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六淫(風、寒、暑、溼、燥、火)辨證知識點總匯

2021-02-07 醫之林



六淫辯證


    六淫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的統稱。六淫辨證,是根據六淫的性質和致病特點,對四診所收集的各種病情資料進行分析、歸納,辨別疾病當前病理本質是否存在著六淫病證的辨證方法。

   六淫病證的發生,多與季節氣候和居處環境有關,如春季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多溼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久居溼地易患溼病,高溫環境作業又常有燥熱為病等。由於六淫病證的發生是因外邪侵入而致,各病證既可單獨存在,又可相互兼夾,還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轉化。


一、風淫證

  風淫證是指風邪侵襲人體膚表、經絡等,導致衛外功能失常,表現出符合「風」性特徵的證。

    【證候表現】惡風,微發熱,汗出,苔薄白,脈浮緩;或有鼻塞、流清涕、噴嚏,或伴咽喉癢痛、咳嗽;或突起風團,皮膚瘙癢,癮疹;或突發肌膚麻木,口眼喁斜;或肌肉僵直、痙攣、抽搐;或肢體關節遊走作痛;或新起面瞼、肢體浮腫等。

    【證候分析】因氣候突變、環境不適、體弱等因素導致風邪外襲所致。風為陽邪,其性開洩,易襲陽位,善行而數變,常兼夾其他邪氣為患。故風淫證具有發病迅速、變化快、遊走不定的特點。風淫證根據其病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證候。

   風邪襲表,傷人衛氣,衛氣不同,腠理疏鬆,則見惡風發熱,汗出,脈浮;風邪襲肺,肺氣失宣,鼻竅不利,則見咳嗽,咽喉癢痛,鼻塞,流清涕或噴嚏;風邪侵襲膚表、肌腠,營衛不和,則見突起風團,皮膚瘙癢,癮疹;風邪或風毒侵襲經絡,經氣阻滯不通,輕則可出現肌膚麻木,口眼喁斜,重則肌肉僵直、痙攣、抽搐;風與寒溼相兼,侵襲筋骨關節,阻痺經絡,則見肢體關節遊走疼痛;風邪侵犯肺衛,宣降失常,通調水道失職,則見面瞼、肢體浮腫。

   寒、熱、火、溼、痰、水、毒等邪多依附於風而侵犯人體,形成不同的病性兼夾證,如風寒證、風熱證、風火證、風溼證、風痰證、風水證、風毒證等。

    【辨證要點】惡風、微熱、汗出、脈浮緩;或突起風團、瘙癢、麻木,肢體關節遊走疼痛,面瞼浮腫等為主要表現。


二、寒淫證

    寒淫證是指寒邪侵襲機體,陽氣被遏,以惡寒、無汗、局部冷痛、脈緊等為主要表現的證。

    【證候表現】惡寒重,或伴發熱,無汗,頭身疼痛,鼻塞,流清涕,脈浮緊;或見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為脘腹疼痛、腸鳴腹瀉、嘔吐;或為四肢厥冷,局部拘急冷痛;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小便清長,面色蒼白,舌苔白,脈弦緊或沉遲有力。

    【證候分析】多因淋雨、涉水、著衣單薄、露宿、在冰雪嚴寒處停留、食生飲冷等感受陰寒之邪所致。寒為陰邪,具有凝滯、收引、易傷陽氣的特性。

   寒淫證常分為傷寒證和中寒證。傷寒證是指寒邪外襲於膚表,阻遏衛陽所表現的表實寒證,又稱風寒表證。寒邪束表,腠理閉塞,肺衛失宣,故見惡寒,無汗,鼻塞,流清涕,脈浮緊;寒凝經脈,經氣不利,則見頭身疼痛等。中寒證是指寒邪直中於裡,傷及臟腑、氣血,遏制並損傷陽氣,阻滯臟腑氣機和血液運行所表現的裡實寒證,又稱內寒證、裡寒證等。寒邪客於不同臟腑,可有不同的證候特點,寒邪客肺,肺失宣降,故見咳嗽,氣喘,咯稀白痰等症;寒滯胃腸,使胃腸氣機不利,和降、傳導失常,則見脘腹疼痛,腸鳴腹瀉,嘔吐等症。

