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新一代防寒服登場,效果神奇令印軍憤慨,零下40度仍正常巡邏

2020-12-10 排頭觀察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6日的報導稱,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已經全面列裝我軍一線邊防部隊。防寒頭套、多功能水杯、叢林迷彩皮膚衣以及派克式保暖作訓服,這次我軍新型巡邏被裝的種類十分豐富,而且這些新裝備的科技感十足。消息人士稱,我軍邊防部隊裝備的新一代防寒服已經登場,這種防寒服可以抵禦零下40度的低溫,士兵身著這種防寒服可以在低溫環境下正常執行巡邏任務。對於我軍裝備的新型防寒服的神奇效果,印度軍隊士兵既羨慕又憤慨。

邊境地區對峙升級之後,印度開始向對峙地區增派軍隊,我軍為了防止印度軍隊採取軍事冒險行動,我們同樣向一線地區增派了部隊。中印軍隊在邊境地區的對峙仍在繼續,這樣的軍事對峙是十分考驗軍隊後勤保障能力的,而且隨著高原地區氣溫不斷降低,極端的氣候環境嚴重影響了後勤補給。消息人士稱,雖然印軍的補給線較短,但是其後勤保障能力非常差,班公湖對峙地區印軍士兵的水源供應問題印軍後勤部門都無法妥善解決。

高原地區進入十月份之後,氣溫開始驟降,印軍根本就沒有充足的禦寒物資可以提供給一線部隊。此前,印軍士兵曾拍攝過視頻,他們居住的是沒有保暖功能的帳篷,帳篷裡面的飲料和土豆等物資已經凍成冰坨。高原地區的溫度正不斷降低,印軍士兵想要靠帳篷和壕溝熬過寒冬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大雪封山之後,印軍的後勤補給物資將更難運送到一線對峙地區。印度軍方保暖帳篷至今沒有到位,而且其防寒服的缺口還有36000套,印軍僅有的12000套防寒服被優先提供給了高種姓軍官。

印軍後勤無法滿足前線需求的問題是一個硬傷,這一硬傷所帶來的危害將慢慢顯現出來。莫迪在一線地區部署數萬軍隊本就是一大負擔,隨著寒冬降臨,如果印度軍方不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這些被部署在一線地區的印軍士兵將出現大量的非戰鬥減員。印軍一線士兵早就對物資供應不足的問題表達過不滿,但是他們表達的不滿根本改變不了什麼,這些士兵也沒有勇氣在對戰時讓穿著防寒服的高種姓軍官首先頂上去。

莫迪之所以不願意撤軍,主要還是因為印度國內國大黨對其的攻擊,如果莫迪下令撤軍,他就會被指責畏戰,如果他下令進攻之後戰敗,其下場基本與尼赫魯一樣,所以莫迪如今只能咬牙堅持著不撤軍。分析人士認為,海峽局勢的緊張,讓莫迪看到了希望,他認為大陸沒有能力進行兩線作戰,所以印軍只要堅持就能夠得到美國更多的援助。

