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南喬
編輯丨餘青宇
本期看點:印度在邊境地區大量部署軍隊,但是後勤保障一直是短板,直到最近氣溫已經開始明顯下降,印度政府才開始採購軍用禦寒物資。
徵衣姍姍來遲
據《今日印度》報導,印度國防部準備使用價值約合4億人民幣的財政資金採購3萬套禦寒物資配備給給其在邊境地區的駐軍,包括雪地靴、防寒服以及其他冬季裝具。印度所稱的"拉達克地區"帶氣溫下降的早,本月初已經開始下了今年的首場雪,馬上就要迎來了寒冬,在冬天最冷的時候氣溫可接近零下40度,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
而印度要在此長期駐軍,寒冬將至印軍才想起購置防寒服。從採購到實際配裝部隊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該地區印度有接近20萬的駐軍,印度國防部的採購數量也遠遠滿足不了邊境軍隊的需要。
防寒服暖不了心寒
雪中送炭炭太少。該地區環境及其惡劣,需要有極地專用的保暖帳篷等裝備才能勉強生存下來,印度國防部有限的採購經費無法保證全員配備這種高級裝備,大雪封山以後交通極其困難,物資也很難運上來。
印度政客為了顯示其自信滿滿的政治才能,罔顧現實條件,不顧印度邊境駐軍面臨的惡劣生存條件,強令大量部隊駐紮在邊境地區,做所謂的長期戰爭準備。就算他們給前線部隊全部配發了高級的俄羅斯或加拿大產北極冬裝,也暖不了士兵的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印度給前線部隊配送防寒衣服的舉動姍姍來遲,凸顯政策制定混亂和軍隊後勤管理不到位的實際情況。印度國內的國外事務向來沒有頭緒一團糟:與"鄰居"關係差,與遠方的國家關係好,不知道印度懂不懂"遠親不如近鄰"這個道理;印度獨立這麼多年,政府高層換了一屆又一屆,國內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印度政府的無能或混亂就明顯可見,重點地區的核酸檢測沒有全覆蓋、過早解封疫區等錯誤決定導致印度疫情一路狂奔,直追美利堅合眾國。
"拉達克"和"錫亞琴冰川"馬上就要大雪封山了,許多印度駐軍還在使用普通型班級帳篷和木材生活,按照印軍的現狀,如果在嚴重的冬季發生衝突,恐怕不戰自退是印度最好的選擇。
(本文為沙漠雄鷹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