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雞冠蛇」,歐洲歷史上也有記載

2020-12-23 騰訊網

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介紹了一種神奇的動物:雞蛇。

什麼是雞蛇呢?老普林尼言之鑿鑿的介紹,這是一種產自羅馬行省昔蘭尼加的蛇,長度不超過24釐米,頭部有一個白色斑點,就像戴著王冠一樣。雞蛇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蛇,其他所有蛇見到它都會轉身逃跑。

這種蛇毒性很強,就連它的呼吸都能讓「草木枯萎、巖石碎裂」。它唯一害怕的就是黃鼬,黃鼬放出的臭氣對它來說是致命的。

這就是公元1世紀的時候,羅馬人對雞蛇的普遍認識。在這之後,我們可以找到更多的雞蛇的形象。

阿爾德羅萬迪筆下的雞蛇

1607年,英國作家愛德華·託普賽爾,在《四足獸的歷史》中介紹了雞蛇,並且畫了一幅插圖。他筆下的雞蛇,看起來就像是一條普通的蛇,只是頭上長了雞冠子。

1640年,義大利博物學家烏利塞·阿爾德羅萬迪在《蛇與龍的歷史》中,也畫下了雞蛇的插圖——看起來不倫不類,就像是身體扁扁的、長了蛇尾巴的雞。

這種神奇的雞蛇是怎麼來的呢?

按照歐洲人的傳說,公雞老了有時也會下蛋,如果公雞蛋被癩蛤蟆、蝰蛇、龍等毒物孵化了,就會出來這種可怕的生物。蛇和雞的結合,「僅憑目光就能殺人」。

這不就是中國傳說中的雞冠蛇嗎?

五代時期的《靈異錄》記載:

「雞冠蛇,頭如雄雞有冠。身長尺餘,圍可數寸,

必死,會稽山下有之。」

這種傳說中的雞冠蛇,在民間故事中很常見。中國中東部和南部地區,有很多關於它的記載。傳說中,這種蛇也是奇毒無比,而且和歐洲的雞蛇一樣,可以直立上身前進,誇張一些的描述,雞冠蛇還可能會凌空飛起。

雞冠蛇最大的特徵,就是頭上頂著一個紅冠子——在這一點上,歐洲的雞蛇有時候還有雞爪和雞翅膀……

問題在於,雞冠蛇僅僅存在於傳說中,現在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能證明它的存在。詭異的是,雖然連真實照片都沒有,但還有各地的網友表示,曾經見過或者聽聞過雞冠蛇的存在——不知真假,在現代這個「遍地手機」的時代,如果真有雞冠蛇,按理說應該出現照片了。

雞冠蛇真假的問題,這篇文章就不討論了。筆者想說的是,如果雞冠蛇是虛構的,為什麼歐洲歷史上也有相關的記載?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歐洲傳說中的雞蛇並不存在。

英國學者利奧·魯伊克比在《幻獸動物園》中說:

「直到17世紀,對雞蛇的繪畫表現都是藝術家全憑想像畫出來的。」

所以,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雞蛇插圖,各種各樣的形象都有,因為沒有人真正見過這種生物。

17世紀之後,歐洲出現了一些雞蛇的標本,但都是假的。比如那個義大利博物學家阿爾德羅萬迪,就曾經展示了兩隻「雞蛇」,它們都是用鰩魚製作的。

17世紀的法國作家弗朗西斯·米松,介紹了當時義大利人製造雞蛇的技術:「他們會用某些工藝處理小鰩魚:抬起它的鰭以做成翅膀的形狀,為它安上一個尖銳如飛鏢的小舌頭,添加琺瑯質的爪子和眼球……」

也就是說,除了偽造的標本,雞蛇完全不存在。

一個不存在的傳說生物,怎麼就成了歐洲人心目中的「蛇中之王」?

