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老字號照相館裡的年滋味

2021-01-13 新華網上海頻道

    新華社上海1月16日電(潘旭 王宛藝)新年伊始,上海百年老店王開照相館全家福拍攝區的顧客絡繹不絕。年輕人嘗個鮮,老年人懷個舊,在手機普及的今天,新年進照相館拍照依然大有市場。

    「三二一!」伴隨著閃光燈,85歲的楊慧珍一身唐裝,端坐中間,笑出了聲。孫子孫女緊靠兩旁,一家七口的影像就此定格。

    2020年對楊慧珍一家意義重大:孫女出國求學歸來,孫子考上高中。「兒孫滿堂,都有出息,我心裡高興,就想著新年再來王開拍張照片,討個好彩頭。」

    楊慧珍第一次走進這家照相館是在1937年,老照片幫她回憶起當時情形:「父親抱著我,母親一身旗袍,全家像過年一樣開心。」

    位於南京東路的王開照相館成立於1921年,至今保存著多張20世紀20年代的老照片。從業40年的周建民如今在照相館從事照片修復工作,「那個年代來拍照的人,很多都是來自大戶人家」。

    新中國成立後,照相館不再高冷,館裡也漸漸有了各類服飾,其中最流行的就是軍裝。

    「我當年拍結婚照,愛人就穿的軍裝,他說穿軍裝特有型。」楊慧珍回憶說。

    改革開放後,婚紗照風靡起來,照相館更火了,高峰時一天有260對新人拍結婚照。

    「西裝禮服都流行開來,國際名牌更是『吃香』,拍照時頭上還要裝扮些塑料花。」周建民說。

    「當時來拍照要花掉一個月的工資,是件大事,要準備好幾天,考究點的話還要燙個頭髮。」楊慧珍接過話說。

    如今,當年流行的中山裝、長衫、唐裝等又再次流行。走在照相館走廊裡仿佛穿越一般,掛著琳琅滿目的復古風格全家福,等候區的顧客爭相翻閱著樣冊。在樓下的結婚照區域,服裝種類涵蓋古今中外,穿中式傳統服飾則成了很多年輕人的選擇。

    「追求復古其實是堅持我們自己的文化,並不過時。」楊慧珍說。

    楊慧珍一家跟工作人員約定時間,之後還有挑照片、印照片等一系列環節,在她眼裡,這就是年味。

    等候拍攝的下一組顧客是一家三口,也拍全家福。年逾八旬的父親挑了一件中山裝,工作人員正在為母親上妝。女兒在兩頭忙活著,她說:「過年前拍個照,過完年出國遊,只要團圓,幹啥都是時尚。」