   此外,臨床上寒淫證還有多種類型,如寒滯肝脈證、寒滯心脈證、寒凝胞宮證、寒勝痛痺證等,均可見肢冷,局部拘急冷痛,無汗,面色蒼白,舌苔白,脈弦緊或沉遲有力。

    【辨證要點】惡寒肢冷、無汗、局部冷痛、苔白、脈緊或沉遲有力等為主要表現。


三、暑淫證

   暑淫證是指感受暑熱之邪,耗氣傷津,以發熱、汗出、口渴、疲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

    【證候表現】發熱惡熱,心煩汗出,口渴喜飲,氣短神疲,肢體睏倦,小便短黃,舌紅,苔白或黃,脈虛數;或發熱,胸悶脘痞,腹痛,嘔惡,無汗,苔黃膩,脈濡數;或發熱,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氣急;甚至昏迷、抽搐,舌絳乾燥,脈細數等。

    【證候分析】因夏季氣候炎熱而感受外界暑邪。暑邪致病有嚴格的季節性。暑為陽邪,具有炎熱升散、耗氣傷津、易夾溼邪等致病特點。

   暑淫證有傷暑證和中暑證之別。傷暑證為人體感受暑、溼之邪,汗出過多,耗氣傷津所致。由於暑性炎熱,蒸騰津液,故見發熱惡熱,心煩汗出;暑邪耗氣傷津,而見口渴喜飲,氣短神疲,小便短黃等症;暑夾溼邪,阻礙氣機,故見肢體睏倦,苔白或黃;若溼邪較甚,阻遏中焦,脾胃運化、和降失司,氣機升降失調,則胸悶脘痞,腹痛,嘔惡;邪氣閉阻,玄府不通,則無汗;苔黃膩,脈濡數為暑溼之徵。中暑證是由於人在夏令烈日之下勞動過久,暑熱上擾清竅,內灼神明,引動肝風,則見發熱,甚至猝然昏倒、昏迷、抽搐;暑熱熾盛,營陰受灼,故汗出不止,氣急,舌絳乾燥,脈細數等。

    【辨證要點】夏季感受暑熱之邪的病史,發熱、汗出、口渴、疲乏、尿黃等為主要表現。


比較:火與暑的異同

    相同點:同為夏令主氣。《素問 五運行大論》:「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其性為暑。」「南方生熱,熱生火」「七月流火」。

    不同點: 暑--以汗出過多,氣陰 ,氣陰兩傷為損害的一組症狀,治以清暑益氣(清暑益氣湯) ;火--以火毒內 以火毒內侵,或,或灼傷肌膚為損害的一組症狀,治以清熱解毒(五味消毒飲)。


四、溼淫證

   溼淫證是指感受外界溼邪,阻遏人體氣機與清陽,以頭身困重、肢體倦怠、關節酸痛重著等為主要表現的證。

    【證候表現】頭重如裹,肢體困重,倦怠嗜睡,或伴惡寒發熱,或肢體關節、肌肉酸痛,或為局部滲漏溼液,或皮膚溼疹、瘙癢;胸悶脘痞,口膩不渴,納呆噁心,腹脹腹痛,大便稀溏,小便混濁;婦女可見帶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膩,脈濡、緩或細。

    【證候分析】多因氣候潮溼、淋雨涉水、冒受霧露等感受外界溼邪所致。溼淫證又稱外溼證。溼為陰邪,具有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黏滯纏綿、重濁趨下等致病特點。

