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用電氣在4月21日發布消息稱,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USSOCOM)開始正式接收首艘乾式戰鬥潛艇(DCS)。該型潛艇由洛克希德·馬丁負責研製生產,通用電氣參與了其中的電氣工程部分的研製工作。DCS是美海軍繼SDV(溼式「潛艇」)之後,為海豹突擊隊增添的又一水下突襲「利器」。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乾式戰鬥潛艇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這種乾式戰鬥潛艇滿載排水量為28噸,長度12米,直徑2.4米,能夠在水下潛伏超過24個小時。最大下潛深度100米,能以5節的航速在水下航行58千米左右,發動機採用鋰離子電池驅動。一次最多能夠搭載2名機組成員和8名海豹突擊隊員。計劃總共建造三艘,而這一艘是該系列潛艇的首艇。
海豹突擊隊使用的MK-8水下潛行器
該項目也是自2000年諾斯普羅格·魯曼公司SEAL配送系統(ASDS)失敗之後,特種作戰司令部的兩個替代計劃之一。之前建造的微型潛艇失敗的原因海軍方面宣稱是由於諾斯普羅公司研製的潛艇太大,總排水量超過了60噸,長度接近20米,這樣的體積對於海豹突擊隊執行任務來說並非十分理想,而且不利於核潛艇的攜帶。但最為關鍵的原因還在於諾斯普羅公司在研製ASDS時關鍵技術上未能取得突破,致使其在燒錢的同時還出不來效果,所以被海軍無情的拋棄了。
乾式潛艇
也許很多人對於這個「乾式」潛艇會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吧?
要說乾式潛艇,首先得看一下這個溼式「潛艇」(SDV),或者更確切的來講這種設備不能稱之為潛艇,而是叫做水下溼式輸送艇接納艙更為貼切一些,也有人將其稱為「水下摩託」。在此之前許多國家特種部隊(蛙人)大多採用類似的設備,潛伏作戰人員將武器或裝備存放於接納艙內,而人員則需要穿戴潛水設備掛載於接納艙外,利用其動力實施水下潛行。一般這樣的運輸艙體積較小,能夠通過核潛艇的魚雷發射口發射或者是由兩棲攻擊艦攜帶。
MK-8
而所謂的乾式潛艇,顧名思義就是能夠讓搭乘的特種作戰隊員保持自身的「乾燥」,也就是不接觸海水的意思。用比較正規的話來講就是特種作戰人員可以進入潛艇內部,而不必像SDV水下推進器那樣人需要掛在外邊,隊員可以不必穿潛水服,呼吸潛艇內部提供的空氣,在潛艇內部配備有生命保障系統。
溼式潛艇需要人員自己攜帶潛水裝備
之所以在早期使用SDV,而並未採用微型潛艇,主要是由於特種作戰人員一般執行的都是秘密潛入、偷襲任務,體積太大的裝備在較近的距離容易暴露目標。而且限於潛艇製造技術,全尺寸的潛艇在深度小於15米的水下就無法正常使用了(容易擱淺)。在一戰的時候類似的裝備由義大利人首先發明,而後被美國海豹突擊隊在二戰之後發揚光大,目前美軍普遍使用的MK-8型溼式「潛艇」就是其中之一。
MK-8的後續型號MK-9
不過這種「敞篷」潛艇雖然好用,但是對於搭乘的人員來說就不那麼好受了。短時間潛行還好一點,如果長時間在低溫海水裡潛行或潛伏,特種作戰人員會消耗大量的體力,對執行陸上偷襲任務非常不利。因此在最近十幾年時間裡,各國都在積極尋求一款能夠讓特種作戰人員進入潛艇內部潛行的乾式微型戰鬥潛艇,而美軍這款潛艇就是基於此目的而研發的。
水下摩託
第一代SEAL配送系統(ASDS)
美國的第一代的乾式戰鬥潛艇計劃是在1983年提出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特種部隊遠程秘密潛入時免受低溫海水的影響,能夠讓隊員在登陸後保持良好的戰備狀態而專門研製開發的。由諾斯普羅·格魯曼公司負責該計劃,計劃名稱為SEAL配送系統(ASDS),1996年開始建造首艘潛艇。其基本參數為排水量60噸,長度20米,能夠搭載2名潛艇駕駛員和16名全副武裝的海豹突擊隊員。採用鋰離子電池作為能源驅動一臺50千瓦的電機,最大航程200千米,最大航速8節,可以下潛至最深46米,內部配備有生命支持系統和聲吶、導航、通信等關鍵性設備,由核潛艇或者大型軍艦攜帶。