相關焦點

  • 老字號——中國照相館
    老字號——中國照相館 誰都知道中國照相館有名,是個老字號,但它位於王府井大街,如果要想有張中國照相館的照片必須到王府井去一趟才行,這對於居住較遠的居民和出門不便的大爺大媽們真成了難題。但現在不一樣了,老字號也放下了架子,中國照相館向小區開出了"社區攝影直通車",將照相館搬進了小區,您就在家裡等著就能照相,就能享受到中國照相館的高檔服務。
  • 【藝術時尚】猶太照相館裡的上海美人
    這又是個大時代裡的巨流河故事。所有東西都那麼有趣,那麼令人稱奇。但我並沒沉溺於浮華世界之中,我只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學會中文後,Sioma Lifshitz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沈石蒂。最初,他在上海乾些雜工,站穩腳跟後,他開始以拍照維生。1927年時,據說是在一位美國商人的資助下,沈石蒂在南京路73號開設了一家「上海美術照相館」。
  • 名媛青睞的上海早期照相館
    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大批西方傳教士、商人、旅行者攜帶問世不久的照相機進入上海。1852年,外商赫爾曼·哈斯本德在福州路隆泰洋行經營銀版攝影和肖像著色。稍後,法國人李閣朗在外灘開設照相館,專門拍攝人物肖像,這是上海第一家照相館。
  • 照相館人像攝影被重新藝術定位
    但更多人認為,花錢在照相館裡拍的包括所謂「藝術照」在內的絕大部分照片,只是一門模式化的技術活。然而,日前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的一場名為「海風——1949-1999上海照相館人像攝影藝術展」上,不少人士面對這些照相館裡出品的普通老照片,開始反思:學術層面上的照相館人像攝影研究,成了中國攝影史上的一個空白。
  • 你還記得 最後一次去照相館洗照片嗎?
    麗都照相館的落寞並非偶然。曾經風光無限的寧海照相館作為國營老字號承載著一代人的回憶。有人曾告訴記者,過年去寧海照相館拍一張全家福,說出來都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而隨著業務銳減,中大街拆遷,曾經的國字號照相館已被轉讓給私人,遷到其他地方,不復往日輝煌了。據不完全統計,寧海城區還有大大小小40多家老照相館,成為這個行業的堅守者。
  • 關注| 張掖路甜食店、蘭州照相館……首批 10個「金城老字號」名單...
    60多家企業申報「金城老字號」 2019年10月24日,本報在10版刊發「讀者建議認定一批金城老字號為遊客消費作『指南』」一文後,引起市民和遊客的廣泛關注,也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現隸屬蘭州瑞達酒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蘭州市服務公司所屬迎賓飯店,為較早一批接待中外賓客的綜合性酒店;後於2011年對酒店整體進行了升級改造,是一家集食宿、會議、宴會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三星級涉外賓館。酒店擁有各類房型共計255間,酒店還設置5個中小型會議室,酒店地處交通樞紐地帶。
  • 童眼看春運:幸福照相館裡的「小候鳥」
    照相館內最多的,就是孩子們嘰嘰喳喳的歡笑聲。從新疆到安徽3天長途車程 對於家鄉的想念可抵路程漫長「爸爸!快看!這有個照相館!給我拍一下發給奶奶!」來自安徽的9歲女孩小胡(化名)和父親被江蘇省公務員書法家協會、南京市文聯等單位的書法家們送的「福」和春聯所吸引。拿完了春聯就到照相館裡留影。她的新年願望是學習成績越來越好。
  • 「理髮去時美,拍照去杭州照相館!」說出你和杭州照相館的回憶,我們...
    它就是浙江老字號——杭州照相館,7月29日,91歲的她搬到了這裡。曾經,它是很多杭州家庭拍攝全家福的不二選擇,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愛。老店新開之際,它攜手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為大家送上福利(看此前報導請戳這裡)。
  • 中華老字號|青島天真照相館:歲月回聲 留下幾代人的歲月記憶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8日訊 在青島,照相館多得難以計數,不過百年老字號卻只有一家,那就是位於中山路上的天真照相館。在老青島人家中,恐怕都能翻得出幾張打著「天真」印記的老照片,看著這些老照片仿佛能夠聽到歲月的回聲。
  • 春節期間大北照相館把團圓定格成時尚 拍張全家福得排三個小時
    2017年1月31日訊,春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在春節假期期間,不少家庭選擇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到照相館裡和和美美地拍上一張全家福,將團聚的瞬間永遠的定格下來。春節期間,每天從早上八點半照相館開門開始,就有來館裡拍照的了。不過到了假期,市民都希望能睡個懶覺,所以客流最高峰在中午10點左右,櫃檯上排隊的單子積了厚厚一大摞,預估的排隊時間在3個小時左右。不過顧客來了可以先在店裡排上隊,然後一家子到前門大街吃個午飯,逛逛街,回來後正好就排到了。