   溼遏經絡、肌肉、筋骨,阻滯經氣,氣機不暢,則見頭身困重,倦怠嗜睡,肢體關節、肌肉酸痛;溼邪阻遏肌表,衛氣失和,則惡寒發熱;溼邪浸淫肌膚,則為局部滲漏溼液,或皮膚溼疹、瘙癢;溼邪阻滯氣機,困遏清陽,則見面色晦垢,倦怠嗜睡;溼困脾胃,氣機不暢,運化失調,則見脘腹痞脹或痛,納呆噁心,大便稀溏;溼性趨下、重濁,溼侵陰位則見帶下量多,小便混濁;感受溼邪,則見舌苔滑膩,脈濡、緩或細等。

   此外,溼邪還可與風、暑、水、痰、毒等邪氣合併為病,形成不同的病性相兼證,如風溼證、暑溼證、水溼證、痰溼證、溼毒證等,各自可有不同的證候表現。

    【辨證要點】身體困重、酸楚、痞悶、膩濁,脈濡緩等為證候特點。


五、燥淫證

   燥淫證是指外感燥邪,耗傷津液,以口鼻、咽喉、皮膚乾燥等為主要表現的證。

   【證候表現】口唇、鼻腔、咽喉乾燥,皮膚乾燥甚至皸裂、脫屑,口渴欲飲,舌苔乾燥,大便乾燥,小便短黃,或見乾咳少痰,痰黏難咯等。屬於溫燥者常兼見發熱微惡風寒,有汗,咽喉疼痛,舌邊尖紅,脈浮數;屬於涼燥者常兼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脈浮緊。

   【證候分析】因秋令氣候乾燥,或居處乾旱少雨,感受外界燥邪所致。燥淫證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或地域性。燥邪具有乾燥、傷津耗液、易傷肺臟等致病特點。

   燥邪傷人,多從口鼻而入,最易損傷肺津,影響肺的宣發和肅降功能,從而表現為皮膚、口唇、鼻腔、咽喉、舌苔乾燥,乾咳少痰等症;大便乾燥,小便短黃,口渴欲飲,為津傷的表現。

   燥淫證有溫燥和涼燥之分。溫燥多見於初秋之季,氣候尚熱,餘暑未消,燥熱侵犯肺衛,在乾燥津傷的表現基礎上,又見發熱微惡風寒,有汗,咽喉疼痛,舌邊尖紅,脈浮數等表熱證候;涼燥多見於深秋季節,氣候既涼,氣寒而燥,人體感受涼燥,除了乾燥少津的表現之外,還見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脈浮緊等表寒證候。

   臨床常見的燥淫證有燥邪犯表證、燥邪犯肺證、燥幹清竅證等。

    【辨證要點】時值秋季或處於氣候乾燥的環境,具有乾燥不潤的證候特點。


六、火淫證

   火淫證是指外感溫熱火邪,陽熱內盛,以發熱、口渴、面紅、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數等為主要表現的證。

    【證候表現】發熱微惡寒,頭痛,咽喉疼痛,鼻塞流濁涕,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壯熱喜冷,面紅目赤,渴喜冷飲,汗多,煩躁或神昏譫語,吐血,衄血,癰腫瘡瘍,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紅或絳,苔黃而於或灰黑乾燥,脈洪滑數。

    【證候分析】多因外感溫熱火邪,或因其他外邪鬱積化熱,化火而成。火、熱、溫邪同屬一類性質,僅有輕重之別。溫為熱之漸,火為熱之極,故常有火熱、溫熱並稱。火、熱、溫邪為陽邪,其性燔灼急迫,傷津耗氣,具有炎上、生風、動血、易致瘡瘍的特點。

   熱邪犯表,衛氣失和,故發熱微惡寒;火熱上擾,故頭痛,咽喉疼痛,鼻塞流濁涕;舌邊尖紅,脈浮數,為熱邪客表之徵;火熱熾盛,充斥於外,故見壯熱喜冷;火熱上炎,則面紅目赤;熱擾心神,輕則煩躁,重則神昏譫語;邪熱逼津外洩,故見汗多;熱盛傷津,則渴喜飲冷,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熱盛動血,血液妄行,故見吐血,衄血;火熱鬱結不解,局部氣血壅滯,肉腐血敗,則發為癰腫瘡瘍;舌紅絳,苔黃而幹或灰黑乾燥,脈洪滑數,均為火熱熾盛之象。

