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青睞的上海早期照相館

2021-01-13 上觀

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大批西方傳教士、商人、旅行者攜帶問世不久的照相機進入上海。1852年,外商赫爾曼·哈斯本德在福州路隆泰洋行經營銀版攝影和肖像著色。稍後,法國人李閣朗在外灘開設照相館,專門拍攝人物肖像,這是上海第一家照相館。

 


清末老城廂地區老寶華照相館

 

不久,廣東人羅元祜在上海城內也開設了一家照相館。他技法嫻熟,照片「眉目清晰,無不酷肖,勝於法人李閣朗多矣」,當時很受推崇。

 


清末福州路上的照相館

 

攝影這一新生事物在上海發展很快,至1876年,在從廣東路至南京路一帶有「宜昌」、「蘇三興」、 「華興」、「同興」、「日戍」、「恆興」、「時泰」、「公芳」等近十家國人開設的照相館。據《上海新報》廣告,「宜昌」於1864年5月20日開張,是上海最早的有確切創辦日期的照相館。「蘇三興」原在香港,1870年前後遷至上海漢口路,以拍攝名媛魅影聞名,「凡柳巷嬌娃、梨園妙選,無不請其印成小幅,貽贈所歡」。這種「小幅」類似於現在的肖像名片。

 


清末勞合路(今六合路)上麗華照相公司

 

早期照相館設施簡陋,在玻璃棚內攝影,不用燈光和其他人造光,全靠透過頂棚的日光。所用底片為碘化銀溼片,感光速度很慢。為保證影像清晰,被攝者須端坐或直立,攝影師一敲木板,打開鏡頭蓋,大聲喊「一、二、三、四……」一般要數到十,有時甚至數到二十,被攝者才可動。

 


老上海照相館拍照情景

 


福州路時報照相館

 

照相館為了招徠生意,以新巧布景取悅市民。攝影室一般備有山水風光、亭臺樓閣或西洋油畫、自鳴鐘等布景,陳設茶几花瓶、高腳痰盂,有的還搬上了模型汽車、遊船等,拍出的照片多為道具堆砌,人景不配,造型呆板滑稽。

 

當時在上海,照相是奢侈之事,光顧者多為達官顯貴或富豪名伶。據史料記載,拍全身照需一二元大洋,拍攝並放大一張24英寸著色照相要12元大洋,約折合400斤大米,非一般人可問津。

 


照相館裡的九曲橋布景

 

19世紀末,上海照相館最著名的有「耀華」、「寶記」、「保錩」、「致真」四家,號稱「四大天王」,分別設在南京路、福州路和廣東路。 「耀華」老闆施德之積極探索光影造型,主張「以黑出白」,所攝人像層次豐富立體感強,並擅長放大巨幅照片。在1900年巴黎博覽會上,「耀華」送展的照片獲得獎憑,成為清末中國唯一在世博會上獲獎的照相館。

 

耀華照相館1900年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所獲的獎憑

 

畢肖樓女子照相館店標

 

隨著照相乾片的使用,感光速度快,加之電燈照明,不受天氣影響,被攝者造型表情較為生動自然。民國初,國外膠片大量進口,拍照價格降低,留影者漸多,上海照相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值得一提的是,城內九畝地的「畢肖樓」,經營者和攝影師均為女子,是上海唯一的女子照相館。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

