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勒萬河谷大捷」電影開拍!我們不拍,真相就被敵人拍了

2021-01-08 軍武次位面

戰士們盡了自己的責任,文藝工作也該跟上

一 印度人又拍「抗中神劇」了

近些年來,由於國際局勢的變化和印度國內政治情況的演變,中印雙方在邊境乃至科技、商業等諸多領域均爆發了不同程度的競爭與摩擦。

▲印度抵制中國手機APP

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是我們的邊防戰士還是我們的科技人員,都十二萬分的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在前線我們沒有後退一步,在科技領域,我們繼續對印度保持領先並不斷追趕世界先進水平。

▲5592高地,解放軍戰士枕戈待旦

不過,印度在一個領域,倒是始終走在了我們的前面,這一領域就是影視宣傳領域。

最近,在網絡中就流傳出了印度在拍攝「印版加勒萬河谷大捷」的故事。

從目前流出的視頻片段來看,印度拍攝的這版「加勒萬河谷大捷」,依舊沒有脫離「抗中神劇」的路線。

從流出的畫面當中可以看到,在印度的電影裡由一小撮流亡反動分子扮演的解放軍戰士,在印軍神勇的打擊下,節節敗退,印度士兵在激烈的搏殺當中,展現出了高超的勇氣和強大的戰鬥能力。

▲連臺媒名嘴都在吐槽印度的「抗中神劇」過度自嗨

截圖來自《國防時報TV》B站

除了這版電影之外,最近印度一款手機遊戲的宣傳片,也採用了類型的創意,大肆渲染「印軍英勇擊潰解放軍」的劇情。

▲動畫片中印度士兵大勝中國傘兵

截圖來自B站

回望一下歷史不難發現,有關中印衝突的影視劇作品,截止目前為止,還都是出自印度方面的手筆。

▲以前印度拍攝的部分中印戰爭電影

雖然在這些印度拍攝的「抗中」電影當中,個別也有表達反戰意向的,正面描寫人民解放軍優待俘虜、炮火猛烈、士兵勇敢的作品,比如《黎明前的拉達克》。

▲解放軍戰士優待印軍俘虜

給他們和自己一樣的夥食

截圖自《黎明前的拉達克》

但是總體而言,印度拍攝的有關印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邊境發生衝突的電影,基本上都遵循著「印度是正義之師、威武之師」、「解放軍兇殘,人海衝鋒,不惜士兵生命,排隊被打死」的「黑中通用」模板。

▲《72小時:永垂不朽的烈士》電影的海報

比如在印度2019年拍攝的電影《72 Hours: Martyr Who Never Died》(72小時:永垂不朽的烈士)當中,就出現了幾個印度士兵在一條戰壕裡打靶一樣的射殺了大批排成橫排向上仰攻的解放軍戰士的劇情。

▲電影中印軍士兵向集體衝鋒的解放軍射擊

吐槽一下,就電影中印軍士兵的這個戰術動作,別說對抗解放軍進攻了,就是放在解放軍的新兵連,也是鐵定要被班長狠狠修理的「吊車尾」。

二 雖然質量不行,但是流毒不小

印度所拍攝的這一系列「抗中」電影,雖然就整體而言水平不敢恭維,極少有佳作,但是積少成多,長此以往,其在國際輿論場上的殺傷力依舊不小。

大家還記得2001年上映的那部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拍攝的戰爭電影《兵臨城下》嘛。

▲《兵臨城下》

在這部反映蘇聯軍民抗擊德國納粹的戰爭大作當中,蘇聯紅軍被政委用機槍壓陣,兩人一槍,以幾乎自殺式的方式正面衝擊德軍堅固設防的陣地,然後被成片打倒,然後政委使用機槍殺死任何後退士兵的場面成為了影史上的經典,並讓相當多對戰爭缺乏了解的人相信,這就是蘇德戰爭的「真相」。

