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菱集團:激發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動能」
日前,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1331億元的營收,排名「2020中國企業500強」第154位,蟬聯湖南省內第一;今年上半年,在行業利潤總額下降40.3%的情況下,華菱鋼鐵利潤逆勢增長23.41%,淨利潤位列行業上市公司第二。華菱集團高質量發展的背後,是鮮明的紅色底蘊,黨建工作的「強根鑄魂」讓企業發展更加「行穩致遠」。
黨建引領保持高質量發展「定力」
不曾想像,僅僅4年前,這家由三家五十年代建立的大型鋼鐵廠聯合組建的鋼鐵集團還曾在「生死線」徘徊。2015年和2016年,華菱鋼鐵分別虧損29.6億元和10.6億元,企業面臨由「求生存」向「謀發展」的艱難轉變。
面對市場的驚濤駭浪和產業的多元衝擊,近年來,華菱集團堅決貫徹落實「兩個一以貫之」,集團黨委在湖南省國資委黨委的具體指導下,發揮「定海神針」作用,推動企業明晰發展思路,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做強做優鋼鐵主業。
每逢企業重大決策,華菱集團黨委始終發揮著「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近年來,華菱集團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實體,深耕主業,果斷終止資產重組,推進鋼鐵資產整體上市,實施三年振興計劃與三年高質量發展規劃;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以果敢的改革勇氣,實行稅收下放、幹部任免權下放、分離移交「三供一業」等系列直指「病灶」的重大改革舉措,不斷降低內部運營成本,資產負債率由2015年底的86.05%下降至60.07%,鋼鐵主業人均年產鋼從2016年的560噸提升到現在的1300噸;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機遇,調整產品結構,一大批「高精尖」產品在「藍鯨一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等超級工程中大顯身手。今年1-7月份,華菱重點品種鋼銷量佔比達47%。
「華菱集團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全面落實黨對國有企業領導這一重大政治原則。」華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志強表示。
黨建融合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
華菱集團擁有581個黨支部,1萬餘名在崗黨員,黨員分布廣,工作方式不一。為此,華菱集團把生產經營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指標的全面對標攻堅作為基層黨建主題,以「書記聯項目」「支部黨建工作論壇」「黨員先鋒行」為載體,構建起黨委舉旗定向、支部搭臺唱戲、黨員擔綱領銜與職工全員聯動的「四位一體」運行機制,推動基層黨建與生產經營同向聚力、協同發力,一大批重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破解。
「千忙萬忙,影響高爐就是白忙。」華菱漣鋼檢修中心自動化一作業區支部活動牆上的這句標語顯著可見。該檢修中心承擔著華菱漣鋼三座高爐三萬餘個檢修點的檢修與維護工作。據中心主任李吉求介紹,過去一段時間,隨著高爐生產水平的提高,高爐儀控設備經常「鬧情緒」,有時每月產生故障達4、5次。為快速提升設備維護與檢修水平,該支部與服務單位黨支部建立黨建協同區,目前已連續18個月實現高爐區域零影響,並創效達4000餘萬元。經逐步探索提煉,華菱漣鋼黨委提出了以「先進更前進」為主題的「111151」引領型黨建模式,並在全公司推行。
華菱湘鋼堅持「真對標,對真標」,發動全員挖潛創效,上半年22個公司級重點挖潛項目及二級單位申報的170餘個挖潛項目累計創效5.8億元;VAMA汽車板公司黨委發出「疫情防控當先鋒,奪取雙勝利」動員令。上半年,VAMA累計實現鋼材產量46.59萬噸,同比增長21%,利潤也超額完成進度計劃,打破了上半年汽車行業傳統銷售淡季的怪圈。
「生產經營的重點就是黨建工作的切入點,生產經營的難題就是黨建工作的課題。」VAMA黨委書記歐雲飛說。
黨建育人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華菱集團黨委全面落實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打造人才高地,激發乾事活力,打破「論資排輩」和「鐵交椅」,「以實幹實績論英雄」的鮮明導向在企業蔚然成風,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少數』抓起,層層籤訂責任狀,落實」硬約束、強激勵「,明確績效指標未完成計劃值70%免職,實行崗變薪變,同職級績效薪酬收入差距超過300%。」據華菱集團黨委組織部介紹,近年來每年通過年度考核末位淘汰的幹部比例保持在5%左右。
除此之外,華菱集團黨委著力大膽選拔、培養和使用優秀年輕幹部,大批優秀年輕幹部在生產經營一線脫穎而出。出生於1982年的黃電源,是華菱衡鋼引進的一名產品研發專業人才,他與攻關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海洋工程用管」研發生產,實現了高端海洋工程裝備所需管材的國產化;成功開發超深井高強度高韌性石油套管,實現了高端石油裝備的「湖南製造」……入廠10年後,黃電源晉升為衡鋼技術中心主任工程師,2019年調任衡鋼銷售總公司新疆公司經理。目前像黃電源這樣進入中層管理崗位的「80後」年輕幹部的佔比在華菱集團已超過了30%,特別是主體生產廠的廠長大部分為「80後」,少數還是「90後」。
黨員先進性的充分發揮與黨組織生機活力的充分展現,極大提升了黨組織的凝聚力與吸引力。近年來華菱職工入黨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提交入黨申請的職工人數從2017年的不到200人增長到2019年的400餘人。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責任編輯:DF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