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待客之道是孩子必須學的
禮儀需要從小進行培養,不管是去別人家做客還是在自己家裡待客,假如孩子沒有禮儀常識,不光會令周圍的人覺得尷尬,還會令孩子在將來的為人處世中受到排擠。因此,家長應該從小教育孩子懂禮貌,並告訴孩子做客、待客的禮儀常識。
有的孩子在去別人家玩的時候,大叫大嚷、竄來竄去,很容易被列入不受歡迎的「黑名單」裡;而在待客的時候,有的孩子不了解待客禮儀,做出讓客人不快的事情,導致大家都很尷尬。一些人可能會覺得用不著太計較小孩子的行為。可是,孩子的言行是家庭教育的直接反映,禮儀也是孩子將來為人處事必不可少的技能,就算外人不計較,父母卻不能不重視。
孩子不能如此做客和待客
上小學四年級的薇薇是一個十分任性、不懂禮貌的小女孩。有一回,媽媽帶她去同事瞿阿姨家裡玩。剛到了阿姨家的時候,她還比較老實,就座在媽媽旁邊的沙發上。瞿阿姨便讓薇薇看電視,還說著:「不用緊張,把這當自己家就行。」薇薇便找了個播放著動畫片的頻道開心地看著,逐漸地她的拘束感慢慢消失了。越看越覺得精彩,她覺得媽媽和阿姨說話聲音太大,就把電視聲音也調大,蓋過了她倆的聲音。媽媽讓她小聲一點,可是薇薇卻不願意調低聲音,嫌聽不清楚。媽媽有些尷尬,只好向瞿阿婊道歉,瞿阿姨大度地笑笑就沒在意。過了一會兒,薇薇覺得無聊,索性脫了鞋在沙發上踩來踩去,甚至爬上了沙發靠背。瞿阿姨皺了皺眉,又不好說什麼,媽媽見了只好帶著薇薇告辭了。
還有一次,爸爸的同事龔叔叔來家裡玩。薇薇正在沙發上看書呢,聽見有人按鈴,開門一看是龔叔叔和他的女兒小美,便大聲衝裡面叫著:「媽媽,有客人。」然後就跑到自己屋裡待著去了。媽媽馬上出來給他們拿鞋,讓客人進門。一會兒薇薇從自己屋裡出來取水果吃,看到小美正坐在那裡看自己的書,便一把奪了過去:「別看我的書,你又沒經過我同意,沒禮貌!」晚上吃飯的時候,薇薇把愛吃的東西拉到自己跟前,吃完又跑自己屋裡去了,連龔叔叔他們走的時候都沒有出來送客。
案例中的薇薇就是一個不懂做客、待客基本禮儀的孩子,當下網絡也有個非常貼合的詞來形容她:「熊孩子」。在我們日常中,「熊孩子」是不受待見的,儘管很多大人會為了家長的面子而刻意去包容他們,可是內心裡沒人喜歡這樣的小孩。假如家長不認真教會孩子所必須掌握的做客和待客之道,讓孩子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熊孩子」,那等他們長大了,也就會成為社交場合中不受歡迎的一類人,嚴重影響其未來的發展。
孩子需要學習的做客待客之道
小孩子還處於心智很不成熟的階段,社會經驗幾乎是空白,不可能擁有像成年人那樣成熟的做客與待客之道,但還是有一些底線要求是需要做的。一般來說,家長要教給孩子的待客、做客之道一、主動問好。不管是在做客還是待客的過程中,孩子都應主動跟長輩問好,跟長輩聊天的時候要用禮貌用語。
學會約束自己。懂禮節的孩子可以有效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舒服和不稱心的時候也能夠克制自己的脾氣,等單獨跟家長在一起的時候再談自己的問題。
待客熱情。會待客的孩子熱情地為客人開門、遞拖鞋,並請客人進屋來坐。並可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待客細節,比如給客人拿水果、倒水,陪客人聊天等。
樂於分享。家裡來客人時,孩子要願意把平時屬於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跟客人分享。比如,主動把自己的圖書、玩具拿出來跟客人裡的小朋友玩,等等。
待客時的餐桌禮儀。吃飯的時候孩子要先讓客人就座,然後再自己就座,如果可以的話,主動給客人盛飯夾菜等。不要把自己愛吃的都拉到自己跟前,更不能一邊吃飯一邊大聲說笑。六、不隨便翻主人家的東西。因為小孩子的好奇心理普遍較強,在別人家裡做客的時候,很容易克制不住而去亂碰、亂翻人家的東西。倘若實在好奇,也要先徵得主人的同意。
進房間之前先敲門。孩子在別人家做客的時候,必須在徵得主人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進入一些較為隱私的房間,比如主人的臥室、書房等。
認真回答主人的問題。有的孩子比較內斂和人生,在別人家的時候不管主人說什麼,只是害羞地往回縮,沉默不語,這其實是很不禮貌的。懂禮貌的孩子會尊重主人的問題,認真地去回答就算只回答幾個字,也能讓主人感受尊重。
做客時的用餐禮儀。在主人家裡吃飯的時候,不能只挑自己愛吃的東西吃,主人給盛飯的時候,要雙手去接飯碗;吃完飯後應對主人的款待表示感謝。
如何培養孩子做客待客的禮儀
有的家長這麼說:「我也明白讓孩子懂得社交禮儀的重要性,可他們就是教不會,咋辦呢?」其實,不是教不會的問題,而是如何去教的問題。家長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克服孩子人生的缺點。孩子大都有認生的特徵,看到陌生人就會有防備和羞澀的心理,這都很正常。但假如家長不子以正確的指導,就會讓孩子養成怕生人的習慣。這類孩子無論在做客和待客時都喜歡沉默不語,甚至躲回到屋裡去逃避見人。因此,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跟社會接觸的機會,比如帶他們去鄰居、父母、同事和朋友等的家裡去玩,讓孩子適應外部環境,克服人生的缺點。
教孩子基本的禮貌用語。家長要教會孩子說基本的禮儀語言,在家裡待客的時候,要主動對客人說「請坐」「歡迎下次再來玩等;如果是去別人那兒做客,孩子應說「謝謝招待」「再見,歡迎去我家做客」等禮儀用語。平時,家長不妨和孩子玩一玩情景互動遊戲讓他們在遊戲過程中慢慢熟悉這些待人接物的必備話語。
做孩子的榜樣。家長在做客和待客過程中的言行是最好的教材,因為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視野裡。假如家長對人比較冷漠,就很難指望孩子對人熱情;假如家長是古道熱腸的人,那孩子自然也就會熱情待人。因此,家長做客、待客時要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禮儀,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和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