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阿里耽誤的獨角獸:蝦米音樂&天天動聽

2020-12-21 騰訊網

來源:中國企業報·青財經

作者:青青

編輯:嶽上媛

主編:江金騏

網際網路巨頭BAT之一的阿里,在投資圈似乎陷入一個怪象,就是「一入阿里誤終身」。不論剛開始是第一梯隊多麼頭部的獨角獸項目,在阿里花重金收購之後,都能「投一個死一個」,尤其是將行業第一和第二的獨角獸項目一合併,變成第三而後慢慢僵化銷聲匿跡,終而成為阿里的棄子。

原本一手「王炸」好牌,被阿里打得稀巴爛。無論是共享單車裡的ofo小黃車,還是外賣行業的餓了麼,又或者是稱霸視頻網站數年的優酷土豆,甚至是雲存儲服務領域的酷盤,幾乎沒有例外地都「躺下了」。因此,阿里被外界視為「獨角獸殺手」。

現在,我們來看下那些年被阿里耽誤的「獨角獸」——在線音樂篇:蝦米音樂&天天動聽。

近日有傳言蝦米音樂將於2021年1月關閉。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發網友們熱議。儘管官方回復不予置評,但聽到風聲的網友們,還是集體前往蝦米音樂官微留言:「蝦米挺住」。

蝦米音樂,能挺住嗎?還是步天天動聽後塵,成為下一個躺倒的獨角獸?

「爺青回」:蝦米音樂&天天動聽

「蝦米是我最愛的音樂APP,當年下載了好多歌。」

「我買的專輯都在蝦米,日推貼心,真要解散了嗎?」

「用了十年,幾乎只聽蝦米,自己還設了很多精選專輯,太多青春回憶都在裡面,千萬不要結束。」

……

當蝦米音樂用戶在網際網路上回憶青春嚎啕痛哭時,阿里收購的另一在線音樂平臺天天動聽則被網友評論,「墓碑都沒有了,甚至連骨灰都被揚了」。

2013年,網際網路在線音樂平臺——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先後被阿里併購,當時沒有人會懷疑背靠阿里大文娛這顆大樹,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N年後居然會有相繼倒下的一天,平臺上的音樂發燒友也不曾想到會有「爺青結」的一天。

無巧不成書,有時候現實比書更巧合。2007年,黃曉傑、王智罡等年輕人,模仿千千靜聽推出一款音樂播放器軟體「天天動聽」,憑藉簡潔人性化的操作、高品優質的音效、炫麗震撼的可視化效果,以及首次實現的「桌面歌詞」,帶給音樂發燒友手機聽課的全新體驗,而且還都免費,用戶指數級增長,從1000萬到5000萬,再到突破1億,直至阿里收購前,吸引3億用戶的使用。

同在2007年成立的音樂平臺「蝦米音樂」,由阿里前員工王皓所創建,一開始名為EMUMO,後來才改名為蝦米音樂。這款定位為「專業的音樂內容發現及消費平臺」的App,憑藉貼心的音樂風格列表,鼓勵用戶DIY專輯、藝人信息,還有對小眾和原創音樂的支持,一度成為樂迷用戶的「心頭好」。隨著用戶數量的暴漲,蝦米音樂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站上音樂App的頂端,用戶都以使用蝦米App為榮。

轉折點出現在2013年。獨角獸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先後被阿里併購。而這一年,網易雲音樂誕生。併購後的兩年時間,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內部,開始各種組織架構與人事的變動,直到2015年,阿里將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合併為阿里音樂,並拉來高曉松和宋柯擔任董事長和CEO,再加上遲來的何炅,阿里音樂「鐵三角」正式形成。

至此,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阿里收購兩大音樂獨角獸

「矮大緊」高曉松,出身高知家庭,博學多才,談笑風生。年輕時創作的一首《同桌的你》,讓他一舉成名,紅遍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圈,是中國最重量級音樂人之一。

何炅是專業主持的,湖南衛視的臺柱子。阿里音樂「鐵三角」裡最靠譜的是宋柯,曾任華納唱片高管,是圈內有名的音樂人。

阿里音樂「鐵三角」準備大幹一場前,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和天天動聽創始人黃曉傑,分別於2015年1月和9份被曝離開,前者入職釘釘不再做音樂,後者正式加盟暴風科技旗下暴風魔鏡任COO。

沒有了創始人的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合併成阿里音樂,開始拓展版權渠道,購買滾石、相信音樂、華研等知名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

