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月16日電(潘旭 王宛藝)新年伊始,上海百年老店王開照相館全家福拍攝區的顧客絡繹不絕。年輕人嘗個鮮,老年人懷個舊,在手機普及的今天,新年進照相館拍照依然大有市場。
「三二一!」伴隨著閃光燈,85歲的楊慧珍一身唐裝,端坐中間,笑出了聲。孫子孫女緊靠兩旁,一家七口的影像就此定格。
2020年對楊慧珍一家意義重大:孫女出國求學歸來,孫子考上高中。「兒孫滿堂,都有出息,我心裡高興,就想著新年再來王開拍張照片,討個好彩頭。」
楊慧珍第一次走進這家照相館是在1937年,老照片幫她回憶起當時情形:「父親抱著我,母親一身旗袍,全家像過年一樣開心。」
位於南京東路的王開照相館成立於1921年,至今保存著多張20世紀20年代的老照片。從業40年的周建民如今在照相館從事照片修復工作,「那個年代來拍照的人,很多都是來自大戶人家」。
新中國成立後,照相館不再高冷,館裡也漸漸有了各類服飾,其中最流行的就是軍裝。
「我當年拍結婚照,愛人就穿的軍裝,他說穿軍裝特有型。」楊慧珍回憶說。
改革開放後,婚紗照風靡起來,照相館更火了,高峰時一天有260對新人拍結婚照。
「西裝禮服都流行開來,國際名牌更是『吃香』,拍照時頭上還要裝扮些塑料花。」周建民說。
「當時來拍照要花掉一個月的工資,是件大事,要準備好幾天,考究點的話還要燙個頭髮。」楊慧珍接過話說。
如今,當年流行的中山裝、長衫、唐裝等又再次流行。走在照相館走廊裡仿佛穿越一般,掛著琳琅滿目的復古風格全家福,等候區的顧客爭相翻閱著樣冊。在樓下的結婚照區域,服裝種類涵蓋古今中外,穿中式傳統服飾則成了很多年輕人的選擇。
「追求復古其實是堅持我們自己的文化,並不過時。」楊慧珍說。
楊慧珍一家跟工作人員約定時間,之後還有挑照片、印照片等一系列環節,在她眼裡,這就是年味。
等候拍攝的下一組顧客是一家三口,也拍全家福。年逾八旬的父親挑了一件中山裝,工作人員正在為母親上妝。女兒在兩頭忙活著,她說:「過年前拍個照,過完年出國遊,只要團圓,幹啥都是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