相關焦點

  • 高原低氣溫如何處理,我軍防寒服暗藏黑科技,零下40度也能巡邏
    如何保證解放軍戰士在極端天氣下的自身防護問題,也就成為了我軍研究的重點之一。尤其是在近期的中印關係問題上,印度後勤的落後狀況,讓不少人開始擔心起來,高原嚴寒環境下,我國解放軍戰士的作戰能力能否得到保障。在寒冷中,戰士是否會受傷?
  • 零下40度極寒令印軍崩潰,拿出14年前淘汰睡袋,更慘的在後頭
    如今中印邊境地區已是嚴冬天氣,部分高海拔地區的氣溫甚至能降到零下40度以下。如此極寒對於我軍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我軍甚至在高原極寒地區修建了恆溫營房,內部氣溫常年都能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上,而且吃喝不愁。對於印度來說就相當難熬了,不要說他們沒有此類營房,就連士兵最基本的禦寒衣物他們都湊不齊。
  • 班公湖氣溫低至零下40度,印軍「防寒服」杯水車薪,供應不上!
    兩國邊境海拔較高,其中班公湖地區已經大雪紛飛,在這種惡劣環境下,不少印軍已經打起了退堂鼓,何況現在印度軍隊的物資補給還跟不上,眼看氣溫將跌入零下40度,印軍不得不認清了現實。印度的物資短缺問題一直存在,不過印度卻找其他理由來說服軍隊,甚至背地裡向美國採購物資,美國方面則表示並不能提供足夠多的防寒服,所以印度只能擴大採購範圍。
  • 印軍急購的美制防寒服到貨了,士兵抱怨:有破洞、有汗味,有餿味
    為了解決帕米爾高原地區冬季低溫至零下40度的嚴酷風寒,印軍不久前向美國緊急採購了11000套防寒服(ECWCS),此外為了適應高原地區的作戰環境,印軍還向美國訂購了72000支「西格紹爾」突擊步槍。這11000套防寒服屬於美軍的擴展型寒冷氣候士兵著裝系統(ECWCS),級別包括最高等級的L7等級,全套防寒服一共12件衣物,從保暖內衣到重型極端寒冷氣候的保暖棉衣褲,能夠抵禦零下40度的嚴寒。ECWCS是一種比較厚重的防水棉服,並不是羽絨的。美軍的設計思想是在乾燥環境下提供比羽絨稍弱的保暖能力,而在浸溼環境下,則能提供比羽絨好得多的保暖性。
  • 美軍終於送來防寒服,汗餿味令印軍破口大罵,指揮官當場威脅焚毀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6日報導,美軍終於送來了防寒服,結果這批防寒服上的汗餿味讓印軍破口大罵,前線指揮官甚至還當場威脅要焚毀。 對峙地區位於海拔在5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區,每年冬季長達8個月,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度左右。而且冬季一下雪,印度通往該地區的公路就會被封鎖,對峙地區就會與外界隔絕。印度為了應對這次對峙,在前線部署了近20萬士兵,此外還出動了米格29戰機、蘇30戰機、陣風戰機等。可以說,印度在對峙地區部署了平常時期數倍的士兵。而這些士兵的物資供應和取暖成為印度的最大難題。
  • 印軍中將發怒:零下40度士兵還缺少數萬件防寒服,這次要出大事情
    現在已經進入11月,寒冬已至天氣越來越寒冷,高原邊境氣溫驟降,最低溫度已經達到零下40度。然而近期印度媒體報導消息,零下40度印軍士兵還缺少數萬件防寒服,印軍中將發怒,對印度軍工廠進行批評,還表示這次要出大事情了。
  • 「想要正常巡邏作戰都不容易」,印媒哀嘆「拉達克」印軍過冬艱難
    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印度快報》網站29日詳細描述了位於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當前是如何艱難地維繫生存、巡邏、作戰等基本任務。 自然環境對印軍尤為不利 「歷史上,拿破崙入侵俄羅斯、希特勒入侵蘇聯時,都被當地的寒冷天氣打敗。
  • 零下40度嚴寒降臨,數萬印軍還在苦苦等待棉衣,印度士兵成棄子?
    通常情況下,高原地區的氣候極其寒冷,風力也比較大,隨著冬季的來臨,高原氣溫驟降,數萬印軍還沒穿上棉衣,更殘酷的現實讓新德裡頭疼,留給印度的時間不多了。印度與鄰國爆發衝突後,一直沒有退縮,還啟動了大規模的後勤運輸行動,並宣布邊境的印度士兵已經得到補給,能保證印軍在邊境過冬。
  • 熱像儀效果非常顯著!班公湖印軍主動後撤,莫迪求購同款被美拒絕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2日的報導稱,班公湖目前已經全部結冰,阿里地區的最低氣溫將達到零下20度左右,而班公湖地區的氣溫將比阿里地區更低。雖然班公湖地區的氣溫不斷降低,但是我官兵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而且在極寒的環境中,我軍裝備的熱像儀效果非常顯著,印軍的一舉一動都在我軍的掌握之中。由於後勤物資補給遲遲跟不上,所以駐紮在班公湖地區的印軍只能主動後撤,莫迪向美國求購同款熱像儀的計劃直接遭到了美國的拒絕。高海拔地區的天氣本就寒冷,進入冬季之後,一些降雪地區的氣溫甚至會達到零下50多度。
  • 零下30度,印媒:印軍派來善潛水的海軍特種部隊;中國人心態變了
    邊境冬季近來,中印邊境地區迎來冬天,當地氣溫已經下降到零下30度,在高原甚至能達到零下40度,連士兵基本生存保障都有一定的問題,更不用提正面起衝突,這對邊境軍人而言都是一場巨大考驗。但中方卻絲毫不擔心,目前已經在駐紮地搭建綜合設施,用先進技術保障邊境軍隊供暖、供水等問題,而印度雖然也聲稱提供了保暖營房,但實際上使用的卻是傳統燒煤方式來供暖,對比起來差距還非常大,且高原物資也十分緊缺,連防寒服都無法全部供給給邊境軍隊,這讓印軍並不好受。
