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齊魯晚報A14版以《107歲老人患癌,成功實施手術》為題,報導了濟寧鄒城的楊克泉老人24年前接受胃癌手術、如今又接受食管癌切除手術的故事。無獨有偶,來自濟南的嶽增善老人也在25年前做了胃癌手術,如今身體非常健康,就像小夥子一般,78歲的他完全不像一位癌症患者。
術後每次化療 他自己騎車去
「有病不可怕,只要心態好,就能戰勝它!」嶽增善老人這樣回顧自己的抗癌經歷。 25年前臨近中秋的一天,在家吃了塊月餅後,嶽增善的胃就難受起來,並且越來越重,他就獨自到了當地醫院檢查。
「我母親當年就是賁門癌去世的,我跟醫生這麼一說,醫生就建議做胃鏡檢查。」檢查結果很快出來了,嶽增善得的也是賁門癌。
很快,醫院就為他安排了手術,為了防止癌細胞擴散,幾乎切除了整個胃部,連食管都切除了兩釐米。手術後緊隨而來的就是化療。「一年兩個療程,一個療程一個半月,總共做了三年時間。」嶽增善告訴記者,當時化療都是自己騎著自行車每天來回醫院和家裡,單程差不多就要兩個小時,他說他知道癌的厲害,但也相信癌也是可以戰勝的。
三年的化療結束後,嶽增善又吃了兩年的化療藥物。之後,除了定期複查,他沒再做過治療。「當時和我一起手術的有六個人,四個當年就去世了,我覺得主要是被癌症嚇壞的,我健康地活到現在靠的就是不倒的精神氣兒。」嶽增善說。
不可避免,手術也為嶽增善帶來了嚴重影響,最主要的就是吃飯習慣的改變。由於胃部被切除,嶽增善每頓飯都吃得很少很慢,「一個饅頭就得吃一個小時,一點點咀嚼,不能吃高纖維的東西,像橘子這種水果只能嚼嚼就吐掉。」
每天散步五公裡,「二指禪」伏地挺身一次做30多個
結束治療後,嶽增善琢磨著該如何鍛鍊身體,讓體力恢復。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健身體系,每天鍛鍊的時間都長達好幾個小時。一般早上五點左右醒來,先在床上練上40分鐘的老年家庭保健操。然後再起床洗漱,隨身帶上健身棍,去周圍的公園裡練習。
不僅單槓、雙槓、倒立等種種高難度動作不在話下,嶽增善還練就了「一指禪」和「二指禪」功夫。左右手分別僅用食指著地,伏地挺身能做上六七個,拇指和食指著地的「二指禪」,30來個伏地挺身很輕鬆。不僅同齡人比不上,很多年輕人都不是他的對手。
到了下午,嶽增善喜歡做些輕鬆簡單的活動,一般都是散步為主。耍著健身棍,一走就是5公裡以上。「鍛鍊不分場合,隨時都能進行。」因為性格開朗,嶽增善和公園裡許多健身的老人都成了朋友,不時會給他們露一手,還經常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天,「大伙兒經常聊著聊著,都覺得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其實都不是事兒,笑笑就過去啦!」
嶽增善在飲食上很簡單,每天基本都是麵條、稀飯,再加上一個雞蛋和一杯酸奶。嶽增善說,他從來不吃保健品,也不愛吃啥山珍海味。自從當年吃完化療藥以後,近二十年來,嶽增善幾乎連感冒都沒有,更沒有打過針吃過藥,原來的肩周炎和坐骨神經痛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精氣神兒更是不能丟
楊克泉老人和嶽增善老人同樣是因癌做了胃切除手術,也同樣在手術後健康地活了20多年,他們的秘訣在哪裡呢?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梁婧告訴記者,這首先得益於其腫瘤診斷和治療得及時,「雖然兩位患者的胃部都經歷了大面積切除,但這也意味著確診的時候應該都還是在早期階段,癌細胞還沒有擴散,有腫瘤切除根治手術的機會。」
同時,嶽增善能夠堅持定期複查也很重要。「現在有不少病人做完手術就不管了,讓定期來複查也不按時來。其實按時複查和手術一樣重要,尤其是術後五年內,如果再出現什麼問題,複查發現就可以及時處理,否則小問題越來越嚴重,病情自然會加速惡化。」梁婧提醒。
在生活方面,梁婧建議,胃癌患者要注意少吃多餐,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攝入新鮮水果和蔬菜。對於嶽增善的鍛鍊方式,梁婧認為散步是可取的,「但是像倒立、『二指禪』伏地挺身這種高強度高難度的,應該屬於個人特殊技能,其他人不要隨便照搬練習。」
梁婧提醒:「我們經常遇到一些患者或家屬,一聽說是癌症就放棄治療了,有些家屬為了隱瞞患者癌症事實,不敢讓其接受治療,這都是很大的誤區。」
梁婧稱,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患者一定要對抗癌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精氣神兒不能丟。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