相關焦點

  • 老上海風情:梁時泰照相館
    晚清上海照相館。梁時泰作為中國早期的攝影者,為中國的晚清歷史留下了一份珍貴記錄。對近代中國的攝影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初到上海1876年,廣東人梁時泰到上海開了一家照相館。為官員服務梁時泰到上海之後,主要為官員照相服務。(詳見仝冰雪著《中國照相館史》,第236頁)其中,有記錄的文獻見《曾紀澤日記》:光緒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 蕩蕩淮海路8:人民照相館
    同紅星相比,人民照相館是有點講頭的。它開業於1940年,老闆是俄商。店先在環龍路(今南昌路),名喬奇照相館,1947年,也搬到了茂名南路131號。翌年,產權易為中國人,更名喬士照相館。1959年再搬到淮海中路581號人民坊門口,改名人民照相館。
  • 經典國貨沉浮錄:中國照相館走出老照片
    吳建屏一直想自立門戶,那時他正與上海女子何定儀談婚論嫁。1937年,這位受過新式教育、思想前衛的女子,變賣了從家裡偷拿出來的嫁妝,與吳建屏一起盤下了靜安寺路一家照相館,並將其改名為「中國照相館」。上海人開始熟悉中國照相館,是1939年。
  • 老字號——中國照相館
    老字號——中國照相館 誰都知道中國照相館有名,是個老字號,但它位於王府井大街,如果要想有張中國照相館的照片必須到王府井去一趟才行,這對於居住較遠的居民和出門不便的大爺大媽們真成了難題。但現在不一樣了,老字號也放下了架子,中國照相館向小區開出了"社區攝影直通車",將照相館搬進了小區,您就在家裡等著就能照相,就能享受到中國照相館的高檔服務。
  • 王開照相館
    1923年,廣東人王熾開在上海創設了王開照相館。通過兩件「出奇制勝」的事,他打響了名氣。    第一件事發生在1925年。這一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遠東運動會在上海舉行選拔賽,組織方採用招標方式公開招募攝影師,王開照相館一舉中標。王熾開親自率4個攝影小組上陣,在運動場上拍攝了許多精彩照片。當時,上海各大報社沒有專職的攝影記者,競相向「王開」購買每天的競賽新聞照片。王開照片的開價不高,但附帶條件是在刊登的每幅照片下註明「上海王開照相館攝」字樣。這樣,王開的照片每天在上海報紙顯要位置亮相,連外省報紙也紛紛轉載。從此,王開成了聞名全國的名牌。
  • 人民照相館為老顧客拍婚紗照 引爆老上海人浪漫情懷
    朱先生夫婦今年在人民照相館拍攝的婚紗照    東方網10月30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凡是25年前在淮海中路人民照相館拍過婚紗照的顧客,只要能找出當年拍攝的婚紗照,就能到上海人民照相館免費重拍婚紗照
  • 照相館人像攝影被重新藝術定位
    但更多人認為,花錢在照相館裡拍的包括所謂「藝術照」在內的絕大部分照片,只是一門模式化的技術活。然而,日前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的一場名為「海風——1949-1999上海照相館人像攝影藝術展」上,不少人士面對這些照相館裡出品的普通老照片,開始反思:學術層面上的照相館人像攝影研究,成了中國攝影史上的一個空白。
  • 老行當 ▏照相館 漢口1872年就有了照相館
    先是廣東,繼之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然後轉入內地。大約在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一位廣東人在漢口回龍寺(今江漢區大興路回龍巷附近),創設了武漢最早的一家照相館,名「榮華照相館」。緊接著,一位姓莊的江蘇人來漢,也在回龍寺一帶開設「鴻圖照相館」。不久,又有一位日本人在武昌黃鶴樓開設照相館。這算得是武漢最早的一批照相館了,距今已有130多年。
  • 開明照相館:時光快門下的太原記憶
    劉啟亭和蘆石青認真研究後,聘請了曹潤庭擔任經理,由其全權經營照相館,招聘了劉玉珍、許林秀等人擔任攝影技師,此外還招收了會計、站櫃檯、開票、學徒工等總共十四、五名員工。為了改善經營狀況,新的開明照相館決定先從攝影器材上革新,以8000塊銀元的價格從上海購買了一臺進口照相轉機。這臺照相機可以說是當時太原城內最先進的照相機。
  • 11萬婚宴款被捲走,消費者控訴老字號照相館
    婚禮在即,張先生十分鬱悶:「當初衝著王開照相館的名聲放心預定,沒想到損失巨大。現在,王開照相館不承認合同,推卸了責任。」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張先生告訴記者,去年6月2日,他在婚博會的王開攝影展臺訂婚紗照時,被王開照相館員工主動詢問是否要訂婚慶服務。
