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丟失的快遞去哪了?淪為被明碼標價的無主「快遞盲盒」

2020-12-12 騰訊網

創投圈大小事,你都能盡在掌握

騰訊創業 | ID:qqchuangye

「賣的話你可以講這是快遞公司的盲盒,但不能說是哪家快遞公司。如果查出來了,那絕對是違規。」

本文來源 「新京報」(ID:bjnews_xjb),騰訊創業經授權後轉載。

作者 / 趙翔 杜佳冰 吳曉旋

編輯 / 滑璇

「無人認領『快遞盲盒』,十元一件,可抽出MP3、手機、手錶,快來挑選!」

網友「迷路人亮子」發布了一則視頻,時間顯示為2020年4月10日,定位地點為山東臨沂:地攤上,一名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大聲吆喝。他的身後掛著一條紅色橫幅,寫著「狂甩網購積壓包裹,有手機、手錶、充電寶……等百萬商品,全部物超所值!」

一名男子蹲在地上挑中了一個快件,給了10元錢。大概因為盒子裡的東西不值錢,他拆盒後搖搖頭,離開了。

網友「迷路人亮子」發布的視頻,一個男人在售賣快遞盲盒。圖片/視頻截圖

盲盒是指裝有未知物品的盒子,購買者拆盒後才能看見裡面是什麼。「快遞盲盒」則是賣家將無人認領的快件當做盲盒出售,近年來,這種生意在線下、線上悄然興起。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的「快遞盲盒」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商家自己購買、包裝,偽造成「快遞盲盒」出售。另一類是快遞站點將已經理賠或長期無人認領的快件進行處理,並對外出售。

在北京、廣東東莞,記者暗訪了多家快遞公司,在能否出售問題快件的問題上,部分工作人員表示願與記者「長期合作」。「放這兒公司也不處理,你們想要就出(賣)給你們。」一名快遞站點負責人說。

1

線下、線上的「快遞盲盒」生意

19歲的劉真(化名)就買過所謂的「快遞盲盒」。

2019年5月,河北保定某鄉鎮廟會的攤位前停了一輛麵包車,車裡堆滿了用膠帶封好的快遞盒。車前還有一張小桌,除了快遞盒,還擺著三部蘋果手機。

攤主是一名中年男子,說盒子裡都是無主快件,可能拆出手機、手錶、充電寶等,桌上擺的三部手機就是從盲盒裡開出來的。劉真感覺很新鮮,花10元錢挑了一個分量比較重的盒子,拆開後發現是一個廉價菸灰缸。

2020年7月,山東煙臺人王明明(化名)也在小區樓下見過售賣無主快件的攤位,攤上大概有幾十個快遞盒,10元一個。她看見一個年輕女孩拆出一瓶香奈兒香水小樣,自己也買了兩個,拆開後發現是一管牙膏、一個筆筒。

據王明明觀察,2017年左右,山東開始出現這種售賣無主快件的攤位,在縣城、鄉鎮、城鄉結合部最為常見,攤主多為中年男子。他們在同一個地方賣幾天就會轉移場地,「因為大家上當一次就不買第二次了。」

除了線下,多家線上交易平臺同樣出售「快遞盲盒」。

7月19日,新京報記者在閒魚、轉轉、淘寶、拼多多等網站搜索「無主福袋」「福袋盲盒」等關鍵詞後,閒魚出現約50個賣家,轉轉、淘寶、拼多多上也有少量賣家。店鋪中的商品配圖多為散落在地面、快遞架、蛇皮袋裡的快件,也有少量配圖為卡通福袋、表情包、賣家自製照片等。

7月19日,一家淘寶店鋪的商品主頁上寫著出售「快遞盲盒」。圖片/網頁截圖

這些盲盒的價格從0.05元到670元不等,一般情況下,3元以下的買家自付郵費,3元以上的賣家包郵。許多賣家打出「物超所值」之類的廣告語。一名賣家稱,「福袋中的物品價值可能達到幾百元、甚至幾千元,前幾天有人抽中了華為手機,今天早上有人抽中了蘋果11pro。」

一名售賣「無主福袋」的閒魚賣家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出售的是無主快件,由一名在河北石家莊經營菜鳥驛站的朋友供貨。因為一個月只能拿到5-20件,所以不能批量發貨。至於30元包郵的價格,賣家稱其中10元為運費,另外20元由供貨的朋友與自己均分,各拿10元。

