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礦物元素,在體內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缺鈣會導致身體發育不良、乏力、精神不集中、疼痛、骨質疏鬆等情況。不過據營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日均膳食鈣的攝入量為僅為推薦攝入量的一半,表明缺鈣似乎是個普遍現象。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的健康意識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補鈣的重要性,這與廠商對於鈣劑的大力推廣有很一定關係,今天,我們就聊一聊有關鈣劑的那些事。
1
鈣劑的分類及特點
市面上的鈣劑多如繁星,劑型也多種多樣,包括片劑、膠囊、顆粒劑、針劑等,不過從化學組成來說主要分為無機鈣(第一代鈣)、有機鈣(第二、三代鈣)和生物鈣三種。
無機鈣主要包括第一代鈣製劑碳酸鈣、磷酸鈣、氧化鈣(活性鈣)、氫氧化鈣、碳酸氫鈣、氯化鈣;有機鈣主要包括第二代鈣製劑中的枸櫞酸鈣、檸檬酸鈣、醋酸鈣、葡萄糖酸鈣、乳酸鈣和第三代鈣製劑中的胺基酸螯合鈣、L-天門冬氨酸鈣等;生物鈣主要指的是中藥補鈣製劑。
無機鈣的特點:此類鈣劑的優點是含鈣量高,但缺點是水溶性低,進入人體後需經胃酸解離成鈣離子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影響胃內酸環境,當胃酸缺乏時解離不完全,生物利用度降低,並且較容易引起胃腸道刺激症狀。
有機鈣的特點:有機鈣的鈣含量相對較低,但較於無機鈣,此類鈣劑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好,酸鹼度接近中性,吸收不消耗胃酸,胃腸刺激小,適合小兒、中老年以及胃腸功能差的人群。
生物鈣的特點:一般由富含鈣的天然原料或貝殼經高溫煅燒而製成的。此類鈣劑的離子化程度高,易被機體吸收利用。但有些生物鈣製劑中含有對機體有害的元素,如鎘、鉍、鉛等,長期服用會產生潛在重金屬中毒的可能。
小卡片
鈣劑分為無機鈣、有機鈣和生物鈣三類,無機鈣雖含量高,但生物利用度低,胃腸道刺激大;有機鈣易吸收,胃腸道反應小但含鈣量低;生物鈣來自天然原料,可能存在重金屬中毒風險。
2
鈣劑的選擇
鈣劑選擇需考慮其鈣元素含量(表1)、安全性和有效性。總體來說,無機鈣作為第一代鈣製劑(如碳酸鈣、磷酸鈣等),對胃腸道刺激較大,吸收利用度較低,但優點是價格往往較低。以碳酸鈣為例,該製劑含鈣量高,吸收率高,易溶於胃酸,常見不良反應為上腹不適和便秘等,不過碳酸鈣在體內中和胃酸,老年人及胃酸分泌下降者不宜長期服用。
有機鈣中的第二代鈣製劑(如枸櫞酸鈣、檸檬酸鈣等),生物利用度高,胃腸刺激較小,但缺點鈣含量相對較低,個別鈣劑在使用時對機體會產生一些額外的影響。例如,枸櫞酸鈣含鈣量較低,但水溶性較好,胃腸道不良反應小,並且有可能減少腎結石的發生,適用於胃酸缺乏和有腎結石風險的患者;葡萄糖酸鈣在體內代謝成葡萄糖,使血糖濃度升高故不適於糖尿病鈣缺乏患者;乳酸鈣在體內代謝成乳酸,使機體產生疲勞、酸疼,故不適於體質衰弱的患者。
第三代鈣製劑(胺基酸螯合鈣等)屬於有機鈣的範疇,但綜合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鈣劑的優點,弱化了缺點。此類鈣劑溶解性好,吸收率高,對胃腸道刺激小,並且由於特殊的代謝途徑,高鈣血症風險較低,不過價格偏高。
表1 常見鈣製劑元素鈣含量表
3
每天應補充多少鈣?