   火淫證的常見證型有風熱犯表證、肺熱熾盛證、心火亢盛證、胃熱熾盛證、熱擾胸膈證、腸熱腑實證、肝火上炎證、肝火犯肺證、熱閉心包證、熱人營血證等。                              【辨證要點】新病突起,病勢較劇,以發熱、口渴、便秘、尿黃、出血、舌紅苔黃、脈數為主要表現。


相關焦點

  • 中醫學常說的風、寒、溼、燥你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外因方面以六淫為主,即風、寒、暑、溼、燥、火。
  • 六淫邪氣作用於人體產生的病證特點如何?深度中醫為你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相關原文
    又說:"六淫,天之常氣,冒之則先自經絡流入,內合於臟腑,為外所因。"六淫的"淫"有太過和浸淫之意。"六淫"亦可理解為六氣太過,或令人致病的六氣。《左傳·昭公元年》:「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過則為菑: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素問·至真要大論》:「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溼、燥、火。」
  • 你沒讀過的:六淫病象!
    最早的六淫病變見於《左傳》:「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溼疾,明淫心疾,晦淫惑疾
  • 病因辨證
  • 中醫講(六淫)致病之『風淫』
    六淫辨證分病      六淫是指風淫、寒淫、暑淫、溼淫、燥淫、火淫。今天我們講「風淫」。
  • 科普:中醫「六淫」裡的風寒是個啥
    (圖片來自網絡,文章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微信號)中醫認為人會生病,是因為六淫+情志+外傷蟲咬
  • ​外感病因之——六淫
    當自然界氣候異常變化,或人體抗病能力下降時,風、寒、暑、溼、燥、火則成為六淫邪氣而傷害人體,導致外感病的發生。■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點1、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淫,即風、寒、暑、溼、燥、火(熱)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在正常情況下,風、寒、暑、溼、燥、火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是萬物生長化收藏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稱為「六氣」。
  • 六淫侵襲肌、肉、筋、骨是怎麼樣的?該怎麼治療?
    最早的六淫病變,見於《左傳》:「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溼疾,明淫心疾,晦淫惑疾」,開《內經》風、寒、暑、溼、燥、火六淫病的先河。通過歷代醫家不斷闡發,我們對六淫病的辨證施治大有進展,加上近人治案報導,可以取法的更多。不過,關於六淫在肌肉筋骨的病變,論者較少;清人王燕昌所述由表及裡,頗有理致,且覺新鮮。
  • 風寒暑溼燥熱 司天在泉
    六淫:包括以下內容1.超出人體可調節範圍的自然氣候。(風、寒、暑、溼、燥、熱「火」)如久處潮溼環境多有溼邪為病,高溫環境作業又常有暑邪、燥熱或火邪為害,乾燥環境又多燥邪為病等。中醫不但將可以導致機體發生疾病的六氣為「六淫」,還將可以導致機體發病的致病微生物也稱為「六淫」,因為二者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和有相同的屬性2.
  • 傳統中醫看「高血壓」虛實皆有之!調和陰陽、氣血暢達五臟
    寒、暑、溼、燥、火之「六淫」進入體內,因身體衰弱無力將"六淫"隨汗排出體外時,心腎功能便自我調節,心臟加速跳動,以加強血液循環,待體內外邪排出後,血壓即恢復正常。許多患者都有腰酸背痛、心慌胸悶、頭暈眼花、呼吸短促等種種症狀,就是因為長期消炎、降壓造成的心腎功能衰弱,無力將風、寒、暑、溼、燥、火引起的感冒排出體外所致。