7月17日,新京報記者在閒魚購買了10元、25元兩件「快遞盲盒」。兩名賣家均表示,盲盒是從快遞站收購的或由快遞站代理髮貨。

記者收貨後發現,兩個盲盒外包裝嶄新,盒外均只有一張面單。其中10元的盲盒發自浙江義烏,盒子裡是一條笑臉手鍊、一條魚尾項鍊;25元的盲盒發自江蘇揚州,是一件化纖材質的加大碼男士西裝,吊牌上未顯示價格。

新京報記者從10元「快遞盲盒」內拆出的笑臉手鍊、魚尾項鍊。實習生 吳曉旋 攝

2

難以長期保存的問題快件

7月18日至22日,新京報記者暗訪多家快遞公司、快遞站點發現,倉庫內確實存在問題快件。它們大致分為兩類:要麼是打不通收寄件人電話或長期無人來取的快件;要麼是快件外包裝破損或運單破損,無法聯繫到收寄件人,或收寄件人因為破損拒絕籤收。

「如果買家聯繫不上,賣家又不願意承擔退回運費,它就很可能積壓下來變成問題快件。」廣東省東莞市的一名中通快遞工作人員說,這樣的問題快件數量很大。

7月18日,新京報記者來到某快遞公司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的一家站點。在一個鐵皮倉庫裡,有一間幾平方米的辦公室,窗戶上貼著「問題部」三個字。辦公室內的桌上、地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快遞盒,一直延伸到門外的倉庫貨架上。記者粗略估算,大約有幾百個。

7月18日,肖實辦公室外堆放的問題快件。

實習生 杜佳冰 攝

問題部負責人肖實(化名)說,這些快件都是「問題件」,其中的物品包括食品、日用品、衣物、數碼產品等,「凡是能快遞的東西這裡都有」。肖實桌上擺了一部手機,他說是剛從一個問題快件中拆出來的。記者腳邊放著一個破損的箱子,四顆被踩爛的李子從縫裡露了出來。

依據圓通快遞北京某站點問題件負責人馬可(化名)的經驗,問題快件中偶爾會有數碼產品、家電等,但主要是低價值的衣物、食物、洗護用品、日用品等,「不會超過十幾二十塊錢」。因為如果是貴重物品,收寄件人多會及時查看物流信息,一旦出現問題會及時跟進,所以較少丟失。

對於問題快件的處理流程,肖實稱會由問題部統一拆包、拍照、登記,並在電腦系統裡存檔管理。「如果有收件人丟了快件,可以到這裡查找,找到了就還給人家;找不到,確認丟失,公司就會照價賠償。」肖實說,有人接受理賠後丟失件又找到了,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不會再要原來的快件,只能堆在問題部。

多名快遞從業人員表示,問題快件中,由快遞公司或派件員個人理賠的情況較多,真正無人認領的情況偏少。「我們這裡每個月理賠問題件的費用就要一萬多元。」馬可說。

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看來,快遞公司或派件員理賠過的快件歸理賠人所有,只要保護好原收寄件人隱私,理賠人可以自行處理。與之相對,如果無法投遞且無法寄回的快件沒有理賠,就屬於法律意義上的無主快件。

依據國家郵政局2014年《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快件管理規定》(下稱《無主快件管理規定》),對於無主快件,快遞企業應當安排專門的場地保管,保管期限自登記之日起不少於一年。

新京報記者暗訪的多家快遞站點表示,處理問題快件時,不會特意區分是否已經理賠;而且出於場地有限、物品不易保管等原因,多數站點只會對問題快件保存一兩個月。

7月22日,某快遞站點的貨架上堆放著拒收快件、問題快件等。實習生 杜佳冰 攝

比如肖實所在的站點,問題部只有幾平方米,問題快件卻越積越多,尤其是「6·18」「雙十一」等促銷活動後。現在倉庫裡的問題快件「不止幾百件」,公司並不負責處理。

為此,肖實不得不自行處理部分快件:生鮮食品,放壞了就扔掉;日用品,能用的用一些,實在沒用的也要扔掉。「上個月,一個快件裡拆出一個大音箱,把經理叫過來一看,說車間正好缺個音箱,就拿去放音樂了。」

