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國寶蘇軾畫作《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明年2月2日將亮相...

2020-12-26 瀟湘晨報

12 月 22 日,遼寧省博物館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中從吉林省博物院商借的文物《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撤展。將展出其複製品。

不過在 2021 年 2 月 2 日,該展覽上還將有重磅文物《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亮相。這件作品是已知僅存兩幅蘇軾傳世畫作之一,想一睹該國寶風採的觀眾要記好國寶 " 駕到 " 遼博時間。

據介紹,《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收藏於吉林省博物院,是蘇軾晚年書法精品,包括《洞庭春色賦》和《中山松醪賦》。這件國寶級文物有著諸多特點,它前後總計 680 餘字,為蘇軾存世墨跡中字數最多的一件。正文單字大小約如古錢,結體略扁,呈左低右高之勢,下筆從容,行筆流暢中見穩重,通篇精氣內蘊,隱現汪洋浩蕩之象。

兩篇文章均以 " 酒 " 為題," 洞庭春色 " 是以 " 黃柑 " 即柑橘釀酒;" 中山松醪 " 是以定州一帶的松樹枝幹結節釀酒。蘇軾尤其偏愛《中山松醪賦》,曾多次抄錄,據說有數十卷之多,但目前所能見到的真跡惟有這一卷。

關於這件文物最終收藏於吉林省博物院也有著曲折的故事,它在清末入溥儀之手,被其攜至長春小白樓,日本戰敗投降後散入民間,於 1982 年發現於吉林市五中劉剛老師家中,後轉讓與吉林省博物院。

雖然這件國寶級文物已經撤展,但是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還將有重磅國寶級文物與觀眾見面,那就是《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這件作品是已知僅存兩幅蘇軾傳世畫作之一。

《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為北宋蘇軾創作的絹本水墨畫,正是其繪畫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現藏於中國美術館。其採用長卷式構圖,展現湖南省零陵縣西瀟、湘二水合流處,遙接洞庭巨浸的蒼茫景色。整幅畫作以瀟湘二水的交匯點為中心,遠山煙水,風雨瘦竹,近水與雲水、蹲石與遠山、筱竹與煙樹產生強烈對比,讓人在窄窄畫幅內如閱千裡江山。

這件國寶級文物將於 2021 年 2 月 2 日亮相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展出至 2021 年 3 月 2 日。