  • 又一家「中華老字號」品牌店落戶雨花
    又一家「中華老字號」品牌店落戶雨花 2020-12-11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從黑白到彩色,這家小小的路邊照相館裡定格著家鄉「面孔」最美好的...
    退休前,他每年都會帶著畢業生到陳師傅的照相館裡拍畢業照。退休後,只要有空他就會來這裡跟老朋友敘敘舊。朱愛民說,「我1979年到如皋二案中學工作,此後學生的畢業照片都在他這兒拍,70年代這邊的照相館不多,陳師傅很熱情周到,收費也不貴,大家就成為了朋友。」陳進還有位「老朋友」,就是他購買的第一部相機。
  • 91歲的杭州照相館搬家啦!老店新開,老杭州人回憶滿滿
    它就是浙江老字號——杭州照相館,7月29日,91歲的她搬到了這裡。曾經,它是很多杭州家庭拍攝全家福的不二選擇,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愛。在杭州照相館裡,還有一樣舊道具——一張寶寶椅子。奶奶、爸爸等帶著一個剛出生100天的寶寶來杭州照相館拍照。進入攝影棚,攝影師讓寶寶坐在寶寶椅子上拍照,奶奶看著笑得特別開心。大家覺得有點奇怪,就問奶奶。
  • 老上海風情:梁時泰照相館
    晚清上海照相館。梁時泰作為中國早期的攝影者,為中國的晚清歷史留下了一份珍貴記錄。對近代中國的攝影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初到上海1876年,廣東人梁時泰到上海開了一家照相館。1876年5月29日的《申報》廣告版上,梁時泰做了一個「豆腐塊」廣告《香港新到照相》,廣告詞中寫道「本館向設香港已歷多年,得西人秘授,盡斯業之精微,巧照石片、牙片、絹片,而情景逼真,誠丹青描摹之捷法也」,同時梁時泰還特別提到「倘蒙官商賜顧,價目格外公道。」
  • 百年照相館重張 老品牌如何闖市場
    老字號是中國的名牌標記,百年「北京老字號」承載著老北京人的記憶,延續京城的文化韻味。有104年歷史的麗新照相館將已經關店六年的萬壽宮胡同路北店重新選址在潞河附近,日前已正式開張營業。作為一家百年老店,麗新為北京的照相服務領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1912年,麗新照相館創始人蔡在山28歲時將通州的第一家照相館開在通州萬壽宮胡同路北47號,當初的名字為「潤身」,在業界引起不小的轟動,這也是麗新照相館的前身。但在19世紀中葉,攝影技術由西方傳入中國,初期還被認定為「收魂攝魄的禁忌邪術」,而將照相館取名為「潤身」是為照相的訛傳闢謠。
  • 海滄這家擁有40餘年歷史照相館,是否有你的童年記憶?
    作為海滄最早的個體照相館之一,位於東孚的阿才照相館已經有四十餘年的歷史,在這一家老字號照相館裡還有一臺「老古董」——百年的老式照相機,這一臺照相機跟著林清才及其父親記錄了幾代海滄人的幸福瞬間。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海滄人,或許都會擁有一段共同的童年記憶:春節一家老小穿上新衣,走進照相館,拍一張喜氣洋洋的全家福,這樣開始新的一年才能叫開個好頭。
  • 蕩蕩淮海路8:人民照相館
    同紅星相比,人民照相館是有點講頭的。它開業於1940年,老闆是俄商。店先在環龍路(今南昌路),名喬奇照相館,1947年,也搬到了茂名南路131號。翌年,產權易為中國人,更名喬士照相館。1959年再搬到淮海中路581號人民坊門口,改名人民照相館。
  • 憶說上海最早的幾家照相館
    在這些「忠實」的記憶裡,都有上海照相館的背景。上海早期有哪些照相館?「四大天王」照相館是指哪四家?老底子照相館裡是怎樣拍照的?一起來了解上海照相的前世故事~~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大批西方傳教士、商人、旅行者攜帶問世不久的照相機進入上海。當時照相是奢侈之事,光顧者多為達官顯貴或富豪名伶。
  • 【上海】有一家餐廳隱藏在申報館裡,卻有著連挑剔的法國人都讚不絕口的鵝肝!
    不過,最近在小兔的苦苦尋覓之下,終於找到了這樣一家餐廳,正宗美味隨性,而且性價比炒雞高!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餐廳呢?小兔就來和大家說說必吃的三個耳光理由!啪啪啪!!!餐廳是由一對曾在法國待了30年的華人夫妻經營著,據說老闆曾經在法國時可是在某著名奢侈品牌裡做過管理的。那對菜品和時尚的品味可不是一般人能匹及的。
  • 上海老字號泰康餅乾為啥叫「萬年青」?
    提及上海的老字號,我想每一位老上海都能夠對此如數家珍。繁華熱鬧的南京路商業街上,就匯聚了那麼一批上海知名老店:新雅、泰康、沈大成……人們耳熟能詳的老牌子皆扎堆於這個被稱為「中華第一商業街」的地方。能在這寸土寸金的地方開上一家門店本就不易,在此基礎上打出招牌與名氣更是難上加難。作為上海歷史悠久,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泰康食品的名號即便在南京路上依然是響噹噹的。店內各色上海各類經典食品應有盡有,記憶中的「小辰光額米道」大多能夠在此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