  • 中國照相館:人大代表今年不愛照相
    等待了6天後,老字號「中國照相館」設在廣東代表團駐地的兩會照相點終於迎來了今年的第一位客人。  每天從上午9時到晚間19時,5位員工在這裡恭候。早在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報到的那天,他們就戴著人大總務組頒發的藍色胸卡,進駐了警衛森嚴的駐地。
  • 憶說上海最早的幾家照相館
    在這些「忠實」的記憶裡,都有上海照相館的背景。上海早期有哪些照相館?「四大天王」照相館是指哪四家?老底子照相館裡是怎樣拍照的?一起來了解上海照相的前世故事~~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大批西方傳教士、商人、旅行者攜帶問世不久的照相機進入上海。當時照相是奢侈之事,光顧者多為達官顯貴或富豪名伶。
  • 3D列印照相館 走了兩年還是太早
    曾經紅極一時的3D列印照相館,被視作3D列印普及民用的先行者,但在走紅兩年後,陷入無利可圖的困境。   3D照相館無人問津一小時只有三人進店   上海新天地時尚購物中心,是一家定位年輕、個性、高端的商場,12月9日,雖然不是周末,依然人流如織,「品啦造像館」位於購物中心的B1層,擺滿3D小人像的櫥窗吸引了不少來往的客人駐足。但在記者觀察的1個小時裡,只有3位顧客走進店鋪詢問,且沒有一個人為此消費。
  • 上海中心鑽石婚照攝影工作室_拾光照相館
    上海中心鑽石婚照攝影工作室,拾光照相館,自創立以來,拾光照相館一直以工匠精神為指導,用精湛的技術,專業的團隊,一絲不苟的態度,廣告級的拍攝,為每一位社會人士提供,形象照、證件照、籤證照、報名照、結婚照、精品寫真集等。上海中心鑽石婚照攝影工作室, 聚會紀念冊等個性相冊製作。
  • 「理髮去時美,拍照去杭州照相館!」說出你和杭州照相館的回憶,我們...
    ▲徐彥 攝說起杭州照相館,是很多老杭州滿滿的回憶。今年春節前夕,住在杭州市郊的一個大家族人聚齊了。老父親給杭州照相館打來電話,想給這個30多個人的家族拍張全家福。這是他這輩子的一個心願。老父親很堅持,一定要全家人聚到杭州照相館拍攝。這一天,一輛大巴車開到了位於青年路上的杭州照相館門口,真的就從大巴車上下來了30多個人,一個大家族老老少少,全都到齊了,隊伍浩浩蕩蕩。老父親下車後,看到杭州照相館幾個字時,特別激動,一定在這個招牌下面照一張全家福。
  • 【藝術時尚】猶太照相館裡的上海美人
    這又是個大時代裡的巨流河故事。所有東西都那麼有趣,那麼令人稱奇。但我並沒沉溺於浮華世界之中,我只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學會中文後,Sioma Lifshitz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沈石蒂。最初,他在上海乾些雜工,站穩腳跟後,他開始以拍照維生。1927年時,據說是在一位美國商人的資助下,沈石蒂在南京路73號開設了一家「上海美術照相館」。
  • 視頻| 11萬婚宴款被捲走 消費者控訴王開照相館「辜負信任」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同王開照相館引薦的婚慶經理預定了今年11月的婚禮酒席,卻被該人士捲走11萬元。
  • 開一家照相館需要考慮什麼?
    02到底開一家照相館需要考慮什麼?第一,市場分析1.了解市場容量。通過以下問題:「開個照相館怎麼樣?」、「照相館的利潤怎麼樣?」、「開照相館賺錢嗎?」2.分析競爭對手找到行業標杆。通過以下問題:「照相館哪家好?」、「照相館排行」,還可以根據區域結合分析,「廣州照相館哪家好?」「深圳照相館排行」。3.分析競爭對手的營銷策略。
  • 上海一家老字號照相館裡的年滋味
    新華社上海1月16日電(潘旭 王宛藝)新年伊始,上海百年老店王開照相館全家福拍攝區的顧客絡繹不絕。年輕人嘗個鮮,老年人懷個舊,在手機普及的今天,新年進照相館拍照依然大有市場。    「三二一!」伴隨著閃光燈,85歲的楊慧珍一身唐裝,端坐中間,笑出了聲。孫子孫女緊靠兩旁,一家七口的影像就此定格。
  • 大北照相館 記錄中國歷史變遷
    這家老北京城裡「獨一份」的照相館此一搬遷,正如它所處的時代,也成為了大北照相館歷史中一個轉折點:之前為北京「八大胡同」裡的小姐,為京劇名角兒和票友照相,之後,國營大北照相館則為歷屆中央會議拍照,拍攝幾代領導人接見勞模、先進人物,會見外賓的重要活動,也在今後50多年中一次次見證了中國歷史重大事件。  橫跨那個年代的人,抑或是企業,都免不了這種歷史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