  • 六淫病象
    最早的六淫病變見於《左傳》:「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溼疾,明淫心疾,晦淫惑疾。 (1)風在皮發疹,在肌肉發癢。風疹在皮肉肌膚間有瘙癢感,治用四物消風散——生地、當歸、赤芍、川芎、荊芥、防風、白蘚皮、蟬衣、薄荷、獨活、柴胡、紅棗,去獨活加桑葉。禁用寒涼辛熱藥。
  • 名醫珍言錄——辨證(氣血、臟腑、六淫)
    辨證是認識和診斷疾病的方法,是確定治法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辨證的目的。因而治病必先辨證,但辨證時除了辨主證外,還必須顧及兼證。因臨床中常有兼證不除而影響主證的治癒,故辨證時要分清主次,然後據主次緩急治之,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氣不足便是寒.氣有餘便是火。
  • 中醫所說的「風邪」是什麼?為什麼說它是百病之首?如何防範呢?
    在中醫中,「淫邪」的本義是指太甚、太過,也可引伸為「異常」,風、寒、暑、溼、燥、火這六種外感病邪被中醫稱為「六淫」。一年四季中正常的氣候變化稱為「六氣」,它的變化也是生命過程中的基本,人自身在很多方面是能適應六氣變化的,但當「六氣」變化發生異常,破壞人體正常形體結構或內在生理正常活動的程度時,或人在適合「六氣」變化的能力減退時,人則發疾病,因而稱風、寒、暑、溼、燥、火這六種外感病邪為「六淫」或「六淫之邪」。
  • 紹奇談醫:外感咳嗽的辨證治療
    一、外感咳嗽,當究六氣「治嗽當分六氣」,語出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內經》亦早有明訓﹕「百病皆生於風寒暑溼燥火,以之化之變也」(《素問.至真要大論》)。所以,對於外感咳嗽的認識,首先要注意時令的變化,這是中醫學的特點之一。
  • 從《傷寒論》中學習辨證施治的奧秘!
    自然界中的風、寒、暑、溼、燥、火六淫為致病的條件,人體內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為發病的根據。 因此,六淫之氣侵入人體後,必然不是它原來的單純屬性,至少也不能是它原來的全部屬性,其一切變化應視傷於何經,即與何經之氣共同合化。 六經分病有3種意義,即疾病區域的劃分、疾病發展的階段和疾病性質的確定。
  • 中醫辨證100句
    58.裡熱挾溼的舌象是:紅舌蒼老滑苔。59.風痰病機是:肝風挾痰。60.寒痰病機是:寒傷陽氣,氣不化津。61.溼痰特點是:痰多色白滑。62.寒痰特點是:痰白而清稀。63.疹的特點是:高出於皮膚,摸之不礙手。64.斑的特點是:平鋪於皮下,摸之不礙手。65.溼疹的病機是:風溼熱留於肌膚。
  • ​六淫的性質及其致病特點
    ④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導,寒、溼、燥、熱等邪,往往都依附於風而侵襲人體。如,與寒合為風寒之邪,與熱合為風熱之邪,與溼合為風溼之邪,與暑合則為暑風,與燥合則為風燥,與火合則為風火等。所以,臨床上風邪為患較多,又易與六淫諸邪相合而為病。故稱風為百病之長,六淫之首。風與肝相應。風為木氣,通於肝。外感風邪可導致胃脘痛、腹脹、腸鳴、嘔吐、洩瀉等。
  •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中醫義不容辭!
    中醫不是這個概念,中醫對傳染病的認識是從自然界氣候的變化來分析,因為一年四季氣候不一樣,所以自然界存在著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氣,這是正常的氣候特點,人生活在自然界中,適應這種氣候,不會導致病變,這叫六氣,是自然界正常的氣候變化。但是如果氣候的變化超過了正常的限度,人體不能耐受了,忍耐不了了,就導致了疾病,這就叫六淫。六淫就是不正常的大,這種氣候特點超出了正常的範圍,就會導致疾病。
  • 中綜考點|中診14 第八章病因辨證
    中醫診斷學第八章病因辨證 問:六淫辨證,風淫證的辨證要點是? 上拉查看答案 ↓↓↓↓↓↓答:惡風,汗出,咽癢,脈浮緩,或突起瘙癢、風團,肌膚麻木,肌肉強直,關節遊走性疼痛。  問:六淫辨證,寒淫證的辨證要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