  • 死撐不撤軍的下場,零下50度邊境印軍睡雪坑,可能一夜就凍死
    圖為印度士兵大雪中睡覺最近,一張零下50度邊境印軍士兵睡在雪坑的照片傳出,隨後立刻引起了網上輿論,由於印度軍隊在邊境的很多崗哨沒有建立崗亭,因此很多士兵在執勤的過程中,只能待在大雪中站崗,晚上也只能躺在雪坑中睡覺,這就是死撐著不撤軍的下場,而且由於邊境地區的冬季氣溫經常能到零下50度,甚至更加糟糕,所以士兵在雪坑中睡覺,可能一夜就會被凍死,難道說印軍還要死撐不撤軍嗎?
  • 解放軍可抵抗零下40度,印抱怨進口不到同款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19日的報導稱,我軍為高原邊防部隊緊急研發生產了一批新型單兵睡袋,這種新一代野戰睡袋已經送到了一線士兵的手中。據悉,這種新型睡袋填充了1300g防水灰鴨絨,它適用於海拔5000米以上氣溫零下40度左右的高寒環境。
  • 因急需9萬件防寒服,印軍用上了美國「二手貨」,這是在寒磣誰?
    嚴冬已經到來,部署在中印邊界線的數十萬印軍卻沒有撤退的跡象,而且印軍還向美國緊急訂購了數萬套防寒服,但對於數量龐大的印軍士兵來說,這點物資根本不夠用。 據環球網報導,11月3日印軍收到了來自美國的6萬套防寒服,並且分配給了在拉達克地區的部隊。
  • 列城醫院凍死者激增,印軍開始從班公湖撤離
    據悉,拉達克寒冷的天氣已經對印軍一線士兵產生了影響,列城醫院凍死者人數激增,印軍即便是想要從班公湖地區撤離都已經失去了機會。高原地區冬季氣溫一般會達到零下四五十度,如果出現降雪等天氣,氣溫將會更低。中印邊境對峙已經持續了幾個月的時間,雖然我國與印度進行了八輪軍長級會談,但是這麼多次會談依然沒能取得突破。
  • 印軍還在「東北玩泥巴」,解放軍已經穿上新套裝
    而據中國青年網報導,近日在中印邊境列城地區,解放軍就使用了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我在東北玩泥巴》這首神曲,這也是"心理戰術"的一種體現。現在印度不打算在大雪封山前撤走,想跟中國打持久戰,我們也只好奉陪。為了更好地在邊境地區保衛領土,我軍列裝了邊防巡邏新套裝。
  • 我軍用上五款防寒服,印軍買二手都差3萬套,專家:挨凍談何衛國
    軍事專家表示,在中印邊境地區,保證一名士兵正常行動所需的費用是在平原地區的四倍,沒有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邊防部隊在邊境地區就要面臨"吃不飽,穿不暖"的困難,談何保家衛國。而眼下的中印邊境衝突,便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
  • 中印邊境局勢:氣溫降至零下40度,印軍掏出14年前買的廢舊睡袋
    圖 邊境線的印度士兵據環球時報11月28日轉載印媒的報導稱,受到解放軍在中印邊境做出的大動作的刺激,幾千名印度士兵被安排部署到列城地區東部的新前線陣地,在嚴寒環境下,印度陸軍迫不得已從儲備倉庫尋找出質量十分低下的舊睡袋給新前線陣地的士兵禦寒。
  • 解放軍黑科技防寒服,零下40度也不怕冷
    解放軍黑科技防寒服,零下40度也不怕冷我們都知道,軍隊作戰時需要應對各種各樣的環境,這對於士兵來說是個相當大的考驗,戰爭年代基本都是靠著毅力撐過去的,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誕生了很多輔助性的產物,使得士兵不再畏懼環境以及氣候的問題,專門做好自己的事情,像防寒服就是一個代表性的東西,其可以在嚴寒天氣,讓士兵驅逐寒冷。
  • 軍報: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列裝,讓長津湖戰役凍傷之痛不再重演
    時至今日,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軍被裝保障早已超越禦寒的低級階段,並融入世界軍隊防寒服發展大潮:從諸如棉衣、皮衣、羽絨服、滌綸絮片防寒服、防風透溼作戰服,到超羽絨絮片防寒服、阻燃保暖作戰服、輕質防寒大衣,一場兼顧保暖、減重、便捷的軍隊防寒服革命正在進行中。近日,據新聞報導:又有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全面列裝我軍邊防部隊。
  • 全球軍情丨寒冬將至印軍想起購置防寒服,凸顯政策制定混亂
    徵衣姍姍來遲據《今日印度》報導,印度國防部準備使用價值約合4億人民幣的財政資金採購3萬套禦寒物資配備給給其在邊境地區的駐軍,包括雪地靴、防寒服以及其他冬季裝具。印度所稱的"拉達克地區"帶氣溫下降的早,本月初已經開始下了今年的首場雪,馬上就要迎來了寒冬,在冬天最冷的時候氣溫可接近零下40度,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而印度要在此長期駐軍,寒冬將至印軍才想起購置防寒服。從採購到實際配裝部隊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該地區印度有接近20萬的駐軍,印度國防部的採購數量也遠遠滿足不了邊境軍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