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戰鬥民族,自然少不了戰爭電影。
近幾年俄羅斯拍的戰爭電影數量空前之多,尤其是關於二戰的電影,不僅數量多,質量還普遍不差。《潘菲洛夫28勇士》,《女狙擊手》,《士兵》,不僅角度多樣,而且歷史還原度還極高。在電影中還完全體現和美式好萊塢電影完全不同的藝術審美和價值觀,頗有針對歐美戰爭片反其道而行的意味。
2014年的時候,美國拍了一部坦克電影《狂怒》,在東線狂打德國人,拍攝過程中還動用了目前實際上唯一一輛還能開得動的虎式坦克。這讓俄羅斯老毛子大為光火,要拍二戰坦克,怎麼能少了了我的功勳坦克T34,於是就有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部《獵殺T34》。
《獵殺T34》的故事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在1941年冬天,德軍進攻莫斯科,距離莫斯科僅三十多公裡,蘇聯伊烏斯金少尉臨危受命,駕駛唯一的一輛T34-76坦克,配合步兵防禦德國坦克連的進攻。一個坦克連通常由十多輛各式坦克組成,換句話說就是一對十幾,這坦克比葉問還要能打才行。
雖然明知不敵,伊烏斯金仍然和他的車組隊員們利用豐富的作戰經驗和巧妙的戰術應用,幹掉了多輛敵方坦克(主要是德軍的二號、三號坦克),但畢竟是寡不敵眾,伊烏斯金受傷被俘。
故事的後半部分,時間來到1944年,伊烏斯金被關在集中營裡,突然有一天德軍的坦克教官耶格爾要讓他帶領一隊坦克隊員駕駛最新的T34-85坦克作為德軍坦克手的訓練靶子。原來耶格爾正是當年被他擊敗的坦克連指揮官,他對伊烏斯金的單車戰術素養和指揮能力非常欣賞,因此像讓他成為自己麾下這些沒有戰鬥經驗的坦克手的對手。當然,和T34對抗的是最新型的中型坦克黑豹(豹式G型坦克)。
伊烏斯金一開始是拒絕的,但是耶格爾用蘇聯女戰俘的性命相要挾,伊烏斯金只好答應下來,耶格爾給他一周的時間清理和修復坦克(坦克內部竟然還有蘇聯戰士的屍體,但是也意外發現還有剩餘的炮彈)。在這一周時間內,伊蘇斯金有一個更大膽的想法,就是開著這輛T34逃出集中營。
於是一場逃亡和獵殺的坦克大戰就此展開。
這部電影2019年在俄羅斯上映,就獲得了不少好評,雖然整個故事主要還是虛構的,故事藍本參照了1965年的電影《T34鬼戰車》,但是電影的完成度很高,整體故事節奏非常緊湊,沒有一點點的拖泥帶水,甚至連男主和女主最後大戰前的「為愛鼓掌」都讓人看得毫無違和感。#獵殺T34#
同時坦克大戰中的出場的坦克,除了最後大戰用的「黑豹」中型坦克是「假的」之外,其他的T34和二號坦克、三號坦克,全都是實車拍攝。而且老毛子還創造了一種費用有限但是儘量也能拍得以假亂真的方法,那就是用等比例模型來拍全景,這樣連CG都省得用了,還拍得有質感。
但是,這部電影最關鍵的是坦克對局中的實際戰術都幾乎是真實的,雖然主角光環比較嚴重,但是也可以歸結為運氣的成分。T34本身的傾斜裝甲和六角形炮塔就是相對來說容易跳彈的,在第一場戰鬥時,參戰的主要是三號坦克和二號坦克,有效擊穿T34並沒有那麼容易,何況還有步兵的配合;在最後一場橋上的騎士對決時,德國車長耶格爾實際上戰術問題比較嚴重,明顯要先斷對方履帶,再瞄準對方弱點來攻擊。結果卻是他先打觀察口沒有任何作用,再打首上運氣不好被跳彈,第三炮才想起來去斷履帶,果斷被一發入魂。
當然,也有一些不合邏輯的劇情,比如說德國繳獲了T34-85坦克竟然事先不進行清理,讓伊烏斯金的車組發現了有可用的炮彈,就是這幾發炮彈讓逃亡成為了現實。再比如說最後的夜戰中,炮手拿著手雷竟然幹掉了一輛豹式坦克,還繳獲了它幹掉了另外一輛,這未免「太神」了一點。
不過,這些不合邏輯的劇情,實際上無傷大雅,不合理並非不可能。同樣是二戰戰爭電影,為什麼我們只能拍出那些神劇,而俄羅斯人卻可以拍出如此程度的電影呢?
拍好戰爭影視劇關鍵在於自信和對戰爭的了解。我們來拍戰爭影視劇,總是喜歡跑偏,要麼「神化」自己,要麼就是弱化敵人。神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神化,最後弄成了手撕鬼子,步槍打飛機,子彈會拐彎,萬物皆地雷這種莫名其妙、瞠目結舌的「神跡」;要麼就是弱化敵人,把敵人弄成弱智或者是完全不會打戰的普通人,以至於被玩弄於股掌之間,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十四年抗戰,日本人能夠撐這麼久真是厲害。
除了這兩種,最近好像又出現了「神化」敵人的影視作品,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
所以,得虧中國二戰時候還沒有坦克這玩意,否則要是拍坦克電影,出現高達我都不會意外。真實而不是虛頭巴腦的認真拍電影,就這麼難麼?人家俄羅斯人不僅拍得不錯,還把自己的價值觀建立得挺好,沒有侮辱對手,也沒有拔高自己,鬥智鬥勇,歌頌英雄,這不是挺簡單的麼?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能看到這樣關於過去戰爭的國產電影呢?希望不遠的將來我們就能看到,也許就是明年。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