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柳亦春、童明、袁烽和殷漪聊和建築有關的那些事

2020-12-21 澎湃新聞
2020-07-10 10:32 來源: 澎湃新聞 上海藝術24小時

新落成於淮海中路1848號的城市交集空間(Urbancross Gallery)於2020年6月24日舉辦了展覽「構造未來(Forming the Future)」。展覽試圖以三個實驗性的影像裝置來探討「建築」這個古老學科的「前方」。參展的建築師和藝術家以影像和聲音作為信息傳遞的媒介,表達了三種對於逐步顯現的未來的構想,進而展現了三種對應的建築實踐方向。藝術24小時在展覽開幕當天採訪了4位參展藝術家,請他們來談談各自的參展作品、聊聊他們眼中建築的未來以及寄語。

展覽:構造未來

展期:2020.6.24-9.9

地址:淮海中路1848號

門票:免費

本次展覽參展作品分別是來自建築師柳亦春和藝術家殷漪的合作作品《美術館(四屏裝置版)》、建築師童明的《馬賽克烏託邦》、和建築師袁烽的《生產游離》。

美術館(四屏裝置版)

《美術館 _四頻裝置版》是大舍的主持建築師柳亦春通過台州當代美術館和藝術家殷漪合作的影像作品,意在找尋空間、身體和聲音之間那些未知的聯繫。

馬賽克烏託邦局部

《馬賽克烏託邦》是一幅動態照片拼貼畫,由眾多參與者通過線上平臺參與製作完成。參與者通過選用自己身邊的生活場景,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加入線上製作團隊,拼貼出勒·柯布西耶於1922年所暢想的當代城市的電子圖景,以呈現「理想城市」的另外一種內涵。

生產游離

對於城市的未知感和想像力,往往建立在現狀的暗流之中。塑料作為現代生活中可見頻率極高的物質,恰恰串聯起了城市運轉邏輯的開放循環。建築師在尋求現代科技加持的道路上與塑料不期而遇,帶來了意外之喜。在生產-製造-回收-設計-再生產的循環構建中,我們收穫了無窮的可能性。

「構造未來」的三件作品的主題可以分別定義為廢墟、碎片與數字。這樣概念的提出以及相關實踐的表達,雖然並不一定能夠成為針對當前時代變革的一種應答,但重要的是需要形成一種意圖鮮明的正向面對。

藝術家介紹

柳亦春

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創始合伙人,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和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客座教授,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特許會員,《建築師》和《建築學報》雜誌編委。

代表作品有螺旋藝廊、龍美術館西岸館、雅昌(上海)藝術中心、花草亭等,曾參加法國蓬皮杜中心「當代中國建築與藝術展」、威尼斯雙年展「中國新銳建築創作展」、米蘭三年展、等重要的國際性建築展覽,曾受邀在多所大學和博物館進行學術講座,如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中央美術學院、華南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法蘭西建築學院、法國建築與遺產之城博物館、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建築中心、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

曾獲「遠東建築獎」、由美國《建築實錄》雜誌評選的2011年度全球十佳「設計先鋒」(Design Vanguard 2011)以及由英國《建築評論》雜誌評選的2014 AR Emerging Awards新銳建築獎、2015年倫敦設計博物館年度設計獎提名、2015年福布斯「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師」獎、2016年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金獎、UED2019年年度建築師大獎及美國建築師協會AIA中國區2019建築類最佳榮譽獎等獎項。

殷漪

作曲家、藝術家、策劃人。1998年組建慢核樂隊「死亡詩社」,貝司手兼主唱。2001年轉向數位音樂創作。殷漪早期的音樂創作領域包括:音樂表演、現代舞、肢體劇場。近年來的音樂實踐主要集中於個人現場音樂表演以及音樂在社會結構中的功能性探索。

基於對「聲音」深度的思考和研究,殷漪展開其跨媒介的藝術創作,作品形式包括表演、聲音、影像和裝置。感知、身份、文化、媒介性成為其創作焦點。對於他來說,藝術是自我治癒的良方,也是思考與行動的試金石。

童明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創立梓耘齋建築事務所,開始建築實踐。童明作為教師的身份,使得梓耘齋的工作始終處於一種充滿大學氛圍的環境裡,但同時也根植於城市社會中,力圖深入理解並與之合作。梓耘齋建築的大量工作都充滿了試驗性與研究性,並始終感興趣於廣泛的學習與城市研究,並將由此形成的知識與思考融入到城市建築的實踐中去。梓耘齋的建築作品在各類國內外重要專業期刊與專著中廣泛發表,同時還曾參加2008年威尼斯築雙年展,法國巴黎「中國當代建築展」,法蘭克福德國國家建築博物館 「M8 in China,中國當代8位建築師建築展」等各類重要的專業展覽。