阿里音樂「鐵三角」中的高曉松,在多個場合力推由天天動聽更名為阿里星球的新平臺。雷聲大,雨點小。高調的阿里星球,在「矮大緊」高曉松大文娛高管們的錯誤運營模式下,天天動聽在一次更新後,原來的圖標、界面一去不復返,用戶體驗非常差,這使得原本靠天天動聽積累的阿里星球用戶極速流失,奔向天天動聽品質繼承者網易雲音樂。

更要命的是,阿里音樂在與網易雲、QQ音樂的版權之爭中逐漸落入下風,失去了版權,索尼、華納、周杰倫等曲庫紛紛被下架,甚至連環球音樂版權也丟了。天天動聽被「作死」了,到2016年12月,成立僅7個月的阿里星球宣布停止服務。舌燦蓮花的高曉松,拍拍屁股搖著扇子走人,繼續去主持他的脫口秀網綜,身後則留下阿里音樂的爛攤子。難怪網友們提及天天動聽就說「連個墓碑都沒有,骨灰都被揚了」。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併購前曾佔中國數位音樂平臺市場超過17%的天天動聽,不到兩年時間就被榨乾了品牌價值。另一邊,僅剩的「獨角獸」蝦米音樂,版權的缺失註定了越來越被邊緣化,逐漸脫離音樂App的第一梯隊。往事不堪回首,早期的蝦米音樂,曾將眾多在線音樂平臺狠狠踩在腳下,是音樂社區妥妥的獨角獸。反觀鵝廠QQ音樂,在版權大戰中穩步前行,風生水起。就連新生的網易雲音樂平臺,搭上了版權末班車,也後來居上,甚至在2019年還拿到了阿里7億美金的投資。

蝦米音樂是否會繼天天動聽後成為阿里的棄子?

阿里併購出啥問題?

音樂獨角獸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被阿里併購後都一蹶不振,一手音樂好牌,被打得稀巴爛。

網際網路巨頭有錢可以「買買買」,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但對音樂平臺這樣的文娛項目,更需要人的熱愛。有熱愛才有音樂,這並不是冷冰冰的數據所能懂的。

在網際網路圈,以淘寶、天貓電商平臺起家的阿里巴巴,素以運營、數據管理為要的企業文化而著稱。有一種說法在網上廣為流傳:阿里除了與電商相關的嫡系部隊戰鬥力強外,被其投資的獨角獸們基本沒有發展好的。這難道是阿里的投資魔咒嗎?

《中國企業報·青財經》細數阿里近十年投資的獨角獸,除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外,還有優酷土豆、ofo小黃車、酷盤、餓了麼等諸多優秀項目,不難發現,這些項目在被阿里併購後,往往出現團隊頻繁換帥現象,空降管理人員,項目創始人被各種原因離職,原來的管理層被架空,或被邊緣化,還有部分被勸退。在企業管理上,唯數據論,追求運營流程化而常常忽略了人的創新與自由性,為流程而走流程,大大降低了團隊的效率。如此一來,項目團隊元氣大傷,業績滑落,一旦開展外戰,就毫無還手之力,成了百足之蟲,漸漸淡出大眾視線。

同樣有錢也是「買買買」,鵝廠這邊基本只是出錢,不動團隊核心成員,也不管項目具體運營,保持原有團隊的自主性與創新性,扮演好協作角色。這樣,鵝廠投資酷狗、酷我,與騰訊嫡系QQ音樂合併成TME,三大音樂平臺各自發展,又相互扶持,成為網際網路在線音樂平臺的巨無霸。

與社交起家的騰訊不一樣,阿里是做平臺的,最重要的投資邏輯是資源整合,其投資併購的項目,大多都逃脫不了被整合轉為流量的命運。這也就意味著,時間一長,容易被榨乾流量與價值。投資天天動聽,將其廢了;投資蝦米音樂,又半死不活;只能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投資網易雲音樂……這樣的投資惡性循環什麼時候是個頭,阿里的併購文化是不是要及時調整?在與小馬哥企鵝帝國的PK中,倒下了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兩大獨角獸,阿里帝國手上的牌是否少一張?

