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觀察 | 張小泉:近400歲的老字號,上市會讓它更好嗎?

2020-12-21 和訊股票

  文 | 飛魚資本市場團隊

  流程編輯 | 王倩

  國內老字號尋求登陸資本市場熱情持續高漲。

  繼300多歲的「德州扒雞」、99歲的「五芳齋」、50多歲的「瀾滄古茶」之後,快400歲的「張小泉」也加入了IPO排隊大軍。

  7月7日,深交所披露了張小泉(全稱「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張小泉計劃登陸創業板,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3900萬股,佔本次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25%,擬募集資金4.6億元,主要投向「張小泉陽江刀剪智能製造中心項目」、「企業管理信息化改造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參照國外百年企業發展路徑,國產老字號積極走上資本市場發展之路,應該被鼓勵。只是,觀察目前已經上市的老字號發展情況,均差強人意。

  老字號為什麼要上市?上市後,能不能真正藉助資本市場實現自己的二次發展?如果不能,弊端到底在哪兒?

  01

  要做A股第一家刀具公司

  張小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628年,即明朝崇禎年間。

  公開信息顯示,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9月10日,主要從事現代生活五金用品的生產、銷售及服務,主要產品包括「張小泉」品牌的剪具、刀具及其他五金雜件等。截至目前,公司產品囊括了工農業用剪、服裝剪、美容美髮、旅遊禮品、刀具系列等100個品種、500多個規格。應該說,其是目前中國剪刀行業中的第一品牌。

  2006年,「張小泉」被商務部認定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

  今年7月7日,張小泉在深交所披露了自己的招股書。張小泉計劃登陸創業板,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3900萬股,佔本次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25%,擬募集資金4.6億元,主要投向「張小泉陽江刀剪智能製造中心項目」「企業管理信息化改造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若能成功過會,張小泉將成為A股市場第一家刀具類上市公司。

  需要說的是,目前在IPO排隊的老字號還有:300多歲的「德州扒雞」、99歲的「五芳齋」、50多歲的「瀾滄古茶」等。而已經在A股上市的老字號達48家,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餐飲業、金屬製品、珠寶首飾、中醫藥、農林牧漁等6個傳統行業中。

  48家已上市老字號中,除了 貴州茅臺(600519,股吧)、五糧液(000858)、雲南白藥(000538,股吧)等酒水醫藥行業具備「壟斷性質」或「特別配方」的企業外,其他大多數公司在資本市場上處於業績平平、市值不高的尷尬境況。而根據商務部最新的統計,被認定的中華老字號的1128家企業中,只有10%蓬勃發展,40%能維持盈虧平衡,剩餘50%都是慘澹經營或者持續虧損狀態。

  02

  經營壓力越來越大

  就公開的業績而言,張小泉在一眾老字號企業裡,大約可以排在中上等。

  張小泉招股書披露,2017年-2019年,張小泉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36億元、4.03億元和4.80億元,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為19.08%;同期,淨利潤分別為4884.16萬元、4380.85萬元和7230.07萬元,淨利潤複合增長率為22.2%。

  不過,近年來刀具市場競爭激烈。除了國外知名品牌進入帶來的「擠壓」外,一批新品牌如蘇泊爾(002032,股吧)(002032)、愛仕達(002403,股吧)(002403)等公司也相繼進入這一領域。他們不論是在產品知名度上,還是在渠道布局上,都遠勝於張小泉。同時,刀剪製造行業門檻相對較低,國內中小刀剪生產企業眾多,這些企業也擠壓了一定的市場空間。且刀具屬於耐用品,更新迭代慢,市場需求穩定。

  在這種現狀下,張小泉的經營壓力應該說是「越來越大」的,尤其是在今年新冠疫情影響下。

  招股書披露的兩個情況值得關注。

  一是,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3家全資子公司,有2家顯示虧損。

  二是,今年上半年線下門店業績虧損情況慘不忍睹。

  通過下表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11家線下門店有8家處於虧損狀態。

  張小泉的線下門店選址大多在旅遊景點,這一門店選址思路似乎還停留在許多年前。其在今年新冠疫情下,短板暴露無疑。

  公司現有銷售策略是否需要調整?