袁烽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客座教授;創盟設計與一造科技創始人。袁烽主要專注在建築數位化建構理論、建築機器人智能建造裝備與工藝研發,並在多項建築設計作品中實現理論與實踐融合,一直積極推廣數位化設計和智能建造技術在建築學中的應用。已出版中英文著作10本,多次特邀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等校講座,其設計屢獲國際、國家級各類獎項。袁烽及其作品也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其中作品竹裡、池社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永久收藏。

原標題:《聽柳亦春、童明、袁烽和殷漪聊和建築有關的那些事》

閱讀原文

錄入編輯:上海藝術24小時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湃客

繼續閱讀

相關焦點

  • 童明:城市特性由人的本性決定
    在當前這樣一個變革時代的背景中,梓耘齋建築工作室所關注的不僅在於通過明晰性的築造來獲取真實感知並呈現具體建築,也力圖在深刻的城市背景中完成每一次有關環境與機能的梳理與構造,同時通過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推進有關社會網絡的動態織造,由此引導個體建築與場所精神之間既特殊又普遍的關係,將過去、現在與將來連接在一起。
  • 五家國內外大師團隊角逐元寶島原研哉×柳亦春和承孝相...
    日前,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舉行。原研哉×柳亦春大師聯合團隊的「時光洲」方案和承孝相大師聯合團隊的「Y-HARP 楊柳青歷史區再生計劃」方案共同獲勝。
  • 童寯誕辰120周年|童明談其祖父:重返園林中的精神世界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近日專訪了童寯之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童明,在他看來,童寯對於今天的意義不只存在於建築學界的專業領域,他和當時一批擁有自由獨立人格的學人,就像一面鏡子,讓人反思未來的方向。童寯(1900-1983),中國當代傑出的建築學家、建築師、建築教育家。
  • 聊一聊有關鈣劑的那些事|「藥」事
    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的健康意識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補鈣的重要性,這與廠商對於鈣劑的大力推廣有很一定關係,今天,我們就聊一聊有關鈣劑的那些事。例如,枸櫞酸鈣含鈣量較低,但水溶性較好,胃腸道不良反應小,並且有可能減少腎結石的發生,適用於胃酸缺乏和有腎結石風險的患者;葡萄糖酸鈣在體內代謝成葡萄糖,使血糖濃度升高故不適於糖尿病鈣缺乏患者;乳酸鈣在體內代謝成乳酸,使機體產生疲勞、酸疼,故不適於體質衰弱的患者。 第三代鈣製劑(胺基酸螯合鈣等)屬於有機鈣的範疇,但綜合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鈣劑的優點,弱化了缺點。
  • 3D列印建築背後的「機器匠人」
    馬義和語氣堅定。100多公裡外的烏鎮西柵景區,另一個工地上,也有兩臺機器人。它們在為建造新一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場館助力。承建者是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袁烽的團隊。他設計的機器人並不僅僅做3D列印,還展開了機器人木構、磚構等多種實驗性建造實踐。兩個工地本沒有交集,但在國家對智能建築的引導下以及工業4.0來臨之際,卻有著相近的意義。
  • 崇州竹裡:一首陸遊的詩和一個入選威尼斯雙年展的建築
    800餘平米的中國鄉村建築「竹裡」,從動工到建成只花了52天,但它入選的頂級建築展覽和業界刊物,足以讓每一個新建築都豔羨。2017年9月,「竹裡」受邀參加北美最大建築盛會之一的芝加哥建築雙年展(Chicago Architecture Biennial)。但這似乎還不夠。圖為:竹裡它那圓融交匯的俯瞰格局,和扭變彎曲的青瓦屋面,僅憑几張照片就可以讓觀者被一擊而中。
  • 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院兒——從最大到最小...
    中國國家館主題公布 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各國國家館主題於2020年2月27日公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評審決定,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張利擔任202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的策展人,策展團隊提出的「院兒——從最大到最小」(Yuan-er,a courtyard-ology:
  • 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主題公布
