可能更多教練的微信運營,呈間歇性中斷。所以,疫情期「跟風」進入線上的成效,不盡如人意。
總的來說,收入結構、專業性、個人品牌等,都是形成教練在深陷困境的關鍵因素。而當下疫情絕非元兇,更多只是以上問題的催化劑。
疫情下的健身教練
收入歸零、工作停擺,是疫情下健身教練的真實寫照。
GymSquare得到的教練反饋有,「這一次讓自己感到了健身教練這一職業的不穩定性,生活上全靠不多的存款撐住」,「工資為0,回家被父母嫌棄,感覺生活暫停了,只是房租和日常開支並未減少」。
進一步來說,健身房薪資驟減、教練陸續轉行、線上課程難做,成為當下教練的具體焦慮。
■ DP健身
首先在薪資收入方面,發放基本工資、教練底薪,是一部分健身房,在疫情下的應對策略。
比如,團課健身房Shape於近日對外表示,將提前發放基本工資,並提供公司宿舍,降低一定支出。同樣,超級猩猩在採訪中表示,決定基本工資照發,此外預留一部分資金,給每個教練提供一萬元的周轉金,無息借款。
但是,對於更多現金流不充裕的健身房來說,教練只能選擇「無薪休假」。
■ Shape
「欠薪三個月社保斷繳七個月」,是身處武漢的健身教練,於近日發來的反饋。「申請暫停領取2月份工資,與公司共進退」,也是為數不多的教練選擇。
而截止2月19日,「金吉鳥拖欠工資」話題在抖音播放近20萬。話題中的視頻發布時間大多為2月16日。在用戶評論內容有提到,連鎖健身房金吉鳥,於去年11月起就未曾發放工資。
無收入直接關係日常生活的維繫,因此,一部分教練選擇在當下轉行。
除了有教練在GymSquare的問卷採訪中表示,依靠賣健身補劑帶來一些收入,以及轉戰做微商以外,也有出現疫情後就轉行的想法。
比如,有蘇州的私人教練稱,「疫情讓我對傳統健身房的資金鍊和管理模式產生懷疑,之後可能不會做教練,但會以其他方式參與健康行業」。
但是,更多的教練,選擇在當下進入以直播健身為代表的線上領域。
而開啟抖音、一直播能否順利獲客,甚至維繫原有用戶,也是不少教練的疑問。其中,有對直播健身的互動性缺失存在疑慮,也有認為會放大教練在知識儲備,和鏡頭表現能力的缺陷。
當下疫情,
不是教練困境的元兇
轉行避免顆粒無收,線上健身火熱但顧慮直播。毫無疑問,當下教練已遇困境。
但困境的元兇,不在於疫情導致的居家隔離,也不在於疫情下的健身房停工。疫情只是一枚催化劑,加速了一系列問題發生。
這枚催化劑,首先催化的,是中國教練收入結構單一的問題。
從收入結構來看,國內商業健身房私人教練的薪資通常由,基本工資+銷售業績+課時業績+團隊業績+其他獎項組成。
其中銷售業績,是佔比最重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造成短期無收入的因素。
雖然,從《2018健身行業報告》數據來看,上海北京的私教課程均價高達430元/小時,已經接近美國高端奢侈健身房Equinox。
但是,除了導致教練需要在銷售技術上承擔壓力,更重要的在於,缺乏基礎保障。相反,以Equinox為代表的健身房,採取從Tier1-TierXde1教練等級劃分,客觀上為教練留存、篩選提供保障。
■ Equinox 不同教練等級下的課時費
相應的,伴隨傳統健身房進一步降低負債、追求利潤,甚至預付費政策幹預後,如果運營模式補不發生變化,私人教練,或許將面臨更大的銷售業績壓力。
比如,威爾斯被收購後,在銷售策略的最大變化,是宣布取消10年卡,甚至取消5年卡,提高年卡價格。
除了教練收入問題,教練專業性缺失導致的用戶粘性降低,將在當下的疫情隔離期凸顯。
短期拿證、低門檻入職現象是較為普遍的現象。而進一步來說,無論是「40分鐘動感單車後竟然肌肉溶解」,還是「器械力量訓練導致關節、肌肉損傷」,國內的健身房運動損傷事例,在去年頻繁出現於各大新聞媒體。
甚至說,訓練技術、氛圍調動能力弱的教練,已有被替代的趨勢。
由此也引發下一個問題,疫情之下,更多教練湧入的線上健身,存在訓練同質化、內容乏善可陳。
■ Spax
事實上,在GymSquare第一期線上沙龍中,家用健身SPAX就指出,直播健身對於教練的要求,在於需要「坐班、開會、寫文檔」,利用公司工具系統,分析用戶數據,看回放等,並非放置攝像錄下就可以。
而包括相對成熟的家用健身課程,以及b站等平臺分享的非碎片化健身內容,都會對已入場直播、線上訓練營的教練們,形成一定幹擾。
■ Christa DiPaolo
同樣,無意識建立自我品牌的教練,或許也難以在疫情當下臨時抱佛腳,通過「組微信群」獲得盡如人意的反饋。
舉一些反例,Soulcycle的明星健身教練Stacey Griffith ,頻頻出現在品牌宣傳片和社交媒體上,也是Soulcycle的導師級教練。Equinox的拳擊教練Christa DiPaolo有自己的同名官網,推行Live Outside the Box的拳擊相關的個人品牌哲學。
至於國內,也有DP健身合伙人@靈魂健身楊老師,能通過較為幽默的語言,向用戶傳達訓練理念,而獲得奧賽職業卡的@短腿小蘿蔔通過分享健身內容,為加伍磅健身房積累部分人氣。
■ @靈魂健身楊老師
疫情之下,
教練的對策
總的來看,疫情只是當前教練困境的催化劑。但是,疫情之下也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對策。或是維繫用戶,或是在春天到來後能加速發力。
首先,選擇線上直播、日常維繫用戶,是一部分已擁有個人品牌的教練優選。抓住線上流量機會,在線上建一個空中健身房,也是他們不亞於更多健身博主的產出體現。
至於對更多的無線上品牌基礎的教練來說,修煉內功是當下優選。
詳細的來說,除了一味強調訓練提升免疫,強調「吃、睡、心理」的發展,引導健康生活方式,或許是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過後過後,更多用戶的集中訴求。
在Club Industry於2019年發布的The Changing World of Personal Training中,對於未來教練職業的定位,是更在於心理、精神的引導者。
而面向的人群需求不只局限於「增肌、減脂」,相應的人體體適能發展,將更被看重。在丁香醫生2020國民健康洞察報告中,對於BMI數值的認可度為67%,已超過「沒有贅肉、肌肉線條明顯」。
■ Shape門店
而如何去修煉內功,也能看到更多機構,甚至健身房,在疫情當下都開啟了培訓課程。
比如,團課健身房Shape,在近期每天會進行1—2小時的內訓,一周5天。把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轉化成教練團隊的集中充電時間。並且宣布,將在5月份前新招200名教練。
優質教練向頭部品牌聚集,也將是這場疫情後,教練群體的最大變化。
疫情不是教練困境的元兇,從過去的沉淪中作出改變,將成為跨向春天的最大助力。■ GYMSQUARE
歡迎給GymSquare精練公眾號
在文末右下角點擊「在看」
精練
GymSquare
與精益練習者,建設自由健身廣場
GymSquare是一個原創的精品健身內容平臺,
回復「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