  查看張小泉的天貓官方門店,可以看到,公司天貓門店已經開店九年,但是至今還不是「皇冠」門店。

  其產品線、銷售策略與渠道上,似乎需要再加把力。

  03

  代工還是自製?

  目前,張小泉的生產模式分為自主生產模式和OEM代工模式兩種,OEM代工模式是指委託外部OEM廠商進行加工生產的生產模式。

  2019年,張小泉的銷售量為2706.14萬把,刀具銷量為509.94萬把,套刀剪組合為178.12萬套,總計3394萬件。在這其中,自製的剪具為803.8萬把,刀具為529.23萬把,共計1333萬件,僅佔總銷量的不到四成,即張小泉目前超過60%的產品是通過委託代工等方式進行生產的。

  招股書顯示,公司OEM的前五大供應商全部集中在廣東陽江,幾乎已形成地域依賴。

  換句話說,大眾以為的「杭州張小泉」,實際上都是「廣東張小泉」。

  為啥,選擇廣東的工廠代工?

  最重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廣東製造業發達,其OEM生產的成本明顯低於張小泉自製成本。

  招股書中披露,2020年上半年公司自製產能利用率較低。

  一個疑問是:本次IPO募投的項目主要是為了擴大產能,面對剪刀類產品如此低迷的產能利用率:募投擴大的產能是否能消化?如果自製擴大產能,相當於增加了製造成本,與代工又相互矛盾。

  04

  上市前突擊分紅

  張小泉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中,還有兩點值得關注。

  一是近日被外界頻頻提及的「上市前突擊分紅」。數據顯示,上市前,公司現金分紅了3510萬元。

  近年來,企業上市前突擊分紅已經成為「慣例」現象。與一些上市前動輒分紅上億的公司相比,張小泉的分紅體量並不大,但是以其營收為參考,這一分紅比例也是相當可觀。

  擬上市公司一邊在上市前大手筆分紅,一邊到資本市場募資,到底是對是錯,目前雖然並無監管要求,但市場質疑聲音頗多。

  二是,公司前十大自然人股東中,一位叫金燕的女士為公司第三大股東。有意思的是,其持股比例竟然比一眾大佬們還多。

  張小泉前十大股東中,控股股東為張小泉集團,其他股東包括復星國際、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杭實集團、均瑤集團、萬豐錦源等知名江浙投資機構及投資人。

  從張小泉的股東「配置」情況來看,機構投資人還是比較看好它的發展的。只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和行業競爭下,其能否藉助資本市場、股東資源打開新的天地,需要時間。

