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心先生的最後時光
陪同入院的是北京李春陽夫婦,近年與木心交誼甚篤,其時正去烏鎮看望先生。手術前必須體檢,一查,脈搏僅二十餘,病名是「房室傳導阻滯二度一型」,血壓、肺功能也極度反常。院方即下病危通知,迅即轉往心臟專科。經救治,各項數據迅速回升,復檢趨近正常。先生吵著回家,春陽於是護送他歸去烏鎮晚晴小築。那是鎮方十年前為木心在故園舊址新建的家。
-
木心的詩與思
【下篇:木心與哲學】一 木心有言:大藝術家總是非常思想的,大思想家總是非常藝術的。如果說尼採是後者,那麼木心無疑就是前者。木心的作品,無論詩文或畫作,都具有一種哲學意味,所以童明說他是哲學家式的詩人。木心文學之本體是詩,其中有哲學。
-
夜讀|在魯迅與木心之間
那天第一次得知了木心的名字,陳丹青說起他,有點興奮的樣子,他認為文壇還不知木心這個人,很有點可惜。那一番感嘆,給眾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陳丹青峻急的魯迅與飄逸的木心當時大陸還沒有出版過木心的作品,對於其人其文,無從判斷。
-
木心的前半生,年輕的文學「魯濱遜」
原標題:木心的前半生,年輕的文學「魯濱遜」 從1927年木心出生開始寫起,至1956年29歲結束,夏春錦的《文學的魯濱遜》為讀者講述的是木心從稚嫩青澀到初嘗世事的漸變之路。當作者將木心執意離鄉尋找遠方之後的諸多標志性事件串連起來,這部書就不可避免地散發出青春的獨特光芒。
-
陳丹青推崇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然而好日子沒過幾個年頭,苦難總不會放過這位先生。適逢那個特殊的十年,木心兩度入獄。那是個怎樣的時代?老舍投湖,羅廣斌跳樓,傅雷夫妻雙雙自縊。而木心卻說自己,不以死殉道。在昏暗的牢裡,他用寫材料剩下的紙條,悄悄寫著一篇又一篇詩歌,散文,以文字與嵇康尼採對談。
-
木心,一個被「謀殺」的音樂家
[摘要]木心先生去世五周年了。他生前的大部分文學與繪畫已有良好的展示,唯一難以面世的作品,是他三十多頁未經整理,因而未能付諸演奏的音樂手稿。比如木心。木心去世後留下大量未發表的遺稿,而其中最特別的莫過於幾十頁的音樂手稿。陳丹青說,「我確信,音樂確乎具有神效,當木心樂曲終於被奏響的一瞬,他復活了。」12月21日,在木心去世五周年的日子,他的音樂終於要在烏鎮大劇院首演。
-
木心先生最著名的一首詩,僅12行字,多少人看一遍就忘不了!
最近無意搜了下,沒想到這首詩的作者很了不起,叫木心。木心先生不僅是一位出色的作家,還是一位畫家。知道這些後,就更加喜歡這首詩了。這首詩算得上木心先生最著名的一首詩,僅12行字,多少人看一遍就忘不了!文字如下: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木心《從前慢》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是啊,我們都有過年少時,年少時我們自己本身也單純,本身也是說一句是一句,從來不會去考慮那麼多
-
從前慢:木心先生詩句中的老時光,我們在一個外國人的畫中看到了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木心《從前慢》木心先生的《從前慢》徵服了多少人的心。攤開先生的詩集,或吟或唱,詩句中的寧靜感便能帶領我們回到老時光,忘卻了身處車水馬龍的都市,快餐食品,和速食的愛情。對先生少年早時充滿渴慕。陳丹青說:民國時的中國雖已內戰頻頻,仍然而只看景觀,真是富饒寧靜的古國,和今之歐洲沒有兩樣,即便貧瘠落後之地,屋舍儼然,仟陌縱橫,窮歸窮,然而乾淨、自為,沒有敗壞,處處編織在中國自己的美學圖畫中。
-
陳丹青等數十位作家齊聚杭州:共享「木心時刻」
杭州網 記者 沈雁容 通訊員 陳騰在 8 月 24、25 日兩天內,在木心先生恢復寫作三十五周年之際,一場名為「回到文學:木心先生重啟寫作三十五周年」的系列活動在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舉行。包括陳丹青本人在內的十數位作家、學者,齊聚在這裡,展開了多場精彩絕倫的對談與講演,2000 多名讀者從天南海北趕來,共赴一場追懷木心的文學派對。
-
木心的《從前慢》:雖半生流離,卻譜寫一生處世的淡然、篤定!
