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的曆法知識與五運六氣理論(2)——北鬥曆法篇

2021-02-22 中醫思維十



我和大熊準備用1年左右的時間,一周直播2次的頻率,在享泰極社群用免費直播的方式,帶領中醫愛好者系統學習中醫入門課程。周一內容為中醫基礎入門,周三內容為五運六氣。歡迎大家掃碼關注享泰極公眾號,進入公益學習群。

《黃帝內經》的曆法知識與五運六氣理論(2)

——北鬥曆法篇

張登本

I 摘要:不懂天文曆法,就無法研讀古代經典,就無法學習《黃帝內經》。這是緣於古人應用五種天文曆法知識構建的生命科學知識體系,隨處運用這些曆法知識,度量生命活動過程中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療、康復過程,解釋相關理論。因此說,研讀其中的曆法知識,有助於明白相關原文的真正意涵及其發生背景。

所謂「北鬥曆法」,是指以北鬥星鬥柄旋轉指向為依據制定的曆法。這一曆法歷定陰陽(寒暑),歷定四時,歷定五行(即五季),歷定八節,歷定二十四節氣。由於北鬥七星在天空運行的群星中最為耀眼,七星的位置、形態相對固定,且與太陽回歸運行有固定的關係,這一關係與古代人類的社會活動關係十分密切,因而依據北鬥七星作為天文背景制定的北鬥曆法就成為中國最早的曆法。當今全世界都在使用的七日星期制度,以及二十八宿、四面八方、卜筮[shì] 之用四十九等知識均為這一曆法的遺存。

 

有關北鬥曆法的相關知識,如《尚書·舜典》就有「漩璣玉衡,以齊七政」(司馬遷認為是「北鬥七星」。所謂「漩璣玉衡」在遠古時代就是指北極、北鬥。隨著觀測星象由鬥極轉移至恆星群,加以觀測儀器的創製),就有了北鬥曆法的初始記載。《鶡(hé,一種像雉而善鬥的鳥)冠子·環流》認為「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這是根據北鬥星鬥柄指向來確定一年四季的。《淮南子·天文訓》在此基礎上,更以北鬥星的鬥柄所指(稱為「建」或「鬥建」)擬定節氣時歲的,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二十四節氣及其時間節點,其中就應用了一歲有八節八風(此「八風」名稱與《黃帝內經》有別),而且有關四時八節的時間節點都有明確表述。《史記·天官書》有「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等記載,後來《漢書·天文志》轉載了司馬遷對北鬥曆法的表述,這些顯性文獻無不與北鬥曆法知識相關聯。

 

湖北隨縣出土的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左右)漆箱蓋的中央寫有篆書「鬥」字,代表北鬥七星。圍繞鬥字寫有二十八宿的名稱。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二十八宿文字實物。漆箱蓋上中央那個特別大的「鬥」字,分別向東西南北特意延長了四筆(即四象),而這四筆正好指向二十八宿四宮的四個中心宿。這幅圖案意義重大,因為二十八宿代表整個天體,而北鬥處於它們中央,正是「天心」。當今全世界都在使用七日星期制度,可見北鬥七星曆法最古老,也最持久。二十八星宿、四十九大衍之用,都是北鬥曆法的遺存。《靈樞·九宮八風》中全面地運用「洛書」之理,以此為據,創立了獨特的北鬥歷並論證「八風」發病原理。北鬥歷是以北鬥星的鬥綱(即鬥柄,第1,5,7星,有一說指第5,6,7三星。張介賓的《類經圖翼》曰「鬥有七星,第一曰魁,第五曰衡,第七曰杓[biāo],此三星謂之鬥綱。」)旋轉時所指時空方位來調整太陽回歸年時間的曆法。

 

張聞玉在《古代天文曆法講座》中明確指出:「肉眼觀察到的北極星,位置是固定的,北鬥七星在星空中也十分顯眼,那就不難測出它們方位的變化。所以,先民觀察北鬥的迴轉以定四時。古籍中眾多的關於北鬥的記載就反映了上古的遺蹟。」這是北鬥曆法發生的天文學基礎。

 

可以看出,從現存顯性文獻的角度看,是《黃帝內經》第一次運用生命科學知識對北鬥曆法的內容予以展示的。

 

1北鬥曆法的特徵

 

結合《靈樞·九宮八風》及其與《淮南子·天文訓》的原文對照,可以看出北鬥曆法具有如下特徵。

 

