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落成於淮海中路1848號的城市交集空間(Urbancross Gallery)於2020年6月24日舉辦了展覽「構造未來(Forming the Future)」。展覽試圖以三個實驗性的影像裝置來探討「建築」這個古老學科的「前方」。參展的建築師和藝術家以影像和聲音作為信息傳遞的媒介,表達了三種對於逐步顯現的未來的構想,進而展現了三種對應的建築實踐方向。藝術24小時在展覽開幕當天採訪了4位參展藝術家,請他們來談談各自的參展作品、聊聊他們眼中建築的未來以及寄語。
展覽:構造未來
展期:2020.6.24-9.9
地址:淮海中路1848號
門票:免費
本次展覽參展作品分別是來自建築師柳亦春和藝術家殷漪的合作作品《美術館(四屏裝置版)》、建築師童明的《馬賽克烏託邦》、和建築師袁烽的《生產游離》。
美術館(四屏裝置版)
《美術館 _四頻裝置版》是大舍的主持建築師柳亦春通過台州當代美術館和藝術家殷漪合作的影像作品,意在找尋空間、身體和聲音之間那些未知的聯繫。
馬賽克烏託邦局部
《馬賽克烏託邦》是一幅動態照片拼貼畫,由眾多參與者通過線上平臺參與製作完成。參與者通過選用自己身邊的生活場景,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加入線上製作團隊,拼貼出勒·柯布西耶於1922年所暢想的當代城市的電子圖景,以呈現「理想城市」的另外一種內涵。
生產游離
對於城市的未知感和想像力,往往建立在現狀的暗流之中。塑料作為現代生活中可見頻率極高的物質,恰恰串聯起了城市運轉邏輯的開放循環。建築師在尋求現代科技加持的道路上與塑料不期而遇,帶來了意外之喜。在生產-製造-回收-設計-再生產的循環構建中,我們收穫了無窮的可能性。
「構造未來」的三件作品的主題可以分別定義為廢墟、碎片與數字。這樣概念的提出以及相關實踐的表達,雖然並不一定能夠成為針對當前時代變革的一種應答,但重要的是需要形成一種意圖鮮明的正向面對。
藝術家介紹
柳亦春
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創始合伙人,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和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客座教授,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特許會員,《建築師》和《建築學報》雜誌編委。
代表作品有螺旋藝廊、龍美術館西岸館、雅昌(上海)藝術中心、花草亭等,曾參加法國蓬皮杜中心「當代中國建築與藝術展」、威尼斯雙年展「中國新銳建築創作展」、米蘭三年展、等重要的國際性建築展覽,曾受邀在多所大學和博物館進行學術講座,如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中央美術學院、華南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法蘭西建築學院、法國建築與遺產之城博物館、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建築中心、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
曾獲「遠東建築獎」、由美國《建築實錄》雜誌評選的2011年度全球十佳「設計先鋒」(Design Vanguard 2011)以及由英國《建築評論》雜誌評選的2014 AR Emerging Awards新銳建築獎、2015年倫敦設計博物館年度設計獎提名、2015年福布斯「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師」獎、2016年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金獎、UED2019年年度建築師大獎及美國建築師協會AIA中國區2019建築類最佳榮譽獎等獎項。
殷漪
作曲家、藝術家、策劃人。1998年組建慢核樂隊「死亡詩社」,貝司手兼主唱。2001年轉向數位音樂創作。殷漪早期的音樂創作領域包括:音樂表演、現代舞、肢體劇場。近年來的音樂實踐主要集中於個人現場音樂表演以及音樂在社會結構中的功能性探索。
基於對「聲音」深度的思考和研究,殷漪展開其跨媒介的藝術創作,作品形式包括表演、聲音、影像和裝置。感知、身份、文化、媒介性成為其創作焦點。對於他來說,藝術是自我治癒的良方,也是思考與行動的試金石。
童明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創立梓耘齋建築事務所,開始建築實踐。童明作為教師的身份,使得梓耘齋的工作始終處於一種充滿大學氛圍的環境裡,但同時也根植於城市社會中,力圖深入理解並與之合作。梓耘齋建築的大量工作都充滿了試驗性與研究性,並始終感興趣於廣泛的學習與城市研究,並將由此形成的知識與思考融入到城市建築的實踐中去。梓耘齋的建築作品在各類國內外重要專業期刊與專著中廣泛發表,同時還曾參加2008年威尼斯築雙年展,法國巴黎「中國當代建築展」,法蘭克福德國國家建築博物館 「M8 in China,中國當代8位建築師建築展」等各類重要的專業展覽。
袁烽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客座教授;創盟設計與一造科技創始人。袁烽主要專注在建築數位化建構理論、建築機器人智能建造裝備與工藝研發,並在多項建築設計作品中實現理論與實踐融合,一直積極推廣數位化設計和智能建造技術在建築學中的應用。已出版中英文著作10本,多次特邀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等校講座,其設計屢獲國際、國家級各類獎項。袁烽及其作品也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其中作品竹裡、池社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永久收藏。
原標題:《聽柳亦春、童明、袁烽和殷漪聊和建築有關的那些事》
閱讀原文錄入編輯:上海藝術24小時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湃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