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山市召開第64場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中山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吳永森就中山農貿市場、冷凍食品及儲存環境等的排查、檢測情況做了通報。
據吳永森介紹,今年6月以來,中山市設立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專班,持續深入推進做好農貿市場、超市等冷凍潮溼密閉場所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著力強化進口冷凍肉製品和水產品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8月15日,中山市進行核酸檢測共計涉及人員27518人次、產品8735份、環境10396份,結果均為陰性。從檢測結果來看,目前全市農貿市場、超市等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點產品整體安全可控。近期出現疫情的盒馬鮮生超市,中山市並無該銷售門店。
措施:六個「常態化」築牢安全防線
六個「常態化」包括常態化專班管理、常態化排查檢查、常態化檢測監測、常態化環境整治、常態化督查督辦和常態化應急響應。
6月中旬,中山市市鎮兩級設立了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專班,抓嚴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統籌協調解決工作中困難,指揮處置疫情防控應急事件,紮實推進防控工作。並重點圍繞家禽、家畜、水產品(含冷凍產品)等,突出海(水)產品和冷凍肉及肉製品,全鏈條梳理排查食品進口、生產、運輸儲存和銷售加工等環節的風險隱患。截至8月15日,全市共出動7261次,檢查農貿市場、超市等食品經營單位11794家次。
據悉,中山每日開展環境和重點產品監測不少於100份,每周對經營進口冷凍肉製品和水產品的冷庫企業直接接觸人員、環境、產品核酸監測全覆蓋,每月對11類重點場所工作人員、環境和重點產品核酸檢測實現全覆蓋,對全市內冷凍食品庫容量在10噸以上的40家冷庫專項監督抽檢100批次,抽檢結果全部合格。
同時,將創文、創食品安全示範城市與疫情防控有機結合,持續開展農貿市場檢查和環境衛生整治。截至8月15日,累計清洗消毒農貿市場垃圾收集點3396個次,清理農貿市場衛生死角及病媒生物滋生地1024處,新增病媒防制設施90個。
據統計,市督查督辦組已對鎮區農貿市場開展7輪督查督辦,共督查58個市場,發現並處理問題95個。市專班還分11個專項檢查組對各鎮區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重點食品安全工作進行檢查,截至8月15日,累計檢查農貿市場、食品流通單位、餐飲服務單位862個次,發現並整改問題955個。
方向:重點場所進口冷凍肉製品和水產品做到每件必檢
吳永森介紹,接下來,中山將繼續對農貿市場、冷庫、超市、餐飲等重點場所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持續做好對高風險地區的冷凍肉製品和海(水)產品的監管。同時做好人員摸排和臺帳工作,加強對重點場所直接接觸人員的摸排,及時增減人員臺帳。強化人員健康管理工作,對農貿市場人員健康管理、人員入場管理等開展專項督查。此外,中山市還將進一步擴大核酸檢測範圍,對重點場所的進口冷凍肉製品和水產品做到每批必檢、每件必檢,提高檢測量及覆蓋率。檢查全市各類市場開展清洗消毒和測溫掃碼點設置的落實情況,督促活禽交易市場落實「1110」制度,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重點清除各類農貿市場及周邊的病媒生物滋生地。
而衛健、市場監管、海關、交通運輸、商務等部門,則共同做好對進口冷凍肉製品和水產品的監管,要求所有進口冷凍肉製品和水產品都要通過「冷庫通」批報,重點加大對來自疫情高發國家進口食品的檢測,探索開展覆蓋所冷庫、冷櫃等網格化駐場監管。農業農村部門加強屠宰場所(含冷庫)疫情防控措施落實的監督檢測;海關部門做好進口冷鏈食品核酸監測,以及相關貨櫃、包裝物的消殺工作;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冷鏈食品的追溯管理,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對來源不明的冷鏈食品依法進行查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翔宇 通訊員:鍾軒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張翔宇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