1. 1北鬥曆法是以太陽回歸年為依據制定的

 

北鬥曆法是依據人們觀察北鬥七星的鬥柄在一個太陽回歸年不同時段的指向方位,推算年、節、日的一種曆法。從嚴格的意義上看,該曆法仍然屬於太陽曆法的一種類型,其中的年周期就是太陽回歸周期,即366日為一年(取其整數)。這也就是「中國曆法」研究中所說的「漢朝以前的古代中國曆法以366天為一歲,用『閏月』確定四時和確定歲的終始」。認為「秦朝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使用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曆法的朝代。「漢朝初期開始中國曆法出現了大轉折,全國統一曆法,曆法也成為了一門較為獨立的科學技術。漢武帝責成司馬遷等人編寫了《太初曆》,之後劉故作《三統曆》,這兩歷的重要特點是年歲合一,一年的整數天數是365天,不再是之前曆法的366天」。

 

所以李守力說:「中國古代曾經廣泛流行北鬥歷,只是沒有直接使用這個名字而已。」並且引用《鶡冠子·環流》的原文後認為,這就是古人判斷四時的依據。還認為,古人應用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進行夜間計時,因為鬥柄每旋轉30度即為1個時辰。因此李守力認為「北鬥曆法是最早的科學」。

 

1.2北鬥曆法將一年366日分為八節

 

北鬥曆法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將一個太陽回歸年(366日)分為8個時段(即八節)。各個時間階段的劃分在《靈樞·九宮八風》有明確表述「」「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冬至 一 葉蟄 北方 坎),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立春 八 天留 東北方 尺),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春分 三 倉門 東方 震),明日居陰洛四十五日(立夏 四 陰洛 東南方 巽),明日居上天宮四十六日(夏至 九 上天 南方 離),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立秋 二 玄委 西南方 坤),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秋分 七 倉果 西方 兌),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立冬 六 新洛 西北方 乾),明日復居葉蟄之宮,曰冬至矣(招搖 五 中央)。」

 

回顧《淮南子·天文訓》的文獻可知,《靈樞·九宮八風》關於北鬥曆法知識的應用決非空穴來風,而是本之有據的。

 

總之,北鬥曆法是將一個太陽回歸年(366日)分為八個時段,用以度量一年四時八節的曆法定製,是《黃帝內經》構建生命科學知識體系時所應用的曆法之一,用以預測一年不同時段的氣候、物候,以及可能發生的疫情和疫病,並以此為背景創立了諸如八正、八極、八風、八動、八溪、八節、八虛、八髎、八紀、八達等與醫學知識相關的專用術語,足見該曆法在中醫藥理論建構中的作用及其意義。

 

2北鬥曆法在《黃帝內經》中的應用及其意義

 

《靈樞.九宮八風》應用北鬥曆法的意義在於以鬥柄旋轉指向為依據,確定了一歲四時八節的時空方位、時間運行的序列和周而復始的運行規律,並以此論證和判斷不同時空區位可能發生的賊風虛邪、邪氣致病力的強弱和可能所傷害的內臟等。

 

2. 1肯定了宇宙天體運行是自然界變化的根本

 

篇中的九宮圖說與八風理論內容豐富,包容複雜寬廣,極大地豐富了祖國醫學內容,為人們認識宇宙天體運行、自然氣候變化規律提供了簡便而又實用的方法與依據,對於指導氣象預測及人事社會活動、農業生產的安排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是研究氣候變化對於人體生理病理方面的影響,幫助人們認識疾病的發生、性質、流行等,更有其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宇宙星體相互位置的運行移動,形成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周期性規律變化,從而引起了自然界生態物體、環境的變化,這就勢必直接影響人體生理改變,通過對宇宙天象的觀察,就可預知自然氣候的變化規律,以及人體病與不病的具體情況。這些都與九宮八風理論所倡導的基本精神極為相似。該篇應用北鬥曆法的意義在於:以鬥綱作為本篇生命科學知識相關問題的判斷標準。

 

2. 2突出以預防為主的思想

 

原文通過天體運行變化,充分討論對四季氣候、人事社會及其疾病變化的預測,以預防異常自然變化對人體生存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其預防學思想集中反映在對疾病的預防。原文一再強調「如避矢石」,要適時避其虛邪賊風,這也是中醫學一貫主張的積極預防疾病思想的又一突出體現,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醫學預防學內容。

 

2. 3確立四時八節的判斷標準

 

