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時尚界基本上是屬於西方的,最多加上日本零星的幾個著名設計師,中國設計師很少有機會嶄露頭角。但是,近些年來,中國服裝設計師和他們的品牌逐漸在國際市場上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有了自己的影響力和關注度,也有了忠實的的消費者和粉絲。
之前有專門寫過不同風格的設計師,有性冷淡風極簡主義的,也有暗黑先鋒工匠風的。這一次想專門寫寫中國本土的優秀服裝設計師和他們的品牌與風格。寫這篇不是想寫一個權威的榜單,只是希望從個人偏好和國際的影響力等方面介紹中國這一代優秀的服裝設計師們。對於最值得關注的中國服裝設計師,在每個人心裡的定義和排名也許都不一樣,歡迎在評論裡分享自己喜歡的設計師。
1.Uma Wang王汁
自從推出個人同名品牌Uma Wang之後,中國設計師王汁開始在倫敦、巴黎和米蘭時裝周的秀場上展示設計系列,得到Franca Sozzani、洪晃等業界關鍵人物的賞識。由於設計中現代感濃厚的垂墜手法,以創新方式將立體感面料組合運用,她被義大利版《Vogue》點名為「值得重點關注的新生代設計師」,亦曾被授予「2011年奧迪進取設計師獎」、2010 CCDC中國時裝設計創意邀請賽「最佳設計師大獎」、上海時裝周頒布的「最佳工藝獎」和「最佳創意獎」。在2012年,王汁成為首位入圍「CFDA設計師協會/《Vogue》雜誌中美交流計劃」的中國設計師,與業界最為重要的行家會面,並在美國市場上攢足曝光率。 王汁曾在上海的中國紡織大學(東華大學)學習紡織與服裝設計,後進入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學習時裝設計。Uma Wang的海外銷量非常不錯,很良心的是國內的定價比海外還稍微低一點。
2.Ziggy Chen陳翔
Ziggy Chen算是一個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男裝品牌,海外銷量佔比較高,很受認可。Ziggy Chen的創作靈感源自上海,尤其是不同文化引起的碰撞與演變:新與舊,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這種方法呼應了道家的中國哲學:道家二元性和相互依存的概念。正是這種哲學極大地推動了他的創造力。他還從1900年至1920年間拍攝的上海人的照片中汲取了很多靈感。這些照片混合了不同文化和人物意象:工人、和尚、牧民、士兵。服裝的線條和隨意的外觀體現了旅行、在偏遠地區徘徊的概念以及廣闊的空曠地區的啟發力量。熱愛樸素和精湛的工藝。具有古老根源的風格已被一個世紀的動蕩和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所掩蓋。使用羊毛,麻和亞麻等織物,再加上皮革和上等棉布製成具有無窮能量的有機衣物。織物具有一定的堅固性,並帶有經典的優雅氣息。融合現代感性與永恆的東方美學。
3.Yiqing Yin殷亦晴
殷亦晴於1985年出生於北京,4歲時離開中國前往法國,畢業於巴黎國家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熱愛雕塑的她在學生時期創作了許多實驗性的服裝,擁有與眾不同的思維與審美,更贏得「Grand Prix de laCréation」和「Award of First Collectionsof the ANDAM」 國際大獎。2011年,她獲得了ANDAM獎,並參與高級訂製時裝周,成為首位華裔高定設計師;2013年至2015年擔任Leonard成衣系列創意總監;2018年,她被委任為闊別時裝界十九年的品牌Poiret的主理人,成為2018年秋冬巴黎時裝周的一大亮點。她在2011年創立了個人品牌Yiqing Yin,2014年獲得了來自法國風險投資機構 Mode et Finance 的少數股權投資,2015年該品牌被授予高級定製稱號。她的品牌風格具有雕塑感和幾何感,擅長使用堆疊織物和勾勒絲線的方式創作出獨一無二、美輪美奐、如夢如幻的服裝,藝術造詣很高。
4.Pei Guo郭培
