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劉飛平,是天柱縣旅遊服務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作為2019年第三批駐村的網格員,我來到了邦洞街道龍章村。 為儘快熟悉我包保的網格區,村支書黃孟英帶領我走遍了網格區36戶農戶的家庭,一家家老百姓熱情友善的笑臉給了我充足的動力,讓我相信脫貧攻堅一定會取得全面勝利。
讓我印象深刻一戶群眾叫黃透根,他家是典型的吊腳樓木質房屋。我在他家走訪中發現他家櫥窗破破爛爛,無法遮風擋雨,看到這樣的生活環境,我內心感到一陣心酸,隨即向指揮所匯報了情況,與村兩委溝通。 最後,幫扶幹部和黃透根共同出資讓他家換上了嶄新的櫥窗,而黃透根看到他家的變化,深受感觸,對自己家又進行了重新的翻新裝修,現在他家已經煥然一新。 隨後,在對他家進行人口戶籍核實時,發現黃透根一家3口人,但是戶口本上只有戶主黃透根、兒子黃萬成的名字,其配偶蔣良美卻一直無法上戶。核實才知蔣良美籍貫在湖南,於2003年與黃透根共同生活。因蔣良美身份證丟失,一直未辦理遷戶,這16年來,蔣良美無法坐車外出,無法享受醫療保險服務,無法在生病住院時享受政策扶持。
為了解決蔣良美「黑戶」的問題,我們詳細詢問了蔣良美戶籍信息,卻由於蔣良美年事已高,湖南口音濃重,又不會寫字,而始終無法得知蔣良美的具體戶籍地址。村裡面誰都說不清蔣良美到底從哪兒來的。我立即向村指揮所匯報情況,隨後向邦洞街道進行報告說明,街道派出所立即遣人來登記情況。 通過一輪又一輪艱難的溝通和比劃,終於得知了蔣良美的戶籍所在地,而蔣良美沒有身份證,無法乘車前往湖南辦理遷戶手續,村支書黃孟英主動提出開車送蔣良美前往湖南,同時派出所的同事全程陪同辦理。抵達湖南後,我們才得知由於蔣良美已經失蹤16年,湖南早已經對蔣良美進行了死亡登記並銷戶。蔣良美在湖南找到家人後計劃重新上戶,但由於手續繁瑣,短期內無法回來。 這時,意外又發生了,戶主黃透根在得知蔣良美要一個星期後才能回來時,按奈不住,一個人偷偷坐車前往湖南準備去接蔣良美,但是黃透根也不識字,又不會坐車,身上又沒帶錢,更是不知道蔣良美家到底怎麼走,只在手機馬上沒電時才通知我們說他坐上了去湖南的班車,而到底是什麼班車,他也描述不清楚,最後通話時,他說他走錯路了,現在在一個橋上,其餘一概不知。 當我得知黃透根因為找不到去湖南的路失聯時,完全慌了,我馬上聯繫了天柱縣汽車站幫忙查詢黃透根的乘車信息,又層層上報,請邦洞街道出動力量查詢黃透根的位置,更是讓蔣良美家人去戶籍所在地的車站找人。噩耗不斷傳來,天柱汽車站查不到黃透根的任何乘車信息,天眼工程無法對黃透根的位置進行定位,蔣良美所在的洪江市汽車站、黔城鎮汽車站,甚至直通天柱的會同市汽車站、懷化市汽車站都找不到黃透根的蹤跡。 四天過去,我們的搜尋毫無進展,在我終於受不了這份煎熬要崩潰絕望的關頭,凱裡市救助站打來了「救命」的電話,說湖南省洪江市救助站最近收留了一個叫黃透根的男子,經過查詢,確實是我們最近正在尋找的貧困戶黃透根。那一刻,我喜極而泣,得知我的貧困戶沒事後,我的這顆心終於放下了。 黃透根被救助站送回來後,我才得知他手機沒電後,在野外自己燒火過了一夜,第二天被周邊的老百姓發現了送到了洪江市救助站。而蔣良美的身份證也辦下來了,新的戶口本也拿到了手,醫療保險也落實了,甚至還領到了這些年的養老保險金。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德玉
編輯 韋依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