我們今天讀木心,總會發現木心有一種力量,只要你靜下心來讀他的作品,便能體會到木心先生的深刻、廣博。我想,今天知道木心先生的人,可能是因為一首歌——「從前慢」。當下到處充斥著浮躁的生活,木心先生的「從前慢」讓人們更能感受到,以往的生活是多麼淳樸、自然,原來慢下來的人生,到處都標榜著舊時光的溫情,以及日子鮮活的味道。木心曾說:「生活最好的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即便生活被世事折磨到遍體鱗傷,木心先生也依舊流露著一份處世的淡然與篤定。
-
陳丹青:木心,這個死不悔改的人
張是陳母親的姓,冠以含「山路崎嶇」之意的名,帶著木心對這個甚愛爬山的後生略顯不同的關愛。 2011年,木心先生去世。陳丹青落筆八年,字間情真意切的《張岪與木心》方才出版。本篇選取了其中「曝光」的一份「聽課筆記」,同時也是木心作品《文學回憶錄》的後記。
-
米修與木心,當兩個孤獨靈魂的相遇
1948年,青年木心盼望留法未果,用其文字描繪著夢想中的巴黎。兩位素未謀面的人,因為機緣巧合,於日前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相遇——一場名為「米修與木心」的展覽拉開序幕。兩位孤獨的藝術家帶著不同的文化印記,以各自的作品進行對話,讓觀眾感受藝術精神所碰撞出的火花。正如我在開幕式現場聽到曾留法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女士所說:「這次展覽就是讓兩位藝術家互相照見、又各行其道。」
-
陳丹青:我連累了木心 仍會繼續整理他的遺稿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鬱接受《新京報》專訪,提出相反意見,認為木心的價值「被低估」。3月31日,在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木心創作及學術思想座談會上,極力推崇木心的著名藝術家陳丹青首次對此作出回應稱,「我不懂文學,我沒有資格來談論他的文學,也沒有資格談論別人的文學。
-
臧天朔去世訃告曝光 遺體告別儀式10月2日舉行
訃告目前有許多音樂圈內人準備前往10月2日的告別儀式,他們正在統計和確認名單中。「讓我們最後再送老臧一程吧!」該工作人員的朋友圈寫道。周豔泓的經紀人也在微博上傳了訃告。臧天朔告別儀式訃告原文:著名歌手、音樂人臧天朔先生因病於2018年9月28日凌晨4時56分在北京逝世,終年54歲。
-
6分鐘帶你圍觀木心84年的一生
浙江,歷朝出狀元最多的省份,擁有獨特的人文地理,稍有些家產的人家,都會開辦私塾,集同族子弟,拜過孔子,拜過先生,破瓜啟蒙。木心童年亦是如此,所以他學養雋深,上承四書五經,下接西洋文化,寫出的字,更是獨樹一幟。其實,關於木心幼時的事情,記錄甚少。可從兩點解讀他的塑造。
-
米修與木心:面對「現代」的兩種方式
2020年11月15日,坐落在浙江烏鎮西柵的木心美術館五周歲。此時距文學家、畫家木心先生辭世,將近九年。先生一生清寂,晚年始有毀譽參半的喧囂之聲,概以沉默對之。如今,無論如何喧囂與騷動,以「木心」命名的美術館已卓然成為藝術摯愛者的一塊靈地。每年一度的主題特展和音樂會,是它彰顯懷抱的方式,也是木心藝術靈魂的延伸。
-
木心詩集《雲雀叫了一整天》:一本很舒服的書
聽說木心有一種力量,只要自己放空讀他一個小時,他便會在黑暗處將你點亮。陳丹青說:「我所迷戀的是木心以及他這代人的語言方式,通透、溫厚、潑辣,大道理講得具體生動,充滿細節和比喻,一針見血,絲毫沒有空話套話,沒有學術腔。」 是的,讀了先生的《雲雀叫了一整天》後更覺如此。
-
木心:真正的貴族,沒有平白無故的優雅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詩,但這首詩的作者木心先生大家了解嗎,今天時光君就和大家一起認識木心先生
-
木心算得上「大師」嗎?如何評價木心依舊是文藝界的懸案
關於木心是否是大師的爭論,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早在2006年,木心的著作第一次在大陸出版,圍繞「如何理解木心」、「如何定義木心的文學地位」等爭論就已展開。本文梳理了這場大師之爭的事件始末與爭議焦點,並再次回顧了木心從進入大眾視野以來遭遇到的種種非議。說到底,木心是不是大師其實並不妨礙讀者對他的喜歡。尤其是當「大師」的光環日益消退,評判「大師」在今天重要嗎?
-
木心,被陳丹青「炒作」出來的文學大師?
這位作家的名字叫做"木心"。木心當年的爆火,陳丹青出力不少。那麼木心是被陳丹青「炒作」出來的大師嗎?這個倒不好說,因為有人喜歡木心,有人卻對其嗤之以鼻,比如餘華,就說木心的文字矯揉造作沒有人味。那木心的作品究竟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