太陽曆法(包括十月太陽曆、十二月太陽曆)是以「立杆測影」的方法確定四時八節的,而北鬥曆法則是依據北鬥星的鬥柄指向確定四時八節的。

 

鬥柄指向正北方位,冬至節到;鬥柄指向東北方位,時至立春;鬥柄指向正東方位,春分節到;鬥柄指向東南方位,時至立夏;鬥柄指向正南方位,夏至節到;鬥柄指向西南方位,時至立秋;鬥柄指向正北方位,時至秋分;鬥柄指向西北方位,立冬節到。

 

 「太一」有不同的內涵,但此篇中的「太一」(又作「太乙」)指的是北鬥七星。《漢書·天文志》所說的「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海,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的意涵正是對本篇應用北鬥曆法意義的有力註腳和說明。

 

2. 4確立氣候變化的判斷標準

 

北鬥曆法認為,根據鬥柄的旋轉指向可以判斷/預測一年八節的氣候變化。四季有四時之氣,八節有八時之風。四時八節之正風,可以長養萬物;八節四時之虛邪賊風,可以毀傷萬物,可以成為致人於病的邪氣。

 

2. 5一年一循環的判斷標準

 

北鬥曆法一年一循環,是以北鬥星的鬥柄循環一周確定的。當北鬥星的鬥柄指向北天極(北極星)時,既是上一年的結束(時間節點為冬至),也是新一年的開始,當鬥柄在此指向北天極時就是北鬥歷的一年。所以,北鬥曆法的歲首是「冬至」日,也是全年中午日影最長的一天。中國古代是依據4條標準確定「冬至」的:( 1)全年中午日影最長的一天;( 2)日出東南方位;( 3)二十八宿中的晶宿黃昏時出現在正南方;(4)北鬥星的鬥柄指向子午線的子方位。

 

鬥柄無限循環,歷中千年萬年不變。這就是規律,也就是永恆。

 

2. 6鬥柄指向作為與生命科學相關事項的預測

 

原文認為,鬥柄指向是區分正風邪風的判斷標準,所以篇中原文說「太一人徙立於中宮,乃朝八風,以佔吉兇也「(《靈樞·九宮八風》)。明確表達了應用北鬥曆法中八節時段劃分的醫

學意義。

 

2. 6. 1預測天象

 

「太一移日,天必應之以風雨,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靈樞·九宮八風》)。以八風的不同與特徵預測吉兇,原文中以實風與虛風代表正常與反常氣候,判斷天象的有益與不利。原文指出每一季節,都有當令的風向,即所謂的八正實風,也有不測的氣候,謂八正虛風。這一較為系統的內容基本上可預測一年的氣候變化。

 

2. 6. 2預測物候

 

如原文「所謂有變者,太一居五宮之日,病風折樹木,揚沙石……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靈樞·九宮八風》)的記載。

 

2.6.3預測人事

 

如原文「太一在冬至之日有變,佔在君……太一在夏至之日有變,佔在百姓』(《靈樞·九宮八風》)之說。

 

2. 6. 4預測八風

 

八宮八風會產生八種「邪風」,八種邪風可以引起八種疫病。篇中以北鬥七星鬥柄為基準,可以清晰地確定八種邪風,從而預測相關季節在相關地域可能發生某種疫病。此即原文所說的「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人」之義。

 

發生於不同時節的賊風虛邪,有不同的致病特徵,因而會導致不同發病特點的病證。

 

2. 6. 5預測疾病

 

原文指出「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又如「風從西南方來,名曰謀風,其傷人民,內舍於脾,處在於肌,其氣主為弱」(《靈樞·九宮八風》)等以預測臟腑受病。這是本篇具有寶貴价值的突出內容,與《呂氏春秋·孟春紀》中「孟春行秋令,則民大疫」的認識以及有關疾病預防和流行的思想是一致的。

 

預測是預防的前提,又是做好預防的基礎。由於九宮八風理論在指導氣象預測方面,有著以中央區域為主兼及其它八方區域的預測優勢,再結合年月時節,又有了定時確定方位的實用預測價值,為人們了解天氣變化在年月時節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差異,從理論上奠定了基礎,進而為認識和掌握不同季節、區域所發生的疾病提出了依據,在疾病的預測、預防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實用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中醫學在診治疾病時,重視因時、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的學術內容,在疾病病因學、發病學等方面,同樣也有著重要意義。

 