    「 為藝術家提供才華橫溢的展示舞臺 」「 為社群提供更多元選擇的商業機會 」- 墅城會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全球發布會啟動中國國家館主題為「院兒——從最大到最小」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全球發布會啟動中國國家館主題公布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各國國家館主題於2020年2月27日公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評審決定
  • 冠優愛益生菌—聊一聊寶寶便秘那些事
    今天,冠優愛益生菌跟你聊一聊寶寶便秘那些事。孩子便秘多見於如廁訓練時期以及輔食添加初期。寶寶便秘問題困擾過許多家長。這篇我們就來全面聊聊孩子的便秘困擾。便秘直接帶來的就是「宿便」。宿便是一種相當危險的東西,它可以製造多種毒素,引發很大多疾病。 便秘的症狀超初只是腹脹不舒服,放屁、打嗝的次數增多。在這個階段,只會覺得有些不舒服而已。
  • 在上海城市不眠書店,和幾位insider聊了聊直播帶貨那些事
    會不會好奇淘寶、快手和抖音三大平臺的直播策略有何不同?8月29日,我們通過《第一財經》YiMagazine的線下沙龍活動Yi Salon,和上海的讀者朋友們聊了聊關於直播帶貨的那些事。本次沙龍在上海城市不眠書店舉辦。
  • 跟幾個20多歲的刺青師聊了聊:那些奇葩客人和「生殖器紋身」的事
    潮庫新欄目《街啪》,是我每周派出小編、採訪各地各領域的年輕人領袖,和大家分享一些他們的潮流文化和生活方式。
  • 「同人圈」那些事:我們和寫手、剪刀手、AO3志願者聊了聊
    遲丸記得2008年以前的貼吧非常適合同人創作:「那個貼吧其實特別小,用戶都是你聊天聊了很久的老熟人,不會有什麼陌生人進來,氛圍會很好」,但是隨著2008年以後貼吧屏蔽詞和廣告增多、頻繁地發生毫無原因的帖子樓層被吞現象,使得用戶體驗變差,「那個時候我基本就沒怎麼在貼吧寫了。」2013年前後,LOFTER在同人圈流行起來。
  • 青聽|「我談戀愛了!」 和爸媽聊對象的套路有多深
    二〇一九年玖月玖日青·聽今日配樂《小半》背景音樂歡迎到網易雲音樂關注@共青團中央收聽更多團團推薦的歌兒「媽,我失戀了,我要回家。」福建女生陳冉第一次和媽媽提起自己談戀愛,已是失戀時。對於她而言,交朋友不僅是自己的事,而是要建立家族之間的連結。其實,當時嚶嚶在北京的學校早已有了意中人,只是一直不知道怎麼開口告訴爸媽。她知道,一旦提起,爸媽肯定會接下來把對方情況盤問個底兒掉,「家在哪裡,專業如何,有沒有兄弟姐妹……」蘇嚶嚶說,有些事我也不知道,想想都覺得麻煩。果然,大學最後一個暑假,媽媽和嚶嚶一起回家的路上,媽媽有意無意間詢問女兒交男朋友的事。
  • 瘋狂猜成語:高考進行時,和你聊一聊那些中榜的成語!
    所以,為了讓各位小主們放鬆一下,今天糖糖就來聊一聊那些和中榜有關的成語。一、小主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和中榜有關的成語呢?歡迎在評論區裡補充哦!(贊是一種鼓勵,分享是最好的支持,感謝您對糖糖的關注!)
  • 那些有關「雨」的古風歌曲,歌詞細膩,網友:聽著都挺傷感!
    那我們現在來分享一些有關雨的古風歌給大家吧!第一首《杏花弦外雨》這首《杏花弦外雨》是司夏和CRITTY共同合唱的,可以說有些傷感吧又有些優雅吧!開頭的水聲讓人聽著很舒服。就像是江南的雨天,一位佳人撐著一把傘站在橋頭看著雨一絲絲的落下,落入河中,再和這水融為一體。佳人又在哪處遇見了自己的心上人,看著深巷的杏花開放,竟也好似一個個嬌羞的姑娘,年少何憂。
  • 那些與毅力有關的人與事
    清風徐來歲月香2020-12-15 10:50:08原創 江卉娟 六尺巷文化讀書的時候,老師們為了激勵貪玩的我們,總是拿那些有毅力的名人事例不厭其煩地教導我們,以此期待我們能夠「天天如一日」的堅持勤奮學習。
  • 那些奇葩的建築設計理念!
    創作需要靈感,尤其是那些對建築形象要求極高的重大設計項目。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建築大師作品,都有著獨特的設計理念和獨一無二的標誌性。但我小時候聽說過一個特別的反例,大家都知道雪梨歌劇院像船帆、像貝殼,其實設計師伍重後來承認其設計靈感只是撥開的橘子皮而已。
  • 綠色建築和綠色建築材料_2020年綠色建築和綠色建築材料資料下載...
    本資料為綠色建築和綠色建築材料-40p,PPTX 格式。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建築使用能源所產生的CO2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來源。節能建築成為建築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建築也應運而生。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綠色建築」? -----正文分割線-----  2018年12月初,中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50378-2014通過了修訂審查,並於2019年初正式發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