首先,因為宗教原因(伊甸園中毒蛇誘惑亞當和夏娃吃下蘋果),歐洲人對蛇的恐懼更加誇張。在相關的傳說中,諸如眼鏡蛇、蝰蛇之類,都是很有心機並且極度殘忍的:歐洲人認為人們吹奏音樂迷惑眼鏡蛇時,它會把一側耳朵貼在地面,尾巴堵住另一側的耳朵,避免被誘惑;而雌蝰蛇會殺死雄性,幼蝰蛇會殺死自己的母親。

這一類關於毒蛇的傳說比比皆是,所以蛇是一種危險可怕的動物。

而公雞則是截然相反的形象,中世紀歐洲人認為,公雞會準時打鳴,並且保護母雞,是一種很有美德的動物。尤其是公雞的打鳴,歐洲人認為非常準時,似乎是在勸導人們勤快一些。

於是,公雞有了象徵意義,公元1000年左右一些教堂中出現了它的形象,之後逐步擴展到大部分羅馬天主教教堂。人們相信公雞的鳴叫可以保護人類,驅散邪惡的力量。

13世紀末法國教士紀堯姆·迪朗寫道:「公雞象徵勝利和警覺,能以叫聲驅趕惡魔。它朝上帝鳴叫,希望最後的審判及永生的曙光早點到來。」

但是,公雞也有毛病,比如非常好鬥,老年之後心不在焉。所以,有了公雞蛋被蛇孵化的傳說,才有了雞蛇。

實際上,雞蛇就是兩種強大生物的結合體,包含了公雞的強大和蛇的殘忍,當然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蛇中之王」。

至於為什麼東西方都有關於「雞蛇」的傳說,有一種觀點認為,雖然雞蛇不存在,但人們很可能把眼鏡蛇誤認為是雞冠蛇了。畢竟眼鏡蛇毒性強、頸部膨脹時類似於冠子、被激怒時直立身子,都有點像雞冠蛇的特徵。這種解釋雖然有些勉強,但也能說得通。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以前確實有一種蛇類,頭上有類似雞冠子的部分。於是,人們把它們的形象流傳了下來,而現在它們已經滅絕了。