該篇是《黃帝內經》中的預測學專篇,其預測特點是把有《洛書》的九宮格和後天八卦相合,再分布於四方四隅及中央,以確定方位,配以根據星辰觀測的時節:二分二至四立,以太一遊宮為預測的基本方法,是一種方位與節令、時間與空間相結合的預測方法。

 

太一遊宮是指鬥綱建月一年在天空通過的九個方位而言。即北極居中,鬥運於外,北鬥七星圍繞北極而轉,其鬥構旋指十二辰,九個方位而言。太一從一宮輪移九宮,論述二十四節氣交替的氣候變化規律對人體的影響,以此預測風雨災害、疾病流行。這一重視季節與病候的關係的學說,對氣候異常而致的季節病的認識與研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6.6「三虛」與「暴病」的預測

 

人類為何會有暴病碎死或者瞬間偏癱?原文認為,「三虛相摶[tuán],則為暴病卒死……其有三虛而偏中於邪風,則為擊僕偏枯矣」(《靈樞·歲露論》)。

 

何謂「三虛」?「三虛」是指風氣與所當的年、月、時均相衝逆。虛,非時而至,亦即與太一所指位置相反,而具體又有年、月及時節的區別。楊上善釋「三虛」「謂年虛、月虛、時虛」。據《靈樞·歲露論》可知,「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

 

該篇所言的八風,實指從當令季節相對方向而來的均屬於虛邪賊風,故能使人生病。由於虛風之不同,為病當然各有所別。假若人體虛弱,又逢天氣之三虛(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即分別是指當年歲氣不及,月缺無光之時日及四時反常的氣候),而內外相感,正氣不得勝邪,就會發生暴病死亡。如果三虛中只犯一虛,就可發生睏乏疲憊、寒熱錯雜一類病症。若被雨溼所浸,則邪傷筋肉,便會出現痿病。人如果遇到三虛的時候,就可能偏中邪風,致突然昏僕倒地,而引發半身不遂一類病症。

 

2.6.7冬至是北鬥星的鬥柄指向子午線的子方位

《內經》所載「子午為經,卯酉為緯」是以北鬥星鬥柄指向確定的。當北鬥星的鬥柄指向正北方的北極星即為「子」,與其正對的南極即為「午」,這就是前人確定南北子午線的天文依據。「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一七星,四一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陽主晝,陰主夜。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歲。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於口,口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別於口銳,下手太陽,下至手小指之間外側。其散者,別於口銳,下足少陽,注小指次指之間。以上循手少陽之分側,下至小指之間。別者以上至耳前,合於領脈,注足陽明,以下行至附上,入五指之間。其散者,從耳下下手陽明,入大指之間,入掌中。其至於足也,入足心,出內踩下,行陰分,複合於口,故為一周」(《靈樞·衛氣行》)。以上揭示古人已經有了「天球」概念。就是說,以觀測者為圓心,以無限長為半徑,南北為經,東西為緯,以周天二十八宿為標記。這個天球,以北極星(又稱太一、天心)為軸心,北鬥七星為樞機,自東向西不停地旋轉著。

 

通過《淮南子·天文訓》所述「子午、卯酉為二繩,醜寅、辰巳、未申、戌亥為四鉤。東北為報德之維也,西南為背羊之維,東南為常羊之維,西北為蹄通之維」之說,將八分方位與十二分方位予以了對應。這既是北鬥曆法應用的實例,也是《黃帝內經》中推論營衛之氣(或氣血)一晝夜在體內循行過程的依據(《靈樞經》的《五十營》《衛氣行》),及其與人的睡眠寤寐、目之開闔等相關的知識。

 

此外,《黃帝內經》的20餘篇約40餘次在北鬥曆法將一年分為八節的時段劃分的曆法背景下,創立了八正、八極、八風、八動、八溪、八節、八虛、八髎、八紀、八達等專用術語的相關醫學知識,如用以表達四方八方空間方位、用以表達四時八節時間區位、用以判斷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空間的氣象、物候,進而用於不同地域、不同時段可能發生的疫氣、疫病的預測和防治。從上述內容不難看出北鬥曆法在《黃帝內經》構建生命科學知識中的作用和意義,也提示我們在研讀經文時,務必不要忘記有的原文是要憑藉這一曆法知識才能讀通、讀懂。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這些用作中藥香藥

均可用來對抗疫癧邪氣

淨化空氣

(正常發貨)