▲電影《兵臨城下》中的名場面

這部電影的影響有多麼大呢?我在上高中的時候,我的高中歷史老師在講解到相關內容的時候就引用過該電影。

「蘇軍打德軍,靠的就是不要命,兩人一槍給我上,往後跑就槍斃,你看《兵臨城下》裡面那個……」(大意如此,相信在學生階段有過此種經歷或聽過相似言論的學生肯定不止我一個,當然,這不是說歷史老師教學水平不好,而只是說在特定的領域,影視作品確實能影響很大一部分人對某段歷史的印象)

▲這些故意抹黑蘇聯的鏡頭

影響了整整一代觀眾

當年的蘇聯紅軍指戰員能靠這種方式消滅東線德軍,一路反推到柏林,把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嗎?顯然不可能,戰爭從來不是靠無腦贏得的。

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講,是不會再深入的細想這一步的,吃瓜群眾們只接受電影傳達的內容就可以了。

印度的相關電影,雖然總體質量不佳,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呀,今年一部,明年一部,保不齊哪天再出個類似《兵臨城下》一樣的「精品大作」,那印度毫無疑問的就會在世界範圍內就「中印邊境衝突」佔有一定的輿論優勢地位了。

▲印度之前拍攝的反映1962中印邊境戰爭的電影

對解放軍極盡醜化之能事

之前印度拍攝的黑白版的反映中印1962邊境戰爭的電影,就成為了迄今為止,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電視臺在製作中印衝突新聞節目時截取的畫面素材來源,原因無它,除了印度拍的中印邊境戰爭電影之外,再沒有其他人拍的相關素材了。

印度人在國內怎麼拍電影,咱們都管不著,因為那是印度人自己的事情,哪怕哪天印度人拍了一個《中印邊防軍大戰之火星爭奪戰》那也是印度人自己的事情。

可問題在於,我們的相關電影在哪裡呢?

到目前為止,中國有關中印邊境戰爭的電影始終未曾見到。這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

三 成熟國家不會因為電影而改變外交政策

前輩們守土有責,圓滿地完成了他們所肩負的任務,他們沒有在現實中丟掉的東西,我們在輿論環境當中也不應該丟掉。

當然,很多人會說「中印邊境」十分敏感,拍攝這樣一部影視作品,不止是影視劇本身的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而且是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

但是,邊境上的兩國紛爭和兩國內部的影視市場,並不是完全「劃等號」的關係。在外交和政治上成熟的國家,是決然不會為了一部或是兩部影視作品而翻臉的。

美國好萊塢在電影當中,幾乎把與美軍做過戰的敵人挨個「黑」了個遍,除了日本、德國這種曾經的法西斯國家以外,英國這種現實世界中的血親盟國,兄弟之邦也一樣不放過。在反映美國獨立戰爭的相關題材影視作品當中,英軍的形象和咱們抗日劇中的殘忍屠殺老百姓的「鬼子」基本上是一樣的。

▲《愛國者》中的英軍燒房屠村,壞事做絕

但是在美國和其盟友的官方交往當中,這些電影從沒有成為過阻礙因素,「外交歸外交,電影歸電影」一向是一個成熟大國的標準行為手冊。

再比如,中美之間,眾所周知,在有段時間當中,中國曾停止拍攝和上映有關抗美援朝題材的作品,但是這並不妨礙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遏制中國崛起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尼克森總統於1972年訪問中國的時候,中國在宣傳上仍舊稱美國為「帝國主義國家」,但是這也並不妨礙中美外交破冰。

成熟國家之間的外交與國策決擇,只看利益。

▲尼克森總統訪華

大家可以細看一下背後的標語是什麼

完成工業化和普及了國民義務教育的中國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國家了,對此我們應該有這個自信,現在的絕大部分中國人是分得清電影與現實的,因為一部電影就掀起一場反印狂潮的可能性在當下的中國已經幾乎為零了。

而印度雖然仍然處在一個工業化的過程當中,但是印度的上層統治者絕對都是從裡到外精英範十足的政客,他們也不會因為一部電影就和中國開戰。

之前,中印的一系列摩擦,都是印度政客出於自身利益和國內大環境而做出的蓄謀已久的決策,是蓄謀已久而不是因為什麼偶然的因素。

再說直白一點,如果中國是一個弱國,那麼印度隨便找個什麼藉口都能發動對中國的入侵,就像1937年在北平城下宣稱「自己丟了一個士兵」的日軍一樣,而中國如果是一個強國,那麼印度無論如何都要掂量掂量。

