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有點過於偏頗了,秦的短命是根本原因在於東方六國起義軍風起雲湧,造成這一後果的原因並非是郡縣制,而只是郡縣制在面對如此大的反抗力量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了。
一、秦的滅亡
秦始皇嬴政憑藉著幾代秦君攢下的家底,以及他個人強大的控場能力,終於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超級大帝國。但是很可惜,這個帝國僅僅存在了15年,便被滅亡了,更重要的是,它在面對起義軍時顯得是那樣的無力,連函谷關、武關這樣的之前抵抗過無數六國軍隊的重要關隘都無法成為秦的屏障了。
經常有朋友聊起秦的滅亡到底是因為什麼?
1、是因為秦的制度麼?
顯然並不是,「漢承秦制」的概念本身已經說明了後來西漢初期幾乎全盤採納了秦朝的制度,漢朝人用秦朝的制度都能搞好,沒道理秦朝人自己用反而不行吧?
2、是因為秦朝的名將都不在了,軍隊不能打了?
其實也不能這麼說,章邯出兵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除了輸過項梁一場之外,幾乎是戰無不勝的,而且後來還親手擊敗斬殺了項梁,之前被派到北方抗擊匈奴的軍隊也被調回了大半,秦軍力量也並非不夠看,更何況老家鹹陽還有五萬精銳守著呢。
也許是因為這兩個原因不夠充分,所以有人開始把郡縣制的問題拉了出來,說正是因為這個新鮮事物的出現導致了秦的滅亡。到底是不是這麼回事呢?
二、關於郡縣制
所謂郡縣制呢,主要就是講國家的兩級行政區劃,即郡和縣,郡呢,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省,縣呢,差不多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市。不過,這個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代替了分封制。
大周朝當初立國的時候可是沒少分封,不但一票姬姓(國姓)子弟得到了土地,不少大臣也因為立功而分到了地盤。按照當時的分封等級,分成為公、侯、伯、子、南五種,後來的秦秋五霸、戰國七雄最初的時候也都是周天子分封的爵位,只不過後來實力強了,才開始紛紛稱王了。
那麼,用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有什麼問題呢?
按說,郡縣制屬於先進的管理制度,代替舊事物也沒什麼大問題。秦當初商鞅改革就幾乎用全盤的「縣制」代替了分封,這套管理體系也用了一百多年了,不但沒出問題,還幫助他們統一了六國,絕對算得上是成功經驗,統一之後的秦始皇在此基礎上將郡縣制推廣到全國其實也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
可問題就在於秦朝的郡縣制沒能幫他們守住國家,反而是後來採用「郡國一體制」的西漢取得了成功。
什麼叫「郡國一體制」呢?
通俗來講就是,在一個國家的統治下,既有分封的國,也有統一管理的郡。
當然,這也不算是什麼開拓,當初戰國七雄也有不少採用類似政策的,關鍵還是在於控制比例。分封的侯國強了,中央的實力自然就弱了,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態勢。所以,後來西漢也開始不斷地削弱封國的力量,直到後來掀不起風浪才算舒服了。
可見,郡縣制本身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問題還是出在了時機和推廣範圍上面了。
三、秦亡和郡縣制的關係
秦朝雖然只存在了十五年,但是成就還是非常輝煌的,很多東西都被西漢所用,沿襲到了後世,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不過,我們細讀秦史,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秦朝真是搞了太多的」基礎建設「。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長城和驪山陵墓,當然,還有聞名於世的9條馳道,以及大量的亭臺樓閣與宮殿。雖然說長城與馳道都是在原六國的基礎上再統一規劃和連接的,但是這個工程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這麼大的工程量,自然絕大部分都是由原屬六國的子民來完成的,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這些六國子民被徵發徭役之後,就經常一去不復返了。反而,秦始皇、秦二世卻踏著六國子民鮮血鑄成的馳道,巡遊天下,這個怒氣值自然也就越憋越滿了。
怒氣值滿了自然就有爆發的一天,後來關東六國的反抗也源於此。
當陳勝、吳廣喊出反秦口號的時候,幾乎一瞬間,響應的聲音便傳遍了四方,整個關東六國全都響應起來了。
可是,秦人的鎮壓力量在哪裡呢?
一直到陳勝的手下周文打到函谷關內、戲水邊上,才迎來章邯的大軍。那些郡守、縣令呢?要麼被義軍所殺,要麼棄郡而逃,還有一部分也扯起了反秦大旗,真正能組織起軍隊鎮守一方的卻寥寥無幾。所以,即便是章邯打仗很厲害,但也只能是」按住葫蘆瓢又起「,完全起不到穩定全局的作用。
這也就是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區別所在。
分封的國家在面對反抗力量的時候,可以更加迅速地派出軍隊鎮壓,而郡縣制卻無法做到,這也是某些人誇大」秦朝大力推廣郡縣制所造成危害」的基礎。不過,很顯然,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秦亡的根本在於「過度徵發使用徭役」,而不是郡縣制。
後來西漢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劉邦剛開始建國的時候,有幾個很強的異姓諸侯國,後來劉邦把他們一一滅掉,換成了劉姓王,目的自然是消除諸侯國對自身的威脅。與此同時,劉邦還有一個非常順應時代的決定,即各諸侯國可以採納更適合於本國環境的治國方針,並不一定要等同於西漢中央政府,這個「因地制宜」對於漢初穩定民生幫助還是相當大的,再加上一系列降低稅賦、鼓勵生育的政策,可以說西漢很快便成秦末漢初的蕭條中走了出來。
所以說,還是剛才說的,秦朝大力推廣郡縣制問題還是出在了時機和推廣範圍上了,如果能夠「分期分批」來,效果應該會好很多。
鮮花說
先進事物代替舊事物,這句話本身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還是不能操之過急。手機現在是我們的最佳夥伴,但是沒有網絡發展為基礎,扔到20年前,又能掀起多大風浪呢?
歷史的發展告訴我們,超越時代一點點才是最最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