一盒50克,49元包郵

兩盒92元,三盒僅需128元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五運六氣的講解
    但是大部分書要麼流於文字的考究,要麼流於事後諸葛亮的預測,要麼將五運六氣給絕對化,沒有看到五運六氣只是疾病中的一個矛盾點而已。 好了,那麼《黃帝內經》七篇大論裡面,對五運六氣的描述是十分詳細的,只要懂得了如何推算,我們就可以在條文裡面找到對應的年份的情況,那麼,如何推算五運六氣呢?
  • 中醫之五運六氣(三)
    五運六氣是《黃帝內經》的重要內容之一,《內經》的主要醫學思想是天人相應,五運六氣學說充體現了『』天人相應『』
  • 五運六氣難學難精?精華就在這1000字裡,快收藏吧!
    五運六氣理論作為中醫經典理論,文辭古奧,難學難精,歷代醫家多有作歌訣以示教者,如吳謙等編纂的《醫宗金鑑》中就專列《運氣要訣》。儘管五運六氣相關的歌訣不少,目前卻尚未見到以《千字文》文體編寫五運六氣相關內容的論著,不免有所遺憾。
  • 2016丙申年 五運六氣&年度幸運方位
    首先恭喜大家,安全度過波譎雲詭的2015……還能翹著腳躺在沙發上看微信,說明你我都是上天眷顧的人兒~從大寒開始,就進入新一年——2016丙申年的五運六氣了。10天幹、12地支的最小公倍數就是60,60甲子歷就是中道歷。且看:
  • 解密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五運六氣論述!不通五運六氣,遍讀方書何濟?
    不通五運六氣,遍讀方書何濟?故曰位明,氣月可知乎,所謂氣也。帝曰:餘司其事,則而行之,不合其數何也?岐伯曰:氣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衰盛多有,同其化也。帝曰:願聞同化何如?岐伯曰:風溫春化同,熱曛昏火夏化同,勝與復同,燥清煙露秋化同,雲雨昏瞑埃長夏化同,寒氣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運六氣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帝曰:五運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餘知之矣。
  • 五運六氣:2021年,這60天最危險!
    關於這個問題,中醫的源頭《黃帝內經》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而且說的不止是某個人的運氣,而是關乎整個中華大地每個人的「運氣」。它詳盡推演了六十甲子中,任意一個年份的五運六氣。並由此推演出當年不同階段的氣候、風物、農作物。氣候大概如何?會不會豐收?會不會出現大災大難?人容易有什麼毛病?如何預防治療?
  • 辛丑年的「五運六氣」
    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黃帝內經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進入2021年,五運六氣也會有所改變,為大家整理2021年五運六氣略解:2021年為辛丑年。歲運(主管全年)是水運不及。
  • 知識小科普:五行的源起以及應用
    此後成書的《黃帝內經》則廣泛地應用五行概念、事物的五行屬性、五行之間生克關係構建生命科學知識體系,並且深刻、全面地體現於所建構的醫學學科各個知識層面,從而使這一發生於先秦時期的五行理論蘊涵豐富的生命科學知識元素,並成為中醫藥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 陸文榮: 以《黃帝內經》挖掘中華傳統醫學智慧
    傳統醫學是顯性的醫學理論和方法,它是根據道的陰陽、五行、形神、氣血等理論而闡發的,故有「岐黃源於道」的說法。所以,《黃帝內經》中處處反映出濃厚的道學思想。一、 「天人相應」的宇宙觀「天」與「人」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對主要範疇,研究天人問題,是中國哲學的重要內容。《黃帝內經》有關「天」「人」的論述,集中反映出它的天道觀、宇宙論思想。
  • 曆法與樂律相交下的產物
    又因為奇陽偶陰的思想,其中奇數各律(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稱「六陽律」或「律」;偶數各律(省略)稱「六陰呂」或「呂」。總稱「六律、六呂」。或簡稱為「正律」,乃對其半調(高八度各律)與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這裡我們還要講一下十二律呂的來源,在《呂氏春秋 仲夏 古樂》記載:「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
  • ...解決——老年病科副主任喬黎焱運用「五運六氣」解除患者漏尿煩惱
