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女性,擁有苗條的身材是她們的夢想。同樣,保持標準體重也是一些進入天命之年的人的目標,常言道,千金難買老來瘦,控制好體重就是守住健康,壽命也會更長。
壽命跟體重的關係是什麼?50歲後,體重保持在多少才能更長壽?
在歐洲一份研究報告中發現,體重跟死亡率之間有一條U型曲線,曲線的最低點時死亡率最低的體重值,數值會隨著年紀的上升出現變化。針對50——60歲的人,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BIM值在18.5——23.9之間),死亡率更低。而對於60歲以上的人來說,體重稍微超標可能會更長壽。
BIM診斷法:BIM=實際體重(kg)/身高(m)的平方。BIM小於18.5為低體重,可以判定為營養不良,BIM在18.5—23.9之間,體重正常,BIM在24—27.9之間的,體重超標;而BIM大於等於28的,可以判定為肥胖。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老人今年58歲,體重65kg,身高1.7m,那麼根據上述計算方法,他的BIM值就是65/(1.7*1.7)=22.49,體重處在正常範圍之間,死亡率比較低,壽命會更長。
如果你過了50歲,可以根據上述方法計算一下自己的體重是否處在標準範圍,如果正常,說明距離長壽比較近,如果超重了,身體可能會因為肥胖出現一些疾病,因此應該及時控制好體重。
50歲以後,怎麼樣才能控制體重?
首先,控制好飲食,選擇低脂易於消化的食物。人過了50以後,身體的免疫力,臟器代謝功能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此時吃難以消化的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引發健康問題。吃過於油膩的食物容易導致肥胖,體重飆升,並且會引發心血管疾病,因此在飲食上要做到葷素搭配,清淡低脂,易於消化。因此可以吃點粗糧,水果,薯類,魚蝦,雞蛋牛奶等,能夠滿足身體能量供給,減少疾病的發生。
其次,吃的健康了,運動也是不能少的。如果吃得多,即便是吃的合理健康,依舊會有發胖的風險,此時就要邁開腿,及時進行鍛鍊,消耗脂肪,避免贅肉。但是人過了50歲,不是什麼運動都能夠手到擒來的,由於骨骼鈣質流失,肌肉力量減弱,對於高強度的運動可能是力不從心了,因此應該選擇舒緩,中低強度的運動方式,比如:慢跑,走路,太極拳。在運動之前做做熱身運動,適當拉伸一下肌肉,讓身體切換到運動的狀態,避免突然運動造成身體上的不適。每天保持二十分鐘左右的運動時間,一周鍛鍊5天左右就可以了。
最後就是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睡眠時間要充足,每天最少要睡6個小時。睡得不好,身體內分泌會受到影響,身體抵抗力也會出現下降,也會增加發胖的概率,因此當出現失眠以後要積極調理,泡泡腳,洗個澡或者喝杯牛奶都能緩解失眠的情況。
總結一下,上了年紀以後要把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死亡率才會降低,壽命會更長。平時要在飲食上多加注意,吃完以後適量運動,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提高身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