馬可所在的站點,是唯一表示會把未理賠的無主快件保存一年的站點。「我們總部定的追訴期是一年,快件寄送一年內發生問題需要賠償,所以要等追訴期滿才能處理。」馬可說,一年後,「上面不會再來要,就都扔了。」

3

多家快遞公司對外出售問題快件

依據《無主快件管理規定》,無主快件一年保管期滿後,信件以外的快件可由快遞企業開拆處理;其中可變賣的物品,可交相關部門收購變賣,扣除快遞公司處理費用後,收入統一上繳國庫。

在新京報記者採訪的多名快遞從業人員中,有兩名公關部人員表示知道上述規定;其他多數受訪者未提及這項規定,也不知道「相關部門」是哪個部門。但多名快遞從業人員稱,他們會出售問題快件並將變賣所得交給公司,沒人提到上繳國庫。

為此,自8月4日起,新京報記者多次致電國家郵政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希望了解與此規定相關的具體情況。該司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回應需與市場監管司商榷,截至發稿未作回應。

7月18日,新京報記者向肖實提出回收部分問題快件做盲盒生意,肖實表示可以代表公司與記者長期「合作」,還可以籤合同。「賣的話你可以講這是快遞公司的盲盒,但不能說是哪家快遞公司。如果查出來了,那絕對是違規。」肖實稱,具體合作事宜還要請示領導,不過「應該沒啥問題,就是走個流程」。

7月22日,百世快遞北京某分部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可以批量出售已做理賠的快件和一個月內無人查找的無主快件,但只出售快遞盒中的物品,不出售原包裝。這名負責人說,每個月,站點會有不到100件問題快件,「如果再有我可以記下來,多的話通知你們來收。」

關於問題快件的回收價格,肖實稱,因為做過拆包登記,所以會以電商平臺上商品價格的50%出售。

7月18日,肖實辦公桌上的問題快件。

實習生 杜佳冰 攝

但在閒魚,多名自稱與快遞公司合作的賣家表示,不論盒內商品價值多少,統一定價批量出售無主快件。

7月17日,一名閒魚賣家告訴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市東城區的一些快遞站,他可以花500元買到100多個無主快件,有時甚至可以買到200個。「發快遞時可以讓快遞員代發或者和快遞公司合作。如果寄件量夠多,發一個快遞大概3塊錢。」這名賣家稱,他花500元收購的無主快件全部賣出後,可以賺到1000元左右。

另一閒魚賣家表示,自己與快遞站長期合作,以每件13元的價格拿貨。快遞站還能幫忙直接發貨。「無需囤貨,無需快遞費,零成本便可賺錢。」

7月19日,一名閒魚賣家與新京報記者的微信聊天記錄。圖片/網頁截圖

此外,多名快遞從業人員提示,如果購買無主快件是為了再次銷售,一定要處理原快遞盒面單上的收件人信息。肖實說,收件人姓名、電話、住址等一定要保密,最好遮住或塗掉,否則會被罰款甚至承擔刑事責任。

兩名在閒魚出售無主快件的賣家也表示,出售時會把原快遞盒扔掉,重新打包後再寄出。「快遞站的人會把面單上的信息撕掉,然後才賣給我們。」一名閒魚賣家說。

據北京日報報導,記者曾從一名網絡商家處購買10個無主快件,每個快件上都能清晰看到原快件收件人的姓名、地址、電話等信息。

7月18日,一名閒魚賣家告訴新京報記者,不會處理原快遞盒外的面單。「在原有基礎上直接包一個快遞袋就行了,一個個處理太麻煩。」

劉俊海對此表示,出售問題快件時如果不處理原收寄件人信息,屬於侵犯個人隱私;嚴重的話,還可能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4

問題快件的內部拍賣會

除了對外出售問題快件,也有快遞公司會對內銷售。

7月21日,中通快遞北京某轉運中心員工李明(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天津、河北、山東等周邊地區的問題快件都會拉到這裡,「基本上一個月一次,每次都有一兩輛半掛(卡車)。」

