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幕後大咖(作者投稿發布)
常識說,平淡的東西讓人看起來容易乏味,而有節奏感的體驗都會帶給人更舒適的感受。生命就因為不同才有了韻律。我們都是那些熱愛創造這些美好的人,所以成為了設計師。
當設計從優雅地躍然紙上,轉而到了數字批量標準化時,那些不確定性帶來的意外之美被取代了,以圖形化見長的中文字的表現力被徹底抹殺。別說寫字的人越來越少,連極具表現力的話語,用文字表現在屏幕上時顯得如此平淡。
作為一個設計師,誰不會做一手漂亮的英文排版呢,因為在你學設計的時候,就是從參考國外的英文設計開始的。
回過頭看網際網路萌芽初期到蔓延至今,整個行業都是基於西文語系構建的,不出意外地,計算機作業系統也是如此。而它根本就不是為中文而設計的。甚至「放進中文畫面就顯得LOW」這樣的概念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定式。
其應用場景如網頁端和移動端,由於更加講求效率,文字所能表現的空間則更為有限,即使手頭有幾款不錯的字體,尺寸一小基本看上去也別無二致了。
難道中文就無法在數字產品上呈現優雅的設計嗎?
/ 一、中文難以優雅處理的原因 /
1.中英文的處理方式有千差萬別!
我們先分析一下中英文的差別,英文是以獨立的字母組合成單詞來表達的,英文字母就是26個,由於這是所有單詞的最小集合,英文的字體設計相對中文就簡單得多。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一組不錯的英文字體,而不會遇到拼不出單詞的窘境。
中文就不一樣了,每一個單獨的中文字,都需要被單獨設計,每個字幾乎都不同,甚至有些筆畫還極其複雜。中文字體的選擇,對設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一套高品質的中文字體,要至少具有幾萬字才算合格,真是辛苦了中文字體設計師!(叩拜)
中文字體的設計難度,也直接導致了一些明明不錯的字體,只因為缺字而無法被更好的應用,更別提完整的中文字庫,動輒幾十兆的體積導致其難以應用。所以大多網頁和APP為了適用範圍更廣,都直接採用系統字體就完事了。加上中文應用在一種根本不適合的系統規則之上,又如何能發揮Ta的優勢呢?
當然這個問題也有人在試圖解決,湧現了很多可以直接在網頁端調用字體的服務,比如ARKie就可以直接在網頁中顯示各種中文字體,而不需要用戶本地預先安裝,這給中文字在網頁端的使用提供了很多便利。
/ 一、中文難以優雅處理的原因 /
2.數字產品的中文應用特別不自然
數字產業中的核心是統一性,文字寫出來工整是很容易的,效率很高,但這造成了個問題:無聊,乏味。
而手寫的時候我們只在極少的情況下會拿個尺子比著寫字,由於手寫時思維的活躍,我們會很自然地去「出格」,比如每個字大小會有細微的不同,角度也不會都一樣,甚至還會把某一筆寫得更長,從而營造了一種細微的差異,這就是所謂的節奏感。
ARKie這類工具出現之前,有些設計師為了還原手寫的隨意感,就只能在Photoshop中事先做好,這個方法不僅耗時費力,字體也只能用圖片的方式貼在網頁上,基本沒有靈活性可言。
/ 一、中文難以優雅處理的原因 /
3.英文排版比較容易創造節奏感
由於英文字母相對簡單,所以線條在很小的尺寸上依然具有一定的表現力,同時在組合單詞的時候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大小寫可以讓一個詞具有了明確的開頭,每個詞單獨展現的時候都有自然的停頓。
當組成一個句子的時候,由於每個單詞的長度不一樣,營造了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所以閱讀起來非常有節奏。這就是為何英文無論是獨立的美術字設計還是成段的文本,讀起來都很順暢和舒適。
/ 一、中文難以優雅處理的原因 /
4.中文排版以字為單位
中文是「方塊字」 ,每個字的觀感基本區別不大,寫法上也沒有區別的方法,也就導致了中文版式缺乏一些錯落。並且,由於方塊文字之間缺乏明顯的差異化,即使是錯落的句子,看起來最多就是長度的差別,閱讀起來不僅缺乏節奏而且很容易「看走眼」(我想大家都有在讀很長篇幅內容時看錯行的經歷)。
慢慢我就理解為何古人用豎向的方式書寫了。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僅僅只是把文字放大就齊活了。
這也是如今行業標準的弊端,無論是PS還是AI,甚至Keynote,PPT都有文字輸入的工具,但他們都依然使用的是一段文字的輸入方法,當我們要處理每一個文字的時候,就必須把文字打碎成一個個單獨的對象,操作起來麻煩得要死!
一個標題就算了,手快一點一個小時就基本可以搞定了,但遇到更多文字排版的工作,如果沒有藉助ARKie這樣的工具,基本不可能實現。
/ 二、怎樣做出優美排版的中文? /
技巧1 內容優化建議:語言要精煉
拋開大篇幅的文字不說,就講有自由度空間的標題字體排版設計,中文字的線條中隱藏著微妙的美感,所以尺寸是第一要素!