▲有這些大炮在,還怕印度人對我們的影視作品有異議嘛

四 好的電影 收益極大

我雖然十分希望我們也拍一些反映我軍保衛邊疆,反擊印軍入侵的影視作品,但是如果我們拍出來的作品和印度的「抗中神劇」或我們的「抗日神劇」成了一個德行,那顯然是非常不好的事情。

理想中優秀的反映「對印自衛反擊戰」的電影應該能如下表現這樣幾點:

1、完整揭示中印兩國邊境問題的來龍去脈,用簡短而精煉的鏡頭說明,中印兩國本是友好鄰邦,今日兩國的邊境問題完全是印度政府全盤繼承英國殖民者對中國的蠶食侵略政策所種下的惡果。

2、印度士兵在前線的真實遭遇和印軍官兵之間、不同種姓之間、不同族群之間的巨大鴻溝。指出印度政府高層對待基層士兵如牛馬的現狀,驅使其作為炮灰上戰場的實際情況。

這些印軍的黑料甚至都不用我們的編劇去創作,直接翻出當年咱們主管戰俘工作的老前輩的回憶錄及相關的影像資料就行了。

▲印軍士兵在被俘之後,受到我軍的精心照料

離開戰俘營時和我軍依依惜別

3、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表現我軍指戰員在邊境地區英勇頑強的戰鬥過程,讓全國乃至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戰力與高昂鬥志。

▲應該讓世界看看我軍21世紀的新面貌

這樣的電影既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又能宣傳前線指戰員們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還能在國際輿論場中反擊印度對我們的醜化扭曲,說不定在電影流傳到印度之後還能成為印度平民乃至印軍基層官兵了解真實情況,認清莫迪政府陰謀的線索,何樂而不為呢?