李明說,這些問題快件都是經過理賠或無人認領的,在員工宿舍區卸貨後,會由公司監察部統一管理並對內售賣。

李明有時也會買幾件自用,多是些手紙、洗潔精、洗衣液之類的物品,「好東西都被前面的保安、卸車的挑走了」。東西比外面便宜,李明最近一次買了十幾瓶洗衣液,只要七八十塊。他說因為都是些不太值錢的東西,一般不會有人拿出去賣。

申通快遞北京某轉運中心員工郭禾(化名)沒買過這類問題快件,但他說公司會不定期舉行問題快件拍賣會。

郭禾說,拍賣會只有內部員工才能參加,公司有專人負責拍賣管理、物品定價和收款入帳。參與拍賣的問題快件分兩類,一類是快遞盒有破損的,會把包裝拆開,只出售盒內物品;一類是快遞盒完好的,會帶著包裝一起賣,員工要靠盒子外的面單判斷裡面裝了什麼。一般來說,參與拍賣的都是衣物、日用品等,「看著不值錢」,定價也不高。

7月22日,順豐快遞北京某站點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前幾年,公司總部舉辦過一次無主快件拍賣會,所有快件都會拆箱,明碼標價出售,「還賣過電視機」。

8月7日,新京報記者先後致電中通快遞、申通快遞、百世快遞、順豐快遞的公關部門,詢問上述問題快件的對外、對內銷售行為。截至發稿,百世快遞、順豐快遞均表示知曉國家郵政管理局的相關規定,但未對問題快件交易行為作出回應;中通快遞、申通快遞未做回應。

5

賣家購買、包裝商品

冒充「快遞盲盒」

雖然有人出售問題快件,但並非所有「快遞盲盒」都來自快遞公司。

劉真說,自己在廟會攤位上買的「快遞盲盒」一點都不像無主快件,盒子嶄新,外面也沒有面單。

王明明也觀察了小區樓下的「快遞盲盒」攤位,幾十個嶄新的快遞盒外貼著面單,「收貨人大部分重名,收貨地址都在山東臨沂」。事後回想,她認為老闆很可能是在騙人。

對此,一些在網上售賣「快遞盲盒」的賣家表示,無主快件只是一種營銷方式、一個噱頭,盒子裡的商品實際是自己購買、包裝、發貨的。

7月19日,一名山東青島淘寶賣家的商品頁面寫著「全新快遞盲盒福袋無拆封」,商品月銷量1706件,有516人收藏。「詳情」頁的8張配圖中,有的是物流倉庫,有的是整齊擺放著快遞盒的小型快遞網點。圖片裡,貨架邊的工作人員穿著工服,面單信息和工服上的公司名稱做了模糊處理。

新京報記者聯繫這名賣家時,店鋪彈出自動回復「自家包裝,正規渠道採購,並非別人丟失遺棄的快件」。此後,人工客服再次確認店內商品不是無主快件,只是有些用舊快遞盒包裝。

7月19日,一名閒魚賣家與新京報記者的聊天記錄。圖片/網頁截圖

同日,一名售賣「無主福袋」的閒魚賣家稱,店內商品都是自己買來的,只是打了無主快件的旗號。為保證盲盒的驚喜感,他會購買、包裝價值不同的商品,「有同價值的,有差價大一點的,也有極個別超值的。」

