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朝代,大量「遣唐使」進入中國學習先進的文化,隨後漢族服飾被其引入日本,日本人民在漢服形制的基礎上加以改變,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和服。因此日式和服與漢服相類似,均以寬衣大袖為特徵,沒有一粒衣扣,穿著時須用腰帶固定。
我們經常在日本影視裡面看到的女式和服則更為特別,又寬又長的腰帶束住衣服後,還要在背後結成一個「小包袱」,像是用來裝物品的背包,又像是一個「小枕頭」。那麼本文將來探究一下女士和服這個特別的部分是如何演變來的?這個「小包袱」又有什麼特別的作用呢?
其實和服後面形似「小包袱」的部分,是腰帶打成的解。腰帶結的形狀各式各樣,我們最常看到的日本女士和服上的「小包袱」或「小枕頭」,名為「御太鼓結」。
這種打結方法雖然好看,但操作過程十分複雜。長長的腰帶要繞腰間好幾圈,剩下的部分打結固定堆放於身後也還有很大一部分,因此在視覺上看起來像是一個小枕頭。
因此包裹大小位於腰後的「御太鼓結」其實並不能裝東西,只是為了將固定和服用的結扣變得更加規整,形狀漂亮而發明創造的一種打結方式,更有許多婦女會把裝飾品系在寬大的腰帶上或腰帶結上面增加美感。
和服緣起於唐朝漢民族服飾,當時日本桃山時代,女性喜歡用細帶束腰系成蝴蝶結位於腰前,隨後演變的越來越大,擋住了腰部美麗線條,最後還使行動變得十分不方便。於是日本女人做出了改變,將腰帶的打結放到後面,逐漸形成的今天日本和服背後的「錦結」。
1、衣帶的結法
衣帶的結法眾多,前文所提到的最像是包袱的「御太鼓結」也是由藝妓所創造,江戶時期有一座鼓式的拱橋,藝妓就模仿這座橋打起了橫在腰際的結,這種方法從19世紀開始流行至今。
打這種「御太鼓結」需要用到長4米、寬30釐米的衣帶,繞腰一圈後前方插進帶板,細腰的女士後面可以塞入毛巾,防止腰帶下墜,後面還要系上帶枕和提帶,接著用一端在後面疊成一個橫筒,用一根細帶將其固定。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打結方式,纏繞方式基本相同,但在打結後剩餘腰帶部分的造型方式略有不同。
2、「包袱」的種類繁多、因地而異
最初的江戶時期,衣帶的結法豐富至20種左右,而如今日本和服腰帶的打結方法約有290種,其中不乏由藝妓創造的,用於上臺表演的結法,例如「吉彌結」、「冬木結」等。除此之外,不同的年齡、場合都有各種不同的打法。
例如女生腰帶結的形狀像是蝴蝶結就代表她未婚少女,所搭配的衣帶顏色越鮮豔,則其單身的可能性越大;而通常身穿簡單樸素的和服,並搭配顏色淡雅的腰帶結,則表明該女子已經結婚。
腰帶的風格及打結方式,也受地區的影響,例如關東和關西地區對於腰帶的高度就有些許的不同:關西地區會綁到大概腋下的位置,而關東地區可能不會綁那麼高。現今,關西地區以京都為首,和服和腰帶結更多地傳承了以前的風格,更受喜愛日本文化的外國人青睞。
而關東地區的和服和腰帶結樣式在傳統的基礎上做出很多變化,更加追求時尚和穿戴方便。
1、最初的作用是固定衣物
最初日本女性為了固定短上衣或長衣服,會將帶子編成繩子狀,一圈一圈纏繞在身上和腰上,這是名古屋繩帶與博多繩帶的最初樣式。到了江戶時代女性才改為使用寬腰帶,一開始將腰帶加寬到三、四公分,後來漸漸變得更寬更長。
2、為了美麗而形成了背在身後的「小包袱」
這樣又寬又長的腰帶要在女性的腰上纏繞兩三圈,使本來纖細的腰部曲線消失,變成上下一般粗的圓筒形身材,走起路來像挺個啤酒肚子。行動起來也十分不方便,於是女人們便想出在腰帶上打結的方法,並且儘量讓打結靠近胸部,以強調曲線。
並且和服所搭配的腰帶多色彩豔麗,圖案豐富,在後背處打成較為誇張的腰帶結能夠更加凸顯腰帶部分布料的美麗,與整體和服相得益彰。
3、顯示女性身份