相關焦點

  • 搞死天天動聽後,蝦米音樂也被阿里玩壞了
    那些喜愛蝦米的用戶們,內心要崩潰了!不少的微博網友的已經跑到了蝦米音樂的官微下高聲吶喊:「不要關,給老子挺住!」也有不少網友擔心自己充的會員、買的明星專輯怎麼辦?但好景不長,版權的缺失讓蝦米音樂註定不能成為主流,只能老老實實做自己的小眾。最終在2013年,投入了阿里巴巴的懷抱,並與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版權、高曉松、何炅、宋柯的引流,讓蝦米音樂走向了一個高峰時代。
  • 被阿里耽誤的蝦米的一生
    「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這條官方未下場闢謠的消息在音樂圈迅速發酵,更難過的是那些粉絲:大家都不想告別,但所有人都明白,即便不是這個時間,蝦米音樂也正在被遺忘。2006年時,一個名叫Emumo的「小破站」出現,意為Earn Music&Money。之後不少用戶為愛發電,自發上傳專輯。
  • 蝦米死亡倒計時,發力社交丟了音樂,坐擁2億用戶死於阿里折騰
    在脈脈蝦米關閉的消息也引起討論 圖源/脈脈曾經蝦米音樂並不是阿里唯一的平臺。2013年收購蝦米的同時,阿里還收購了用戶兩億的天天動聽。2015年,通過整合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建立了阿里音樂。根據比達諮詢數據顯示,2014年在中國數位音樂平臺的市場份額中,天天動聽佔17.3%,蝦米音樂佔4.6%,合併後,兩者市場份額累積達到21.9%,阿里音樂的市場份額達到行業第一。而到了2019年,據艾媒諮詢發布報告顯示,2019年12月各大主流音樂平臺的月活用戶量前三名被騰訊包攬,分別為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緊隨其後第三第四的則是網易雲和蝦米。
  • 蝦米音樂消失倒計時:被阿里「耽誤」,沒人為它「充值」
    「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這條官方未下場闢謠的消息在音樂圈迅速發酵,更難過的是那些粉絲:大家都不想告別,但所有人都明白,即便不是這個時間,蝦米音樂也正在被遺忘。2006年時,一個名叫Emumo的「小破站」出現,意為Earn Music&Money。之後不少用戶為愛發電,自發上傳專輯。
  • 阿里收購「怪圈」:從獨角獸變為棄子
    2015年,國家版權局的一紙聲明掀起了國內音樂平臺之間的版權大戰,其中最主要的參戰方分別是騰訊QQ音樂、海洋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以及整合了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的阿里音樂。最初,阿里音樂率先拿下了滾石、華研、相信、寰亞、BMG等幾家知名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與另外兩位對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 阿里的蝦米黯然離場,音樂的夢想無處安放
    同年,阿里再次出手,收購了用戶量突破兩億的天天動聽。2015年3月,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併組成阿里音樂,高曉松擔任董事長,宋柯出任CEO,何炅任首席內容官(CCO)。同年7月,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責令各網絡音樂服務商於2015年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 蝦米音樂被傳1月關停,阿里真的沒有文娛基因?
    面對媒體詢問,阿里巴巴和蝦米音樂的回應則是"不予置評",而據了解,蝦米內部的部分員工已經在考慮轉崗或離職。蝦米音樂的原型是2006年一個名叫Emumo的音樂網站,Emumo意為Earn Music&Money,定位很明確,就是做一個連結音樂人和用戶的付費網站。在版權意識和付費服務依然方興未艾的當時,蝦米無疑是極其特別的。
  • 蝦米音樂之死:享年12歲,被「親爹」阿里耽誤的一生!
    蝦米音樂:卒於2021,享年12歲!永別了,蝦米音樂!「很抱歉,由於業務調整,蝦米要在這個時候和樂迷朋友們說一聲再見。」1月5日,蝦米音樂官方發布通知,將於2月5日停止蝦米音樂的服務。從20年年底傳出關停消息,到正式把關停提上日程,屬於蝦米音樂的一畝三分地,將徹底消亡。
  • 阿里收購天天動聽 寺庫或將收購香港米蘭站
    消息一,阿里大手筆收購,還在繼續,已經完成手機音樂播放器天天動聽的收購。  天天動聽是上海水渡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手機音樂播放器,公司於2008年5月成立,2011年A輪融資數百萬美元,2012年10月獲得阿里戰略投資。
  • 蝦米音樂,阿里大文娛倒下的第一名戰士
