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介紹了一種神奇的動物:雞蛇。
什麼是雞蛇呢?老普林尼言之鑿鑿的介紹,這是一種產自羅馬行省昔蘭尼加的蛇,長度不超過24釐米,頭部有一個白色斑點,就像戴著王冠一樣。雞蛇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蛇,其他所有蛇見到它都會轉身逃跑。
這種蛇毒性很強,就連它的呼吸都能讓「草木枯萎、巖石碎裂」。它唯一害怕的就是黃鼬,黃鼬放出的臭氣對它來說是致命的。
這就是公元1世紀的時候,羅馬人對雞蛇的普遍認識。在這之後,我們可以找到更多的雞蛇的形象。
阿爾德羅萬迪筆下的雞蛇
1607年,英國作家愛德華·託普賽爾,在《四足獸的歷史》中介紹了雞蛇,並且畫了一幅插圖。他筆下的雞蛇,看起來就像是一條普通的蛇,只是頭上長了雞冠子。
1640年,義大利博物學家烏利塞·阿爾德羅萬迪在《蛇與龍的歷史》中,也畫下了雞蛇的插圖——看起來不倫不類,就像是身體扁扁的、長了蛇尾巴的雞。
這種神奇的雞蛇是怎麼來的呢?
按照歐洲人的傳說,公雞老了有時也會下蛋,如果公雞蛋被癩蛤蟆、蝰蛇、龍等毒物孵化了,就會出來這種可怕的生物。蛇和雞的結合,「僅憑目光就能殺人」。
這不就是中國傳說中的雞冠蛇嗎?
五代時期的《靈異錄》記載:
「雞冠蛇,頭如雄雞有冠。身長尺餘,圍可數寸,
必死,會稽山下有之。」
這種傳說中的雞冠蛇,在民間故事中很常見。中國中東部和南部地區,有很多關於它的記載。傳說中,這種蛇也是奇毒無比,而且和歐洲的雞蛇一樣,可以直立上身前進,誇張一些的描述,雞冠蛇還可能會凌空飛起。
雞冠蛇最大的特徵,就是頭上頂著一個紅冠子——在這一點上,歐洲的雞蛇有時候還有雞爪和雞翅膀……
問題在於,雞冠蛇僅僅存在於傳說中,現在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能證明它的存在。詭異的是,雖然連真實照片都沒有,但還有各地的網友表示,曾經見過或者聽聞過雞冠蛇的存在——不知真假,在現代這個「遍地手機」的時代,如果真有雞冠蛇,按理說應該出現照片了。
雞冠蛇真假的問題,這篇文章就不討論了。筆者想說的是,如果雞冠蛇是虛構的,為什麼歐洲歷史上也有相關的記載?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歐洲傳說中的雞蛇並不存在。
英國學者利奧·魯伊克比在《幻獸動物園》中說:
「直到17世紀,對雞蛇的繪畫表現都是藝術家全憑想像畫出來的。」
所以,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雞蛇插圖,各種各樣的形象都有,因為沒有人真正見過這種生物。
17世紀之後,歐洲出現了一些雞蛇的標本,但都是假的。比如那個義大利博物學家阿爾德羅萬迪,就曾經展示了兩隻「雞蛇」,它們都是用鰩魚製作的。
17世紀的法國作家弗朗西斯·米松,介紹了當時義大利人製造雞蛇的技術:「他們會用某些工藝處理小鰩魚:抬起它的鰭以做成翅膀的形狀,為它安上一個尖銳如飛鏢的小舌頭,添加琺瑯質的爪子和眼球……」
也就是說,除了偽造的標本,雞蛇完全不存在。
一個不存在的傳說生物,怎麼就成了歐洲人心目中的「蛇中之王」?
首先,因為宗教原因(伊甸園中毒蛇誘惑亞當和夏娃吃下蘋果),歐洲人對蛇的恐懼更加誇張。在相關的傳說中,諸如眼鏡蛇、蝰蛇之類,都是很有心機並且極度殘忍的:歐洲人認為人們吹奏音樂迷惑眼鏡蛇時,它會把一側耳朵貼在地面,尾巴堵住另一側的耳朵,避免被誘惑;而雌蝰蛇會殺死雄性,幼蝰蛇會殺死自己的母親。
這一類關於毒蛇的傳說比比皆是,所以蛇是一種危險可怕的動物。
而公雞則是截然相反的形象,中世紀歐洲人認為,公雞會準時打鳴,並且保護母雞,是一種很有美德的動物。尤其是公雞的打鳴,歐洲人認為非常準時,似乎是在勸導人們勤快一些。
於是,公雞有了象徵意義,公元1000年左右一些教堂中出現了它的形象,之後逐步擴展到大部分羅馬天主教教堂。人們相信公雞的鳴叫可以保護人類,驅散邪惡的力量。
13世紀末法國教士紀堯姆·迪朗寫道:「公雞象徵勝利和警覺,能以叫聲驅趕惡魔。它朝上帝鳴叫,希望最後的審判及永生的曙光早點到來。」
但是,公雞也有毛病,比如非常好鬥,老年之後心不在焉。所以,有了公雞蛋被蛇孵化的傳說,才有了雞蛇。
實際上,雞蛇就是兩種強大生物的結合體,包含了公雞的強大和蛇的殘忍,當然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蛇中之王」。
至於為什麼東西方都有關於「雞蛇」的傳說,有一種觀點認為,雖然雞蛇不存在,但人們很可能把眼鏡蛇誤認為是雞冠蛇了。畢竟眼鏡蛇毒性強、頸部膨脹時類似於冠子、被激怒時直立身子,都有點像雞冠蛇的特徵。這種解釋雖然有些勉強,但也能說得通。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以前確實有一種蛇類,頭上有類似雞冠子的部分。於是,人們把它們的形象流傳了下來,而現在它們已經滅絕了。
總之,現在沒有人能證明雞冠蛇的存在,它依然是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