正如三體中一段經典的臺詞,「一切璀璨的文明和惆悵的情感,都被遙遠的距離壓縮成了一個發光的點」。 一個那麼小的點能看出什麼來?空間佔比的絕對性!一定要充分利用起來!要讓文字佔用更大的空間,就要縮減文字的數量,首要就是精煉的語法!用更少的文字去表達,這樣不僅含義更加有密度,表現力也就更能戳心!
比如:
「 轉眼的功夫天就黑了,籠罩在這筆直的,一眼看不到頭的路上」
換言之:
「夜色不容分說來到無盡的路上」
後者難道不更是容易說到心裡去嗎?信息傳達不僅需要快速,還需要加速度,這麼來看那標點符號簡直是個減速帶啊!說得越少越不用斷句,越能一句讀完,就越有力量,當語句精簡之後,空間就有了!
/ 二、怎樣做出優美排版的中文? /
技巧2 創造文字間連貫的節奏感
節奏感的表現可以有很多手段:尺寸大小,上下位移,旋轉,間距,總之就是不能讓文字之間就穩穩噹噹地排在一起。首先就需要能單獨控制每一個文字。別忘記中文可以豎向排列!以及田字排列!這都是英文所不具備的。但這些特性由於使用環境的限制,難以被善加利用。
/ 二、怎樣做出優美排版的中文? /
技巧3 利用文字大小差異引導閱讀
先選擇句子中幾個需要強調的文字,方法是將這個幾個尺寸設置為最大。然後再選擇幾個最小的文字,可以選擇一些語氣詞,讓整段句子的文字產生不同大小的變化,其目的是引導閱讀的人在讀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會強化來念這幾個字,從而自然地形成了一個不確定卻又有節奏的閱讀感。
比如:
可以在心中默念一下,感受語言重量不一致時讀到的節奏感,從而能讀出不同的感受。是不是有點帶感了?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做也沒關係,如果用ARKie的話,Ta會自動識別需要加重的文字,並自動作出尺寸處理,省不少事情。
/ 二、怎樣做出優美排版的中文? /
技巧4 絕對整齊不一定就是對的
既然我們寫字都不會那麼工整,那麼就不會有什麼東西是絕對整齊的,比如ARKie輸出的文字排版,因為不太會有絕對整齊的所以感覺很自然。
但如果你寫出來的文字是底對齊的,即使尺寸不同,看起來依然是生硬的,千萬不要小看人對信息的解讀能力,有時候感性是超出理性認知的。
那麼應當刻意營造一些不確定性,每一個文字的角度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會有些許的差別,況且絕對的整齊本身就有些死板。我們應當給文字更多的變化。
下面看看示例:
經過這幾個步驟我們的文字從原來單調死板的排列,變成了具有靈活性和規律節奏感的設計。文字本身就有差異,加上對每個文字單獨處理而創造的的差別,將原本一眼即可識別的統一性極大程度地弱化了,所以看起來才有意思啊。
ps:說是確實挺好,但是看起來有點亂啊!
那是因為放縱啊!
世事無絕對,凡是做絕就一定不對,摒棄那些凡事就要站隊的思路,首先這些方法沒人說要一次用全啊,也沒說用了就要開滿啊,管住自己的右手,適度而為才是正道。
就如同作曲一般,每個音節都有聯繫,我們要創造的是節奏而不是無章法的嘶吼。所以當你把每個方法的度控制下來,控制到似有非有的狀態時,人們去讀的時候,才能去讀其內容,然後用感性的角度去感受其節奏了。
下面我們就將上述的手法都弱化一些,更接近的大小差異,更小的旋轉角度,以及相對位移更加細微一點。可以看出來但又不是非常明顯——
示例:
當每個方法的度都把握好,是不是就好多了?你就做到了那些被別人看起來「不知道為什麼但就是覺得挺好」的設計啦!這就是為什麼,ARKie會刻意把握每個文字處理的力度,讓句子看起來更自然連貫。
/ 總結 /
當然,這些示例都是表相,其背後的思路才是我想傳達的。
只有一個音的曲子不能稱之為曲子,當變化出現的時候也會有平淡悠揚的曲風,頓挫激昂的節奏。不同開合大小的把握製造的組合,就能創造出自己的風格,看似無規律的混沌的表相,其下卻有著極為緊湊的邏輯和規律。
文字好看與否是難以有標準的。但排列出具有節奏感的設計,確實可以令中文更加優雅和易讀,即使數位化時代,中文字的表現受到諸多限制,但達成目標的方法永遠比困難更多。
平 面 設 計 書 店
logo | 包裝 | 視覺 | 字體
來源:阿幾Arkie (ID:myarkie) 投稿作者:幕後大咖
本文已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