    同時施以龍砂醫學流派五運六氣理論指導下的六氣開闔針法,選取厥陰、太陽處針刺。讓患者面南而坐,選取頭部厥陰、太陽兩處映射部位,按壓尋找痛點後進針,順時針平刺,進針後不行針,留針1小時取針。西醫對於尿失禁的治療以物理、藥物及手術治療為主,但存在治療周期長、見效慢、患者依從性不佳、容易反覆等弊端,中醫常規治療也以腎、脾兩髒為主,臨床治療多溫補腎陽以固攝,補益中氣以升提,或脾腎雙補。此患者以龍砂醫學流派五運六氣理論指導下,從厥陰肝及太陽膀胱入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素問 ||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首先討論了驚恐、恚勞、勞逸、過用等原因,導致經脈失其常度,五臟功能紊亂而出現喘、汗等病變;繼而以飲食入胃後,在人體輸布過程為例,闡明經脈的作用及診寸口「以決死生」的機理;並簡要論述三陰、三陽脈氣獨至的病變、脈象和治法。因本篇論述的內容都與經脈有關,但又不專論經脈循行等,專論各經病症的鑑別診斷,故名。
  • 東營市中醫學會及中醫協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學術年會舉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東營報導12月11日下午,東營市中醫學會及中醫協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學術年會開幕。本次學術大會包括「東營市中醫學會及中醫協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盧思儉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研討會」兩個主要內容。東營市中醫學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成員及相關專業的醫務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五運六氣學說起源於《黃帝內經》,通過運氣學說來解讀中醫,可以更好地看到中醫理論的科學本原。
  • 辛德勇談清華簡「四時」篇與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然而在我看來,把它劃歸天文曆法類文獻似乎會更恰當一些;至少我們研究的著眼點首先應該是它的天文曆法內容,其次才是附著其間的數術(案稱作「數術」當更為妥當,別詳拙稿《「數術」還是「術數」?》)。道理很簡單,即使是那些「術數」的內容,依託的還是當時人的天文曆法知識。弄明白、講清楚相關的天文曆法知識,數術才好談。
  • 瑪雅曆法是瑪雅人創造的嗎?
    伸出手指點這裡↑我們大多數人認知瑪雅曆法都是因為都是因為世界末日理論。瑪雅人創造出一套精巧的數學,這其中分為「長數歷」「太陽曆」「卓爾金歷」和「金星曆」。這也是曇花一現的瑪雅文明卓爾金歷"卓爾金歷」也稱「神歷」或「祭祀歷」,它是一種特殊的宗教曆法。在這種曆法中,一年被分為13個月,每月20天,每年共260天。這種紀年法不是以地球上所觀察到的天體運行情況為根據測算出來的。據天文學家研究,在我們太陽系中,並沒有使用此歷的行星。
  • 從農曆到二十四節氣——兼收並蓄的中國古代曆法
    傳說上古的黃帝創造了曆法,至遲在商代時期,中國已經有了詳盡的天象記錄以及曆法。除了指導農業生產以外,中國古代許多宗教性節日都必須根據天象制定,御用天文學家必須不斷地觀測天象,以修正曆法,安排節日。至遲從商代開始,中國人就使用著綜合太陽和月球運行規律的陰陽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農曆。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脹論第三十五
    黃帝曰:臟腑之在胸脅腹裡之內也,若匣匱 xiáguì 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 shè,異名而同處 chǔ,一域之中,其氣各異,願聞其故。岐伯曰:夫胸腹,臟腑之郭也。羶 dàn 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胃者,太倉也。咽喉小腸者,傳送也。胃之五竅者,閭 lǘ 裡門戶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臟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營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為膚脹。
  • 學「五運六氣」的精要,掌握生命的秘密!
    五運六氣理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玄學,很多人沒有深究,歷代深入研究並臨床應用的醫家也不多。
  • 談談曆法
    在回曆中,一年被簡單地定義為1 2個朔望月,每個朔望月所包含的日數從2 9日至3 0日不等。如此一來,回曆的一年只有3 5 4日或3 5 5日。只需不到2 0年的時間,回曆的開齋節就可以從隆冬時節「漂移」至盛夏。而中國傳統曆法中的歲首,也就是春節,只會出現在公曆的1月或2月。何以如此?這便要歸功於中國傳統曆法對回歸年和朔望月的調和機制。
  • 女媧補天故事的曆法真相
    我們說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很大一部分都是天文曆法的寓言。女媧補天就是其中一個。所以,這段女媧補天的故事,實際上是以五行和四時來制訂曆法的寓言,與《太一生水》中的創世神話一樣,故事中立四極的鰲足同樣也是四時成歲的比喻。三、五行曆法女媧補天用的五色石,和四根鰲足一樣,也是一種曆法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