充足的鈣攝入對獲得理想骨峰值、減緩骨丟失、改善骨礦化和維護骨骼健康有益。2013 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成人每日鈣的推薦攝入量為800mg(元素鈣),50歲及以上人群每日鈣的推薦攝入量為1000-1200mg。建議儘可能通過飲食攝入充足的鈣,當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時,可給予鈣劑補充。營養調查顯示我國居民每日膳食約攝入元素鈣400mg,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天尚需額外補充元素鈣約500-600mg。
小卡片
由於日常膳食中攝取的鈣量僅為推薦量的一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天尚需額外補充元素鈣500-600mg。
4
鈣製劑的使用注意
維生素D有利於鈣在胃腸道的吸收,一般建議與鈣劑同時服用,成年人推薦維生素D攝入量為400U(10ug)/d;65歲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及攝入和吸收障礙常有維生素D缺乏,推薦攝入量為600U(15ug)/d;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2000U(50ug)/d。
在骨質疏鬆症的防治中,鈣劑應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尚無充分證據表明,單純補鈣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質疏鬆藥物。與皮質類固醇、異炯肼、四環素或含鋁的制酸藥合用,會降低鈣劑的吸收效果,鈣劑與鐵劑合用時會導致鐵劑的吸收減少。
長期大量服用鈣劑,可引起高鈣血症、高尿鈣症、腎結石、異位鈣化、動脈粥樣硬化等不良結果,並可能會影響鐵、鋅、鎂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患有高鈣血症和高鈣尿症的患者應避免使用鈣劑。
5
鈣劑的服用時間
口服鈣劑以清晨和臨睡前各服用一次為佳,如採用每日3-4次的服用方法,建議餐後1-1.5小時服用,以減少食物對鈣劑吸收的影響。對於胃酸缺乏者,不宜空腹服用。對於鹼性強的鈣劑,需與食物同服以減少刺激。如需長期補鈣,建議間歇性進行,如每2個月停服1個月,以此循環。
6
這些因素影響鈣吸收,增加鈣流失
1.食物中草酸:食物中的草酸可與鈣形成沉澱而使鈣的吸收率降低。在選擇蔬菜時,應注意草酸含量。可採用適當措施去除妨礙鈣吸收、利用的因素,如先焯後炒(使部分草酸溶於水)。常見蔬菜中鈣和草酸含量見表2。
表2 常見蔬菜中鈣和草酸含量表(100g)
2.高鹽飲食:因鈉與鈣的排洩相互關聯,在高鹽攝入時,鈉排洩增加,鈣也隨之丟失。
3.高蛋白飲食:膳食蛋白質攝入較多會增加尿鈣排洩,但並不一定影響鈣瀦留。
4.咖啡因:咖啡因攝入過多會增加尿鈣的排出,還能輕度減弱腸鈣吸收,同時對鈣瀦留有中
度影響,並與女性髖骨骨折風險增加有關。咖啡、茶、可口可樂中含大量的咖啡因,應減少飲用。如長期飲用咖啡(每日2杯以上),建議同時補充鈣劑,以保證足夠的鈣攝入。
5.吸菸:研究表明吸菸者骨密度低於不吸菸者,同時吸菸會令骨丟失增加,腸鈣吸收減少,因此提倡戒菸。
6.飲酒:攝入過多的乙醇可影響腸道對脂肪、維生素D和鈣劑的吸收,同時攝入過量的乙醇會抑制骨形成,應避免長期過量飲酒。
小卡片
食物中的草酸、高鹽飲食、高蛋白飲食、咖啡因、吸菸、飲酒可能會影響到鈣的吸收或導致鈣流失加速,生活中應予以注意。
參考資料:
[1]王濤,楊龍.鈣製劑在臨床安全合理應用的分析研究[J].中國藥事.2018年11月.
[2]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療指南(2017)[J].中國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誌.2017年9月.
[3]張麗麗.鈣劑合理應用的原則和方法探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年.
[4]王曉燕,梁天穎.鈣劑的合理選用及服用的注意事項[J].大家健康.2015年1月.
[5]叢琳,路國紅.鈣製劑正確選擇及合理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