在江戶時代,並不是所有女性腰帶結的位置均位於身後,已婚婦女會在身前打結。由此可見,「小包袱」在特定的時期,還能一定程度上顯示女性的婚育狀態,避免不恰當的交往。
不過,在身前打結較為臃腫且影響行動,明治時期後,女性穿著和服均改為身後打結,只有在極少數傳統場合中才對已婚和未婚婦女的打結方式有所區分。
4、衣帶的美化和改良逐漸成為顯示身價的工具
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審美能力逐漸提高,更多的人將並將項鍊、胸針等裝飾品,以及精緻的繩帶纏繞裝飾在前面或背後的腰帶上。因此仔細觀察女性和服上的「小包袱」,能從它的講究程度,看出此人的出身和家庭地位。和服腰帶結上的裝飾逐漸增多,所以穿和服時,通常不能戴其他過於閃亮的首飾了。
1、已婚女性由丈夫打結
古代日本女性和服的衣帶結往往由他人幫忙系在身上,未婚女子由親人幫忙打結,而已婚女子則是由丈夫幫忙,別人不能隨便動。其實這是一種對於女性的監視和控制,通常丈夫能夠一眼看出妻子的衣帶結是否出自自己之手,並判斷自己離開家這段時間妻子是否有出格的行為。
2、社會約束眾多
以前,女性穿著和服非常受到社會約束以及傳統規定的限制。例如在佐賀縣,丈夫死後,妻在服喪期間要一直保持在身前打結,所以那裡又把身前打結稱作「寡婦結」;又或者在特定地區幾十年前的傳統,在神奈川縣江之島,婦女陪同新娘到鄰居家拜訪時,也必須在身前打結。
3、女性地位的提高,「小包袱」產生了變化
穿著和服的過程已經非常繁瑣了,再加上腰帶打結的工序,婦女穿戴打扮的時間往往要將近一個小時。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的女性追求獨立,以及高效便捷的穿衣體驗。因此,在1955年後和服商們設計的有現成衣結的衣帶很快就流行了起來,省去了繁雜的打結步驟為女性穿戴和服的時間大大縮短了。
1、衣帶是珍貴的禮物
除了日穿著和服的一部分,衣帶還是種珍貴的禮品。與中國古代女孩15歲舉行及笄禮有異曲同工之妙,按照日本習俗,男孩子在三、五歲時,女孩子在三歲、七歲時,外祖母家照例要送衣帶,慶祝孩子到了系衣帶的年齡。
訂婚時男方送給未婚妻的彩禮中,往往也包含做工考究、樣式精美的衣帶。日本部分地方,夫婦中一方過世,生者要解下自己的衣帶放進死者棺材裡表示悼念與追思。
2、對婦女身份進行區分
衣帶和帶結的使用,也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矩。在江戶時代,已婚婦女是在身前打結,未婚婦女才能在身後打結。可是許多已婚婦女不希望自己被認為人老珠黃,或是想活動更加方便一些,也會選擇在身後打結。到了明治時期以後,日本女性穿著和服就都在身後打結了。不過某些特定場合和時節,婦女們還不得不要遵守老規矩。
3、和服一直是珍貴的衣服
以前,和服的價格十分昂貴,一般人家只有一兩件和服,只在重要場合穿著上等的和服和衣帶仍然價格昂貴,並且穿著和服也有一定的身份限制。現在雖然對於和服的選擇更加自由、多樣化,但上等和服及衣帶的價格仍舊十分昂貴,有的甚至高達上百萬日元。因此,日本女性對於穿著和服的講究十分重視,也會花心思精心挑選和服搭配衣帶。
借鑑唐朝漢族服飾而生的日本和服,其版型、花樣和穿戴方式一直在變化並且逐步考究起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部分就是背在女性腰後形似「小包袱」的腰帶結,這種腰帶結最初單純為了固定衣服,但隨著審美水平的提高,為了能夠凸顯和服和女性的魅力,日式和服的腰帶逐漸色彩豐富,打結的方式也多種多樣。
了解腰帶結從古至今的變化和作用能夠了解日本女性以前所受的約束和現在社會地位的逐步提升。雖說只是和服的裝飾物之一,但是腰帶打結的不同方式和講究能很好的體現日本的文化特點和日本國內各地的風俗差異。