希望這樣的影視作品,儘早出現在我們的大銀幕上,到時,我一定和朋友們組隊去看。

相關焦點

  • 印度邊境拍神劇?《加勒萬河谷》開機,解放軍大鬍子軍官「被俘」
    此次事件造成了20名印度士兵喪生,解放軍的傷亡情況尚不清楚。近日,網絡上流傳著印度拍攝電視劇的一些現場畫面,拍攝的主題故事就是上述加勒萬河谷衝突,數十名扮演解放軍以及印軍的演員在拉達克地區爆發衝突,「開機」令一下,印軍士兵拿著鐵棒武器衝向解放軍,最終「俘虜」了解放軍大鬍子軍官。
  • 印度在加勒萬河谷找事兒?哪裡來的自信?一起回看當年那場戰鬥!
    多日的傳聞坐實,環球時報進行了報導,而我們邊防部隊已經採取必要措施,加強現場應對和邊境地區的管控。印度又在邊境找事兒?我們一起回憶當年加勒萬河谷那場戰鬥!洞朗地區的衝突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沒想到全球疫情正在爆發之際,印度又不老實了,竟然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越線,試圖單方面改變管控現狀!加勒萬河谷地區,英武在部隊的時候,因為涉及到所屬部隊曾經在1962年10月痛擊過印度軍隊,比較熟悉,在這裡將相關的一場戰鬥分享出來,讓大家也領略一下當年部隊的風採。
  • 印度終於靠拍電影意淫了一把,在電影中他們戰勝了中國!
    最近印度人開始在中印對峙的加勒萬河谷取現場實景拍攝電影《加勒萬河谷》,本片講述的主要的內容就是在中印對峙的邊界衝突中,印度士兵用常規武器俘虜了解放軍的故事,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印度版的「抗中神劇」!或許印度已經忘了上世紀的那場戰爭,中國俘虜了7000多印度士兵。
  • 美報告煞有其事:稱衛星拍到加勒萬河谷,印軍遭1000名士兵伏擊!
    文/行人根據海外媒體的相關報導稱,美國的相關部門妄稱我國「一手策劃」了發生在加勒萬河谷的衝突事件,為了做進一步的解釋與說明,還煞有介事的拿出了一張加勒萬河谷的衛星照片,並且表示,在加勒萬衝突事件爆發的一個星期之前,我國就已經在這一地區埋伏了將近
  • 加勒萬河谷裡印度17名受傷軍人相繼死亡,這是遭遇了什麼樣的?
    加勒萬河谷河口處大致位於印度與我國的交界線上,這裡海拔5000多米,周圍山頂上常年積雪,人煙罕至,恐怕還沒有一個氣象站點。6月15晚,印度突然越過邊境線,挑起爭端,雙方發生了嚴重的肢體衝突,直接導致3名印軍死亡,之後又有17名印軍暴露在高海拔低溫下死亡,那麼當天夜裡天氣怎麼樣?有沒有遭遇特殊的天氣,導致這些身強力壯的軍人死亡呢?我們用衛星數據還原一下6月15日晚上的天氣。
  • 外交部詳述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來龍去脈
    會後有記者提問:能否詳細介紹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的來龍去脈?中方對解決此次事件持何立場?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應詢表示,加勒萬河谷位於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多年來,中國邊防部隊一直在此正常巡邏執勤。今年4月以來,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持續抵邊修建道路、橋梁等設施。
  • 加勒萬河谷的地理位置詳解
    這裡先分享一張加勒萬河谷的地理位置圖。加勒萬河谷及其附近要地如圖所示:加勒萬河發源於我國的白石灘,即阿克賽欽河尾灘,呈東西走向,流入北南走向的什約克河上遊段。加勒萬河口地形現在整個什約克河為印度所控制,由於河流西岸的喀喇崑崙山海拔6000多米,常年積雪,人員基本無法翻越。所以什約克河谷就成了印軍進行邊境防守唯一的陸地補給走廊。
  • 拍神劇活捉解放軍上校,場面似曾相識
    今年入夏以來,中印雙方在加勒萬河谷、班公湖一線爆發強烈的軍事衝突,導致數十名包括一名上校軍官在內的印度士兵直接死亡。印方由於無法接受軍事上的不利,竟然再出奇招,不顧雙方事實拍出了神劇《加勒萬河谷》,惡意編排造謠我方戰士。
  • 且看印度迷之自信何時休?
    他之所以能暫時得逞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印度媒體對中國的抹黑、污衊和造謠。印度禁止中國APP其目的並非表面上的報復,而是封鎖來自中國媒體的消息渠道,這樣印度普通民眾並不知道真相。第二個方面就是莫迪充分利用了印度民眾文化知識不高的缺點來進行洗腦。其中寶萊塢的抗中神劇功不可沒。
  • 原來印度也拍了「抗中神劇」,中國人成了被手撕的鬼子
    影片的最後,可能是特效預算不夠用了,導演暫時關閉了鎖血模式,讓辛格上去和敵人拼刺刀。不過,這也難不倒我們的主角。只見他在敵人的包圍之中,以一敵千,徒手演繹了一出不需要道具的開掛名場面。在印度,像《辛格》這樣的抗中神劇還不少。
