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句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蘿蔔性寒涼,生薑性辛溫,按照常識,夏天不是更應該吃蘿蔔,冬天不更應該吃生薑嗎?
其實這個常識是錯誤的,我們來看看原因:
不太懂吧,沒關係,為大家講解簡單一點:住過窯洞的人都知道,窯洞裡冬暖夏涼,這個冬天的暖其實來自上一個夏天,夏天烈日炎炎,太陽的熱被大地蓄積下來,經歷半年時光,外面天寒地凍,而窯洞裡則溫暖如春。到了夏天呢,上一個冬天的寒冷則在窯洞裡體現了出來。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井水,深井裡的水,夏天冰涼可口,而冬天的早晨,井口會冒出熱氣,冬天的井水則是溫溫的,不那麼寒冷。
夏天陽氣在表,胃氣虛冷,心煩口渴,多食生冷,貪涼飲冷,多患腹瀉。這個腹瀉除了食用不衛生的食物引起外,主要原因是吃了涼的食物引起的腹瀉。這就是藿香正氣水流行於夏天的原因。再次告訴大家,藿香正氣是一個芳香化溼,解表散寒,理氣和中的一個方子,是溫性的,決不是印象中的解暑涼藥。有些朋友為了防止中暑就喝藿香正氣水預防,這個道理在哪裡?
再次科普下:厚的玻璃杯子,往裡面倒開水,杯子容易炸裂的季節是冬季還是夏季?
有一點常識的就知道:是冬季
夏天炎熱,胃中虛寒,而服用了藿香正氣水後可化胃中溼氣,能祛胃內寒涼,這樣以來胃裡熱了,外面再遇到熱,內外平衡則無病。反過來呢,比如吃了冰鎮西瓜,胃內寒了下來,再到烈日下,暑氣中,外熱內寒,病就來了。有的人說:我怎麼吃都沒事,怎麼解釋?
不用解釋,只能說你現在身體好,還年輕,不過欠的帳早晚都要還的。現身說法,本人高中畢業後曾經在一個工廠工作,夏天中午吃撈麵條,剛出鍋就把麵條放在水龍頭下面衝到涼,然後再加上菜去吃,這樣吃了兩年,當時覺得美呀,涼快。到了如今,夏天西瓜也不敢吃了。
《遵生八箋》中關於六月修養法這樣說道:此時陰氣內伏,暑毒外蒸,縱意當風,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洩之患。
如何健康度過三伏天呢?把內伏的陰氣趕出來,預防著外面的暑毒,這樣就可以了。
夏吃薑是可以的,夏天艾灸也是可以的,腹瀉灸神闕穴常常能夠立竿見影的有效。隔姜灸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讓主角閃亮登場吧
原始楠竹切段製成,所以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都為大致尺寸。
灸寶配合壓制艾團的艾碗,兩個配一個艾碗即可。
生薑用刀直接切姜塊即可
艾碗直接裝艾絨,輕輕壓,倒出備用
適合於各種隔姜灸,比如:灸神闕,灸命門,灸中脘
也可以
小技巧
如何得到?
即日起,凡投稿本平臺,文章被編發就贈送隔灸寶兩個,多發多得可累計,封頂最多可得10個。
即日起,凡轉發本文章積攢100個,即可獲贈隔灸寶兩個,每人僅限領取一次。
贈送隔灸寶活動計劃贈送50個,送完為止。獲得者需支付快遞費用。
即日起,隔姜灸不再麻煩,不再繁瑣
隔灸寶更多詳情,可加以下微信諮詢:
當生薑遇到艾,健康的夏天就到來了
當有了隔灸寶,隔姜灸就簡單多了
編輯: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