諾斯普羅·格魯曼公司的SEAL配送系統(ASDS)
2003年首艘潛艇下水測試,但是由於水下噪聲過大、抗衝擊能力不足、不易攜帶和電池缺陷等原因,該型潛艇下水後一直得不到軍方的認可。諾斯普羅在此後的數年間一直在不斷的改進潛艇的缺陷,但是隨著研發成本的不斷增長,其可靠性仍無法保證,而且關鍵性技術問題無法突破。在2009年,這項耗資接近10億美元,研製時間長達10年的項目被取消。
乾式戰鬥潛艇(DCS)
雖然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但是美國海軍對於這類項目仍然不死心。隨後又啟動了兩個微型水下航行器計劃,包括淺水戰鬥潛行器(SWCS)和乾式戰鬥潛艇(DCS),分別由Teledyne Brown工程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研發,兩者具備不同的優勢,特戰部隊可以根據不同的任務進行選擇使用。其中SWCS體型更小,能夠讓海豹突擊隊員在更淺的沿海的水域航行。而DCS體型較大,運輸的人員更多,同時擁有更加完善的生命維持系統,可以保證蛙人部隊在突襲目標前儘可能的保存體力和能量,使其在執行任務時精力更加充沛。
乾式戰鬥潛艇(DCS)
2012年美國海軍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籤訂合同,用以接替失敗的ASDS項目,保證海豹突擊隊在未來能夠乘坐上「舒適」的水下運輸器。
新型的乾式戰鬥潛艇(DCS)基本具備與常規潛艇相同的結構和設計,包括推進螺旋槳、增壓艙、生命保障系統、空調系統等設備。採用AIP推進裝置,配備有完善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導航系統採用慣性導航設備和都卜勒測速儀,同時還裝備有聲吶和探深儀等多種傳感器,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任務增加或減少相應的設備及傳感器。
與SDV不同的是,該型潛艇主要依靠大型水面艦艇攜帶和釋放,而非採用核潛艇發射。相較於傳統的溼式運輸艙,不僅能夠讓海豹隊員能夠在水下潛伏的時間更長,留存足夠的體力,而且還能夠進行正常的通訊和戰術交流,以便更好的完成任務。在未來海軍方面還將考慮使用核潛艇來攜帶該型潛艇(但體積著實有點大)。
潛入的海豹突擊隊員
淺水戰鬥潛行器(SWCS)
Teledyne Brown工程公司的淺水戰鬥潛行器(SWCS)項目於2008年啟動,截至到2019年已有兩艘入役。該型潛行器排水量4.5噸,長度6.8米,直徑1.5米。水下潛伏時間為12小時左右,最大航速6節,最大下潛深度58米,能夠搭載2名機組乘員及4名全副武裝的海豹突擊隊員。從整體設計和性能上來看,除了與DSC相同的配置之外,還加裝了光電桅杆,採用了更加先進的計算機系統等,更適合於貼近海岸執行潛入任務。
Teledyne Brown工程公司的淺水戰鬥潛行器(SWCS)
多樣化的選擇
這兩型海豹突擊隊專用潛水裝備在本質上來說都是為特種突襲任務提供乘坐更加「舒適、便利」的運載工具。不同的是DSC更大,配備更齊全,續航時間也更長,而SWCS則能夠在相對複雜的海域進行航行,其各具優勢、功能互補,搭配原有的SDV,可以為美海豹突擊隊執行更加多樣化的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裝備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