總之,現在沒有人能證明雞冠蛇的存在,它依然是個傳說。

相關焦點

  • 真實存在的罕見生物:人面臁、雞冠蛇
    點擊上面藍色字  請你看人生哲理黑鱗鮫人傳說中的"美人魚",據說海中鮫人的油膏,不僅燃點很低,而且只要一滴便可以燃燒數月不滅,古時貴族墓中常有以其油脂作為萬年燈的。豬臉蝙蝠在小說中有出現的怪物,其實豬臉蝙蝠特產於拉丁美洲的大科,因有發達的鼻葉而得名。葉口蝠科成員的耳朵大小不一,均有耳屏。
  • 雞冠蛇,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雞冠蛇?這是雞冠蛇嗎?
  • 古越族與典籍記載中的蛇是什麼樣?
    所謂的「文身」,其實就是在人身上紋上蛇一樣的花紋,表示自己是蛇的同類,以免受蛇的傷害。蛇紋鏡中的獸首鈕四神間隔規矩鏡中的蛇紋《漢書·地理志》載:「帝少康之庶子云,封於會稽,文身斷髮,以避蛟龍之害。」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常在水中,故斷其發,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至越王勾踐之時,當地仍保持著斷髮紋身的習俗。
  • 他吃了傳說中的雞冠蛇後,當夜沒了孩子⋯⋯
    心上蓮花:他吃了傳說中的雞冠蛇之後……   這是我媽跟我講的故事,那時候我媽媽還沒出嫁。這條蛇的頭上還有一個鮮紅的冠子,就像公雞頭上的冠子一樣,他活了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這種蛇,莫非這就是傳說中靈異無比的雞冠蛇?他不信邪,衝上去就打。那蛇也果真兇悍,但終究敵不過他這經驗豐富的老獵手,他費了很大勁,終於把蛇打死了,扛著拖回了家。當晚他煮了很大一鍋蛇肉,去我外婆家喊我媽過去一起吃。我媽拗不過他們的熱情,就過去了。期間這個男人很興奮地形容那條蛇如何大、樣子如何怪異。
  • 《山海經》與《聖經》中記載的或是相同的歷史和傳說?
    然而,隨著現代考古的發掘,很多考古發現與書中記載不謀而合,讓人驚呼不可思議。甚至有人發現,《山海經》與基督教經典《聖經》中存在不少驚人的巧合,這不禁讓人沉思,《山海經》和《聖經》中記錄的難道是相同歷史與傳說?想想也有些細思極恐!首先是關於人類起源。
  • 盜墓筆記44:張起靈解語花突圍,大顯身手對付雞冠蛇
    在這個環境內,想從雞冠蛇領地闖過去確實太難了。進來只是剛好運氣好,雞冠蛇沒有來得及噴出毒霧,給了大家逃亡時間。等雞冠蛇反應過來,噴毒霧已經來不及了。這些蛇的智商非常高,不僅利用聲帶模仿人的聲音勾引人過來,還會在背後偷襲。上次吳邪和王胖子來到這裡就吃過很大的虧,張起靈更不會忘記。
  • 《山海經》和《聖經》的記載驚人一致,巧合背後或隱藏著歷史!
    《山海經》記載的蛇在《山海經》中,地位最尊崇的就是蛇。當然,在很多人的觀點中,最厲害的動物是龍,沒錯,龍是華夏民族的神獸,但你們有沒有發現,龍雖然集合了眾多動物的特徵,但主體部分還是蛇。《西山經》記載能掌控風雨雷電和時間變換的天神——山神燭龍,他就有一條長達千裡的蛇身。
  •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今天我們聊一下有關蛇的故事。據說,蛇類和人類一樣,經歷了地球冰川期的考驗,在大千世界中同等有著它的地位和奧秘,關於蛇的故事傳說也流傳很多:希臘的美杜莎、埃及的蛇神以及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女媧,都有著蛇的形象。
  • 為了催情,歷史上有這些民間偏方
    中世紀不少男女就習慣於將風乾的動物睪丸(公牛、雄鹿)磨成粉,摻入紅酒中喝下。富人家能弄到雄鹿這樣珍貴的動物,那窮人家應該怎麼辦呢?答案其實就在自家的後院。公雞的睪丸、雞冠和雄鹿睪丸就有著類似的功效。8、牡蠣
  • 三葉青歷史記載
    節間有細須繚繞,短枝三葉,葉微似月季花葉」      三葉青的藥材名、原植物名眾多,「三葉青」為最常用的藥材名,近現代中藥文獻如《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 等中記載其別名有:石猴子、石抱子、石老鼠、攔山虎、雷膽子,破石珠,土經丸、搜夾風、三葉對、小扁藤、陰靈子、老鼠鳥、三葉扁藤,絲線吊金鐘、金線吊葫蘆、金線吊馬鈴薯等。
  • 為何《山海經》中也有記載
    也有傳說人皇是玉皇大帝,因為他是由人修煉成神,所以被稱為人皇。相比之下由肉體凡胎修煉成神的玉皇大帝就屬於第二級別的神明了,受影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認為玉帝跟王母是夫妻關係,事實上這兩位之間的級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在《山海經·西山經》中這樣記載:「又西北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 有關催情,歷史上有這些民間偏方