相關焦點

  • 你丟失的快遞去哪了?被明碼標價的無主「快遞盲盒」
    「賣的話你可以講這是快遞公司的盲盒,但不能說是哪家快遞公司。如果查出來了,那絕對是違規。」肖實稱,具體合作事宜還要請示領導,不過「應該沒啥問題,就是走個流程」。7月22日,百世快遞北京某分部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可以批量出售已做理賠的快件和一個月內無人查找的無主快件,但只出售快遞盒中的物品,不出售原包裝。
  • 無主快遞變身低價「盲盒」
    無主快遞變身低價「盲盒」調查:裡面物品大多並不值錢 規定:私自倒賣快件最高罰20萬記者分別以1.99元及3.99元的價格購買兩個「快遞福袋」,收到一個安卓數據線接頭及10片面膜。近日,多個以「無主福袋」「幸運盒子」為關鍵詞的商品,在二手交易平臺「閒魚」出現,有的賣家在商品描述中寫道,「包裹裡有小吃零食、護膚品、衣服等,絕對物超所值」;有的則打出了「超值神秘福袋包裹」「幾塊錢買驚喜」等宣傳語。售賣「無主快遞」合法嗎?消費者真能買到物超所值的「盲盒」嗎?
  • 大量「無主」快件成網售商品 二手交易平臺現韻達快遞盲盒
    市民王女士向本報反映,自己網購偶爾會收不到快遞。這些丟失的往往都是價格不高的小物件,所以,自己也沒去深究。一次不經意間,她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發現,一些賣家正在出售「快遞盲盒」。價格從10元到30元不等,可隨機開出美妝、食品、服飾鞋帽等。賣家強調,開出什麼全憑運氣,但物超所值。這些快遞究竟從何而來?為何會被放到網上賣?
  • 「快遞盲盒」10元一個試手氣
    原標題:「快遞盲盒」10元一個試手氣   「來來來,過來看下,快遞盲盒,10元一個……」12月1日晚,在金華東陽市區振興路夜市,一名攤主在兜售「快遞盲盒」,只見地上鋪滿了大小不一的各種快遞盒子,邊上圍了一圈看熱鬧的市民。
  • 快遞單信息被公然叫賣:4角錢可買一個單號
    記者查詢出的快遞單信息。  一份快遞單上的收件人詳細地址、姓名被明碼標價,一個可以賣4角到2元錢不等。個人信息隨意曝光,危險重重,此前網購詐騙、女孩家中遭劫使得這個「產業」浮出水面。不同的單號價格不同,他手上的資源有中通、匯通、申通、全峰、能達、快捷等多個快遞公司的單子。「沒有掃描的快遞單8角一個,已經掃描的4角一個。」他說。
  • 疫情期間快遞在小區門口丟失,賠償不受快遞費用3倍限制
    疫情期間,網上購物激增,同時因社區封閉大量快遞堆積在小區門口,種種原因造成部分快遞丟失,網上流傳「賠償額不超過快遞費的三倍」,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賠償?一、「賠償不超過快遞費三倍」的出處《郵政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有郵政企業對郵件丟失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二、快遞≠郵政,不受3倍資費限額。我國目前的郵政管理中,分為快郵政普遍服務和快遞服務。
  • 告訴你寄快遞不保價有多危險!最強快遞攻略拿去不謝~
    快遞丟失一般按運費三倍賠償價值數百卻只能賠償數十元?是否合法合理呢?根據《郵政法》和《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快遞丟失,如果沒有保價,確實是賠付快遞費的3-5倍。所以街坊們在郵寄貴重物品時,一定要提前告知快遞人員商品的價值,並填寫報價單,對物品進行保價處理,以免造成損失。
  • 「無接觸快遞」尷尬:快件被「冒領」,外賣發臭無人取成「死件」
    快遞小哥將快遞放到小區中「指定」貨架上,業主再自己去取。「無接觸快遞」錯開了投放與收取快遞的時間,業主也可以選擇自己方便的時間去拿走快遞,這無疑給快遞公司和業主都帶來了便利。但與此同時,冒領快遞、錯拿快遞、快遞丟失、收取不及時等現象也屢見不鮮,給業主和快遞公司雙方都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 鞏義一女子寄快遞,6萬多首飾派件途中丟失,京東的解釋讓人無語
    聽到這樣的回答,王女士又給快遞員聯繫,快遞員說送貨途中丟失了。 對於王女士反映的情況,鞏義京東物流的負責人說這件事由我們公司去處理,不管王女士她們怎麼說,這位負責人總是說一句話「這件事我們公司去處理」公司有對接人。
  • 21歲女孩收到神秘快遞,竟突然死亡:這些事真不能幹!
  • 男子快遞寄出10隻手鐲,中途丟失8隻,價值13萬!誰來賠償?