遼瀋晚報 · ZAKER 瀋陽記者 朱柏玲

【來源:遼瀋晚報·ZAKER瀋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古詩詞鑑賞--《陽關曲·中秋月》宋.蘇軾
    2.溢:滿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 3.銀漢:銀河。 4.玉盤:喻月。 【譯文】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蘇軾僅存的三幅真跡之一 流亡日本長達80年 近日以4.6億天價拍出
    這幅畫就是2018年11月26日晚間,在佳士得香港夜場拍賣中以4.636億天價成交的《木石圖》,這不僅創下了蘇軾個人拍賣最高價作品紀錄,同時也創下了去年中國古代書畫最高價紀錄
  •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品讀韓愈和蘇軾的時代
    12月2日展出現場  遼寧日報 圖對於此次展覽的展品設置,有藝術界人士表示,這樣展覽亮點確實不少,名跡多,「當然也有一些作品比較牽強,大概因為題目太大,展品太難徵集。」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傳)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傳) 絹本 水墨 手卷 縱28釐米 橫105.6釐米 中國美術館藏圖畫以極富層次感的筆墨表現了近景拳石疏竹的雅逸清雋,遠景山水的煙靄朦朧,讓人在咫尺畫幅內如閱千裡江山,是以竹石山水寄託文人精神情懷的典範之作
  • 《菩薩蠻·落花閒院春衫薄》蘇軾
    回文:詩詞的一種形式,因迴環往復均能成誦而得名,相傳起於前秦竇滔妻蘇蕙的《璇璣圖》。春衫:代指少婦。遲日:過後幾天。依依:隱藏的樣子。依依:不舍的樣子。舌弄:將舌頭撥弄,演唱的意思。郵:郵差,指送信的人。便:順便。羞:低頭。賞析上片,以移恨於物手法,寫暮春時節,少婦空守庭院思念郎君而「恨」時長的心態。
  • 蘇軾是個塗鴉藝術家?宋畫緣何令人追慕至今?行知讀書會帶來「宋人...
    宋徽宗最在行的是繪畫,他認為繪畫跟國運聯繫在一起,在看到仙鶴停留在皇宮尖頂時,他欣然提筆,將這預示著祥瑞之兆的畫面記錄了下來。」 宋朝皇帝十分重視繪畫,專門設立翰林圖畫院予以支持。宋徽宗趙佶當政時期,曾提高畫院的地位,使之置於書院、琴院、玉院之上。趙佶還特許畫院和書院的官員,除穿緋紫色官服外,還可以在腰際配上「魚袋」,以示恩寵。
  • 蘇軾流芳千古的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2則幽默故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奏議》十五卷、《內製》十卷等著作。宋高宗贈蘇軾為資政殿學士,常把蘇軾的文章放在身邊,整天讀他的文章以致忘記了疲倦,高宗認為他的文章是文章之宗,親自寫了東坡集贊。
  • 讀古詩,知情懷(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其二 宋代:蘇軾)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 本報專訪「唐宋八大家」文物展策展人 帶你品讀韓愈蘇軾的時代...
    唐宋八大家關係圖。遼瀋晚報記者 查金輝 攝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局部)。北宋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12月2日,遼寧省博物館推出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正式與觀眾見面。代表作:《韓昌黎集》國寶亮相韓愈唯一的墨跡展出蘇軾歐陽修墨寶現身在展出的文物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韓愈、蘇軾、歐陽修三人的墨寶,均為國寶級文物。
  • 穿著草鞋蓑衣去春遊,蘇軾穿著這麼不講究?
    蘇軾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寫到:「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讀過這首詞的人都知道這是蘇軾和朋友春日出遊返回時寫的。 蘇軾穿著草鞋和蓑衣和朋友去春遊?圖片僅供參考其實不然,首先蘇軾當時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做團練副史(約比當時郡守官職高一點的閒職),雖然被貶黃州,但想來也不至於落魄到春遊穿草鞋的地步,那麼他春遊這身穿著穿是為了什麼呢?
  • 故宮文華殿大展——從書畫裡看蘇軾的「朋友圈」
    9月1日至10月30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展現蘇軾的千古風流蘇軾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他不但在詩文、書畫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同時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與豁達的人生態度,而使其散發出獨特的人格魅力。
  • 北宋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四位大師的恩怨情仇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都是北宋時期如雷貫耳、光照千秋的人物,其中蘇軾、王安石、歐陽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馬光以一部《資治通鑑》就足以名垂青史。四人中歐陽修(1007年-1072年)最為年長,他比司馬光(1019年-1086年)大12歲,比王安石(1021年-1086年)大14歲,比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大30歲。他們四人同在朝廷做官,四人之間都有或深或淺的交往。 歐陽修年紀最大,又對其他三位有推薦之恩,所以我先從歐陽修談起。
  • 從蘇軾作品中看北宋百姓真實生活:天災頻發,人禍不絕
    一次蘇軾雨中遊天竺靈感觀音院,看到那觀音端坐堂中,享受百姓供奉,卻不顯靈救身處災害之中的百姓,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一首《雨中遊天竺靈感觀音院》,表面看是諷刺觀音無所作為,實際上將皇帝、將朝廷大員比作毫無作為的泥塑菩薩:蠶欲老,麥半黃,山前山後水浪浪!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 蘇軾之韓愈觀
    圖1作者:康倩(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北宋古文運動的精神領袖和思想資源是韓愈。但到了韓愈的弟子皇甫湜、孫樵,更是將此發展至極端,如皇甫湜在《答李生第一書》中說:「夫意新則異於常,異於常則怪矣;詞高則出眾,出眾則奇矣。」孫樵亦在《與友人論文書》中說:「辭必高然後為奇,意必深然後為工。」這樣的文體觀念實際上已經流於偏失,並流弊於北宋,如石介、宋祁等人亦求深而至於迂、務奇而至於怪僻,實為同一症候。
  • 與蘇軾同遊北宋:蘇軾損徐凝,一個粉絲的挺愛豆的故事
    剛剛到廬山,廬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迎接不暇,蘇軾暗下決心不寫詩了,而進山不久,山中的僧俗便奔走相告「蘇軾來了!」,可見蘇軾當年儘管在黃州戴罪謫居4年,仍然是紅的發紫。蘇軾不禁隨口做了一個絕句「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
  • 蘇軾到底長什麼樣
    近代張大千《東坡居士笠屐圖》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東坡是否也更願意過一種真正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鄉間生活,抑或說,在長達20年謫居在外的生活中,他已將自己從內到外地轉換為一個真正的鄉野村夫了。
  • 蘇軾之母:北宋女傑程夫人
    三蘇祠雕塑:八娘伴母,左為程夫人她是名門之後,父親程文應官至北宋大理寺丞;她十八歲嫁給蘇洵為妻,中國文學史上的「唐宋八大家」,四川蘇門佔了三席,有她的丈夫蘇洵,兒子蘇軾、蘇轍。她作為蘇洵之妻,未曾有過蘇夫人,蘇太太之稱謂,也無「蘇程氏」之俚語,見諸書籍的,都稱她為「程夫人」!
  • 千載墨君——文同、蘇軾影響下的文人墨竹
    歷經近千年,今天公認為他傳世墨竹真跡的是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幅《墨竹圖》。關於這幅倒垂竹的研究文章很多,涵蓋面也廣,涉及氣韻、技法、流傳等各個方面,在此不作贅述。 2017年11月,筆者赴臺參觀「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時,有幸得見《墨竹圖》真跡,落墨穩健,使筆自然,瀟灑而又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