    從蘭花中提取的Diasatirion乃是其主要催情成分。人們那時都稱這種白色小藥丸為「公鹿睪丸」或者是「給力草」。富人家能弄到雄鹿這樣珍貴的動物,那窮人家應該怎麼辦呢?答案其實就在自家的後院。時間來到17世紀,這是一個香料、香薰的時代。龍
  • 新疆歷史人物:西域最早的人類記載,崑崙西王母的傳說
    在中原與西域來往的最早的記載中,西王母正是以一個和平使者的形象走進我們的歷史視野的。據史書記載,西域與中原的來往,在遠古的黃帝、堯帝、舜帝時代就開始了。《竹書紀年》中有舜帝在位「九年,西王母來朝,獻白環,玉玦」的記載。在我國古籍中曾經記載,西北邊睡的西王母邦從傳說的虞舜時代起,便陸續向中原王朝入貢,獻白環玉玦等,與內地有著悠久的經濟文化聯繫。
  • 那個…為了催情,歷史上有這些民間偏方…
    中世紀不少男女就習慣於將風乾的動物睪丸(公牛、雄鹿)磨成粉,摻入紅酒中喝下。富人家能弄到雄鹿這樣珍貴的動物,那窮人家應該怎麼辦呢?答案其實就在自家的後院。公雞的睪丸、雞冠和雄鹿睪丸就有著類似的功效。龍涎香,一種從抹香鯨腸子中提取的分泌物被視為極佳的迷情劑。與其齊名的還有另外一款麝香,由麝香鹿的某種分泌物製成。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作為偉大的統治者,對藥學也有著卓越的貢獻。一份她所推崇的情愛藥方:將龍涎香、麝鼠皮、糖漿加入玫瑰露中,攪拌,服用。
  • 雞冠刺桐
    說到雞冠刺桐,大都人首先會想到大名鼎鼎的刺桐,刺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因為其葉似「桐」(有點牽強),莖上帶刺,刺桐屬名就是這麼來的,刺桐原產我國,《異物志》記載:「蒼梧即刺桐,嶺南多此物,因以名郡。」
  • 華夏歷史曾記載的4種美人魚,比西方傳說更古老,其一是神的後代
    要是說世界上最早記載美人魚的古籍,在華夏,在中國,夥伴們會不會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最早記錄美人魚的就是是我國上古歷史神話怪異志《山海經》。《山海經》記載了400多種異獸,其中有4種異獸是美人魚的形象。首先,「人魚」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但它並不是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
  • 圖騰崇拜中最神秘的信仰——蛇
    東周 蛇紋琉璃釉玲瓏球形器圖騰——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文化現象之一,源於先民對無法抗拒而又難以認識的大自然各種神秘力量所產生的畏懼感。而生肖民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應該起源於原始圖騰中的動物崇拜意識,當然,它是由自然的、心理的、神話的、民俗的、哲學的等不同層面的多種文化現象相互揉合,並經過漫長歲月的孕育,才最終形成的。故流傳至今的生肖中除了龍,其餘均為自然界中存在的動物。但對於我國先民而言,蛇,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最神秘莫測的動物之一。
  • 世界上最古老的書籍,距今有幾千年的歷史,記載著人類的歷史故事
    隨著考古學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一些世界上古老的文獻呈現在世人眼前,而世界上的首批文獻著作通常來源於埃及人,蘇美爾人,阿卡德人,著作中幾乎完整的記錄了古老時期的歷史故事,宗教信仰,以及當時的民族生活,這些古老的文獻,成為研究古代文明的突破口,那麼,世界上最古老的書籍你又聽說過哪幾本呢?
  • 歷史中記載的「小人國」,以及「巨人國」,他們真的存在過嗎?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軌跡跌宕起伏,那些曾發生過,存在過的奇奇怪怪的人和事,在薪火相傳下得到或完整或零星的記載使得後人能夠從歷史中追尋那些令人驚訝的蛛絲馬跡,比如在我國許多古籍中提到的小人國,以及巨人國,這些都是讓諸多學者專家,不懈追尋和研究的課題。
  • 在中國文化中,蛇有著特殊的意義,代表著圖騰,也代表著愛情
    在中國文化中,蛇有著特殊的意義,代表著圖騰,也代表著愛情蛇,給人的印象就是毫無感情的,冰冷的身軀,讓人頭皮發麻的軀體等等一些不是很好的方面。其實,蛇在中國,有著獨特的文化,在人們的心中,也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在我們的十二生肖中就有蛇,而且排在了第六位,有著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