  • 除了特種兵和空軍外,印度動用了蛙人部隊,人人配槍抵達勒萬河谷
    圖為蛙人部隊 近日,為了找到加勒萬河谷的失蹤士兵,除了特種兵和空軍外,印度軍方還動用了蛙人部隊,這支通常活躍於江河湖海之中的部隊經過長途機動,人人配槍抵達位於內陸高原上的加勒萬河谷
  • 烏鴉校尉:比印度神油還猛的,是印度的「抗中神劇」
    首發於微信號 烏鴉校尉前段時間,印度寶萊塢著名電影演員、導演和製片人阿賈耶·德烏幹宣布說,要拍攝一部以加勒萬河谷夜戰為題材的電影,要反映印度軍隊的「英勇無畏」。印度社會,特別是底層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根深蒂固,男人們認為打女人天經地義,結果阿米爾汗不僅不讓我們打女人,甚至在電影裡還出現女人打男人,這是要挑戰神聖的印度男權嗎?
  • 加勒萬河谷!4000米雪山我軍炊事班高喊「交槍不殺」,印軍交械投降
    近期,加勒萬河谷、鬥拉特別奧裡地以及班公湖地區一下子成為熱點,我們就說說在這裡爆發過的戰鬥。在58年前的1962年中印邊境反擊戰,就是在加勒萬河谷、以及班公湖地區,我軍打垮了印軍精銳第114旅。加勒萬河谷是高原嚴寒地區,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坡度達40度以上。這裡空氣稀薄,地面光禿。其新藏公路以西、班公湖以北的數萬平方公裡內荒無人煙。印軍修建了完善的工事,比如,第11旅第14營第3連陣地以沙袋和片石砌成的半地下室5個、地堡16個。工事特點是低下隱蔽,火力交叉,住房與工事相結合;地堡之間有塹壕交通壕相連接。
  • 不吹水,用地圖復盤62年反擊戰,看當年是怎麼教印度認清現實的
    10月18日,毛主席作出指示:「多年以來我們採取了許多辦法想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印度都不幹,蓄意挑起武裝衝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魯非打不可,那我們只有奉陪.......但我們的反擊僅僅是警告、懲罰性質,僅僅是告訴尼赫魯和印度政府,用軍事手段解決邊界問題是不行的。」
  • 《大鬧天宮》將開拍 《唐吉可德》後不再拍2D電影
    《大鬧天宮》將開拍 《唐吉可德》後不再拍2D電影 談及拍攝手法,導演阿甘則自稱被折磨的異常痛苦,「最難拍的是空氣,」據導演介紹,3D電影拍攝的難度就集中在「該如何表現空氣感,將物體之間的距離感表現出來,要把這種距離感變得立體就得在後期中一點點去修。」
  • 一塊在加勒萬河谷邊防線內釆集的石頭,工工整整寫著4個字
    來源:人民政協報國慶、中秋將至,戰友從南疆來,給我帶了一塊他在加勒萬河谷邊防線內釆集的石頭,上面還工工整整寫著「中國河口」的字樣。這是多麼珍貴的禮物呀!捧在手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過去對加勒萬河谷並不熟悉,只聽說那裡海拔4300多米,空氣中的含氧量很低,交通非常不便,一直不被外界關注。現在,那裡的一山一石、一湖一水、一草一木都被國人牽掛,那個遙遠的地方從此與我們不再遙遠。如今,那裡的石頭越過千山萬水,放在了我的手上,雖然很輕很輕,但我卻能感覺到它在邊防官兵心中不同尋常的分量。
  • 印度主流電影也可以這麼拍了,而且,人家還大賣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見證了太多歷史。甚至在電影界,同樣有很多值得我們記住的事情。還記得在年初的柏林電影節,一部《列夫·朗道:娜塔莎》,也是看嗨了很多人,並認為將會改變影史。不過,剛好這片資源最近也出了,很多朋友都看過了。具體如何,相信大家也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起碼對我來說,影史暫時改變不了。
  • 同樣是關於二戰的電影,憑什麼戰鬥民族能拍好,我們只能拍出神劇
    既然是戰鬥民族,自然少不了戰爭電影。近幾年俄羅斯拍的戰爭電影數量空前之多,尤其是關於二戰的電影,不僅數量多,質量還普遍不差。《潘菲洛夫28勇士》,《女狙擊手》,《士兵》,不僅角度多樣,而且歷史還原度還極高。
  • 《掃毒3》將在暑期開拍 劉德華新作拍飛機災難片
    《掃毒3》將在暑期開拍 劉德華新作拍飛機災難片 時間:2020.03.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古天樂休息半年沒戲拍?《掃毒3》延期到明年開拍,還剩20部存貨
    在待拍的香港電影中,有很多部是屬於某個系列的續集作品,比如說《寒戰3》和《掃毒3》《使徒行者3》《赤道2》《無雙2》《功夫2》等電影作品,其中距離我們最近的是《掃毒3》,因為這部電影是正式確定了開拍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