    最新的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報告顯示,國內在線音樂的品牌只有四個,分別是酷狗、酷我、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蝦米早已經不在此列,阿里音樂雖有其名,但已沒有蝦米存在之實。蝦米音樂的歷史可以說還比較長,2006年在杭州被創立,只不過當時叫EMUMO,後來才改名為蝦米音樂。
  • 蝦米真的被阿里巴巴耽誤了嗎?
    但蝦米真的被阿里巴巴耽誤了嗎?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回到2012年。012013年1月,阿里巴巴對外宣布收購當時還只是一個PC端網站的蝦米音樂,以此組建「音樂事業部」,向時任阿里集團副總裁吳泳銘(東邪) 匯報。
  • 蝦米音樂是如何一步步被吃掉的?
    面對當時的情況王皓已經清楚意識到,如果蝦米音樂還想要活下去,賣身找個大樹好乘涼成為了最好的選擇。2013年,蝦米音樂這支由從阿里出走的團隊創立的音樂軟體又再次以賣的形式回歸了阿里,被納入了阿里的大文娛序列。
  • 調查|蝦米真的被阿里巴巴耽誤了嗎?
    來源:第一財經YiMagazine獨家調查 | 蝦米真的被阿里巴巴耽誤了嗎?原創 袁穎 第一財經YiMagazine在2013年那樣一個時代,音樂變現的想像空間仍然有限,而阿里在這方面並不能為蝦米提供更多的經驗。
  • 誰弄死了蝦米音樂?
    ▲知乎用戶評論 2015 年,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深受阿里大文娛器重,但它沒想到,騰訊 QQ 音樂和海洋音樂聯手合併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2015 年 7 月 15 日,高曉松、宋柯正式加盟阿里音樂,他們後來選擇將「天天動聽」改版為「阿里星球」,想花重金打造一個理想化的全產業鏈平臺,就像音樂版淘寶一樣,能直播、能演出、能製作音樂、能賣門票周邊、還有社區平臺,囊括整個音樂生態。 阿里音樂也幾乎將精力全部投擲於此。但事實證明,這就是一個理想星球。
  • 阿里不懂音樂
    文/周雄飛編輯/子夜繼天天動聽後,蝦米音樂又成了一個將被阿里切斷「生活費」的「女兒」。為了應對騰訊和海洋音樂的夾擊,阿里巴巴同在2015年3月將麾下的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併正式組建為阿里音樂,並聘請了高曉松和宋柯分別擔任董事長和CEO。 就在2016年7月15日,騰訊與海洋音樂集團雙雙官宣,表示已經對各自的數位音樂業務進行了合併,並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也就是業內所說的「TME」。
  • 蝦米音樂即將關閉!版權之爭燒錢不敵QQ音樂,後又淪為阿里棄子
    蝦米音樂誕生的2007年4月前後,對於中國音樂來說,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一方面,傳統的實體唱片經濟已經出現頹勢;另一方面,2004年酷狗音樂上線,2005年酷我音樂成立,2006年百度收購千千靜聽,2007年天天動聽即將誕生,千播大戰的時代也即將到來。 起初,蝦米音樂發展得不能說順風順水,至少也可圈可點。
  • 阿里為什麼做不好「音樂」?
    想當年,阿里巴巴先後收購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請來高曉松、宋柯、何炅組建阿里音樂集團,意氣風發,野心勃勃,卯足了勁要顛覆中國音樂產業。然而,8年過去了,曾經3億用戶的天天動聽早已被阿里玩死了,蝦米音樂也一直沒什麼起色。相比於阿里大文娛體系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資本動作,在音樂領域,阿里一直在努力,但一直在潰敗。
  • 蝦米音樂關停:高曉松音樂理想主義時空錯位
    天天動聽與蝦米同時走低,阿里大文娛也不再被外界看好。開付費音樂先河付費音樂在國內進展緩慢,在早期更是遭到一眾音樂人的抵制,加上用戶在線付費習慣並未養成,版權費用高昂,導致早期蝦米難以盈利。錯誤的時間,蝦米為此付出了代價,但無法否定蝦米開創了付費音樂的先河,也曾站上音樂食物鏈的頂端。
  • 蝦米音樂的鍋,高曉松必須背?
    2013年,阿里巴巴收購蝦米,成立音樂事業部。2015年3月,阿里巴巴將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併組成阿里音樂。2015年7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高曉松、宋柯已正式加盟阿里音樂,分別擔任董事長、CEO兩大要職。
  • 蝦米音樂「偶像的黃昏」
    在2010年、2011年,蝦米險些因為熬不下去死掉。也因此,2013年,從阿里出走七年後,王皓又回歸了阿里:順帶把蝦米賣給了阿里。好比私奔後生了孩子養不起,又送回了有錢的娘家。而這,也是蝦米逐漸走下坡路的「萬惡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