郭培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時裝設計師。她為春節聯歡晚會的主持與表演明星設計了多年的禮服,並參與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頒獎禮服的設計之中。她曾被《Fast Company》雜誌評選為「2011年100位商界最具創意人士」之一。 從北京第二輕工業學校畢業後,郭培在中國國有和民營服裝企業工作了十年。 1997年,她創辦了自己時裝品牌「玫瑰坊」,並於同年獲得了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稱號。她在北京藝術區798擁有逾3000平方米的工坊,負責客戶的接待與高級定製的生產。 她是少數入選去年大都會博物館展覽「中國:鏡花水月」的中國設計師。但要算是直到Rihanna身穿郭培玫瑰坊高級定製作品出現在2015年Met Gala的紅毯,世界才意識到中國存在著這麼一位高級定製精神的堅持者。 郭培是法國高級定製協會邀請至巴黎舉辦時裝發布會的第二位中國設計師,並被《Time》評選為「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她曾表示,如今不僅國內對於高級定製的需求愈盛,越來越多的國際顧客亦慕名而來。
5.Huishan Zhang張卉山
Huishan Zhang在倫敦中央聖馬丁本科畢業前就已經小有名氣了。此後,他又在該校獲得了製版的碩士學位。在校期間他就已經被Delphine Arnault親自挑選做皮具製作。最後,他選擇了在Dior高級定製工坊工作。2011年他在倫敦成立了個人品牌。
張卉山出生並成長於中國青島,17歲時出國,曾在巴黎、紐西蘭和倫敦居住。對其影響最深的是他的中國特質,特別是來自祖國的工藝和設計,但他已通過自己全球化的解讀,把這些最初的靈感,變成了具有典型女人味、輪廓精緻的設計。2011年,他的處女系列被Browns百貨選中,這家精品店同樣買下了John Galliano和Hussein Chalayan的畢業系列。2013年,他贏得了現已停辦的多切斯特精選酒店集團時尚大獎(Dorchester Collective Fashion Prize)。Huishan Zhang立志打造下一個領先的中式奢華生活方式品牌,而不僅僅是時裝品牌。
6.SANKUANZ上官喆
上官喆200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獲得視覺傳達與廣告學雙學位。同年,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他沒有經過正統的時裝教育,也沒有在大型時裝品牌工作過,像一個沒有被條條框框限制的攪局者,懵懵懂懂踏入了時尚圈。在上官喆的設計裡,你能看到他將自己對於世界的觀察和想法,以及世界對他產生的印記和影響直接反映在衣服上,直接藉由一種直接的圖像式語言表達出來。
SANKUANZ已經有了超過30個零售合作夥伴,Joyce、I.T、Galeries Lafayette、10 Corso Como、棟梁為其鋪平了在國內的通路,而通過Trading MuseumComme des Garons、Opening Ceremony、Vfiles、Excelsior等買手店,其設計得以銷往日本、義大利、美國。品牌的目標人群是全世界熱愛音樂、街頭文化的年輕人,但並不與Supreme、Palace等街頭品牌走的是一樣的路線。SANKUANZ想呈現中國年輕人的面貌。
7.Masha Ma馬瑪莎
在2008年推出個人同名品牌後,中國時裝設計師Masha Ma時髦又具未來感的美學觀念迅速引起關注。這位新興設計師長年往返於巴黎和上海,在每年的巴黎時裝周上發布系列,數個設計系列被Dolce & Gabbana創立的米蘭時裝精品項目「Spiga 2」和香港的Harvey Nichols買下。2008年,Masha在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獲得女裝設計碩士學位,畢業前曾在設計師Veronique Branquinho和Alexander McQueen手下實習。還是學生的Masha,其畢業設計系列被Vauxhall Fashion Scout選中展出,並被José Neves創立的精品零售店B store買下。Masha曾經在多場重要賽事中闖入決賽,包括2006年蘭蔻色彩時尚創意大賽(Lancme Colour Designs Award)、Chloé舉辦的設計比賽、彪馬/中央聖馬丁獎學金(Puma CSM Bursary Award)和2009年的Fashion Fringe時裝設計大賽。2009年九月,她參加2009年「CCDC中國時裝設計創意大賽」並獲得「Mouse Ji國際創新獎」。