    他發快遞寄出去10隻手鐲,對方收到之後發現卻只有2隻,剩下的8隻手鐲不翼而飛。 吳先生說他有鑑定證書,丟失的這八隻手鐲總價值13萬元。 該誰來賠償呢?
  • 通過中通快遞發電腦,顯示籤收客戶卻沒收到貨,電腦去哪了?
    大家都知道,中通快遞在國內快遞行業中還是很不錯的,很多地區的中通快遞都是加盟店,也就說都是獨立的法人,沒問題還好,一旦遇到問題,就會出現相互推脫或者是上級加盟點冷處理的情況發生:快遞出現丟失損壞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很多客戶都會吃「啞巴虧」,找賠付難度相當大,這不,
  • 快遞櫃取件碼安全性存疑被中消協點名 專家:若被竊取 快遞公司擔主責
    據中消協發布的《全國消費者協會2020年上半年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報告》指出,快遞櫃取件碼並非100%安全,存放快遞櫃的物品有可能會被別人取走或者丟失。由此,關於快遞櫃話題再次登上熱搜,不少網友紛紛留言稱:「本來快遞員沒有經用戶同意,就隨意將其物品放到快遞櫃的問題,還沒得到解決,現在又要擔心快件被竊取。」
  • 6億「空包」快遞單號被販賣,淪為洗錢工具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網購,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網購就離不開快遞和單號。如今,這個普通的物件,卻正在成為一些新型犯罪的工具。近日,江蘇無錫警方破獲了一起網絡販賣快遞單號的案件,兩名犯罪嫌疑人在兩年的時間裡,販賣的快遞單號竟然高達六億條之多。
  • 法學苑|未保價、快遞員擅放代收點 疫情期快遞丟了該咋辦?
    疫情當前,各地紛紛採取了相應的管控措施,一定程度上對快遞的接收產生了影響,快遞丟失、損毀現象偶有發生。快遞丟失後,誰應擔責?應該如何賠償?寄件人應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3月14日,北京房山法院法官根據實際案例對此類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 男子寄12萬鑽戒遭丟失,花750保價15萬快遞理賠卻困難重重?
    前段時間,張先生讓順豐快遞送快件,那東西是一枚價值12萬元的戒指,裡面有兩塊紫顫木,裡面還有相關的證明和發票,。由於物品價值相對較高,張先生不放心怕出什麼意外,於是花750元買了一個保價15萬的快遞。但沒想到張先生的快遞員真的出了事故,配備張先生快遞的車輛在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張先生的快遞丟失,如果物品丟失,快遞員自然要賠償,於是張先生要求賠償,但快遞公司並沒有積極處理張先生的要求,對於保險理賠問題,快遞公司表示,這應該聯繫總部理賠部門。於是,張先生聯繫了總部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也承認價格是15萬。
  • 瀋陽市民吐槽快遞員,誰讓你幹快遞員了?有本事就辭職吧
    據了解,瀋陽市民吐槽快遞員,誰讓你幹快遞員了?有本事就辭職吧。誰讓你幹快遞員了?你這麼多廢話,你不幹就是了。這的確令人氣憤。 朱阿姨表示,這個他還真不敢,小區大門、單元門口監控一調,你連單元門都沒進,你去哪投遞了?電話不通?拿身份證去一打通話單,無記錄,那代表你未接通,立刻差評不猶豫。郵政部既然規定必須送貨上門,就不應幹涉快遞的聯合漲價。百世快遞送件的成本過高,必然造成企業的虧損。
  • 快遞員不把快遞送貨上門,直接選擇放到驛站,你是否已經習慣?
    快遞員不把快遞送貨上門,直接選擇放到驛站,你是否已經習慣?推薦語:最近快遞都不送上門了,每次都是給一個簡訊取件碼,讓自己去菜鳥驛站或其他快遞代理點取,這給買家添了很多麻煩。特別是在購買重物時,自己拿貨當然會很不方便。
  • 快遞寄11箱化妝品,丟了一箱價值1萬的化妝品,快遞:賠你1000
    郵寄11箱貨物,丟失1箱小魏的老家在湖州,他和妻子前段時間在黑龍江做生意,後來打算回湖州,因為東西比較多,所以兩人先用快遞寄了一部分到老家,一共11箱物品,其中8箱是妻子的化妝品。以前是賣化妝品的小魏太太,還剩了不少貨,打算拿回去繼續賣。
  • 別讓快遞「空包」淪為洗錢工具
    隨著網購的人越來越多,快遞單上承載的個人信息量越來越大,於是有人打起了快遞單的主意。據新華社報導,近日,江蘇無錫警方破獲了一起網絡販賣快遞單號的案件,兩名犯罪嫌疑人在兩年的時間裡,販賣六億餘條快遞單號,用於境外賭博的資金結算,堪稱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