  (完)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飛魚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400年老字號張小泉IPO,年銷2700萬把剪刀,收入4.8億,利潤7千萬!
    來源:財經記者圈文|本文ipo觀察(ID:ipo2012)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7月7日,深交所創業板受理了剪刀老字號品牌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張小泉股份」)的上市申請,本次ipo張小泉股份擬發行不超過 3,900.00 萬股,佔本次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 25%,募集資金45,531.71萬元,用於張小泉陽江刀剪智能製造中心項目、企業管理信息化改造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等方面,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 一年賣出2700萬把剪刀,400年老字號張小泉上市在即,技藝無人傳承
    近日,深交所創業板傳出好消息,中華老字號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請已被受理。張小泉素來以剪刀名揚天下,還未上市成功,就已經被多方媒體冠上了「剪刀第一股」的名號。 在狗不理、全聚德等中華老字號日漸式微的當下,張小泉又是憑什麼一枝獨秀,獲得當下資本青睞的呢?
  • 近400歲的刀剪名牌「張小泉」進擊股市,僅餘千家的老字號如何煥發...
    而作為剪刀界的翹楚品牌,快400歲的張小泉依然深受新生代消費者喜愛。從近三年的企業財報來看,2017年至2019年,張小泉分別實現營收3.4億元、4.1億元、4.84億元,成績傲人,近來更是傳出要上市的消息。這個歷經數百年淬鍊的老字號品牌,到底做對了什麼?
  • 賣了近400年剪刀,老字號張小泉輕盈轉身,「磨刀霍霍」徵戰A股
    近日,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材料在創業板正式受理。沒錯,就是擁有近400年歷史的中國刀剪品牌張小泉。若成功上市,它將成為A股市場「剪刀第一股」。盈利能力強勁,明星股東陣容加持張小泉的品牌傳承近400年,作為我國刀剪行業馳名商標,它的主營業務仍以刀剪為主,同時涉及個護用品、廚具及其他雜件。在此次衝關創業板的過程中,張小泉呈現出強勁的盈利能力。
  • 擁有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張小泉」煥發新的生機一把剪刀的重生記...
    原標題:擁有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張小泉」煥發新的生機一把剪刀的重生記(消費視窗·老字號 新國潮①)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通過直播平臺展示和銷售產品。  人民視覺用著張小泉剪刀、穿著飛躍帆布鞋、喝著北冰洋汽水……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使用國貨、追逐「國潮」作為一種新時尚。
  • 張小泉試闖註冊制:老字號的新困局
    這些名單中,包括近400歲的「張小泉剪刀」、300多歲的「德州扒雞」、99歲的粽子「五芳齋」、50多歲的「瀾滄古茶」等。據統計,目前在A股上市的老字號企業已有48家,大多分布在食品飲料、餐飲業、金屬製品、珠寶首飾、中醫藥、農林牧漁等6個傳統行業中。
  • 392歲老字號「張小泉」要上市了!年產剪刀2706萬把,年營收4.8億
    來源:朱邦凌張小泉剪刀是擁有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在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二等獎,新中國三次全國評比上均獲第一名。自古就有南有張小泉,中有曹正興,北有王麻子的說法。「快似風走潤如油,鋼鐵分明品種稠,裁剪江山成錦繡,杭州何止如并州」。
  • 專訪張小泉總經理:專注剪刀400年,未來還要做家電
    來源:一財網392歲的張小泉要上市了。2020年7月,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材料在創業板正式受理。它可能會成為「剪刀第一股」。張小泉這次計劃募集4.5億元人民幣,其中3.54億用於的陽江刀剪智能製造中心。新製造中心年產能將達到3010萬把。
  • 賣剪刀400年 張小泉豪華股東陣容加持跑步上市
    來源:斑馬消費作者:沈庹 一把剪刀賣了將近400年,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披露招股書,欲登上資本市場。目前,國內尚沒有純粹的刀剪製造行業上市企業,上市公司蘇泊爾、愛仕達、哈爾斯等的刀剪產品只是它們產品之一,真正主營刀剪產品的只有張小泉股份一家。作為一家在五金細分行業裡沉寂多年的老字號企業,張小泉股份並不缺錢。
  • 剪刀第一股張小泉 上市前突擊分紅啥情況
    400年老字號張小泉就要登陸創業板了,若成功上市將成為A股市場「剪刀第一股」。7月7日,深交所創業板受理了剪刀老字號品牌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請,本次ipo張小泉股份擬發行不超過 3900.00 萬股,佔本次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 25%,募集資金45,531.71萬元,用於張小泉陽江刀剪智能製造中心項目、企業管理信息化改造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等方面。
  • 張小泉擬募資4億擴產 刀剪老字號啟程IPO
