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平治」秦宣: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依據

2020-12-14 長安街讀書會

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依據

學思平治

★★★★★

■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實現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這些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表明,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 這個新的發展階段既同黨的十八大之前的改革開放一脈相承,又有新的特點:黨的執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重大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有重大轉變,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發生深刻變化,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 總的來看,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這是中國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關鍵階段。中國的前景十分光明,但挑戰也十分嚴峻。概言之,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外部環境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開闢了黨治國理政新境界,開闢了管黨治黨新境界,因而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黨的十九大將這一思想寫入黨章,實現了我們黨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也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一個新時代。

■ 黨的十九大所作的戰略安排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15年,而且把到新中國成立100年左右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提升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追求的目標、所承擔的任務、所作的戰略安排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初期或推進過程中的各個時期相比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此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 新時代的新歷史方位,既明確了我國未來的發展目標和方向,也明確了我國未來發展的根本任務,進一步回答了我們以什麼樣的姿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前行這一重大問題,堅定了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 新時代的到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共產黨是順應時代潮流誕生的,也是在把握時代脈搏的歷史進程中發展、壯大和成熟的。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特點、直面時代課題,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積累的一條寶貴經驗。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須從當代中國實際出發,這個實際就是「新時代」。準確把握新時代的特徵,需要弄清楚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依據。

一、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作出這個重大政治判斷,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它表明,當代中國雖然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初級階段的階段性特徵在不同時期不一樣。這個「新時代」既和新中國成立初期不一樣,也和改革開放初期不一樣。這個「長期努力」既包括黨的十八大以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艱苦努力,也包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砥礪奮進。

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前,我國改革開放已取得巨大成就。從經濟總量看,到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達54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的份額由1978年的1.8%提高到11.5%。從人均值看,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成功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向上中等收入國家的歷史性飛躍。從外匯儲備看,2012年我國外匯儲備達到33116億美元,連續七年穩居世界第一位,使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有了顯著提升。此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結構、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發展、對外經貿等方面都實現了巨大飛躍,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社會事業不斷進步,這些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實現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革發展成就。這些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表明,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個新的發展階段既同黨的十八大之前的改革開放一脈相承,又有新的特點:黨的執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重大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有重大轉變,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發生深刻變化,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因此,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論斷有堅實的事實依據作支撐,是對中國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

黨的八大提出,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後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党進一步明確提出,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正是根據這一判斷,我們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明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了許多新的特點。正因為如此,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主要依據,一是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再講「落後的社會生產」已經不合實際;二是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只講「物質文化需要」已經不能真實全面反映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三是影響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如發展質量效益還不高,生態環境保護有待加強,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等等。

這些新情況,推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三、國際形勢發生了新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已經深深地融入整個世界。現在,我國發展同外部世界的交融性、關聯性、互動性不斷增強,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判斷我國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必須充分考量國際形勢的新變化。

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主題,但影響和平與發展的因素卻在不斷變化。首先,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多個力量中心逐漸形成,世界格局走向多極化的趨勢越來越清晰。其次,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但遭遇阻力。全球範圍內配置生產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持續發展,各經濟體相互依賴、相互聯繫的程度日益加深,但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復甦乏力,隨著英國脫歐進程的加快和世界範圍內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經濟全球化在西方國家遭遇阻力。第三,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國際思想文化領域鬥爭依然深刻而複雜,不同意識形態的鬥爭長期存在,有時會相當複雜、尖銳。第四,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信息技術成為率先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各領域的先導技術,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第五,科學技術孕育新突破。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科學技術的新突破不僅給世界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推動,而且對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

總的來看,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這是中國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關鍵階段。中國的前景十分光明,但挑戰也十分嚴峻。概言之,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外部環境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秦宣: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

相關焦點

  • 「學思平治」劉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
    「學思平治」劉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 2020-12-07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思平治」張學森:大歷史觀視閾下的中國道路
    張學森:大歷史觀視閾下的中國道路學思平治★★★★★〔摘要〕當前,對中國道路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研究上,而從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從漁獵採集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發展變遷的角度,對中國道路的經驗和教訓的研究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原則、內容與方案
    高校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需要從理解體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宗旨出發,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總體架構與多維面向,從整體上釐清高校大學生思政課「三進」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與具體方案。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認識習近平...
    人類制度文明演進的歷史,證明了「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的深刻道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法治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進而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道路問題至關重要。
  • ...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意義研究」研討會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馬言 攝影 王迪)日前,由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主辦、南開大學承辦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意義研究」研討會在津順利舉行他表示,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代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世界意義的研究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價值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彰顯了科學性、進步性和開放性,實現了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一,當代學者要實現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紮實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研究和有力宣傳。  王炳林對南開承辦會議給予高度評價。
  • 「學思平治」韓毓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學思平治★★★★★經典著作構成了人類文明的基礎,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有著深刻的體會。我曾經認為生活於一百五六十年前的馬克思並不十分了解中國,也沒有專門研究過中國問題。但當我真正開始閱讀馬克思的著作時,方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實際上,從1852年起,馬克思給《紐約先驅論壇報》寫了大量文章,其中有15篇是關於中國的。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豐富思想寶庫科學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不僅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接續傳承中書寫了新篇章,而且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創新發展中開闢了新境界。其標誌性理論成果,就是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內容提要】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著力發揮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對於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人類社會仍由「物的依賴性」所主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飛躍的三種時空交織疊加,決定了在新的時代坐標下開展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連載(4)堅持和...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高舉改革開放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內容提要: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的成功,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改革開放成就中國的今天,也將決定中國的未來。
  • 「四史」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有何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鮮明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我們黨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新特點新要求作出的一個重大政治判斷。這裡的「新時代」,是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行的重要基礎性話語,是我黨新的思想、新的徵程、新的政策、新的部署的根本依據。
  • 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勇於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圍繞回答好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邏輯要點
    內容提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個新概念,準確把握有四個要點。在理論邏輯上,這個新時代是特殊意義上的「小」時代,與原有時代概念既相聯繫又有很大的區別,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階段。這個新時代與馬克思主義時代理論是什麼關係,與改革開放以來關於發展階段的判斷是什麼關係,新時代究竟以什麼作為標誌、負載什麼樣的使命等,都是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基本問題,卻也是還存在不少疑惑和爭議的問題。精準地把握這些問題,對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基礎性意義。
  • 在學思踐悟「四史」中成長成才
    對「四史」的學思踐悟,就是為了賡續傳承紅色基因,引導新時代青年夯實理想信念的基石,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艱、擔當之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對「四史」的學思踐悟,就是為了牢記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 青年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國家未來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強國的理論支撐
    「一條道路」, 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核心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兩個階段性目標,即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戰略安排相適應,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要基本建成;在此基礎上,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法治強國是題中應有之義。「三位一體」, 即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 課程思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科學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著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有關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集中概括為「
  • 「黨建治學」朱佳木:從新中國70年歷史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
    所有這些都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制度,是與資本主義有嚴格區別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在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回答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的重大政治問題。
  • 「黨建治學」李君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專題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從哪裡來的, 有一個十分深刻的思想, 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來自於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 不僅來自於新中國成立以來近70年的持續探索, 也不僅來自於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97年的長期奮鬥, 而且來自於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 來自於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
  •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富裕中國、強盛中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順利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不斷開闢中國發展進步的新天地。
  • 【理論學習】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
    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富裕中國、強盛中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順利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不斷開闢中國發展進步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