8.Ma Ke馬可
「當今的世界,奢侈已不再奢侈,卻有清貧最為奢侈。」馬可是一位非常有深度,獨立思考的服裝設計師。1972年,馬可出生於長春,17歲考入蘇州大學工藝美術系,23歲以《秦俑》獲得第二屆中國國際青年兄弟杯服裝設計大賽金獎。1995年,馬可成立「狀態工作室」,推出「例外」品牌。2002年,馬可成為唯一受邀請的中國設計師參加巴黎國際成衣展。2007年,馬可推出個人品牌「無用」;2008年,馬可以無用「奢侈的清貧」(Luxurious Qing Pin)為主題,成為巴黎高級時裝周上第一位做壓軸演出的中國設計師。她曾表示:1996年創立「例外」時,發現人們的審美觀是求同,而不是求異,於是就想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設計,反流行,反大眾的。而馬可的「無用」品牌,重新定義了奢侈:最低限度的對物質的佔有,最為充實和自由的精神生活,不執著於一切世俗的欲望。我覺得「無用」與西方一些小眾工匠品牌在理念上不謀而合。
9.WANG PEIYI王培沂
設計師王培沂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曾任職幾家不同風格的大型時裝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從業經驗。2005年,成立了高級定製工作室,主營定製以及租賃業務,憑藉出色的設計理念,精湛的工藝,很快在業界得到認可。風格浪漫唯美,能夠襯託出穿著者的氣質。王培沂的作品經常刊登在國內一線時尚媒體上。《VOGUE服飾與美容》《BAZAAR時尚芭莎》《ELLE世界時裝之苑》《MARIECLAIRE嘉人》《COSMO時尚伊人》等多家時尚媒體都對其進行過專訪報導。眾多一線明星也都鍾愛 WANG PEIYI 的禮服: Cindy Crawford,鞏俐,章子怡,李冰冰,範冰冰,高圓圓,趙薇等等。
10.HAIZHEN WANG王海震
HAIZHEN WANG出生於中國大連,自小就對藝術和設計充滿熱情。王海震在他的故鄉大連學習服裝設計,後來移居倫敦,獲得了中央聖馬丁(Central Saint Martins)女裝時尚碩士學位。在接受正規的服裝設計教育中,他產生了對剪裁的熱愛。憑藉出色的專業能力,他曾就職於下列品牌:Handwritten by Tanya Sarne, All Saints, Boudicca和Max Mara。HAIZHEN WANG於2010年創立了個人品牌,並在倫敦和巴黎時裝周展示作品。他的系列設計充滿陽剛氣質和個性,並著眼於經典剪裁和精確度。
11.Xiao Li李筱
李筱的針織設計有既有實驗性的寬鬆廓形,也有用色大膽明亮的圖案。她的擁躉名單包括了業內知名設計師AzzedineAlaa和時尚精品店10 Corso Como 的店主Carla Sozzani。李筱的設計從現代建築結構為靈感出發,她相信針織沒有必要非要做到無骨支撐,她的設計複雜多樣,既結合了傳統織法,也同時也使用定型的橡膠材質浮雕。還包括了浸染工藝和矽膠材質的創意裝飾。英國版《Vogue》用「像棉花糖般質感的時髦」這樣的比喻來形容她這些配色清淡柔和的設計。
李筱最先在倫敦時裝學院進修,其後又在皇家藝術學院深造,並在2013年取得女裝針織的碩士學位。早在2012年,她就以巧妙構造的泡泡糖似的織物設計贏得了專為創意針織舉行的競賽Pitti Filatti 的Feel the Yarn大獎。2013年,她又贏得了Loro Piana的最佳針織獎項和Diesel扶持創意天才的國際大賽(International Talent Support)。通過這個競賽,她和Diesel合作設計了一個共有7件單品的迷你系列,並在10 Corso Como上架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