    來源:時代周報中國的刀剪行業,自古就有「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說法。據悉,張小泉在明崇禎元年(1628年)創立,迄今已近400年歷史。 如今,老字號張小泉開啟上市徵程。7月7日,深交所創業板發行上市審核信息公開網站顯示,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張小泉)上市申請已獲受理。該消息背後,是張小泉連年增長的業績。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張小泉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41億元、4.10億元和4.84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0%。
  • 張小泉踏上IPO之路,自製剪刀不足四成
    7月盛夏的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安靜地佇立於此。這家成立於20世紀初的門店,至今已過期頤之年。不知是否在一眾快消品牌中略為顯眼,路過的行人不時駐足凝視著店門口展示的一把巨型剪刀,似乎在傾聽它百年來的過往。
  • 老字號「新製造」,392歲的張小泉怎樣獲得90後的芳心
    老字號會被喜新厭舊、偏愛洋品牌的年輕消費者拋棄嗎?在老手藝的傳承中有哪些「新製造」?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探訪了位於杭州富陽的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張小泉花了兩年時間研發了開鋒機器人,不僅單日效率是人工的3倍以上,而且鋒利度等技術指標得到進一步穩定保障。傳承了近400年的張小泉刀剪,秉承著「良鋼精作」這一祖訓,在新時期的「新製造」時代,煥發出全新的活力。從2011年搬遷改造以來,張小泉的生產規模、技術裝備上了新臺階。
  • 392歲的張小泉要IPO了!一年賣2700萬把剪刀申通董事長陳德軍將分一...
    在刀剪界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南有張小泉,中有曹正興,北有王麻子」。其中提及的張小泉,指的是在明崇禎元年(1628年)創建、始創於杭州的中華老字號刀剪品牌。經過數百年的沉澱,這家老字號早從杭州「啟程」,足跡遍布了大江南北。7月盛夏的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安靜地佇立於此。
  • 關於老字號張小泉,這次連吳曉波都看走眼了!
    這就是有著近400年歷史、家喻戶曉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張小泉」。在六七十年代的南方,誰家裡沒有一把張小泉的刀剪呢?如今,這個老字號品牌發展如何?它會被喜新厭舊、追逐時尚、偏愛洋品牌的年輕一代消費者拋棄嗎?在探訪了位於杭州富陽的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親眼看到各種時尚、豐富的新產品,聆聽了總經理夏乾良等五位新生代高管的介紹之後,零售君的疑慮打消了98%。
  • 老字號張小泉「重生記」:品牌實現全國統一 渠道升級效益明顯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擁有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張小泉」煥發新的生機一把剪刀的重生記(消費視窗·老字號 新國潮①)本報記者 王 珂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通過直播平臺展示和銷售產品面對消費市場上的新需求,老字號如何把握好傳承與創新的平衡點?近日,記者走進幾家老字號品牌企業,探訪其再放光彩、引領新「國潮」背後的故事。 ——編 者 在眾多刀剪品牌中,有著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杭州「張小泉」可謂家喻戶曉。
  • 一年賣2700萬把剪刀,張小泉上市募資4.5億背後是場豪賭?
    A股「剪刀第一股」要來了,400年的老字號「名牌」亮相創業板註冊制試點名單。7月7日,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張小泉」)的上市材料獲創業板受理。招股書顯示,張小泉近三年業績增長迅速,其中,2019年張小泉賣出了2706萬剪具、510萬刀具、178萬套刀剪組合,實現營收4.8億元,同比增長18%,淨利潤為7230.07萬元,同比增長65%。
  • 新股評級|張小泉——400年刀剪老字號
    格隆匯新股研究根據已公開數據及獨家的內部評級體系,給予【張小泉】的新股綜合評估分數為【7.4】,滿分為 10 分),如下圖:張小泉新股評級詳解:一、行業前景(10%) 6分我國規模以上刀剪行業業務收入從2012年的257.81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409.58
  • 近400歲張小泉衝刺創業板,去年賣了2700萬把刀剪,明星股東不少
    據了解,國內目前涉及刀剪製造的上市公司分別為蘇泊爾、愛仕達和哈爾斯,但刀剪僅僅是這些公司的產品線之一,而如果專門從事刀剪製造的張小泉成功上市,那麼其將成為A股市場上的「刀剪第一股」。2006年,「張小泉」被商務部認定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目前,張小泉作為我國刀剪行業馳名商標,主營業務仍以刀剪為主,主要產品包括剪具、刀具、套刀剪組合和其他生活家居用品。
  • 張小泉要上市,王麻子已甩賣,刀剪雙煞緣何同業不同命?
    別看品牌快400歲了 卻是最早試水電商的老字號之一以剪刀起家的張小泉,創立於1628年,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被稱為「五杭」之一(張小泉「杭剪」、孔鳳春「杭粉」、王星記「杭扇」、都錦生「杭錦」、宓大昌「杭煙」)。2006年,張小泉被商務部認定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